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基本情况一、自然情况:我旗的生产是以牧为主的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总土地面积约有二万平方公里,半农半牧区约二千平方公里,牧区约一万八千平方公里,大部分是丘陵地带。年降雨量200毫米左右,年变幅大,7月—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无霜期100—120天,气候特点是春夏干旱,蒸发量大,秋季暴雨多,冬季严寒,风雪沙大,晚春早秋常有寒流袭击,经常有三级以上西北风,旱、涝交错,先旱后涝,常有洪水灾  相似文献   

2.
淮北平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是我国涝渍灾害严重的典型区域之一。针对涝渍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随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本区进行的综合防御涝渍灾害的组合排水技术采用了统筹防御,连续控制的综合措施,实行涝渍兼治。经过二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明沟与暗管、沟井洞、地下排灌、工程与生物措施等适宜于本区的组合排水形式,可因地制宜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 山东省水资源总量为325亿m~3,人均、亩均占有量分别为390m~3和315m~3,均不足全国人均、亩均的六分之一。受季风型气候的影响,年内四季分明,降雨集中,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00mm,70%的雨量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形成了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自然特点。特别是1976年至1989年的14年间,气候异常,连续干旱,平均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减少18%。水资源的紧张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抗旱治水一直是我省水利建设事业中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4.
温季  聂宪江 《灌溉排水》1998,17(4):47-49
淮北平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是我国涝渍灾害严重的典型区域之一。针对游渍灾害在时间和窨上的相随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本区进行的综合防御涝渍灾害的组合排水技术采用了统筹防御,连续控制的综合措施,实行涝渍兼治。经过二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明沟与暗管、沟井洞、地下排灌、工程与生物措施等适宜于本区的组合排水形式,可因地制宜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棉花生长期间适逢雨季,常受多过程涝渍胁迫。通过测坑试验发现棉花受多过程涝渍胁迫后减产严重,涝渍程度可用涝渍因子(SFW、SEW50、SFEW50)来描述,棉花相对产量(Ry)与涝渍因子(SFW、SEW50、SFEW50) 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淮北平原涝渍兼治的组合排水工程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等多方面原因,致使旱、涝、渍频繁,且涝渍灾害往往是紧密相连,先涝后渍,涝渍相随.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旱、涝、渍灾害一直困扰着本区的农业发展。通过试验及调查,从治理涝渍效果、提高农业产量、投入产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几种适宜于本区的组合排水形式。  相似文献   

7.
淮北平原区基于大沟蓄水技术的农田水资源调控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安徽淮北平原的大田原型试验,分析了利用农田排水大沟进行控制蓄水的可行性及其对地表径流、地下水和土壤水的调控效果,提出了平原区依托大沟控制蓄水的农田水资源调控系统成套技术参数和模式。结果表明,单位长度大沟年调蓄水量为1.9×104m3/km左右,其影响范围内的农田地下水位较无控制大沟平均抬高约0.3~0.5 m,每年可增加作物对地下水的直接利用量50~80 mm,区域年农田水资源调控总量110 mm左右,约占当地年均降雨量的13%;只要控制合理、管理得当,不会因此而影响排水系统对农田涝渍的有效控制或降低原有排水工程的除涝降渍标准。以大沟控制蓄水进行农田水资源调控这一技术模式,是适合淮北平原区特点的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调控区域水资源时空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安徽淮北平原农田排水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安徽淮北平原的涝渍成因与基本特征、多年农田排水实践和试验研究成果,探讨了农田排水指标和工程规格标准,在分析现状农田排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解决农田涝渍灾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塔尔沙漠的微型集水灌溉系统印度西塔尔沙漠,是一个沙丘交错的平原,间有起伏。土壤为风积细沙和沙壤土。这一地区的地面排水受沙丘的限制。在中等深度和浅层有地质隔层影响垂直排水。夏天的气候干旱和炎热,冬季寒冷和干燥。年降雨量变化大,100mm至200mm。...  相似文献   

10.
<正> 被列为国家“七五”计划的三江平原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黑龙江省国营友谊农场西蒿塘‘排蓄用’相结合治理低湿平原的研究”,于1989年7月下旬通过省科委签定,认为年受益可达44.44万元。 西蒿塘工程东南临宝清县,东北邻富锦市,正处三江平原东部沼泽地区。西蒿塘涝区由于下游受外水顶托,地表水不能自流排出,致涝成灾,不能正常进行农业生产。为了使致涝水害变成资源开发利用,他们根据地势高低分成排涝区和灌区,在涝区扩建装机容量为130马力的强排站和13600米长的干  相似文献   

11.
较多的降水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浅埋区农田发生涝渍危害,结合湖北四湖流域实际,分析了可引起农田涝渍危害的降水过程特点,提出了致渍型、致涝型和涝渍相随型降水的概念。分析表明,50 mm以上的降水过程多出现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平均2.6~2.9年出现1次,降水持续时间主要在7 d以内;致渍型降水3.8次/年,3~9月份均有可能发生,其中5、6月发生频率最高(80%左右);致涝型降水主要出现在6~8月份,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2.1%、37.7%和24.5%;致渍型降水出现的频次远大于致涝型降水,二者之比为2.63∶1;导致农田涝渍相随现象的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一定重现期,春季约3年一遇,春夏过渡期约4.4年出现一次,夏季约3.5年一遇。  相似文献   

12.
孟加拉国的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面则面向孟加拉海湾。其国土面积为147570千平方米,由平原、丘陵和内陆水体组成。涝原占整个国土面积的88%,平原和丘陵面积共有1426.7万公顷.其中67%是可用于农业耕种的土地。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平原湖区通常有两种排水方式。一种是将涝水直接提水外排的一级排水方式;另一种是在较低地区建小站(二级电排站)将涝水排入河网或湖泊,再由一级电排站提排出江的两级排水方式。一级排水方式适用于排水面积小,扬程不大的涝区;对排水面积大,地  相似文献   

14.
罗马尼亚全国有耕地面积1.5亿亩,雨量分布情况是中部山区降雨量较多,平原地区较少,主要农业区少雨,气候干燥。如多瑙河沿岸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500毫米,但在作物生长期间,只有200毫米以下,必须补充水量。1975年全国已有3,000万亩耕地建成灌溉、排涝工程,计划到1980年将发展到4,500万亩。  相似文献   

15.
田间涝渍与棉花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定量分析涝渍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根据1999—2016年棉田5—8月涝渍监测资料,将田间涝渍分为4种情形:一次持续受渍过程、多次受渍过程、一次涝渍连续过程和多次涝渍过程。以地下水连续动态指标(SEW30)反映田间受渍程度,以降水引起的田间涝水深累积值(SFW)反映田间受涝程度,以田间积水期间地下水连续动态指标与地表水涝水深累积值之和(SFEW30)反映涝渍综合影响程度,研究了涝渍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在棉花生育期内仅发生1次受渍过程,且地下水埋深小于30 cm的时间(Tg-30)为2~4 d,减产幅度在8%以内;多次受渍,且Tg-30介于10~20 d之间,减产幅度一般为10%~20%。在涝渍伴随发生条件下,花铃期受涝持续时间4~10 d,地下水埋设小于30 cm的持续时间为7~13 d,结果造成棉花减产25.8%~49.1%;无论苗期、现蕾期还是花铃期,半月内多次受涝、受渍,且受涝累计时间不少于5 d,棉花减产达35.0%~49.5%。此外,作物相对产量与SEW30、SFW、SFEW30极显著线性相关。【结论】多次受涝、受渍均造成棉花减产;相同持续时间的涝害和渍害,涝造成危害远大于渍害。  相似文献   

16.
<正> 兖州县地处淮河流域鲁西南平原,总面积64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6万亩,其中贫水区占总耕面积的5%。人均占有耕地1.61亩。 历史上,兖州县旱涝等自然灾害相当严重,解放初期,水浇地仅占总耕面积的5%,易涝面积占26%。1949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162斤。建国后,特别是1974年以来,在总结历年治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坚持水、田、路、林、村统一规划,旱、涝、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黄冈地区位于鄂东大别山南麓,属浅丘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200毫米左右,光照和积温都能满足棉花生长的需要。正常年景,全区平均单产每亩112斤。沿江及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皮棉亩产160~180斤,而丘陵岗地,因无灌溉条件,棉花亩产仅50~60斤左右。1979年至1980年七八月份正值棉花进入花铃期需水高峰时,遇到严重干旱威胁。当时迅速发展和推广了  相似文献   

18.
以平原灌区旱、涝、碱综合治理为前提,以控制地下水位等为约束条件,进行灌溉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用供需平衡计算确定的最大开采量作为各种布井方案的标准,计算各种布井方案的投资、运行管理费用和能耗;进行各种井灌工程方案的优选。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日专项技术合作四湖项目的具体实践,就涝渍地域农田建设中的农道规划与土地平整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详述了农道与土地平整在农田标准化过程中的作用,农道的规划原则与设计标准和方法以及土地平整的几个环节,可供我国南方低温平原湖区以排水改良为主的涝渍地改造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辽河平原主要作物耗水量及耗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单作物系数法,研究了西辽河平原不同典型年的春玉米、春小麦、谷子、大豆、甜菜5种作物的耗水量及耗水规律,并分析作物生育期有效降雨量与作物耗水量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以一般年为例,春玉米、春小麦、谷子、大豆和甜菜的耗水量分别为501.01、427.68、464.76、443.10、500.22mm;干旱年份作物的耗水量较大,一般年次之,湿润年作物耗水量最小;作物在发育期和生育中期耗水量较大,为需水的关键时期;作物整个生育阶段有效降雨量总体上不能满足作物的耗水量,在干旱年、一般年、湿润年平均有效降雨量分别占作物生育期耗水量的40%、50%、70%左右,对作物必须进行合理的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