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莴苣灰霉病是为害莴苣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省各地均有发生。莴苣全生育期均能受侵染,以叶用莴苣(生菜)受害较重,在春季多雨高温条件下,发病更为严重。笔者从1989年以来,对本地区莴苣灰霉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现将莴苣灰霉病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在我国广泛栽培。莴苣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也可入药,能利五脏、通经脉、清胃热。根据其食用器官不同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种,叶用莴苣又名生菜,茎用莴苣又名莴笋。霜霉病是莴苣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在各个生产季节的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中几乎都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大量叶片变黄或变褐枯死,影响植株生长和产品质量,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现将莴苣霜霉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莴苣(Lactuca sativa L.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西方各国以叶用包心莴苣为主,茎用莴苣在中国、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较为普遍.莴苣上发生的病毒种类较多,危害严重。受害的莴苣生产衰弱,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无收。一、感染莴苣的病毒种类及分布 据Horvath(1980)报道,在自然界感染莴苣的病毒有18种(表1),包括蚜虫、蓟马等害虫和土壤真菌等介体传播,及种子传播的病毒。我国发生的莴苣病毒现已发现有莴苣(包心)花叶病毒(L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蒲公英黄花叶病毒。在世界各地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是LMV;其次为coy和蚕豆萎蔫病毒;离首巨脉病…  相似文献   

4.
保护地莴苣菌核病关键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市早春保护地莴苣种植面积现已接近1333hm2,产品除供应本市外,大部分销往北京、东北等地,每667m2产值可达6000~10000元。莴苣对温度的适应性强,幼苗可耐-5℃左右的低温,收获期集中,对下茬作物的茬口安排影响较小,因此莴苣正逐渐成为天津市保护地蔬菜中新的当家蔬菜之一。但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莴苣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发生严重,2002年天津市莴苣产量损失率达10%~50%,而且对品质、价格均有较大影响。该病害现已成为天津市保护地莴苣生产中的重要限制因子。生产中一般仅在莴苣封垄后进行药剂防治,此期子囊盘已出土,不断弹射…  相似文献   

5.
吴仁锋 《长江蔬菜》2021,(23):47-48,后插1
莴苣是菊科莴苣属一年或二年生蔬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在公元5-7世纪传入中国.莴苣栽培方法简单、营养物质丰富、食用方式多样,深受百姓喜爱.据不完全统计,湖北莴苣栽培面积约6667 hm2,其中武汉市莴苣生产规模约为2000 hm2,主要分布在新洲、黄陂、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等远城区.菌核病是莴苣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露地和保护地栽培都有发生,以春季莴苣发病较重.一般情况下发病率在10%~20%,严重时发病率50%以上,对莴苣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给菜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莴苣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耐寒、抗病的叶用莴苣品种,对55个叶用莴苣的耐寒性及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叶用莴苣室内寒害指数和田间生长量呈显著负相关,大多数莴苣品种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冬季温室叶用莴苣发病以霜霉病为主,软腐病其次,灰霉病最轻,发病主要在低温期过后的2月中下旬。香港玻璃生菜(S24)、福星(J9)、香港四季抗热耐抽薹生菜(W8)、意大利生菜(W1、W7)等品种耐寒性和抗病性较强,品质优良,建议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灰霉病是大棚莴苣的主要病害,不仅危害莴苣幼苗,而且在采后、运输过程中,发病也十分严重.阴雨天多的年份,往往造成大面积发生,减产50%以上,部分大棚莴苣甚至绝产.灰霉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可以危害多种蔬菜作物,如茄果类、黄瓜及葱蒜类,综合防治灰霉病是大棚莴苣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莴苣菌核病现已是莴苣种植区重要病害之一,2018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湖南省莴苣种植区调查发现,不论保护地还是露地栽培,该病害都普遍发生,给种植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现将该病的主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一介绍。1症状莴苣主要是茎基部受害,以生长的中后期发病最为严重。植株茎基部感染病原菌后,初期呈现出黄褐色至黑褐色水渍状(图1),后扩展至整个茎部,使得茎基部全部腐烂(图2),进而导致植株倒伏(图  相似文献   

9.
菌核病是莴笋、生菜生产中的常见病,分布广泛,露地和保护地都有发生,以冬春保护地栽培病害重,南方多雨年份露地也常发生,尤以留种莴苣受害为甚.病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外,还侵染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藜科、伞形花科等19科的71种植物,引起湿腐样腐烂,甚至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莴苣间作对西兰花常见虫害的防治效果,设置了常规施肥西兰花单作(T1)、常规施肥莴苣间作西兰花(T2)2个处理,定植1个月后测定西兰花各生长指标,并分3次统计西兰花虫害发生情况,采收期对西兰花和莴苣的产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间作处理西兰花各项生长指标都显著优于单作西兰花,单株产量也显著高于单作西兰花;间作处理西兰花菜青虫虫口减退率在79.66%~96.15%,小菜蛾虫口减退率为87.50%,说明间作莴苣对西兰花虫害防治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灰霉病是大棚莴苣的主要病害,不仅危害莴苣幼苗,而且在采后、运输过程中,发病也十分严重:阴雨天多的年份,往往造成大面积发生,减产50%以上,部分大棚莴苣甚至绝产。灰霉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可以危害多种蔬菜作物,如茄果类、黄瓜及葱蒜类,综合防治灰霉病是大棚莴苣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明远 《中国蔬菜》2010,1(9):24-25
1莴苣霜霉病的症状是什么样子的?答:莴苣霜霉病俗称火风病,是莴苣类蔬菜常见的一种病害。这种病从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受害最为严重。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发病时先在植株下部老叶上产生淡黄色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设施蔬菜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棚室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条件适宜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导致霜霉病的危害日益严重。通过对全国各地田间调查及寄样诊断中发现,由于莴苣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其栽培茬口的安排越来越紧凑,病虫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其中霜霉病作为一种流行性强、来势猛、发病重、传播快且毁灭性强的病害倍受重视;该病的发生降低了莴苣的产量和品质,损失较大,严重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收入。因此,掌握莴苣霜霉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蔬菜的感官品质是指人们食用蔬菜时口腔味觉与触觉的综合反映,通常采用品尝方法进行鉴定。本试验选择10位不同年龄段的资深品尝员组成专家小组,采用系统评分法对50个叶用莴苣品种的感官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叶形、不同颜色叶用莴苣间的多个感官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结球莴苣的口感优于散叶莴苣,绿叶莴苣的口感优于紫叶莴苣。  相似文献   

15.
菌核病是莴笋、生菜生产中的常见病,分布广泛,露地和保护地都有发生,以冬春保护地栽培病害重,南方多雨年份露地也常发生,尤以留种莴苣受害为甚。病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外,还侵染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藜科、伞形花科等19科的71种植物,引起湿腐样腐烂,甚至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大棚进行冬莴苣与早春辣椒复种,可以明显提高棚室利用率,增加栽培产量和经济效益。冬莴苣和早春辣椒大棚高效复种技术如下:一、冬莴苣的栽培1.优选品种选用抗病、高产、耐寒的莴苣品种水挂丝。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分别于春、秋季进行2次试验,研究西花蓟马虫口密度与叶用莴苣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花蓟马虫口密度与叶用莴苣产量损失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大棚种植叶用莴苣,西花蓟马的防治指标为5~6头·株~(-1),即当每株叶用莴苣上西花蓟马虫口数达到5~6头时,叶用莴苣产量显著降低,应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生长期、不同栽培条件及不同药剂处理对紫叶莴苣菌核病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紫叶莴苣菌核病发生最严重时期为3~5月,由于阴雨天气多,棚内湿度大,温度较高,约在20℃,通风透光率低,易于莴苣菌核病的发生;地势低洼易积水地段,田间湿度高,发病情况也较严重。50%凯泽(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330倍液、50%卉友(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 300倍液、25%菌思奇(啶菌噁唑)乳油800倍液对莴苣菌核病均有较好的防效,连续防治3次,其防效在89.3%~91.9%。  相似文献   

19.
稻—莴苣—苋菜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棚室连作障碍等问题,研究发现稻—莴苣—苋菜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病害发生轻,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且经济效益好,同时详细介绍了水稻、莴苣和苋菜的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夏莴苣生长中的主要障碍是先期抽苔,导致莴苣细长,产量降低,商品性差。近两年我市大通专业菜地示范栽培100多亩(667m2)夏莴苣,采用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夏莴苣先期抽苔的发生,使抽苔率控制在10%左右,亩产量在1750公斤(kg)以上,且莴苣粗壮,商品性好。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5月下旬定植,定植后40天(d)左右即可上市,上市期在7月初至8月中旬正值伏缺,成为抢手货,亩产值5000元以上,亩净产值4000多元。现将夏莴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选择优良品种选用耐热性强、对日照反应迟钝、不易抽苔、高产抗病的品种,如成都的特耐热二白皮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