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鸡新城疫低毒力毒株(ZM10株)免疫7日龄SPF鸡,免疫后10d将不免疫的7日龄SPF鸡与之同居10d,将同居鸡取出,再将不免疫的7日龄SPF鸡与之同居,如此反复。从同居6代后SPF鸡脑和脾中分离到ND病毒,再将分离到的ND病毒接种10日龄SPF鸡胚,收获尿囊液,其ICPI低于0.4,MDT/MLD为112h;并从同居6代鸡血清中检测到抗ND抗体。  相似文献   

2.
复方中药方剂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卿  宁官保 《畜禽业》2011,(10):30-33
鸡胚培养法是常用的病毒培养法之一,取9~11日龄SPF鸡胚,将IBV按每胚0.2mL接种鸡胚尿囊腔,剔除24h内死胚,将36~48h死亡胚和部分活胚置4℃冰箱过夜,无菌采集尿囊液(F1代)。同时观察记录鸡胚发育及胎儿病变情况。并测定其IBV半数感染量(EID50)及血凝特性试验,结果显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在SPF鸡胚中复壮增殖,并引起鸡胚死亡,经连传2代后测定收获的尿囊液中病毒效价为10~4.50/0.1mL,凝集效价为1:256。  相似文献   

3.
在非疫区用H5亚型禽流感疫苗对20日龄以上鸡、鸭进行免疲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不同日龄的鸡鸭免疫接种H5亚型禽流感疫苗20d后其HI抗体效价不同.不同种类的家禽的免疫效果也不相同。75日龄肉鸡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最高,达6.4log2。而75日龄肉鸭的HI抗体只有2.5log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最优免疫程序制备出效价较高的抗鸡新城疫病毒特异性血清的方法。方法 试验选用4周龄SPF鸡,采用不同免疫剂量、免疫周期、免疫方法、免疫部位等进行分组,共分为7组免疫程序,每组10只SPF鸡,每组均从首免后3周开始测抗体。结果 第4组和第5组抗体表现最好,为首免用鸡新城疫病毒液(La Sota株)进行基础免疫,首免后1~2周进行2免,2免至4免均为鸡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La Sota株)加倍剂量(2羽份)多点免疫,每次灭活疫苗加强免疫间隔2~3周,最终可使抗体水平达到13log2,中和效价均大于1:1 300。结论 先用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1~2周后进行2~3次加倍剂量的多点、加强免疫效果最好,同时从环境控制、SPF鸡筛选、免疫、中间监测、冻干、检测等建立了血清制备及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1基本情况泰兴市某一养殖户饲养蛋鸡500羽,苗鸡、饲料及疫苗均有苗鸡供应方提供。该批鸡的免疫程序为10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Ⅳ系苗及IBD苗,1倍量饮水;25日龄时,用鸡新城疫Ⅳ系苗,1倍量饮水;鸡群达到42日龄时,养殖户使用兽医站提供的鸡新城疫Ⅰ系苗,1倍剂量,腿部肌肉免疫注射。免疫后的第  相似文献   

6.
魏国  钟肖 《畜禽业》2009,(8):14-17
将75只1日龄非免疫健康罗曼蛋鸡随机均分为地塞米松高剂量组(12.5mg/mL)、低剂量组(6.25mg/mL)和阴性对照组,同时进行了鸡新城疫免疫接种;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35d随机取5只心脏采血后分离血清,检测鸡新城疫HI抗体效价,同时摘取脾脏、胸腺和法氏囊并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试验组的ND抗体效价与免疫器官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脏型SK9株毒力稳定性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脏型SK9株通过鸡胚盲传10代,检测E1、E5、E10各代毒的病毒含量、安全性、免疫原性,用雏鸡回归5代,检测C1-C5各代毒的病毒含量、安全性等,说明SK9株是一株稳定性好的毒株。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雏鸡的贫血、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特别是可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及继发感染和双重感染,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仅美国养鸡业每年因本病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5000万美元以上。我国曾多次分离到CAV,在许多地区鸡群CIA血清抗体的阴性检出率也高达70%~90%,这证明鸡传染性贫血在我国已广泛存在。日龄健康鸡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后,一般5~10d即可产生毒血症,建立免疫应答。而据试验显示,受CAV感染的雏鸡出壳时用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要7周左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同时接种禽流感灭活苗和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的鸡群这两种病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禽流感灭活苗和新城疫同时接种雏鸡,其中新城疫使用新城疫Ⅳ系苗首免,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二免。结果可产生高水平的抗体,且抗体维持时间长,能很好的抵抗病毒的攻击,接种雏鸡后,可使原有抗体水平相差悬殊的鸡群产生高效价,较为整齐的抗体,免疫6个月后,HI抗体仍在6log2以上。结论鸡禽流感和新城疫双针免疫可达到较好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东北地区获得高免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抗体鸡群仍然发生新城疲(ND)的情况,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技术。对所分离的18株鸡菲新城疲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和1株鸽源NDV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将NDV分离株通过差速离心纯化.以SDS-蛋白酶K(或Trizol法)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其融合蛋白(F)基因532bp或280bp关键片断,经回收克隆到pMD 18-T载体上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GenBank序列号:AY208680-AY208698)。核苷酸和氧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各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3.1%-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5.5%-100%;系统发育进化时分析显示.其中JL-12、HLJ-3为弱毒株.与疫苗株V4同属于基因Ⅰ型;其余17株均为强毒袜.其中HLJ-4、JL-14为Ⅵ型,其余15株均为基因Ⅶ型,由此可见东北地区目前新城疲的流行是由3种不同基因型的NDV毒珠(Ⅰ型、Ⅵ型、Ⅶ型)所发.但以基因Ⅶ型为主.速与我国其他地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ND的流行情况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1.
研究青刺果种粕粉对鸡免疫器官及其免疫细胞动态变化的影响。将7日龄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的饲粮中分别添加10g/kg、15g/kg青刺果种粕粉,饲喂30d。第14、21、28日龄时分别取胸腺、法氏囊和脾脏制作切片。测定免疫器官中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初期14、21日龄的脾脏、14日龄的法氏囊和28日龄的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升高显著(P<0.05或P<0.01);而试验组在后期21、28日龄的法氏囊、14日龄的脾脏和28日龄的胸腺中的巨噬细胞较对照组也同样升高显著(P<0.05或P<0.01)。结果提示,青刺果种粕粉能提高鸡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支气管炎在鸡体内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鸡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疾病.以气管啰音、咳嗽、打喷嚏为主要特征.各种日龄、性别和品种的鸡均有感染性,但以6周龄以下雏鸡更易感染,产蛋鸡群感染IBV后导致产蛋率下降,蛋形不整,畸形和质量下降,受精率降低,IB还使鸡的增重和饲料报酬降低.  相似文献   

13.
郑德富  李平 《畜禽业》2003,(4):63-63
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疫区或受威胁区,预防ILT,接种ILT活疫苗是主要方法之一。ILT疫苗接种,可采用的方法有:点眼、滴鼻、涮肛及饮水,而涮肛是经泄殖腔接种,病毒在法氏囊增殖(其它部位检查不到病毒),易破坏法氏囊。饮水效果的好坏与饮水过程中病毒是否与鼻腔上皮细胞接触有关,经饮水接种后一般不繁殖。在生产实践中,免疫效果较好且较适用的方法是点眼和滴鼻,点眼、滴鼻免疫时安全性为:35日龄以上健康鸡,接种后,应无异常反应,或在接种后3~5d,有轻度眼炎或轻微咳嗽,2~3d后应恢复正常。1在ILT免疫中出现…  相似文献   

14.
青岛市某养鸡场中10000只46日龄雏鸡,发生了一种以排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并伴有呼吸困难,扭颈,羽毛松乱触摸易脱落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整个过程共计10d,死亡率高达35%,经临床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新城疫,法氏囊炎、葡萄球菌病混合感染。 1 发病情况   该鸡群曾在14日龄、21日龄两次使用法氏囊炎弱毒冻干疫苗饮水免疫,并于28日龄使用新城疫弱毒疫苗滴鼻、点眼加强免疫,准备于60日龄使用新城疫Ⅰ系肌肉注射免疫。在46日龄时,发现部分鸡厌食、怕冷挤堆、闭目蹲伏不动,排黄绿色或白色水样稀便,偶而发现有的病鸡呼吸困难,当日死亡120余只,解剖发现法氏囊肿胀出血,皮下出血呈暗红色,初步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炎,当日紧急注射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液,但第二天鸡群精神状态仍不见好转,死亡率急剧增加,此时呼吸困难病鸡增加,且病死鸡除法氏囊肿大外,部分鸡皮肤浸润、溃烂,皮下有暗红色胶冻液体,经全场技术人员会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新城疫、法氏囊炎、葡萄球菌病混合感染,48日龄全群紧急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同时每只鸡分点注射新城疫—法氏囊双价高免蛋黄液1ml、庆大霉素1万单位,49日龄重复注射。大群投服恩诺沙星制剂,连用7d,直至50日龄死亡鸡数才逐渐减少,56日龄鸡群逐渐趋于正常,历时10d,死淘鸡数3450余只,淘死率约为35%,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用磷酸钙沉淀法将MDⅠ型病毒gB基因插入到HVT病毒载体中制成马立克重组病毒DNA,再将重组DNA转染于鸡胚成纤维细胞上,形成的病毒蚀斑与HVT病毒蚀斑形态相似,经复制2~3代后,提纯病毒DNA,PCR扩增后电泳分析,凝胶上形成一条2.9kb左右的条带。将重组病毒负染后用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形态与HVT病毒相似。结果表明,gB基因已经重组在二价病毒中,并能够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6.
漳州某种鸡场1994年饲养两批肉仔鸡,曾散发过克雷伯氏菌病,后经自制灭活菌苗免疫制止。1996年7月该场引入艾维茵父母代肉种鸡4000套,培育期生长正常,各指标符合品种要求,180日龄开产,196日龄暴发鸡新城疫,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鸡群3日龄颈部皮下注射ND+IBD(M+肾型株)二联油乳剂苗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提供,批号960408,32日龄胸肌注射ND+IBD二联苗,(江苏家禽科学研究所提供,批号960403),154日龄胸肌注射ND+IB+IBD+EDS四联苗江苏家禽科学研究所提供,批号9609002,同时腿肌注射克雷伯氏苗自制灭活苗。196日龄暴发鸡新城疫,时产蛋率为36.1%,212日龄转愈时产蛋率20.5%,期间每天死亡6~13羽,共死亡705羽,淘汰179羽,总死淘率23.7%,蛋孵化率下降为30%~55%,雏鸡1周龄死亡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85日龄鸡,15~60日龄鸡最易感,一旦发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20%~35%,对鸡群特别是大规模饲养的鸡群危害极大。现将漳州市某新建养鸡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鸡场疑似沙门氏菌感染发病鸡进行细菌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染色镜检、生化实验、血清学鉴定、DNA测序、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6株沙门氏菌,生化特征和血清学特征符合肠炎沙门氏菌特性;DNA测序结果与肠炎沙门氏菌同源性为100%;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菌株能致死SPF鸡,并复制出与临床表现一致的病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为广西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鸡马立克氏病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都市25家农户散养病死肉杂鸡进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及将病死鸡血清接种于4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中,经过传代培养至第七代,用第七代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磨液与MD阳性血清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病死鸡是马立克氏病而致死。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杭怡琼、谢春芳等为验证微生态制剂对雏鸡免疫应答的影响,选用320羽伊丽莎父母代公雏,随机分4组,1组添加1%微生态GAIC菌粉制剂,2组为空白对照,3组添加1%多糖制剂,4组添加化学免疫调节剂。4组鸡分别在14和21日龄接种鸡新城疫Losato弱毒苗和法氏囊弱毒疫苗,并在1、7、14、21、28、42、49日龄检测新城疫抗体滴度和法氏囊抗体阳性率。结果免疫14d后1组HI抗体分别高出2、3、4组1.1、0.6和0.8个滴度,28d后分别高出0.5、0.2和0.2个滴度,35d后各组新城疫抗体滴度均降至临界线以下;法氏囊疫苗接种后7d、1组抗体阳性率为75%,高出2、3、4组19.4%、5.8%和8.3%,28d后1组法氏囊抗体阳性率为100%,高出2、3、4组12.5%、28.5%和12.5%。表明饲喂微生态制剂可增进免疫器官重量和非特异免疫反应,试验中法氏囊抗体阳性率提高可能与微生态制剂修复了IBDV造成的免疫器官损伤有关,这些现象对免疫程序的制定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