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根据山西省稷山县太阳乡的103户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s模型对问卷的数据从农户基本家庭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农户整理意愿调查3个方面12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距城镇的距离、年龄、房屋修建年数、闲置房屋数量、政策了解程度和自筹资金6个因素对农户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影响显著。农户是农村土地的使用主体,对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以农户意愿为切入点,提出了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韩文静 《浙江农业科学》2014,1(7):1118-1120
以江苏省南京市、徐州市334份调查问卷为样本,以农户意愿为切入点,利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的因素进行识别,并对两市农户意愿影响因素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市最大的影响因素为安置补偿情况,家庭收入对农户整理意愿有显著正影响;除安置补偿外,南京地区被整理农户更加重视宅基地产权问题,徐州地区农户则对政府的户籍政策、再就业服务2方面更为关注。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必然选择。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认识程度及参与意愿关系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顺利进行。选择江苏省靖江市马桥镇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对农户对居民点整理的认识程度及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探寻影响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对扬州市邗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农户选择意愿进行调查,经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甄别,将不同意愿的农户进行分类,从农户基本情况、家庭特征,以及农户意愿方面选取19个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农户选择不同整理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整理意愿的影响因素既有共同因素也有差别性的因素,选城镇化的农户其意愿受文化程度和经济压力承受度影响较大,迁村并点的农户其意愿受距城镇距离和政策影响较大,内部改造的农户其意愿受距城镇距离和对目前居住房屋满意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举措。以芜湖市近郊区和远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政策认知程度在近、远郊区均为主要影响因素;近郊区农户意愿还受年龄、村庄房屋布局满意度、宅基地管理制度满意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等4个因素显著影响;远郊区农户意愿则受家庭年收入、村庄整体经济水平满意度、是否感觉现有宅基地面积不足等3个因素显著影响。在不同区位,主要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可以最大程度符合农户意愿,保障农户利益,提高整理效率,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活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分析影响农户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的主导因素,能为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意见。以重庆市长寿区海棠镇海棠村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海棠村农户参与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愿意参与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主要原因包括改善居住条件、获得一定补偿等,而房屋新建、故土情节等则是农户不愿意整治的主要原因;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非农收入、房屋修建年限、距最远耕地的时间距离等对整治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总人口数、房屋面积等对居民点整治具有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资产价值得以体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户权益得以实现并且优化的过程。通过对南京、徐州两市已整理112个农户进行问卷取样,最终分析认为政策机制方面对农户参与居民点整理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因此,作者从农户意愿的角度出发,在原有激励机制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创新思路,以进一步完善整理过程中的多元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闲置、废弃用地等浪费现象,在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对解决农村低效用地问题、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近年来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归纳总结农村居民点农户整理意愿、影响因素,介绍其研究方法、优缺点,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资产价值得以体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农户权益得以实现并且优化的过程。通过对南京、徐州两市已整理112个农户进行问卷取样,最终分析认为政策机制方面对农户参与居民点整理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因此,作者从农户意愿的角度出发,在原有激励机制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创新思路,以进一步完善整理过程中的多元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0.
以实证调研数据为基础,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支撑,建立农户禀赋、政策认知、预期收益等24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运用有序Logit模型,对南京六合区横梁街道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农户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4.89%的农户愿意进行农村居民点整理;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都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预期提高收入、改善居住条件、改善出行交通、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国家政策鼓励、亲友支持,宅基地面积、文化程度、政策评价与执行效率均对农户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将培训就业、农民安居融入到整理重要环节中,逐步提升农户行为态度与感知行为控制能力,合理发挥主观规范作用,提高农民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点整理对缓解人地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扬州市邗江区454户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统计并运用log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影响因素,为国家更好的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文化水平、家庭承包耕地面积、家庭宅基地占地面积、对当前生活的满意情况,抵抗风险能力和对政策的认知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京、徐州两市324位农民进行问卷取样,最终分析认为政策机制方面对农户参与居民点整理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从农户意愿的角度出发,在政府政策和激励机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思路和建议,以进一步优化居民点整理过程中的多元利益。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点整治作为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抓手和重要内容,随着统筹城乡发展的全面展开,已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整治的热点和亮点。潜力测算作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制定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的主要依据。以重庆市北碚区陡梯等9村441户农户为例,运用"3S"和PRA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已建立的农户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一体化的"农户-土地"数据库,划分农户为纯农型、农业主导型、非农主导型和非农型四种农户生计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基本特征、家庭收入及农村居民点规模等的差异,从农户对多余农村居民点和对现正居住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意愿两方面识别其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以此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靖江市农民的随机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大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居住环境"、"生活、生产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和行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农地整理效益的持续发展和耕地的可持续性利用至关重要.以农地整理区为例,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在农地整理实施绩效的基础上,对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农地劳力投入意愿和决策受到农户的自身特征、家庭结构和资本状况、耕地禀赋、市场状况、农地整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汤永玲  陶军德  徐金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94-17296
以2008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选取14个与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评价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阿城区15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先度进行了评价与排序,分析发现影响阿城区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度有整理后产出收益、整理可行性的客观条件和居民主观意愿因素3个主成分。  相似文献   

17.
徐冰  夏敏 《湖南农业科学》2012,(19):133-136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能为制定合理的整理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整理计划提供帮助。通过问卷调查,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民意愿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采用限制因素修正系数法计算得到基于农民意愿的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表明:农民意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有较大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改变住房的意愿"和"对整理后住房、补偿、生活条件的满意度"。南京市应完善整理的安置与补贴措施,在整理过程中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实地调查及访谈资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延安市麻洞川乡农户的宅基地整理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宅基地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了延安市麻洞川乡宅基地现状,研究区宅基地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户多宅现象普遍、人均占有宅基地面积超标、宅基地利用粗放、村庄居民点建设缺乏规划、土地利用效率低。其次,对当地村民进行了实地调查及访谈,得出当地村民同意进行宅基地整理的比例为61.25%,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模型,选取了8个可能对宅基地整理意愿造成影响的因素,对延安市麻洞川乡的农户宅基地整理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农户整理意愿的5个主要成分:家庭基本信息、宅基地价值、宅基地使用年限、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人均宅基地面积。最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政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耕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积极作用。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可以为制定农村土地整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笔者首先分析易县农村居民点现状,指出不仅存在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严重超标现象,而且布局零散,配套建设滞后,表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并以易县27个乡镇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单元,从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3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共8个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易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进行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将易县农居点整理潜力分为3级,并对不同整理区域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研究,是农村居民点节约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研究方法:NY-TY空间分析技术是指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为技术平台,综合农民意愿调查(NY)和农村居民点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TY)相结合,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条件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进行空间分析,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的技术体系。研究结果:以ArcGIS9.3为研究平台,利用GIS叠加分析功能,构建NY-TY空间分析技术体系,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揭示农户选址意愿,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提出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布局方案。研究结论:利用NY-TY空间分析技术,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科学制定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布局方案,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