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黑龙江省近30年来粮食生产变化及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保持粮食总产增加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统计资料为数据源,综合分析了黑龙江省1981-2011年粮食总产、单产、种植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粮食增产主要依靠三方面,即作物播种面积扩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单产水平提升,旨在为黑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有:(1)黑龙江省1981-2011年播种面积由728.2万hm2增加至1375.9万hm2,尤其是2004年之后的7年间增加64.47%;(2)水稻、玉米这两类高产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由1981年的24.73%上升到2011年的67.97%,而大豆、小麦这两类低产作物种植面积比重由1981年的54.79%下降到2011年的28.18%;(3)全省粮食平均单产年均增长2.90%,由1981年的1716.6 kg/hm2增加至2011年的4048.7 kg/hm2,增长了135.86%;(4)整个研究期内,粮食总产增加了345.6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作物单产提升对总产的贡献率分别为73.32%、15.98%和10.70%,但存在显著的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部一年一季高寒稻区,得天独厚的有利自然资源极适于发展水稻生产。由于历史原因,1955-1983年面积一直徘徊在13.7万-24.55万hm2,单产2535.0-4482.0kg/hm2,在中国属面积少、单产不高、变幅较大的低产稻区。1984年推广旱育稀植后,栽培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与发展,但单产仍然较低,1985-1994年10a间平均只有4744.77kg/hm2。为此,1995-1998年针对黑龙江省生产现状开展了"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3a攻关研究结果,每年平均面积39.93万hm2,占同期全省平均面积135.62万hm2的29.4%,获平均7893.0kg/hm2,较试验前五年全省平均5748.57kg/hm2增产37.3%,比同期全省平均增产32.9%,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大面积增产树立了榜样和增强了信心。研究还针对当前生产现状,论述了今后发展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前景及其实现高产与之相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共青农场2000年种植红小豆650hm2,平均产量1.8t/hm2,公顷获利1380元.现将共青农场红小豆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壳无土育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育秧一般都选用优质黑土作为育秧床土,按现行农艺措施,1hm2水稻田每年平均需育秧床土2250kg,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2.7万hm2水田计算,每年约需床土6万t,相当于约20hm2可利用耕地表层土壤的质量,造成了资源和环境的极大破坏.2000~2001年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的科技人员利用生物技术发酵稻壳制造腐熟有机肥,通过与粉碎后的不同粒径稻壳合理搭配,人工模拟土壤,达到水、肥、气、热相互协调.经过近400余组的试验,成功研制出利用稻壳无土育秧栽培技术,2002年该场应用稻壳育秧插秧面积达200余hm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黑龙江省佳木斯、宝泉岭、牡丹江、红兴隆等地区红小豆发生黑胫病,造成零星、局部或大面积枯死,其中宝泉岭农场种植红小豆1000hm2,有600hm2发病,近80hm2绝产.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弥勒市第一大作物,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占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5%左右,是全市畜牧产业的主要饲料,对畜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弥勒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3 302.2hm2,总产量77 348 t,平均单产5 814 kg/hm2.自2008年云南省农业厅组织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以来,在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带动作用下,玉米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助推了粮食丰产丰收.据弥勒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统计,2013年全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0 645hm2,总产量122 433 t,平均单产5 925 kg/hm2 [1~2].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宁安农场建场早、规模小、耕地少、负担重,仅有耕地4000hm2.然而,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创新,农场依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围绕市场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使种植业结构日趋优化,走上了"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已形成以"玉、豆、经作"为轮作主体的良性种植业结构.目前,宁安农场已成为黑龙江省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万亩圆葱出口生产基地;甜葫芦出口基地;西瓜、甜瓜产销基地;甜菜、白瓜籽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宁安农场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阿克苏市1990~1998年9年累计种植棉花219.6×104hm2,平均单产1265.5kg/hm2,总产19.95×104t,人均收入1 117.3元.其中1998年种植棉花37.59hm2,平均单产1666.5kg/hm2,人均收入1854元,成为新疆的棉花生产基地.但近几年我市棉花在市场上缺乏竟争力.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生产优质棉,以增加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攻关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八五三农场开展了水稻高产攻关技术的实施,这对水稻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及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稻高产攻关技术的实施,有773.47hm2平均产量达10192.50kg/hm2,较全场水稻平均产量增加1942.50kg/hm2,增产23.55%  相似文献   

10.
青稞是云南省西北部地区藏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饲草和酿造青稞酒的主要原料。云南省常年种植面积近2万hm2 。由于社会、经济等各种原因,造成云南省青稞产量较低、品质不高,平均单产仅15 0 0kg/hm2 左右;特别是缺乏加工型的青稞良种,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京郊玉米创高产主要限制因子,制订出以增密为核心的"一增二改三提高"技术方案,集成建立了适宜北京地区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新技术体系,在示范区强化推广应用。2008~2011年累计建立高产示范区46 447hm2,其中春玉米面积18 287 hm2,平均单产12 993 kg/hm2;夏玉米面积28 160 hm2,平均单产8 929.5 kg/hm2,分别高出春、夏玉米高产创建计划指标8.3%和14.5%,取得示范区单产跨越性提升,带动全市玉米单产与总产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2.
彰武县红小豆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扩大彰武县红小豆种植面积,对引进的冀红9218、辽引红小豆4号、辽红小豆2号3个品种及当地品种大红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辽红小豆2号单产2 315.0 kg/hm2,较当地品种大红袍增产15.32%,稳产、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适宜在彰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普洱市主要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及主要的工业原料作物,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4.5万hm2,粮食总产108.81万t,平均单产3 153 kg/hm2.玉米播种面积15.9万hm2,产量52万t,平均单产3 270 kg/hm2.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6.1%,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8.1%.玉米在普洱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玉米平均单产却低于全国5 745 kg/hm2和全省4 751 kg/hm2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兴安盟马铃薯低产原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每年种植面积4万hm2,占全区种植面积的11%以上。但是单产不高,仅为650kg/667m2,低于全国平均单产933kg/667m2。这与我盟冷凉的气候、充足的光照、肥沃的土壤、昼夜温差大等对马铃薯生长极有利的自然条件很不相称,更与经济作物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应起的作用不相适应,有利的资源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笔者对马铃薯低产原因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并提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3省接壤,地处中原腹地,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棉、油、林、畜生产基地。全市耕地面积83.13万 hm2,小麦为菏泽市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0万hm2以上,约占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的3%。自2008年开始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菏泽市利用有利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促进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效。近几年,菏泽市小麦种植面积和单产均有较大增长,2008年种植面积61.2万hm2,平均单产373.6kg/667m2,2013年种植面积62.68万hm2,平均单产413.6kg/667m2,小麦总产达388.7万 t以上。6年创建,挖掘了单产潜力,粮食单产跨入全省先进行列,带动了全市粮食均衡增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16.
浅析经济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可喜成绩,2000年经济作物面积4467hm2,占播种面积的36%;2001年经济作物加杂豆面积8600hm2,占播种面积的70%.在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各种经济作物栽培技术,通过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来实现土地的高产出率,增加职工收入.现分析目前经济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耕地土壤肥沃的,是黑龙江省的产粮大县,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北国粮仓"的美誉。这里耕地没有污染,生产的农作物以品质优良、无污染、绿色环保,并且都是非转基因农产品。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民种植的作物种类也不短丰富。近年来,红小豆的种植从无到有,面积不断增加。为解决农户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栽培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浅析,以满足农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铃薯生产情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1982年至2005年24年中国马铃薯生产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了中国马铃薯4个生态区域各省份真实的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情况,揭示大部分省份马铃薯生产都处于发展状态,其中内蒙、甘肃、贵州、云南、黑龙江、湖南、广西是马铃薯生产发展最快的7个省(区)。在汇总分析2001年至2005年中国各省区马铃薯生产情况的基础上,计算出2001年至2005年中国马铃薯年平均播种面积为494.25×10^4hm2,年总产量7601.8万t,平均产量15.4t/hm2;按播种面积排出中国10大马铃薯生产省(区)为内蒙、贵州、甘肃、云南、黑龙江、四川、山西、重庆、陕西、湖北,按总产量排出中国10大马铃薯生产省区为:甘肃、内蒙、云南、贵州、四川、黑龙江、山东、重庆、湖北、山西;山东等8省区的平均单产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东平均单产为33.0t/hm2,是中国最高产的省份;山西等3省(区)的平均单产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西平均单产为9.7t/hm2,是中国产量水平最低的省份;其它14个省市(区)的马铃薯单产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不大,在15.0±3.0t/hm2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优质晚粳"金丰"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丰"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晚粳新品种.2000年湖州市示范种植面积360hm2,平均单产8500~9000kg/hm2,其中长超镇示范面积21.3hm2,平均单产达9550kg/hm2.为明确"金丰"在本地区大面积生产条件下适宜密度和施肥水平,建立高产群体,我们进行了有关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水氮耦合对红小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以‘保红947’作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了4个灌水水平和4个施氮水平,以对照小区田持(75±2)%时进行灌水,灌到田持(95±2)%,灌水量记为I(W3),4个灌水水平分别为W3:100%I、W2:70%I、W1:40%I、W0:0,4个施氮水平为104、80、56、0 kg/hm2。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灌水量均对红小豆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红小豆的生长影响相对不显著;在正常灌溉(W3)条件下红小豆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均在处理W3N2(100%田持95%,80 kg/hm2)表现最大值,其最大产量为2 642.96 kg/hm2;在控制灌溉条件(W2、W1、W0)下,W2N3(70%田持95%,104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2 401.50 kg/hm2,与W3N2处理相差不大,达到了“以肥调水”的作用;在该试验条件下W3N2(100%田持95%,80 kg/hm2)产量最高,为适宜的水氮方案,有利于红小豆的生长发育,比其他处理产量增加了9.14%~47.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