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研究表明,山东省曲阜市大豆蛀荚害虫主要为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在曲阜市发生3~4代,大豆食心虫年发生一代,第3~4代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为害夏大豆。豆荚螟的防治适期为大豆鼓粒前期,用来福灵、地亚农、功夫和久效磷防治大豆蛀荚害虫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黄淮流域夏大豆豆荚螟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淮流域夏大豆豆荚螟的田间调查,明确了豆荚螟每年的发生代数为4~5代,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罗甸秋冬四季豆豆荚螟的消长规律,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对罗甸县沫阳镇飞龙桥村的秋冬四季豆豆荚螟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豆荚螟在花、荚上的盛发期为10月30日至12月7日,高峰期在11月11日至11月23日,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薛传兵 《农技服务》2014,(6):115-116
在豇豆生长期中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疫病、锈病、煤霉病、白粉病,主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豆荚螟、斜纹夜蛾、灯蛾以及根蛆、小地老虎等地下虫害。早春以根蛆、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幼苗。春季连续阴雨和梅雨期间,疫病、根腐病造成死藤。夏秋主要是锈病、煤霉病以及红蜘蛛危害叶片,导致早衰。6~8月,豆荚螟钻花蛀荚,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与质量。斜纹夜蛾4~11月发生,以7~9月产卵集中,危害最为严重。本文介绍了豇豆病虫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策略,以及豇豆各种病虫害的诊治方法,以便为同行和广大菜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红小豆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豆类,在生育期间常受到豆荚螟等害虫的为害,豆荚螟幼虫蛀食豆荚和种子,为害幼茎,使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大大下降。因此,防治豆荚螟对提高红小豆产量和品质极为重要。现将2001、2002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研所防治红小豆豆荚螟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豆荚螟是豇豆、扁豆、刀豆、四季豆等豆类蔬菜的主要虫害之一。不少菜农防治豆荚螟的方法不够科学,盲目施药,这样不但达不到防治目的,增大了成本,而且极易造成豆类农药残留。如何才能有效防治豆荚螟呢?  相似文献   

7.
55%毒·氯乳油防治豇豆豆荚螟田间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荚螟主要为害豇豆、菜豆、四季豆等豆科作物。以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危害的豆荚影响食用价值。为提高豇豆品质,2006年进行了55%毒.氯乳油防治豇豆豆荚螟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5%毒·氯乳油800~1 000倍液防治豇豆豆荚螟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8.
戴继红 《农技服务》2011,28(6):810-811
总结了3种大豆害虫(豆荚斑螟、大豆食心虫和豆荚野螟)的鉴别及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豆荚螟是刺槐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入刺槐豆荚取食种子,往往把种子取食一空。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处理对豆荚螟防治均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豇豆豆荚螟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豆荚螟综合防治技术,以确保豇豆产品高产量、高品质和农药残留检测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木豆豆荚螟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木豆豆荚螟为害习性,为木豆豆荚螟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金城江区和凤山县木豆豆荚螟生活习性、发生条件、为害程度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木豆豆荚螟主要以幼虫为害木豆的花蕾、嫩荚,造成蕾、荚脱落;1条木豆豆荚螟的全幼虫期能蛀食豆粒3~5粒,有转荚为害现象;木豆豆荚螟的蛀害率约25%~40%,干旱年份旱地木豆豆荚蛀害率可高达80%以上;采用单植方法,可减轻木豆豆荚螟的危害,品种混植越多,花期重叠时间越长,木豆受豆荚螟危害越重;通过合理施药,可减轻危害,提高木豆产量。【建议】冬季彻底清园,降低次年虫源基数;根据不同品种合理密植,保持木豆地通风透光;不同品种分别种植,避免混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变异株,减少品种混杂;花、荚期科学合理用药,以保花保荚。  相似文献   

12.
张晓声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066-1069
【目的】研究木豆豆荚螟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木豆豆荚螟为害习性,为木豆豆荚螟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金城江区和凤山县木豆豆荚螟生活习性、发生条件、为害程度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木豆豆荚螟主要以幼虫为害木豆的花蕾、嫩荚,造成蕾、荚脱落;1条木豆豆荚螟的全幼虫期能蛀食豆粒3~5粒,有转荚为害现象;木豆豆荚螟的蛀害率约25%~40%,干旱年份旱地木豆豆荚蛀害率可高达80%以上;采用单植方法,可减轻木豆豆荚螟的危害,品种混植越多,花期重叠时间越长,木豆受豆荚螟危害越重;通过合理施药,可减轻危害,提高木豆产量。【建议】冬季彻底清园,降低次年虫源基数;根据不同品种合理密植,保持木豆地通风透光;不同品种分别种植,避免混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变异株,减少品种混杂;花、荚期科学合理用药,以保花保荚。  相似文献   

13.
6种杀虫剂防治豇豆豆荚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6种杀虫剂防治豇豆豆荚螟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5 000倍液与6%乙基多杀菌素SC 1 500倍液对豆荚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氯虫苯甲酰胺SC 5000倍液药后7、14、21 d的防效均在95%以上;6%乙基多杀菌素SC 1 500倍液药后7、14、21 d的防效均在83%以上。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EC 1 000倍液、18%杀虫双AS 180倍液3种药剂的防效为48%~60%,防治效果不理想。48%毒死蜱EC 900倍液防效极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皖豆24的推广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新品种皖豆24为试验对象,将多项实用大豆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应用于皖豆24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中。[结果]在2006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中,怀远龙亢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904.0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6.5%,最高单产达3507.0kg/hm^2;风台东风湖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737.5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7.7%,最高单产达3699.0kg/hm^2。皖豆24的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苗期每公顷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90~12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g兑水450~750k喷雾防治蚜虫。鼓粒期每公顷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600ml喷雾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结论]在安徽省皖北地区推广种植皖豆24能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田抽样实测与人工模拟为害损失的方法,得出豆荚螟对春、秋大豆的为害损失表现为:(1)随虫株、虫荚及虫粒率的提高,其损失亦随之加重;(2)虫株相当,损失则随虫荚增加而加重;(3)虫株、虫荚均相当,损失则随籽粒被害程度加重而加重。据此,建立了春、秋大豆豆荚螟为害率与损失率的回归预测式。  相似文献   

16.
西藏砂生槐林地豆荚螟幼虫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的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Iwao法,测定和分析了豆荚螟幼虫在砂生槐林地和植株内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豆荚螟幼虫在砂生槐林地和植株内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而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在砂生槐植株内的水平方向上,以南向的平均虫口密度最大,聚集度最高,北向的虫口密度最小,聚集度最低,各方向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砂生槐植株的垂直方向上,以上层的平均虫口密度最大,聚集度最高,各层次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秋大豆豆荚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m*-m直线回归法测定了秋大豆豆荚螟幼虫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秋季大豆豆荚螟在发生量比较大时,田间呈均匀分布;并进而得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8.
白头翁不同提取液对大豆荚螟的触杀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白头翁全草的不同提取液对大豆荚螟的触杀作用。结果表明:48 h内乙醇浸提液和水蒸汽蒸馏液均对大豆荚螟具有较高的触杀作用,72 h仅乙醇浸提液对大豆荚螟具有触杀作用,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8.627 3 mg/mL,触杀致死率为96.5%。乙酸乙酯浸提液对大豆荚螟的触杀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砂生槐种实害虫对砂生槐种子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林芝、拉萨、日喀则砂生槐自然分布区研究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itiana)种实害虫对砂生槐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库的害虫寄生率高达70%,寄生性昆虫为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刺槐小蜂(Bruchophagus onois(Mayr));整个种子库的发芽率为29.35%,正常种子的发芽率为50.3%;豆荚螟寄生完全阻断种子的发芽,发芽率为0;刺槐小蜂取食寄生的种子发芽率为9.4%。完好种子和不同昆虫寄生种子纵径、横径和质量有显著差异,与正常种子相比较,豆荚螟和刺槐小蜂寄生均使种子体积减小;豆荚螟和刺槐小蜂寄生引起种子的质量损耗分别为49.13%和39.30%。说明昆虫寄生对砂生槐种子有明显的影响,是影响砂生槐种群更新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①麦茬复播大豆(晋豆20号)从7月对日至8月20日是一生中植株高度增长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天增高2.14cm,8月30日达到最高值;②7月20日至8月3日是叶龄发育最快的时期,平均每2.5d增加1个叶龄,8月20日达到最大叶龄;③8月5-20日为荚果形成的高峰期,8月24日左右达到最高值;④麦茬复播大豆全株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在8月19目前后,在前后14d内积累的干物质占一生积累的干物质总量的35.8%;⑤荚果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为9月2日前后,在此前后14d内积累的干物质占荚果总干重的5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