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PT基因遗传转化谷秆两用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嵌合基因PSAG12-IPT导入谷秆两用稻201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中,经潮霉素筛选,抗性愈伤分化成苗,共获得46个抗性愈伤克隆,126株转基因植株.对这些植株进行PCR检测和GUS染色分析,确定其中80株为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2.
灿稻不同品种的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携带水稻蜡质基因反义RNA片段的p13W4质粒的根癌农杆菌EHA105,分别感染灿稻品种龙特甫B、协青早B、珍灿97B和Ⅱ-32B的幼胚愈伤组织,经共培养和潮霉素25~50mg/L浓度下的二次筛选后,获得了对潮霉素表现抗性的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在20.1%~27.1%之间;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分化频率在12.0%~21.2%。品种间绿菌分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龙特甫B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成绿苗的频率为8.8%;珍汕97B的抗性愈伤组织虽能分化,但是,无法获得绿苗。 对转基因植株分别进行了GUS活性测定和PCR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转基因植株,92%的植株GUS检测呈阳性反应,并能正常结实,在T1种子的胚乳中也能检测到GUS染色的分离,证明外源基因确已导入这些植株中,而且,能正常遗传。在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中,试验了潮霉素对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不添加潮霉素,能明显地提高绿菌频率,但转基因植株的可靠性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3.
融合杀虫基因对甘蔗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MAR序列介导转基因表达及融合杀虫基因,以期克服外源基因失活,增强抗虫基因表达能力,延缓昆虫抗性的发生,获得高抗虫转基因甘蔗植株.[方法]以甘蔗品种ROC25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芽苗分化和生根的Hyg抗性筛选试验.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含MAR序列介导融合杀虫基因(AVAc-CpTI)导入甘蔗基因组.[结果]愈伤组织增殖、出芽时Hyg的最佳筛选浓度为50 mg/L,生根时Hyg的最佳筛选浓度为30 mg/L.获得13个MAR序列介导转基因表达基因系,48株Southern杂交阳性甘蔗植株;获得8个无MAR序列介导转基因表达基因系,7株Southern杂交阳性甘蔗植株.MAR序列介导转基因表达使转化过程中转基因系的获得数量提高了62.5%.[结论]建立了ROC25的潮霉素抗性筛选体系;MAR序列介导融合杀虫基因进行甘蔗遗传转化,可提高甘蔗外源基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4.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籼稻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携带p13W4质粒的根癌农杆菌EHA105感染籼稻龙特甫品种的幼胚愈伤组织,经共培养并在潮霉素25-50mg/L浓度条件下筛选2-3次,获得了对潮霉素表现抗性的愈伤组织,其愈伤组织转化频率为25.3%,将抗性愈伤组织转入分3化培养基培养形成植株,经GUS活性测定和PCR检测,结果证明外源基因确已导入这些转基因植株之中。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因枪技术转化小麦、玉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产JQ-700型基因枪,以含Bt基因的质粒pHB101为供体,轰击小麦、玉米愈伤组织,轰击后的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后,获得32株小麦再生苗,14株玉米抗性植株。以a-32P-dCTP标记的PHB101质粒为探针,对小麦抗性植株进行点杂交印渍检测,发现有15株小苗显示阳性信号,且其中有一株的后代对田间蚜虫及锈病的抗性较好。玉米再生植株种植田间后在其后代中选出一抗玉米螟的稳定株系,尚需进一步的分子验证和饲虫实验。  相似文献   

6.
利用根癌农杆菌将含多基因(hyg选择标记基因、PTA基因、GFP和GUS报告基因)的pCAMBIA1304载体导入水稻品种(501R、中花9号和日本晴)的幼胚愈伤组织,分别在含35、45和65mg/L潮霉素浓度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获得抗性愈伤。后经PCR检测,从415株T0代再生植株中选出92株(其中501R、中花9号和日本晴分别为4株、43株和45株)。对这些转基因后代植株进行Southern blotting分析表明:PTA基团已经整合进植物基团组中,潮霉素抗感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转基团植株能够将外源基因稳定遗传给后代并能表达。  相似文献   

7.
基因枪导入法培育抗虫水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潮霉素抗性基因,GUS基因和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pWRG1515和pRSSGNA1为供体DNA,利用基因枪法转化上农香糯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抗性培养基筛选,从轰击的135块愈伤组织中得5株转 基因植株,GUS检测和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转入并整合到水稻基因组DNA上。  相似文献   

8.
籼稻不同品种的遗传转化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携带水稻蜡质基因反义 RNA片段的 p1 3 W4质粒的根癌农杆菌 EHA1 0 5 ,分别感染籼稻品种龙特甫 B、协青早B、珍汕 97B和 -3 2 B的幼胚愈伤组织 ,经共培养和在潮霉素 2 5~ 5 0 mg/L浓度下的二次筛选后 ,获得了对潮霉素表现抗性的愈伤组织 ,抗性愈伤组织的频率在 2 0 .1 %~ 2 7.1 %之间 ;抗性愈伤组织经分化培养 ,分化频率在 1 2 .0 %~ 2 1 .2 %。品种间绿菌分化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龙特甫 B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成绿苗的频率为 8.8% ;珍汕 97B的抗性愈伤组织虽能分化 ,但是 ,无法获得绿苗。对转基因植株分别进行了 GUS活性测定和 PCR检测 ,结果显示 :获得的转基因植株 ,92 %的植株GUS检测呈阳性反应 ,并能正常结实 ,在 T1种子的胚乳中也能检测到 GUS染色的分离 ,证明外源基因确已导入这些植株中 ,而且 ,能正常遗传。在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中 ,试验了潮霉素对分化的影响 ,结果显示 :不添加潮霉素 ,能明显地提高绿苗频率 ,但转基因植株的可靠性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9.
高赖氨酸蛋白基因遗传转化水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台粳9号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中,经潮霉素筛选,抗性愈伤分化成苗,共获得2株转基因植株.对这些植株及后代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及PCR Southern b lot检测分析,确定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已整合到台粳9号基因组中,并能稳定遗传表达.经检测,转基因水稻糙米赖氨酸含量为0.349%,比对照提高29.3%;转基因水稻秸秆赖氨酸含量为0.341%,比对照提高8.3%.  相似文献   

10.
共转化获得无抗性标记的转反义蜡质基因籼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中,改良籼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方法】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p13W8质粒(含反义蜡质基因)和pCAMBIA1300质粒(含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对2个籼稻品种的成熟胚愈伤组织进行遗传共转化。【结果】供试材料愈伤组织继代培养18~24 d后具有较高的转化频率和分化频率,可作为共转化的良好受体;抗性愈伤组织PCR检测结果表明,抗潮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97.6%,反义蜡质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27.1%。在46株转基因潮霉素抗性植株中,反义蜡质基因阳性株为5株,占转基因植株的10.9%。经PCR检测,发现上述4个株系T1群体中发生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反义蜡质基因片段的分离,从286个T1单株中筛选到了39个单株只带反义蜡质基因片段,而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占T1单株总数的13.6%。部分转反义蜡质基因植株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共转化方法,将反义蜡质基因Waxy导入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明显降低的仅含反义蜡质基因籼稻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