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菌核病是莴笋、生菜生产中的常见病,分布广泛,露地和保护地都有发生,以冬春保护地栽培病害重,南方多雨年份露地也常发生,尤以留种莴苣受害为甚。病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外,还侵染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藜科、伞形花科等19科的71种植物,引起湿腐样腐烂,甚至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2.
西宁地区夏季凉爽,其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宜西宁莴苣的生长.西宁莴苣可在保护地(温室、大棚)、露地进行生产,每年4、5、6月陆续上市.  相似文献   

3.
叶用莴苣又名生菜,营养丰富,属低糖、低脂肪类蔬菜。设施和露地均有栽培,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其中灰霉病在设施栽培上发生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区域冬春茬莴苣生产面积较大,在市场供应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露地生产周期长,上市迟,效益低,实行大棚覆盖生产后,改善了莴苣的生长环境,缩短了生长周期,达到提早上市,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并且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目前全国现栽培的莴苣品种很多,流动性也很大,生产上比较混乱,所以筛选适宜冬春大棚栽培的早熟抗病高产优质的莴苣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植宝素在春莴苣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和方法供试“植宝素”由广东省佛山市化工产品技术开发公司提供。供试作物春莴苣,于1989年11月10日露地定植,管理同常规。试验设喷药区和清水(对照)区,重复三次,小  相似文献   

6.
<正>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在我国广泛栽培。莴苣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也可入药,能利五脏、通经脉、清胃热。根据其食用器官不同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种,叶用莴苣又名生菜,茎用莴苣又名莴笋。霜霉病是莴苣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在各个生产季节的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中几乎都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大量叶片变黄或变褐枯死,影响植株生长和产品质量,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现将莴苣霜霉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莴苣菌核病近几年在本地区棚育莴苣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已成为本地的常发性病害,从1997年起对此病的发生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防治适期与药效试验,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叶用莴苣营养价值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莴苣(LactuCa Sativa L.)是菊科的一、二年生蔬菜,原产地中海沿岸,性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按食用部分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又名生菜,国外广为栽培,是大众化蔬菜,国内广东、广西种植较多,上海、南京、北京等广大城市郊区也有栽培。  相似文献   

9.
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与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露地和大棚两种环境、春季和初夏两种栽培季节下,对110份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同时以中心柱长、抽薹天数和热害指数3个指标综合评价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田间耐热性。结果表明:散叶莴苣叶尖形状、叶形、叶色、株高、叶柄长、叶柄厚、单株质量、净菜质量(球质量)和莲座叶等叶片性状变异较大,显示了散叶莴苣在种质变异和创新方面蕴藏着很大的潜力。结球莴苣品种间相似程度较高,仅在叶柄厚、莲座叶、净菜质量上存在变异。在初夏散叶莴苣比春季分别提前12~36 d抽薹,结球莴苣提前18~38 d抽薹。在大棚高温胁迫更强时,散叶莴苣抽薹期进一步提前,而且82%的品种在10 d内抽薹,表现出对高温的敏感性,结球莴苣部分品种因热害而死亡,热害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结球莴苣品种间的耐热性。抽薹天数、中心柱长与单株质量、净菜质量、叶形比等呈显著的相关性,也是评价叶用莴苣耐热性的重要指标。春季大棚种植采用热害指数、抽薹天数能够较好地评价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秋莴苣种植在无锡地区逐年发展,每年栽培2000亩左右,亩产1500一2000kg,现将有关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一、选择品种 适时播种 一般选择较耐热且对高温长日照反应较迟钝的品种。如晚熟品种二白皮、梨庄莴苣、柳叶莴苣、西安尖叶莴苣;还有中早熟、中熟品种浦巷莴苣、中熟青皮。 但各品种在播种期上有所差别。据当年引种、试种观察:二白皮可于6、7月间播种,梨庄莴苣8月10-16日播种,柳叶莴苣8月初-8月18日播种,中熟青皮8月26-30日播种,浦巷莴苣可于8月底至9月初播种。延秋栽培一般采用柳叶莴苣较好,于8月底9月初播种。 二、浸种催芽 培育壮苗 夏秋季育苗气温高,种子发芽困难,播前必须进行低温浸种催芽。先用冷水浸种5—6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取出后将水吹干,再放入冰箱最下一层,温度控制在5-6℃,大约放1—2天时间,当少量胚根露白时拿出来。一般来说,同一个品种留种于不同的地区,其发芽的时间会有长短。譬如无锡留种的发芽较快,山东留种的发芽较慢,大体相差1天左右。也就是说无锡的种子在冰箱里放1天多,而山东的种子则要放2天左右。从冰箱里拿出种子后,摊在室内比较阴凉又能见光的地方,并使其保持适度湿润,一般1天就能露出胚根。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一般每亩苗床播种子1-1.5kg.畦宽1.50-1.67m,预  相似文献   

11.
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属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半耐寒性蔬菜,又名生菜,包生菜、团叶生菜、莴菜、千金菜等。原产地中海沿岸,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普遍栽培。近10年我所通过各种途径引入叶用莴苣200余份、经试种观察,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脆叶结球莴苣品种6个、对增加蔬菜种类品种有一定作用。 叶用莴苣的引种试种 一、叶用莴苣引种概况 1978年至1987年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引入叶用莴苣208份,其中自荷兰引入61份,美国53份,日本42份,其他国家52份。重复引进和失去发芽率的材料约占引入材料的30%左右,实际只有150余份。 从…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全生物降解膜对茎用莴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10种不同规格的全生物降解膜在茎用莴苣上进行试验,研究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聚乙烯地膜对照相比,除上海黑6外,其他降解膜对茎用莴苣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有随着膜厚度的降低产量减少的趋势;不同厚度的降解膜,厚度越薄,降解速度越快;黑色降解膜进入诱导期的时间普遍要比白色降解膜早。综合地膜降解情况和茎用莴苣产量来看,云南白10全生物降解膜最适合早春茎用莴苣露地地膜栽培。  相似文献   

13.
叶用莴苣因常生食而俗称生菜,是菊科莴苣属的蔬菜。叶用莴苣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叶用莴苣包括3个变种,有散叶莴苣、皱叶莴苣和结球莴苣,近几年结球莴苣的栽培呈现发展趋势。这里重点介绍结球莴苣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莴苣灰霉病是为害莴苣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莴苣全生育期均能受侵染,以叶用莴苣(生菜)受害较重,在春季多雨高温条件下,发病更为严重。笔者从1989年以来,对本地区莴苣灰霉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现将莴苣灰霉病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设施蔬菜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棚室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条件适宜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导致霜霉病的危害日益严重。通过对全国各地田间调查及寄样诊断中发现,由于莴苣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其栽培茬口的安排越来越紧凑,病虫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其中霜霉病作为一种流行性强、来势猛、发病重、传播快且毁灭性强的病害倍受重视;该病的发生降低了莴苣的产量和品质,损失较大,严重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收入。因此,掌握莴苣霜霉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桥园艺场1997年种植早秋莴苣4亩,7月20日播种,8月14日定植,9月25日始收,10月2日结束,获得了亩产2010kg,亩值2814元的好收成,总结他们的种植经验,主要技术如下: 一、采用良种 早秋气温高,一般品种的莴苣在高温下易早抽苔,致使茎秆细长,商品价值低,因此需选择特别耐热的品种。马桥园艺场采用种都牌持耐热二白皮莴苣,其特点是耐热性持强,叶片长椭圆形,色浓绿,皮白嫩,肉质茎粗,节间密度适中,节疤平,肉浅绿色,在气温12—38℃条件下长势良好,25-32℃下长势最佳,在高温季节不易抽苔,单茎重0.5kg以上,适合于秋莴苣栽培,特别是早秋栽培。 二、适时早播 秋莴苣最佳播种期在8月5日至20日。这时的气候条件对莴苣生长十分有利,莴苣易长扭,产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根袋法盆栽试验,研究了石灰、猪粪和过磷酸钙3种改良剂对镉胁迫莴苣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和土壤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莴苣前和莴苣成熟期,3种改良剂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且最大值均出现在高浓度猪粪处理中.种植莴苣前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和土壤淀粉酶活性最大值分别为2.35 mL/g、8.51 mg/g、12.8 mg/g和0.49 mg/g;莴苣成熟期,莴苣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和土壤淀粉酶活性最大值分别为1.89 mL/g、13.67 mg/g、12.65 mg/g和0.66 mg/g.因此,猪粪对改善镉胁迫莴苣土壤生态环境的效果优于石灰和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18.
秋莴苣作为秋季补淡蔬莱,近年来发展较快.我们于1991、1992两年进行了适栽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的探讨,并在1993年推广1000余亩,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收入.一、品种筛选1991年,引入四川二白皮、柳叶、昆明苦马叶3个品种,以本地尖叶莴苣作对照.于8月19日播种,9月21日定植,10月29日—12月15日收获.1992年除继续引入试种上述3个品种外,又引入新疆白尖叶、无锡柳叶2个品种,共5个品种进行试种,于7月31日播种,8月28日定植,10月上中旬上市.试验地为黄泥翘土壤,前作分别为秋黄瓜、春番茄.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6.5平方米和6.85平方米,折合种植密度为每亩5230株和5840株.田间管理与大田常规相同.另外还进行了苦马叶莴苣播期观察试验,于7月15日、20日、30日分3期播种.现将两年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引进的7个散叶莴苣品种为试材,种植在根域体积为445 cm3的栽培容器内,比较了7个莴苣品种的形态指标、叶色和维生素C含量,以期筛选出适合盆栽的莴苣品种.结果表明:绿色叶片莴苣品种‘Tarifa’和紫色叶片莴苣品种‘Mohican’的生长势强,株幅和叶长较大;‘Tarifa’叶片的维生素C含量为185.3 mg/100g,比含量最低的莴苣品种‘Cervantus'高15.5%,‘Mohican'的花青素含量最高,因此绿色叶片散叶莴苣品种‘Tarifa’和紫色叶片散叶莴苣品种‘Mohican’最适宜盆栽.  相似文献   

20.
导读:莴苣-西瓜-西兰花高效种植模式已成为江苏东台市农民的主要茬口栽培模式之一,其经济效益显著。莴苣采用越冬大棚栽培,后连作西瓜,西兰花露地种植,实现一年三茬,667m2总产值达16730元,总收益达11635元。栽培中要选用适宜的品种,合理安排茬口,施足基肥;莴苣冬季栽培要注意防寒保温,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