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交接计量中,原油和成品油的精确计量至关重要。KROHNE公司的Altosonic V是第一个获准用于交接计量的超声波流量计。这类流量计必须达到0.15%的计量精度和2∶1的调节比,而大多数超声波流量计的计量误差值为±0.5%或±0.1%。 Altosonic V流量计是一种5波束超声波流量计。它对流量剖面的干扰不敏感。独特的软件监测涡流和雷诺数,并对其变量进行补偿。 Altosonic V的计量误差为±0.15%。其优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管输损耗率是天然气运销企业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天然气交接双方非常关注的经济参数。分析了计量系统计量精度、管存及放空量计算偏差对损耗率的影响,明确提出计量系统的计量误差是导致输气干线管输损耗的主要原因。建立了输气干线复杂流量计量系统不确定度分析模型,基于误差合成与传递理论,得到了管道系统进气端和出气端总的计量不确定度,提出了管输损耗率指标计算方法。应用表明,通过实际损耗率和损耗率指标的对比,可以进行管输损耗预警,为流量计检修更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油井产出物的准确计量是获取较高采收率的重要前提,是保障油田稳产,高产的基础。介绍了两相分离器配流量计和在线含水分析仪测含水、两相分离器配流量计和在线密度计测含水、三相分离器配流量计在线含水分析仪测含水三种油井计量方法、分别对其日产原油量及综合误差进行分析。通过讨论确定误差公式中油井计量采样误差δb、工作条件附加误差δF以及含水分析仪在原油计量中造成误差的取值,得出,采用第一种计量方法使计量精度达到  相似文献   

4.
孙文成 《油气储运》1997,16(8):22-25
标准体积管是原油动态计量时,流量计在线检定的标准器。要减小流量计的示值误差,提高原油交接计量的准确性,就应提高标准体积管的精度。根据原油在管壁内结蜡的理论,推断出当环境温度,管壁温度较低时体积管标准管段内将会结蜡,结蜡厚度对流量计在线检定时的示值误差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原油管道输送的流量计运行时,必须在规定流量范围允许的基本误差内工作。为使达到计量的精度及交接计量的准确,目前多采用固定式标准体积管对流量计进行的定期检定。该标准装置复现性好,精度高,适用于交接量较大的泵站。文章从标准体积管的设置费用、使用频度、人员管理及保证计量准确性诸因素考虑,对无固定式标准体积管的中小型原油计量站,提出了设置高精度标准流量计的建议。文中对标准流量计的选用、检定及如何用标准流量计来标定在线流量计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陈刚  郭祎  于涛  张磊  刘超 《油气储运》2012,31(11):877-879,887
兰郑长成品油管道庆成支线投产后,首末站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数据进行管容计算,得到的柴油和汽油的测量结果与实际管容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入手,分析发现影响测量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雷诺数,其主要由油品的性质、温度以及油品流速决定,由此计算获得在相同测量条件下,柴油、汽油理论测量误差范围约为5%~6%,与实际运行测量误差相近,从理论上解释了产生测量偏差的原因。结合庆成支线超声波流量计实测数据,提出了解决测量误差的方案,提高了油品批次界面跟踪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进口原油和胜利原油不同比例混合输送问题,分析了罐内混合和泵后混合输送工艺的特点,提出采用泵后混合及综合调节技术相配合,可以实现进口油和胜利油的多方向不同比例混合输送。实践证明,该精密配输工艺可行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虞庆文 《油气储运》2004,23(3):48-49
通过对腰轮流量计在制造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泄漏量、油品粘度、温度、油质等因素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消除和减少计量误差的办法,保证流量计在所要求的计量精度下运行,尽量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原油外输计量与流量计检定工作是石油、石化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现场实际,使用体积管检定和流量计数据比对方法,通过试验选型,将UF-Ⅱ螺旋转子流量计作为原油外输计量器具.在体积管技术改造过程中,研制开发了新型电动四通阀和自动控制系统,提高了流量计检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李兆明 《油气储运》1996,15(7):49-50
在长输管道原油输送及油品交接计量中,多采用大口径腰轮流量计,这种流量计通过量大,计量方便,运行稳定,易于维护与检修,深受用户欢迎。但当流量计的动静接触面出现较严重的磨损时,流量计的修复便有了困难,因为该流量计在设计图纸中明确规定了转于及隔板等部件不能用更换的方法修理,这是由流量计的生产工艺过程决定的。曾试图用  相似文献   

11.
鲁宁管道输送混合原油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传宝 《油气储运》2005,24(10):38-40
针对鲁宁管道混合原油输送问题,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在胜利与进口原油的混合比为9:1时,不同油罐之间混合原油流动性的差别、不同罐位混合原油粘度的变化对过泵剪切和管流混合原油流动性的影响.并对混合原油的流动性进行了沿线跟踪测试,为制定鲁宁管道混输胜利与进口油的合理输送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龚中伟 《油气储运》1999,18(6):41-44
腰轮流量计是目前的油输送过程中精度高,使用较广的一种计量器具,介绍了腰轮注量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分析了该流量计在原油外输计量及检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检定流程设计安装、四通换向阀漏失,介质粘度变化对检定结果的影响,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永强 《油气储运》2005,24(12):64-66
针对东黄老线因局部反输进口油改造为全线正输胜利油产生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管道改造投产方案,并根据计算和现场实测得到的相关工艺参数,介绍了东黄老线改造投产过程,分析了东黄老线在投产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库鄯管输原油粘度、密度逐年增大和重质油含量不断上升而导致管输设备效率降低、主泵机组工艺参数发生变化、输油成本增加和运行维护难度增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采取增加轻质油的掺入比或将稠油单独处理、添加GY-3降凝剂和增设中间加热站等相应措施,可有效改进原油物性,提高输油效率、降低输油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经济有效的开采高凝、高粘原油,降低原油管道输送能耗,对胜利油田浅海脱水原油进行了不同声强、频率、作用时间等超声波降粘试验和筛选最佳降粘参数组合的正交试验,得到了超声波降粘的最佳组合参数.该研究有助于超声波在原油开采、输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姚彬 《油气储运》2002,21(3):37-39
腰轮流量计是目前原油输送过程中精确度高,使用较广的一种计量器具,介绍了腰轮流量计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了该流量计在原油外输计量及检定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检定流程设计安装、四退换向阀漏失、介质粘度变化对检定结果的影响,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不同原油因族组成和碳数分布差异,低温流动性往往差别较大。以阿赛管道沿线站场原油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油样族组分及碳数分布,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别以原油凝点和黏度为评价指标,系统分析了原油族组成及碳数分布中各单因素对原油凝点及黏度的影响程度,给出了各因素对原油低温流动性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在原油组分中,蜡含量是影响原油低温流动特性最主要的因素,胶质、沥青质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油分含量对原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原油的碳数分布中,碳数分布在C16以下的油质对原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最大,而碳数分布在C16~C25和C31~C33的非晶蜡对原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程度较碳数分布在C25~C30和C34~C53的微晶蜡高。(图1,表4,参13)。  相似文献   

18.
西部原油管道冬季运行油品热处理外输出站温度达到50-55℃,不但损伤管道防腐层,而且造成能源浪费。为此,对乌鲁木齐首站、鄯善站原油加热系统进行余热回收技术改造,在热媒换热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油油换热器,使热原油与进站冷油进行热量交换,对综合热处理后的原油进行余热回收,既满足了原油综合热处理65℃的温度要求和40℃出站的温度要求,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实际节约能源近30%。同时,冬季运行投用余热回收装置后,可防止紧急停输再启输工况下输油泵因油温过高保护停泵及部分冷油进入下游,并满足急冷热处理后的外输条件。(图7,表6,参8)  相似文献   

19.
黄丽萍 《油气储运》2001,20(3):31-33
中东含硫沙轻原油是一种高硫,低凝,轻组分多,重金属含量高的原油,其物化性质与大庆原油和胜利原油不同,因而必须对其在加工后的储运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与环保问题给预充分的考虑,分析了沙轻原油的基本特性,提出了沙轻原油的安全储运方式,储运设施防腐与改造以及环境保护与人身安全等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冯海东  徐烈  师祥洪  闫敬东 《油气储运》2004,23(4):22-24,47
微温差法是现场测量输油泵效率的方法,但是采用其测得的结果误差较大.根据误差理论,分析了出口压力表、密度计、温差仪的准确度和进出口温度计的安装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指出在输油泵的效率测试中,油品密度的测量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不能忽略.为了保证输油泵效率的测量结果数据准确可靠,必须减少进出口温度计的安装误差,以及减少出口压力表、密度计和温差仪的仪表误差和保证温度计套管的插入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