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盐渍化土壤覆土材料理化性状及其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山西省当地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配制的不同覆土材料(Ⅰ:66.7%草炭土,33.3%盐渍化土壤;Ⅱ:50%草炭土,50%盐渍化土壤;Ⅲ~Ⅴ:每立方米盐渍化土壤分别添加45kg醋糟、谷糠或高粱)的理化性状,并比较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生长的影响,以草炭土为对照。从覆土至第一潮菇采收结束,Ⅰ和Ⅱ覆土电导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Ⅲ~Ⅴ覆土的电导率则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为1427~1980μS/cm,第三潮菇采收时,Ⅰ~Ⅴ覆土电导率均显著下降;覆土第6天开始,Ⅰ~Ⅴ覆土的pH明显高于对照,为7.47~8.47;Ⅰ和Ⅱ覆土处理的发菌天数与对照相同,Ⅲ~Ⅴ覆土处理则比对照延长3d;各处理的第一潮菇和第三潮菇的采收时间均为5d,第二潮菇采收时间各处理间略有差异,但总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以Ⅲ覆土处理产量最高,达21.3kg/m~2。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添加草炭土、醋糟、谷糠或高粱壳均可作为生产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  相似文献   

2.
李汝芳  陈勇光 《食药用菌》2020,28(5):353-355
为充分利用本地葡萄产业大量产生的废弃葡萄枝条资源,试验研究成功利用葡萄枝栽培猪肚菇技术,可采收猪肚菇3~4潮,生物学转化率达85%左右,详细介绍从资源收集处理与季节安排、菌包制作、大棚搭建、开袋覆土出菇、采收及转潮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的成套栽培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试验设4种覆土栽培模式:竖式覆土,卧式覆土,菌袋对折覆土,出菇1潮后覆土,以不覆土墙式栽培作对照。结果表明,黄伞覆土栽培子实体品质较好,出菇期较长,墙式出菇1潮后再竖式覆土栽培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90.13%。  相似文献   

4.
袋栽平菇,采完头潮菇后培养料就严重缺水,营养不足无后劲,导致产量低,品质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采取在出二潮菇后打孔注水,也有采用砌墙覆土保水,还有采用床式覆土补水,这三种补水保水措施究竟哪一种效果最佳呢?通过两年对比试验表明,以出菇前覆土生物转化率最高,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怀柔区宝山镇野生墨汁鬼伞(Coprinus atramentarius)为试验材料,对其母种、原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筛选,并采用不同栽培方式研究了野生墨汁鬼伞人工驯化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供试菌株的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玉米淀粉,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pH值为9。培养料配方以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石灰、锯末、石膏的配方最好,出菇以菌棒立栽覆土效果最好,覆土后55d现菇蕾,3~5d可采收。第一潮出菇生物学效率可达40%左右,条件适宜可出3~4潮菇。  相似文献   

6.
袋栽杏鲍菇覆土方法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杏鲍菇三种覆土栽培方法的研究表明:在出菇前脱袋覆土生物转化率最高,出三潮菇后再脱袋床式覆土效果次之,而不脱袋,不覆土生物转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转潮是从一潮菇结束到下潮菇发生的过程。金针菇转潮时间的长短、菇蕾发生的多少及整齐度,直接影响到金针菇的总产量。本文就金针菇的转潮技术要点作一简介。(一)清除老菇根当金针菇长至12~15cm 即可采收,采收后袋内的老菇根应尽量清除干净,但要注意不能损伤菌丝,这样有利于快速转潮。  相似文献   

8.
以“白灵菇2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2潮出菇期和出菇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及其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2潮白灵菇出菇早晚、子实体出菇率、商品性能及产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脱袋地埋覆土和双排墙式覆土方式是较理想的2潮菇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9.
袋栽平菇2潮后菌棒失水干缩,能否补水成为限制出菇的主要因子。脱袋覆土成了补水兼顾补养的优良措施,方法主要有畦式覆土法和泥菌墙法,为了弄清两者优劣以便更好地指导平菇生产,特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畦式覆土法更易于补水、补养,不仅管理方便,而且出菇潮次多、转潮快、出菇商品性高、生物转化率大。相比之下,泥菌墙法在补水、补养上不易使上下层均匀,在上层已显缺水时,下层还在水渍状态,且平菇易污染泥水而导致品质下降。另外,泥茵墙法中平菇转潮慢,生物转化率小,容易积温。平菇2潮后菌棒畦式覆土栽培法是获得高产的优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半地窖塑料袋立体栽培平菇技术,很受菇农们欢迎,但在采收1~2潮菇后袋料失水严重(只有35%左右),迟迟不能再出菇或出菇后由于水分跟不上而发黄枯死,即使每天浇水4~5次仍不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在采收二潮菇后进行了浸水处理,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袋栽平菇一般对采过2~3潮菇的菌筒要进行覆土处理。但这种方法催蕾期长,出菇不齐甚至不出菇,且菇体夹带泥土影响平菇商品价值。笔者在实践中采用先催蕾再进行局部覆土方法,收到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将已采过二潮菇的菌筒,除去料袋置水池中浸泡2天,置培养室催蕾,现蕾后再移到室外,把菌筒菇蕾小、稀疏的部分向下,依次排放,间隔3~4cm。取肥沃的潮湿壤土先填满菌筒的间隙。再进行局部覆土。覆土时要覆在疏(未现蕾)处,留菇蕾;覆小蕾留大蕾。如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笔者的多年试验和观察,在食用昔栽培中对其进行培土或覆土,不仪可大幅度增加产量,且可显著地提高品质,从而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培土或覆土的增产实例(一)平菇生料袋栽平菇在我省比较普遍,当采收二潮菇后,在温室内挖坑作1.2米宽的畦,眭间留25厘米人行道.把脱袋的菌块用竹签划破菌皮3~4道线后平码于畦内,尔后覆1~5厘米厚土,每米2泼浇35~50公斤水.泼水后大部分土随水冲入菌块缝间,待水渗掉后随即再覆0.5~1.5厘米厚的湿润细土,以不露菌料为宜,并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覆土后经出二潮菇,如见畦面土壤板结,可用铁耙划  相似文献   

13.
杏鲍菇覆土栽培及追肥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赵洪  马媛 《食用菌》2012,34(6):37-38
采用沙质黄壤土、粘质黄壤土和田园土为覆土材料,用于杏鲍菇覆土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沙质黄壤土覆土杏鲍菇产量最高,田园土次之,粘质黄壤土最差;对比覆土厚度发现1cm、2cm和3cm覆土厚度对杏鲍菇产量影响不大。采用蔗糖液、酵母粉、磷酸二氢钾为营养因子,用正交法设计配制营养液,在第二潮菇采收后进行追肥试验,结果表明:0.5%蔗糖液,1%磷酸二氢钾液,0.1%酵母粉液组合配方(A1B2C3)是试验最适宜杏鲍菇的追肥的配方。  相似文献   

14.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对姬松茸工厂化栽培技术中菌种选择与制作、培养料配方与发酵、铺料与播种、菌丝体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收与转潮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季葡萄采收后空闲地套种鸡腿菇,解决鸡腿菇与其他菇争地问题。通过三种覆土模式栽培鸡腿菇,对菌丝长势、产量、效益进行比较,优选出葡萄园套种鸡腿菇最佳覆土模式。  相似文献   

16.
半地窖袋栽平菇,采收2~3潮后,脱去塑料袋,排在阳畦中覆土继续出菇,比常规栽培可增产46%左右. (一)阳畦建造阳畦春建在背阴处,秋建在向阳处。选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畦长10m、宽lm、深30cm,两畦相距90cm,挖好排水沟,畦底夯实,先喷100。倍液敌敌畏灭虫,再用5环石灰水溶液消毒。  相似文献   

17.
蒋步荣 《食用菌》2000,(2):29-29
平菇覆土技术已被多数食用菌爱好者所接受,其技术在刊物上介绍甚多,然而栽培者往往只注重其高产的一面,忽略了与周围环境的联系,造成减产减收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就覆土方式与季节的关系、覆土时间的选择与市场供需的关系及覆土后的非常规管理作简要分析如下:1覆土方式与季节的关系平菇的覆土在其整个出菇期都可进行,一般是在1~2潮菇后覆土,也有在菌丝吃透料后即行覆土。后一种因营养、水分充足,菌丝可迅速伸入土层,但菇丛较大,商品性较差,上述覆土方式,在春、秋两季只适宜用地面覆土,此法通风好,菌棒之间热量可及时被土…  相似文献   

18.
<正>香菇品种"931"具有出菇温度范围广、菇型大、肉厚、柄短、抗高温及抗病能力强等优势,是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主推香菇品种之一。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宋庄镇双埠头食用菌田间学校工作站林地塑料大棚中对"931"进行了试种,种植规模3 000袋,每袋0.9 kg干料,6月30日完成菌袋覆土,7月8日开始采菇,截至8月上旬,第一潮菇采收已  相似文献   

19.
平菇头潮菇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40%,一般采收三、四潮后,由于培养料的养分即将消耗殆尽,即使能再出菇发生量也稀少,菇体瘦弱,菇肉松泡,口感差。为了提高生物转化率,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以下几个处理方法,可促使其再出菇。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5,(4)
<正>浙江庆元县是我国灰树花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80%左右。灰树花出菇方式采用菌棒割口一次出菇和覆土二次出菇,第一潮菇质量好,商品性优良价格一直坚挺,销路畅通,但第二潮菇由于菇体带土,近年价格低迷且滞销,曾一度降到28元/kg,因此解决灰树花二潮菇带土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