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白山生态经济区是吉林省建设生态省所规划的四个省级生态经济区之一。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生态省的建设。如何发挥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的优势,将区域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长白山生态经济区生态资源状况、生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长白山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产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罗琼 《技术与市场》2009,(10):43-44
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产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举措。南阳在生态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到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结合南阳生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今后需要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第三产业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推进南阳的生态产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林草生态扶贫是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行动。近年来,五原县新公中镇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探索林业产业扶贫、造林劳务扶贫、生态护林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等脱贫致富新路径,进一步推进全镇产业扶民、发展富民、生态稳民,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4.
从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审视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与生态共生关系的视角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从而揭示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通过对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界线、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等深入研究,发现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才是人类文明演进规律中的本质属性。于是,根据共生理论构建了产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完整共生关系谱系及其与各文明阶段的匹配关系。据此,沿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研究了人类文明和生态安全的演变路径、共生特性和科学属性。研究表明,生态文明的门槛是产业偏利共生,进而达到产业与生态互利共生的双赢阶段。前者的科学属性是天然超生物文明,属于防病式生态文明阶段;后者的科学属性是人工超生物文明,属于健康式生态文明阶段,这时生态安全将达到稳定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云南林业》2015,(2):15-16
普洱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理念,注重规划引领和改革创新,大力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在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林区和谐稳定,为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林业是全市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一是重点抓规模造林,把集中连片特色林作为完成任务的重要载体;抓结构调整,在继续发展生态林、  相似文献   

6.
赵超 《林业科技情报》2011,43(2):20-21,24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能为社会提供"新鲜空气"的"低碳经济大户"林业行业来说,真正迎来了凸显竞争优势、大力打造龙江森工生态产业向更高更好发展的历史机遇。作者从龙江森工产业生态的自然优势和发展空间规模等方面,论述了应该如何抓住全球低碳经济的大好时机,打造龙江森工生态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制定并执行的法律法规,阐明了为发展低碳经济林业能够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平坝区林业产业发展中生态经济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表明平坝区林业产业在生态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林业产业生态经济是山区农民共同致富的重要方式,并对平坝区生态经济下的林业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及其“结构微笑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算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并比较林业与其他产业对生态文明贡献的差异程度,以利于管理者掌握林业对生态文明作用的客观规律,为科学制定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7—2016年10年数据,首先,运用PSIR-SEM方法对生态文明指标进行优化,确定生态文明指标权重;其次,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的"指标-指数"耦合法,通过指标及其权重测度阈值、绿值,依次对生态文明阶段和水平进行判定;第三,以生态文明水平为因变量,以农业、林业及其三次产业、畜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运输业、科技服务业、生态环保治理业发展水平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模型估计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影响系数;最后,通过"归一化"算法由回归系数算出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结果】1)林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为正向且最大,而工业的贡献为负向,林业、农业、生态环保治理业、科技服务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畜牧业、渔业的贡献率依次降低; 2)林业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林业第一产业(正向)、林业第三产业(正向)、林业第二产业(负向)。【结论】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取决于产业的生态效益属性;林业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呈"结构微笑曲线"状。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生态、发达的产业、循环的经济在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小康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亿万人民"中国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而对于通三省而拱京畿的山区林业大县——平泉来说,"中国梦"是热爱生态、自觉植绿的"文明梦",是阻止沙源、保养水源的"生态梦",是增加资源、拓展财源的"小康梦",是低碳循环、永续利用的"发展梦"。  相似文献   

10.
通道县是侗族聚居区,也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环境秀美,气候宜人,山连峰叠,溪清林翠,森林覆盖率达7456%,素有"天然氧吧"之誉.通道侗乡正处在科学发展迈进的关键阶段,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道路,让绿水青山长留,让蓝天白云永驻,用生态文明支撑"美丽侗乡"建设.  相似文献   

11.
伊春林区生态产业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产业建设,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从伊春林区现有状况入手,简要论述了该地区进行生态产业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用新的举措发展生态产业及开发生态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伊春林区如何进行生态产业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怒江州委提出,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达75%。加快部分粮农向林农转变,传统农业向生态产业转变;力争"十二五"末全州林产业总产值超过5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1500元以上。全面启  相似文献   

13.
神木作为资源开发大县和生态脆弱地区,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既是实现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速度与质量协调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公众幸福感的重大民生事业。建设生态神木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强化生态建设的基础地位,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保护体系、生态治理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五大体系",把神木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7月,湖北省荆门市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其基本内涵就是以林业生态、林业产业、林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和前提,以人为本,实现荆门国土绿化高标准发展和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荆门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立省"战略,推进"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和荆门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个一批"工程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其中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一年多来,林业部门挖掘林业扶贫潜力,探索林业精准脱贫路径,统筹扶贫与生态保护"共赢"。其中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具体措施。建始县按照国家、省、州林业局的要求,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让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搬不走的、有劳动能力的且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就地转化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取得了一些成效,形成了一些工作机制,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为打赢脱贫攻坚贡献了林业力量。  相似文献   

16.
生态屏障建设与生态产业发展的经济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就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内涵、意义和发展生态产业 的模式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实现四川林业跨越式发展的五项经济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对怀安县林业生态扶贫工作现状的分析,结合全县林业工作实际,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扶持对象,通过林业产业扶贫、造林务工扶贫、生态护林员扶贫等内容,统筹推进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绿色产业发展,切实发挥林业扶贫带动作用,提出发展林业特色产业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为今后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苗木种植面积大量增加、苗木生产专业化机械化程度不高、苗木产业无规范销售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园林苗木产业的发展现状 ,结合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机遇 ,从产品定位良种化 ,苗木生产专业化、机械化和苗木产销网络化4个方面对我国苗木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以期找出一条能让苗木产业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桑树生态产业开发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在全面论述桑树经济价值、生态作用及生态产业开发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桑树生态产业开发的模式,即:蚕用桑、果用桑、饲料桑、城市绿化、材用与纤维利用等多种模式.把治理生态环境和发展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探讨桑树的多用途开发渠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蚕桑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蚕桑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任务与优先行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后脱贫时代"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重要举措。文中首先在解释生态保护红线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东北国有林区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演进脉络,并以黑龙江省为例结合实际情况理清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对林业产业发展的约束范围及程度;其次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产业,阐述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作用机理;最后从3个方面提出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以森林资源为纽带,紧密联系森林碳汇建设与碳中和战略目标;建立物质类生态产品科技创新联盟,增强市场化支撑能力;打造东北国有林区森林生态综合体,促进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可为东北国有林区未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参考,以促进林木资源保护和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