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741杨嫩枝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沙培、土培或溶液培养法,研究了741杨的抗旱性;适宜生长的介质pH值和培养液浓度,N,P,K施肥量和配比;用人工遮阴法研究了741杨的耐阴性。741杨不耐旱,在中等水分胁迫条件下(基质含水量日变幅为田间持水量的48%~65%)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渗透调节、降低蒸腾速率等作用,生物量只达到对照(充分供水)的60.5%.但在严重水分胁迫下(相对含水量日变幅25%~35%)能通过自身调节机制并继续存活。741杨生匕的最适pH值为5.0~7.5,只有当介质pH>9.5时才强烈抑制生物量增长。741杨溶液培养时,盐浓度体积百分数以0.232%最好,浓度达到0.464%时,不仅抑制生长,而且出现水分胁迫症状。741杨N,P,K的适宜施肥浓度分别为30mmol·L-1,3mmol·L-1,6.6mmol·1-1,,最适配比为10:l:4.5。741杨是一个喜光树种,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在较弱光(全日照的24.5%)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它不能长期生活在2.5%日照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真桦光合特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真桦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对真桦叶片光合作用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真桦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降低幅度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加大。胁迫初期,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组真桦幼苗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同时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同时降低,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胁迫中期和后期,各干旱处理组光合速率降低的同时胞间CO2浓度均显著升高,非气孔限制是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真桦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变化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为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多重复干旱循环对1年生北美短叶松(PinusbanksianaLamb.)和黑云杉(Piceamariana[Mil]B.S.D.)苗木的气体交换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面,多重干旱循环对它们的气体交换(Cs,Pn,Tr)有显著影响(P<0.5),而对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不大(P>0.1)。尽管北美短叶松的气孔对轻度干旱胁迫不如黑云杉敏感,但是它对中度及严重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却高于黑云杉。在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北美短叶松的光合作用主要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而黑云杉则主要受气孔因素的影响。解除干旱胁迫后,黑云杉的气孔敏感性、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恢复都要比北美短叶松更快.我们认为,延迟脱水是北美短叶松的主要耐旱机理,而忍耐脱水则是黑云杉重要的耐旱途径。轻度的干旱胁迫锻炼可以帮助北美短叶松在更严重的干旱胁迫下保持固有而较强的耐旱能力。然而,通过多重复干旱循环锻炼后黑云杉在改善耐旱能力的强度方面则大于北美短叶松  相似文献   

4.
对杨树无性系:I-214(Populuseuramericanacv.I-214〕,健杨(P.euramericanaGuinircv.Robusta),中东杨(P.berolinensis)和群众杨(P.Popularis35-44)一年生盆栽插条苗进行干旱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四种苗木光合作用和叶绿素a荧光的影响.结果发现,苗木受旱后可变荧光提高20-50%,而恒定荧光未受水分胁迫的影响。鉴于光抑制是以可变荧光的降低为特征,因此得出光系统II光反应中心未受伤害的结论。对土壤干旱敏感的I-214和健杨受旱后净光合作用(Pn)剧烈下降,主要是由于非气孔因素的影响:即RUBP羧化酶(Rubisco)的活性降低.耐旱性强的群众杨和中东杨,Pn下降的幅度较小,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都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子。通过干旱或ABA处理的叶片叶温升高,抑制了Rubisco的活性,也使叶绿素a荧光诱导曲线上的M峰消失,从而证实了M峰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三种杨树无性系,I-214(Populus×euranericanacv.I-214)(ltalica)、中东杨(P.berolinensis)(Berolinensis)和群众杨(P.popularis35-44)(Popularis)一年生盆栽插条苗的木质部导入ABA和细胞分裂素,研究了这两类激素在气孔调控中的作用。尽管不同无性系的气孔在对ABA的敏感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ABA仍可导致气孔的关闭,然而在蒸腾流中的细胞分裂素(与ABA共导入或分别导入)可以明显地抑制ABA的作用。并且玉米素还能推迟土壤干旱所诱导的气孔关闭,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内源细胞分裂素浓度下降而同时ABA上升.据此提出了复合胁迫信号的概念,即在根冠通讯中,是ABA和细胞分裂素共同调控气孔的运动。另外还研究了玉米素、激动素、6-BA等不同细胞分裂素与AB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6-BA与玉米素和激动素的作用相反,它不能抑制ABA的作用,反而促进其对气孔的关闭  相似文献   

6.
新疆杨、速生杨(中林-46)树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杨、速生杨沙地造林树种光合特性比较研究发现:(1)新疆杨、速生杨是高光能利用效率树种:新疆杨净光合速率平均值高于速生杨(中林-46);(2)新疆杨树种蒸腾速率受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及水汽压的直接影响而变化的幅度大于速生杨(中林-46);(3)新疆杨水分利用效率高于速生杨(中林-46);(4)新疆杨和速生杨树种的光能利用效率,与水分竞争能力之间具有互补性,反映出这2种杨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策略较强;(5)速生杨气孔导度均值大于新疆杨气孔导度,但是,新疆杨气孔导度值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胡新生  刘建伟 《林业科学》1997,33(2):107-116
选择两个速生的(群众杨-44和欧美杨25/86)和两个慢生的(小叶杨和欧美杨28/86)杨树无性系,在水培和生长箱控制条件下,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光量子产量(Φ)、气孔传导度(Cs)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四个杨树无性系的LSPLCP,Φ.CS和最大的Pn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响应特征不同。这可能反映了杨树无性系生态型差别,同时也为杨树无性系在生理指标基础上进行早期选择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PV技术对北方4种阔叶树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温室内用盆栽法研究茶条碱(Acer ginnala)。山荆子(Malus baccata),山桃(Prunus davidiana)和山梨(Pyrus ussuriensis)的抗旱能力。设置4种土壤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75%,61%,46%,35%)。应用压力室和PV技术测定4个树种多项水分参数,并对4树种耐旱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山梨吸收水分能力最强;4树种均有一定的渗透调节和保持膨压能力。茶条槭,山梨,山桃能通过增加束缚水含量来实现渗透调节,但其依靠改变束缚水含量来实现渗透调节作用有限,山桃,茶条槭在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61%时,山梨在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46%时,由束缚水含量所引起的渗透调节作用消失;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山桃,茶条槭通过改变细胞壁弹性来保持膨压,山梨,山荆孔子主要靠渗透调节来维持膨压,干旱胁迫能增强山桃,山荆子,茶条槭保持最大膨压的能力。而降低山梨维持最大膨压的能力;茶条槭能通过提高原生质忍耐脱水能力来适应干旱,山荆子,山桃原生质耐脱水能力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差。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其耐脱水能力减弱。通过对4树种渗透调节和维持膨压能力进行综合比较。4种种抗旱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山荆子,山梨,山桃和茶条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水曲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对干旱环境的生长和生理响应,为丛枝菌根真菌在干旱环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水曲柳在干旱环境下的苗木培育及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曲柳幼苗为供试植物,选取幼套球囊霉菌和摩西球囊霉菌为供试菌种,设置单接幼套球囊霉菌(Ge)、单接摩西球囊霉菌(Gm)和混合接种(Mix:Ge+Gm)3种接菌方式,以不接菌苗(CK)为对照组;在温室内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模拟自然干旱,设置轻度干旱LD(控水5天)、中度干旱MD(控水10天)和重度干旱SD(控水15天)3个处理,与全程正常供水NW进行比较;研究水曲柳接菌苗对不同水分条件的菌根侵染率、生长、渗透调节和抗氧化系统响应。【结果】1)干旱胁迫下,接菌能够促进苗木生长,提高苗木质量;混合接菌比单一接菌更有助于提高苗木生长。混合接种处理具有更高的菌根侵染率,相关分析发现,菌根侵染率与苗高增量、地径增量、生物量增量、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负相关(P<0.0...  相似文献   

10.
杨树纸浆林杂交新品种早期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用美洲杨种内杂交选育出的中驻1号等新品种25个;用美洲黑杨X欧洲黑(I-69X欧洲黑杨)种间杂交的新品种205等,派间杂交即黑杨派X青杨(I-69X小叶杨)选育出的105等新品种共12个,进行品种对比育苗试验及造纸特性分析。通过综合测试筛选出苗期表现较好的经们的平均材积超亲率(对照)4-63%,扦插成活率80%以上,木材理化状达到造纸标准且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毛白杨、银白杨嫁接育苗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泰青杨和合作杨作砧木,进行毛白杨、银白杨育苗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用泰青杨作砧木,嫁接繁育毛白杨、银白杨,是培育毛白杨等较难生根杨树树种苗木的有效途径,并可提高育苗质量和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各种处理柱头的方法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与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之间的杂交障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母本花粉提取液处理柱头的方法最为有效,其成苗率达到了73.68%,在此基础上对F1用回交、测交和自交的方法进行了遗传学分析,F1是真正的杂种,表明远缘杂交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四季杨、南抗杨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季杨(Populus spp.美洲黑杨×智利黑杨),1978年由中国林科院引入我国[1]。近于常绿,但在霜冻严重的寒冷地区落叶;该品种萌芽早,生长期长,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尚未发现天牛危害,对食叶害虫抗性强,是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绿化防护林的优良树种。南抗杨(Populus deltoids Marsh)是我国自己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生长快、成林易、成材早、产量高、质量好,适应性、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优,栽培技术简单等特点,是营造速生丰产、农田防护林、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生态林等绿化美化的优良树种。随着短周期工业原林、农田防护林等多项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滇杨与美洲黑杨派间杂交育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青杨派中的滇杨为母本,黑杨派中的美洲黑杨为父本,采用人工切枝水培杂交技术进行了滇杨×美洲黑杨的杂交工作,获得了一定数量的杂种苗。今后将结合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技术对杂种苗和亲本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探索和研究滇杨×美洲黑杨杂交育种的遗传变异规律,亲子鉴定和早期选育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山杨为母本、美洲黑杨为父本,对克服山杨与美洲黑杨派间杂交障碍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正己烷有机溶剂熏柱头后再用山杨花粉提取液处理柱头能有效地克服山杨与美洲黑杨之间的杂交障碍。同时,用形态学标记对杂交子代及其亲本进行鉴定分析,杂种子代主要偏向于父本型与母本型,从而证明杂种子代是其真正的杂种。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引入39个美洲黑杨×甜杨杂交无性系,在黑龙江西部高纬度高寒地区对各无性系苗期生长、越冬及抗病虫性等性状进行多年测试,选择繁殖能力强、苗期长势好、无严重病虫害、抗逆性强、能安全越冬的优良品系进行大量繁殖,建立品系评比林进行复选。经20 a时间,开展苗期品系评比、区域试验与示范,筛选出杨树新品种中雄4号杨(Populus deltoides×P.suaveolens)。该品种为雄株,具有树干通直圆满、速生、材质好、耐寒、抗旱、抗病虫和不飞絮等优良特性,适合作纸浆材等工业用材林、防护林及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7.
用室内外接种及自然感病的方法,对银中杨抗烂皮病进行测定,采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银中杨为感病最轻品种,聚在第一类,并对鉴定林中 16个品系的病情指数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系间感病指数有极度显著差异。同时对银中杨及对照品种的虫害按五级分类标准进行调查并计算受害指数,结果表明银中杨是抗杨干象、白杨透翅蛾等虫害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正常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中度水分胁迫(50%~60%)和重度水分胁迫(30%~40%)条件下,胡杨和灰叶胡杨2年生幼苗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胡杨、灰叶胡杨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在正常供水条件下,胡杨、灰叶胡杨的最大光合速率(Pn max)分别为24.59、16.68 μmol CO2· m-2s-1,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59、0.036 μmol CO2·μmol-1photons,光饱和点(LSP)分别为603、517 μmol photons·m-2s-1,光补偿点(LCP)分别为42、41 μmol photons·m-2s-1、暗呼吸速率(Rd)分别为2.99、1.45 μmol CO2·m-2s-1.土壤水分胁迫能显著降低胡杨、灰叶胡杨Pn max、AQY、LSP,而对LCP及Rd无显著影响.无论在正常供水还是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胡杨均表现出更高的光合活性,其Pn、Pn max、LSP、AQY及Rd值均比灰叶胡杨高,而LCP值,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胡杨对光照、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高于灰叶胡杨.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应用SPDA-502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胡杨和新疆杨苗木旺盛生长期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7月和8月,不同水分处理下胡杨和新疆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存在差异,7月胡杨叶绿素含量随着水分降低呈现增长趋势,而新疆杨叶绿素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再升高的趋势.8月叶绿素的含量变化是随着水分的减少2个树种都呈现先升...  相似文献   

20.
银中杨短轮伐期纸浆林定向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银中杨进行苗龄型选择、造林密度、混交造林、营养元素测定和施肥等试验,对营造银中杨纸浆林的各环节的技术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确定了提高银中杨生长量和木材质量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银中杨纸浆林定向培育宜采用2根2干、3根2干壮苗,采用株行距2 m×4 m、3 m×4 m栽植,8~12 a轮伐。造林后的前3 a林粮间作。施肥的林龄是4~6 a,最佳施肥时间是7月上旬;最佳施肥配比为N∶P∶K=1∶0.84∶0.87。采用与胡枝子、沙棘混交造林,能促进银中杨的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量及光能利用率较纯林高15%左右。为半干旱地区营造纸浆林提供了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