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焦化厂排水沟污泥中的细菌,通过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逐步驯化,筛选苯酚降解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利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在不同温度、pH、接种量及最适条件下的降酚能力.结果表明:筛选获得1株耐酚能力达2 200mg/L的苯酚高效降解菌株JDM-2-1,初步鉴定其为球形芽孢杆菌(B.sphaericus).菌株JDM-2-1降酚的最佳温度为35℃,最佳pH值为5.0,降酚能力与接种量成正相关.在最适条件下,当接种量为2%时,菌株JDM-2-1能在42h内将800mg/L的苯酚完全降解,且对浓度为1 600mg/L的苯酚有一定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耐冷苯酚降解菌Phe311的分离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高效耐冷苯酚降解菌,并且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菌株降解苯酚的性能。[结果]从常州城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曝气池中,分离6到1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耐冷细菌Phe311菌株。经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Phe311在6℃96h内对300mg/L苯酚降解率达96.4%。Phe311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为pH值7.0,30℃,接种量1%。[结论]菌株Phe311在最适条件下72h内可以完全降解苯酚。  相似文献   

3.
对3株耐酚能力达1760mg/L的优势菌W1,W2和M2的适宜生态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50℃时,随着温度提高,各所选菌株降酚活性增强。在pH值为4.5~9.5时,W2活力较高,pH值为7.5时24h内降酚达100%。富营养条件比贫营养条件更能提高菌株的降酚以及降硫、降氮、降COD等其他污染物的效率。当苯酚质量浓度较小时,各菌株在6h内降酚效率均可达100%;苯酚浓度较大时,W1具有较强的降酚能力。在菌株接种密度为1∶10的情况下,各菌株经济实用且降酚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6,(6):801-804
苯酚和酚类化合物是环境中常见的有毒污染物。利用富集、筛选和纯化的方法,从山西省太谷县圣源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苯酚降解真菌GY8。采用rDNA ITS区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属。该菌株在48 h内对1.0 g/L苯酚降解率接近100%,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条件下能够耐受1.8 g/L的苯酚。同时,通过设定不同pH值、不同接种量、不同溶解氧条件,对该菌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pH值为6.5,随着接种量的增加降解能力增强,5%接种量可使1.0 g/L苯酚在24 h内降解率达90%以上,有氧条件更利于苯酚的降解。研究表明,热带假丝酵母GY8对处理含酚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效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黑龙化工厂废弃排污口处污泥处得到高效降酚菌株,并对其降酚特性进行研究。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液进行驯化培养得到6种降酚菌株,从中得到具有较高效耐酚性的菌株,并进行降解特性研究。测定苯酚浓度并计算苯酚降解率在25℃时,BF-2的苯酚降解率达到顶峰,为89.7%,BF-4的苯酚降解率最低,仅为65.5%。pH值为7时,BF-2的苯酚降解率效果最为理想,为78.0%;BF-4的降解效果最差,苯酚降解率为58.0%。BF-2在苯酚浓度为100mg/L时苯酚降解率高达93.3%,在苯酚浓度升至为2200mg/L时,BF-2对苯酚的降解率降至39.6%;此时,BF-4的降解率仅为15.2%。经研究菌株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接种量为20%、pH值等于7、温度为25℃,并筛选得到具有高效降酚能力菌株并命名为BF-2。  相似文献   

6.
从某化工厂废水车间污泥中驯化分离得到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HGP9,该菌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生长。动态研究表明,该菌10h内能完全降解300mg/L的苯酚,在无机盐加氮培养基中,最大苯酚降解浓度为500mg/L。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确定其降解苯酚最适温度为35℃、pH值为7.0。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鉴定,HGP9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HGP9还能高效降解对硝基苯酚、对苯二酚、1,2,4-苯三酚和萘等芳香族化合物,是一株高效广谱酚降解菌株。  相似文献   

7.
熊小真  赵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26-15028
[目的]提高假单胞菌MAP-3对甲胺磷的降解率。[方法]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800mg/L甲胺磷,接入假单胞菌MAP-3,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7个影响假单胞菌MAP-3降解甲胺磷的因素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甲胺磷降解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结果]pH值、温度和摇床转速是影响甲胺磷降解的关键因素。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3个关键因素进行优化,得3个因素的最优水平为:pH值7.1,培养温度30.57℃,摇床转速164.9r/min,此条件下甲胺磷最大降解率预测值为78.1%。[结论]根据实际条件,优化后假单胞菌MAP-3对甲胺磷的最佳降解条件为:pH值7.1,培养温度30.60℃,摇床转速165.0r/min,接种量10%,250ml摇瓶装液量80ml,培养基中MnSO40.05%、FeSO40.06%。此条件下甲胺磷降解率达77.8%。  相似文献   

8.
周小楠  董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576-1577
[目的]选育高产胆固醇氧化酶菌株。[方法]从环链拟青霉、斜链拟青霉、中国拟青霉和蛹拟青霉中筛选出发菌株,对筛选出的酶活力高的突变株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出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其酶活。[结果]选择环链拟青霉为诱变选育的出发菌株,紫外诱变环链拟青霉获得了一株高产胆固醇氧化酶突变株CM3,确定了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是80S。通过优化其发酵条件,得出CM3发酵产酶最优条件为30℃,pH值6.0,接种量为10%。其最高酶活力为1.3360U/ml,比出发菌株(0.3369U/m1)提高了296.6%。[结论]通过紫外诱变能选育出有较高胆固醇氧化酶活力的菌株。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紫外线、N+离子束和硫酸二乙酯作为诱变剂,对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进行单因素诱变和复合诱变,筛选高效降酚菌株。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诱变中,N+离子注入后的突变株,生长速率加快,脱氢酶活性较对照菌提高14.89%,该提高率是紫外诱变株和化学诱变株的2倍。复合诱变菌株菌落颜色明显加深,其生长速率和脱氢酶活性均比单因素诱变菌大。在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单因素诱变菌株和复合诱变菌株对酚均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其中复合诱变菌株在含酚2000mg·L^-1的培养基中降解培养72h,对酚的去除率达94%,对高浓度含酚工业废水的酚降解率达81.20%,降解效果均显著好于单因素诱变菌,说明N+离子注入诱变是筛选沼泽红假单胞菌更有效的方法,复合诱变使沼泽红假单胞菌获得了更多的优良性状,其突变株的环境适应能力比单独诱变的好。  相似文献   

10.
刘娣  温洪宇  郑曦  高霞莉  胡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21-11422,11510
[目的]探讨细菌菌株NYC-3降解苯酚的特性。[方法]摇床处理18和24h试验中,利用HPLC测定从化工废水中分离出的3株细菌培养液中的苯酚含量,计算苯酚降解率,比较降解苯酚的特性。通过模拟SBR工艺试验,研究3株菌的苯酚降解能力,并对苯酚降解优势菌株NYC-3进行细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摇床处理试验表明,24h时3株菌株的苯酚降解率均达到较高水平,以菌株NYC-3的苯酚降解率最高,降解率为99%,菌株JHC-1和HFC-1的分别为82%和94%。在SBR模拟试验中,菌株NYC-3的总化学耗氧量变化最大,CODCr值从210.33mg/L降为27.78mg/L。根据NYC-3的细胞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按照伯杰氏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结论]摇床试验和模拟SBR试验均证实,菌株NYC-3降解苯酚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苯酚降解菌SW34。[方法]通过分析苯酚降解菌SW34的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及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的种类。[结果]从焦化厂污水处理曝气池泥样中分离出具有降解苯酚能力的SW34菌株,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初步鉴定属于短杆菌科(Brevibacteriaceae),其16S rRNA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GU576981)与表皮短杆菌同源性高达99%以上。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SW34菌株为表皮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owffii),具有降解苯酚特性的表皮短杆菌此前未见报道。该菌株能够降解3.0 g/L浓度的苯酚,是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的良好菌种资源。[结论]该研究为高浓度苯酚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驯化与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贵阳市乌当区某造纸厂的污泥进行富集、驯化、筛选,最终得到2株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生长的菌株(3#和5#),混合菌株可耐受1.3 g/L左右的苯酚,单一菌株可耐受1.0 g/L的苯酚。经生理生化及形态学鉴定,初步确定为醋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通过不同pH值,苯酚浓度、温度以及外加碳源、氮源、盐度对菌株降酚能力的影响研究,确定了5#菌株的最佳生长和降酚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株朝鲜蓟内生菌降解苯酚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为筛选对苯酚耐受力较高的降解菌,获得降解苯酚的生物材料。【方法】本研究采用苯酚降解菌富集、分离技术从朝鲜蓟分离筛选到一株植物内生细菌菌株CXJ-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并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CXJ-1菌株对不同浓度苯酚的降解率。【结果】结果发现,CXJ-1与土生拉乌尔菌 (Raoultella terrigena)(AB680714.1)16S rDNA保守性片段有100%的同源性,可以将该菌株鉴定为土生拉乌尔菌 (R. terrigena)。该菌株对苯酚的最高耐受浓度达2500 mg/L,当苯酚浓度为1500 mg/L时,菌株CXJ-1在48 h内能完全降解。【结论】菌株CXJ-1对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而导致苯酚残留的土壤及污水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李晓琳  邵坚  田秉晖  辛丽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17-7919,7922
[目的]探讨极端嗜盐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最适生长条件以及对苯酚的降解效果。[方法]以一株盐生盐杆菌SYGJ-1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极端嗜盐古菌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不同生长条件(盐度、温度、pH)对其生长情况的影响,并探讨了该菌对苯酚的降解效果。[结果]极端嗜盐古菌SYGJ-1的最适盐度为19%,盐度17%或者25%时,生长量急剧下降;SEM图片表明,菌体在最适盐度时呈饱满短杆状,盐度小于15%时菌体呈球状,在盐度大于29%时会同时出现球状及长杆状菌体;最适温度为37℃,对数生长期为12~66 h;适宜pH范围为6.8~9.0;在苯酚浓度200 mg/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此时对苯酚的去除效率约为40%。[结论]极端嗜盐菌可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并且菌体生长量与降解效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三株细菌降解苯酚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焦化厂、农药厂与药厂废水中筛选出3株苯酚降解细菌,分别编号为JHC-2、NYC-2与YC-2。分别采用摇瓶培养与模拟SBR方法比较3株细菌处理苯酚废水的效率,结果表明摇床培养条件为35℃与150r/min,苯酚浓度为100mg/L,经JHC-2、NYC-2、YC-2处理3h后,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30.52%、71.19%、65.89%。SBR的处理条件为28℃,苯酚初始浓度为100mg/L,HRT为16h,JHC-2、NYC-2、YC-2对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52.11%、76.69%、70.26%。3株细菌处理苯酚废水效率比较表明,NYC-2在3株细菌中降解苯酚能力最强,通过对其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杆菌属。  相似文献   

16.
那立艳  吴京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21-14322
[目的]探索紫外光助Fenton法降解废水中苯酚的效果。[方法]研究H2O2 和FeSO4 加入量、pH值及反应时间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结果] 试验结果得出,采用紫外光助Fenton法处理浓度为100 mg/L的苯酚废水,最佳条件为H2O2 浓度为3.0 mmol/L; FeSO4 浓度为0.3 mmol/L; pH值3.5。降解行为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77 7 min^-1。[结论]UV-Fenton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去除废水中苯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亚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39-19041
[目的]为光合细菌制氢的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方法]以光合细菌混合菌群为试验菌种,研究其在连续制氢反应器中的浓度变化、产氢特性及细菌数量与产氢量的关系。[结果]连续制氢反应器的2#、3#隔室光合细菌浓度最大,产氢量也最大。同一隔室内,第2、3 d光合细菌浓度和产氢量均达到最大。[结论]产氢量随反应器中光合细菌数量的减少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