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特用玉米的生产利用现状,包括鲜食兼加工型玉米、加工专用型玉米及青饲青贮玉米等,阐述了特用玉米的发展趋势,指出特用玉米品种的多样化和优质高效化、生产规模化与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应用逐步普及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特用玉米生产现状评述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特用玉米的发展概况,提出了湖南省发展特用玉米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发展特用玉米生产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发展我国特用玉米产业的意义、潜力与前景   总被引:62,自引:10,他引:62  
宋同明 《玉米科学》1996,4(4):006-011
特用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等。这些玉米都是近代科技的产物,来自普通玉米又高于普通玉米。它们都具有较高的遗传附加值,故也叫“增值”玉米,增加的价值通过加工或饲料试验从终端产品体现出来。文章简要介绍了这些玉米的性质、特征和用途,国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分析了我国特用玉米目前的状况,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潜力和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专用特用玉米科研与产业开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振声 《玉米科学》2004,12(3):111-112
在我国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专用、特用玉米已被提到突出位置.首先从定义和概念上进行了探讨,同时就我国目前专用、特用玉米科研、管理、新品种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特用型玉米的研究进展及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近年来我国特用型玉米的研究状况以及实际生产的需要,扼地阐述了目前我国各类特用型玉米的育种进展,育种成要,综合利用及发展前景,为特用型玉米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广金 《玉米科学》2002,10(Z1):040-041
为了加快全省玉米生产的发展步伐 ,促进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的协调发展 ,我们组织引进了高油、高蛋白、高淀粉等特用和高产的杂交玉米新品种 ,在不同生态类型区 ,进行品比试验、攻关研究和高产示范 ,摸索品种的特征特性、适应种植区域、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参试玉米品种表 1 参试玉米品种品种名称品质特点选育单位高油 115高油玉米中国农业大学春油 1号高油玉米长春市农科院玉米所中单 940 9高赖氨酸中国农科院作物所长单 60 4高赖氨酸长春市农科院玉米所鄂玉 13高产湖北长阳县农科所华玉 …  相似文献   

7.
特用玉米的经济价值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镇  李刚  刘晓丽  庄艳 《杂粮作物》2003,23(3):142-143
特用玉米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鲜食、贮藏加工、酿造、饲用及工业用。发展策略上应加快特用优良品种选育,加强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倡鲜食玉米无公害生产,推进产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郑彦坤 《玉米科学》2019,27(6):89-94
特用玉米是营养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其营养品质仍待提高。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的发育状况与子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醇溶蛋白含量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的时空特征与相关基因突变对特用玉米营养品质的影响,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O2基因的转入对玉米形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桂荣 《玉米科学》2002,10(3):027-028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质蛋白、高淀粉等特用型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而02基因的转入,能使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大大的提高,成为优质蛋白玉米。因此,近年来玉米育种家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选育出一批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应用于生产。但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高赖氨酸玉米较普通玉米在发苗速率、幼苗强弱上存在差异,特别是对黑龙江省前期低温、干旱的逆境条件反应较大。为此,我们开展了本项研究,希望能为我省高赖氨酸玉米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特用玉米种子沙引发处理对其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3种特用玉米为材料,测定沙引发处理后种子萌发指标、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沙引发能显著提高糯玉米和甜玉米的种子活力,对3种特用玉米的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沙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3种类型特用玉米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沙引发效果受基因型影响,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沙引发能够提高幼苗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借鉴美国经验科学发展我国的玉米产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了美国玉米生产的现状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玉米产业现状,提出了加强优质、专用、抗逆和资源高效利用型玉米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促进节本增效、规范化技术的研制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建立健全优质、专用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业化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培育高素质的产业化生产劳动力;开展玉米产品安全性研究等发展方向或措施,为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黄淮海区玉米当前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加强优质、专用、抗逆型玉米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促进规范化技术的研制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建立健全优质、专用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业化体系;加快玉米产业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糯玉米淀粉的改性及其在轻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糯质玉米品质优良,柔软香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轻工业的上等原料;糯玉米淀粉或其变性淀粉在制糖、酿造、食品和粘合剂生产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糯玉米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原理与技术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鲜食玉米产业的品种需求出发,分别从胚乳、糊粉层、果皮、胚等不同部位阐述一些特殊类型鲜食玉米的育种原理。介绍甜加糯、紫玉米、黑玉米、红玉米、花粒玉米及绿色玉米的选育方法,提出对鲜食玉米果皮适口性鉴定技术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玉米的营养品质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军  才卓  张志军  张建新 《玉米科学》2006,14(2):093-095
概述了我国玉米子粒营养物质的特性,对主要营养品质性状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及组成成分做出分析,提出要大力发展特种玉米、大力发展玉米加工业和饲料工业,并展望通过技术手段使玉米增值,提高玉米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玉米种子的萌发期、苗期以及全生育期调查了玉米五大杂种优势群的抗旱性表现,同时对全生育期的抗旱性与其它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的抗旱性与群的划分没有直接联系,在以后的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时应当适当考虑种质的抗旱性;玉米全生育期的抗旱性与胚芽长和胚芽干重的关系最为密切,是玉米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指示指标;玉米苗期的抗旱性代表指标是反复干旱后的成活率。在筛选玉米自交系时,应注重选用胚芽长和胚芽干重高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调整玉米育种方向 加强专用玉米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瑛光  陈梅英 《玉米科学》2003,11(3):048-04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玉米作为国民主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全方位主攻的普通玉米高产育种方向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亦难有效抵御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玉米市场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巨大冲击。迅速调整玉米育种方向,全面转入专用玉米育种,重点突出高赖氨酸和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选育,兼顾人们食用和工业用玉米育种,并对各类玉米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开发,可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国民的膳食结构,有效地缓解加入WTO后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鲜食型玉米育种目标和品种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9  
史振声  张喜华 《玉米科学》2002,10(4):016-018
本文根据鲜食型玉米的特殊性,结合我国鲜食型玉米科研和生产现状,就现阶段鲜食型玉米的育种目标和有关鲜食型玉米的品质、产量、抗性及有关农艺性状等品种标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德全 《玉米科学》2002,10(1):094-095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高油玉米一方面有着普通玉米高产稳产的特性,同时又具有高油性,玉米油是一种有益健康营养丰富的优质油.高油玉米作为饲料,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产业化开发高油玉米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的重要措施,同时可促进黑龙江省的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