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究施肥对西南桦林下套种云南红豆杉生长量、生物量及紫杉醇含量的影响,为西南桦人工林立体经营和林下云南红豆杉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设置5个施肥总量梯度[0(CK)、50、150、300、600 g/株复合肥(N︰P2O5︰K2O=18︰18︰18)]分1~4次对西南桦林下套种的1 a生云南红豆杉开展施肥试验,每次施肥时对生长状况进行调查,施肥完成后1 a后在生长调查同时采集样株全株枝叶进行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施肥对西南桦林下幼龄云南红豆杉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施肥后期,其增量差异更加明显。施肥完成后1 a(2020-10),最高施肥量处理的云南红豆杉地径、树高、冠幅较对照CK分别显著提升19.55%、18.77%、19.04%。云南红豆杉枝叶单株生物量和每公顷生物量亦均随施肥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肥量最高处理较对照组CK产量显著提升74.22%,但3个较低施肥量处理与对照CK差异不显著。然而,云南红豆杉枝叶紫杉醇含量随施肥量增加显著降低,受枝叶生物量影响,对照紫杉醇产量仅显著低于最大施肥量处理,且显著高...  相似文献   

2.
3年生南方红豆杉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的积累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栽培的3年生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的生物量和紫杉醇含量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株平均鲜重达382.43 g,平均干重为143.00 g;各部位生物量当年生嫩梢叶>主茎木质部>根系>2年生枝叶>主茎嫩皮;紫杉醇含量以主茎嫩皮最高,达0.000 788%,根系次之,梢叶最低.从保护和合理开发红豆杉资源角度,建议提取紫杉醇应以南方红豆杉枝叶为原料.  相似文献   

3.
桂北于2000年从四川洪雅林场引进曼地亚红豆杉1年生扦插苗开展引种试验,栽培3 a后,测定物候期、连年生长量、紫杉醇含量,对获取曼地亚红豆杉植株年生物量最大的栽培技术、最佳采收树龄、产品采收季节和采收部位等开展系统的研究.并于2004年在资源县越城岭国营林场建立广西最大的紫杉醇原料林基地,面积达到340 hm2.结果表明:曼地亚红豆杉在桂北大面积栽培各生长性状表现良好,其生物学特性是3月上旬开始萌芽,下旬展叶,封顶期9月上旬,生长期190 d左右.种植5 a后可以采收,平均每株年生物量鲜质量可达270 g以上;每年10月份以采收当年生枝叶紫杉醇含量最高,达到0.032%以上,并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但由于曼地亚红豆杉引进时品系较杂,或在我国引种栽培后,各地都有不同的变异现象出现,因此,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开展良种选育研究,以获取最短生长周期、最大生物量、最高紫杉醇含量、适应性最强、抗性最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云南红豆杉枝叶的6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天然生长、人工栽培的云南红豆杉林木及云南红豆杉扦插苗203个小枝叶样的6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进而对此6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枝叶中的6种紫杉烷类物质总体含量较高,其合计含量达0.514 g·kg-1,其中以10-DAB的含量最高,占其总量的51.36 %,而紫杉醇的含量排在第三,为总量的12.06 %;云南红豆杉枝叶的6种紫杉烷类物质的含量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多数相关系数都在α=0.01的水平上显著.据此,建立了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及紫杉醇的含量与其他5种紫杉烷类物质含量间的直线回归方程,用以预测其他5种紫杉烷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枝叶中叶片、树皮、嫩枝和木质部的生物量比例,以及各部位中主要有效成分紫杉醇和10-DABⅢ的含量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红豆杉枝叶中叶片的生物量约占30%,叶片中累积的有效产物量最高(约占总量的70%);树皮含量次之,杂质最少;红豆杉枝叶中木质部的生物量最多(占46%),累积的产物最少(约占总量的5%)。叶片是红豆杉枝叶中提取紫杉醇等产物的最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6.
栽培措施对南方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不同年龄、不同生长季节的南方红豆杉人工栽培幼树及通过不同海拔地和不同施肥措施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采收年龄、器官、部位和季节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不同年龄幼树及其不同器官和部位的紫杉醇含量差异很大。1、2年生幼树枝叶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3 - 4年生幼树;在不同器官中,根皮紫杉醇含量最高,树皮和枝条皮部次之,叶片和树干木质部含量最低;在树冠不同部位中,以上部枝叶的紫杉醇含量最高,中部次之,下部最低。在一年中,以气候条件适宜的5月及秋冬季的1月与9—12月时的枝叶紫杉醇含量较高,而在气温高、光照辐射强的7—8月幼树枝叶紫杉醇含量低;考虑到截干促萌需要,南方红豆杉适宜的采收季节为11—12月及次年的1月。栽植地的海拔高度对幼树枝叶的紫杉醇含量影响显著,较高海拔地因夏季气候条件适宜而有利于紫杉醇生物合成。在生产上提倡使用有机肥以促进南方红豆杉幼林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同时不影响紫杉醇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以 5 a 生同一无性系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原料林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根系施肥的基础上,以提高红豆杉枝叶生物量为目的,开展叶面施肥试验,研究施用叶面肥种类及频数对红豆杉原料林枝叶生长和枝叶中产物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面肥处理对红豆杉枝条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叶面肥处理的红豆杉分枝数量和枝条总长度具有显著差异,各处理对分枝数量和枝条总长度的促进作用大小依序均为:A2>A3>B3>A1>CK。相关性分析表明枝条总长度与主枝长度、分枝数量均具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增加主枝长度和增加分枝数量均能增加枝条总长度,即提高红豆杉枝叶产量。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开展叶面施肥处理不会对红豆杉 10-DAB Ⅲ、紫杉醇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源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在福建明溪和浙江龙泉农田庇荫设施栽培的24个种源的2年生南方红豆杉种源试验林,研究幼林收获期生长、分枝、生物收获量和枝叶紫杉醇含量的种源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并综合选育出一批药用优良种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幼树树高、当年抽梢长、地径、冠幅、最长侧枝长、当年侧枝数、侧枝总数和鲜枝叶紫杉醇含量等在种源间差异显著,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来自气候温暖但年降水量较少地区的种源生长快、分枝多、树冠浓密。与生长和分枝性状不同,产地年均温低、≥10 ℃积温小的种源其鲜枝叶紫杉醇含量较高,产地年降水量对种源鲜枝叶紫杉醇含量影响较小。南方红豆杉生长和分枝性状不仅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而且存在明显的地点效应和种源×地点互作,栽植地水热资源丰富及适宜栽植密度可显著促进植株的树高和分枝生长及生物收获量的提高。种源生长和分枝性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种源鲜枝叶紫杉醇含量与生长、分枝性状和生物收获量则不显著负相关或不显著正相关,有利于生物收获量大、紫杉醇含量高的优良种源选择。依据鲜枝叶紫杉醇含量和产量筛选出安徽黄山、福建柘荣、湖南桑植、贵州黎平、云南石屏5个药用优良种源,其单株鲜枝叶紫杉醇产量大于种源总体平均值的17.65%-25.77%,鲜枝叶紫杉醇含量皆在97 mg·kg-1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4年生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实生苗与扦插苗在相同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对马关县金城林场4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进行了生长量、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株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几个指标中实生苗都大于扦插莆,实生菌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扦插苗的变异系数大于实生苗的变异系数,扦插苗的地径变异系数是实生苗株高变异系数的2.21倍.  相似文献   

10.
从2002年起对四川引进的曼地亚红豆杉进行了5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曼地亚红豆杉(扦插苗)在云南昆明地区比云南红豆杉(扦插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长势和较高的紫杉醇含量。4年生植株平均高度为143 cm,单株生物量平均重1 122 g,紫杉醇含量达0.022%。因此昆明地区引种曼地亚红豆杉是可行的,并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4年生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实生苗与扦插苗在相同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对马关县金城林场4年生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进行了生长量、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株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几个指标中实生苗都大于扦插苗,实生苗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扦插苗的变异系数大于实生苗的变异系数,扦插苗的地径变异系数是实生苗株高变异系数的2.21倍。  相似文献   

12.
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含水率及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3年生南方红豆杉容器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年龄各构件的含水率及生物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各构件生物量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增加,3年生南方红豆杉容器苗各构件生物量远大于1、2年生苗,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大小表现为叶根干枝;苗高与地径,苗高、地径与干、枝、叶、根生物量以及地上、地下和全株生物量都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除了枝含水率先减少后增加外,其余南方红豆杉构件的含水率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地上、地下部分含水率与地上、地下部分、全株生物量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江西省分宜县对引自福建、湖南的29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三代子代的1年生苗以及1个三代混系种子的1年生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年生杉木三代子代苗平均苗高为24.19 cm,平均变异系数为23.09%;平均地径为4.27 mm,平均变异系数为18.26%。家系间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了5个三代子代生长性状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平均生长量为35.22 cm,现实增益45.61%,遗传增益25.26%;地径平均生长量为5.26 mm,现实增益23.19%,遗传增益7.62%。初选出的5个优良家系,其母本能为今后江西省杉木三代种子园建园亲本选择及高世代育种群体构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红豆杉(Taxus chinensis)鲜枝叶采收后的干燥、贮存方式及贮存期限对枝叶中有效 产物10-DAB Ⅲ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不同干燥方法处理时,红豆杉样品中10DAB Ⅲ、紫杉醇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一温度干燥时,干燥时间越长,样品中 10-DAB Ⅲ和紫 杉醇含量下降越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约25~100℃)干燥时,干燥温度越高,则干燥时间越短。产物 含量与枝叶干燥时间和温度呈负相关;(2)贮存期间发生霉变的红豆杉鲜枝叶和枝叶干粉其产物含量均 会逐渐降低,且新鲜枝叶中产物含量降低较快;(3)贮存期间红豆杉枝叶中10-DAB Ⅲ产物较紫杉醇不 稳定,更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而降解。(4)长期贮存的红豆杉枝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 10% 以内,贮存环境 应该阴凉、干燥,且贮存时间不宜超过 1 a。  相似文献   

15.
云南红豆杉优良单株初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红豆杉优良单株初选标准,对形质指标提出定性要求;生物量指标拟合最优回归数学模型,得到优树选择最低基点和基线图;小枝叶紫杉醇含量根据预选群体计算其入选率与选择强度,以此为依据推算紫杉醇含量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6.
对13个云南红豆杉天然林分所选的39株林木枝叶的6种紫杉烷含量,在林分间和林分内单株间的差异,进行了方差分析,其结果表明,枝叶中的6种紫杉烷总含量,或是单一的紫杉醇、10-DAB、10-DEAT的含量,在林分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而在林分内的单株间差异则不显著。说明云南红豆杉枝叶紫杉烷含量性状的群体遗传力是显著的和稳定的。这一结果,为云南红豆杉药用成分高含群体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中科院选育的优良无性系紫科1号红豆杉为试材,设置密度、底肥各3个水平共9个交叉组合,3次重复,在4种海拔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紫科1号红豆杉最适宜的栽培条件为海拔784 m左右、底肥0.5 kg/株左右(复合肥)。该条件下紫科1号红豆杉第1年高生长量可达40 cm以上,分枝达8个以上,冠幅可达14 cm。因此,推荐种植密度为25 000株/hm2(50 cm×80 cm)。  相似文献   

18.
云南红豆杉抗癌药用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云南红豆杉是我国生产紫杉醇药物的主要树种。依据多年来对云南红豆杉林木样品中的紫杉醇以及半合成原料巴卡亭(包括10-去乙酰巴卡亭Ⅲ和巴卡亭Ⅲ)含量的测定数据,并与其他红豆杉属树种进行比较,说明云南红豆杉是上述3种有效成分的高含量树种。在云南红豆杉天然林木中,树皮的紫杉醇含量为0 02%左右,最高为0 0304%。小枝叶中紫杉醇的平均含量为0 0102%,最高为0 0217%,巴卡亭的合计含量可达到0 0808%(树皮)和0 0845%(枝叶),均具有优良的工业利用价值。人工种植的云南红豆杉林木,其药物成分的含量并不显著减少。在人工林木根系中出现紫杉醇含量为0 0421%~0 0460%和巴卡亭含量为0 103%的高含样品,均已达到世界著名紫杉醇原料树种曼地亚(杂种)红豆杉和欧洲红豆杉中紫杉醇和巴卡亭的高含量水平。在样品间3种有效成分的差异很大,可达数倍至17倍。原因可能有3个方面:(1)树木遗传差异;(2)受生态环境影响;(3)样品调制、贮存及分析测定中的差异。从这3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有望提高云南红豆杉药用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濒危植物丽豆播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催芽处理方式,对濒危植物丽豆进行了播种育苗对比试验,观测了1年生、2年生苗的生长量、生物量与生长节律,得出:采用70%~90%的H2SO4液及GGR液处理种子时间短,效果最佳;全年苗高和地径生长量集中在4月至7月;1年生苗木生物量较小,2年生苗木生物量急剧加大.  相似文献   

20.
云南红豆杉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云南红豆杉天然林分布区,以及3个重点栽培区的云南红豆杉人工林中,经广泛布点调查初选,采集初选林木小枝叶样品,进行紫杉醇、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cephaloma-nine)、10-去乙酰-7-差向紫杉醇(10-DAET)、7-差向紫杉醇等6种紫杉烷类含量的检测,并通过扦插繁殖培育出初选优树的扦插苗栽培于立地条件一致的优树汇集区内,经2~2.9年再检测苗木的紫杉烷含量及测定苗木的生物量。以其紫杉烷含量、生物量、紫杉烷产量(紫杉烷含量×生物量)为云南红豆杉优树的评选指标,依此在云南全省的云南红豆杉天然林中评选出优树38株(1级8株、2级11株、3级19株),在云南红豆杉人工林中评选出优树17株(1级4株、2级13株),其选择增益很显著。根据优树的分布,在云南全省寻找到10个云南红豆杉紫杉烷高含量的种源区,这是以林木枝叶紫杉烷的含量为主要选择对象,进行云南红豆杉优树选择的一个新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