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2.25%~2.35%的盆、框栽条件下,氟乐灵处理土壤后随浓度增加而药害加重,高浓度处理幼苗出现枯死。对大豆和共生固氮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成熟大豆的株高、株重、英数、株粒数及粒重均低于对照。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2.25%~2.35%,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不同浓度的赛克津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对大豆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均无影响。施量高于0.25 kg/ha的各浓度处理对大豆幼苗均产生药害,药害程度随苗期的延长,用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开花期的株高和株重,各处理均低于对照。赛克津低浓度0.25 kg处理对大豆根瘤的共生固氮无不良影响;而0.5 kg以上浓度处理,对大豆根瘤的形成和株固氮总活性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成熟大豆植株的株高(除0.25 kg外),分枝数、荚数、株重及株粒重均低于对照,随用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赛克津除草剂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在数量上有一定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红壤和河潮土2种土壤的加Cd^2+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外源Cd^2+(0.00,0.25,0.50,2.50,5.00,10.0,20.0mg/kg)对大豆生长发育及镉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土壤加Cd^2+处理,对大豆株高具有抑制作用,河潮土加Cd^2+处理,大豆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均以添加0.25mg/kg时最高,添加Cd^2+≥0.50mg/kg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红壤加Cd^2+处理,对大豆生物产量有抑制作用,但添加0.25mg/kg时可促进籽粒的发育.(2)红壤加Cd^2+处理对大豆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胁迫作用大于添加相同Cd^2+处理的河潮土,红壤添加Cd^2+2.50mg/kg时,大豆株高、生物产量及荚果数等均显著低于对照,而河潮土加Cd^2+量则为10.0mg/kg,表明红壤对镉污染的环境容量比河潮土低.(3)大豆幼苗期根部Cd^2+含量高于地上部,而Cd^2+积累量则受生物产量的影响.在Cd^2+添加量相同的条件下,河潮土大豆地上部生物产量高于红壤,地上部Cd^2+积累量及转运率也高于红壤,河潮土Cd^2+的转运率为50.3%~80.4%,红壤则为45.5%~66.0%.大豆吸收转运到地上部的Cd^2+主要分布在茎和叶中,荚壳和籽粒中相对较少,大豆地上部各器官中Cd^2+含量的高低依次为茎、叶、荚壳、籽粒.  相似文献   

4.
动物源乳杆菌筛选及生物特性参数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益生素选择的关键指标,从健康动物肠道筛选到鸡源乳杆菌2株,猪源乳杆菌3株。其中嗜酸乳杆菌3株、唾液乳杆菌1株、短乳杆菌1株。5株乳杆菌均能耐受浓度为0.5%苯酚和0.8%~1.0%牛胆盐,对pH3.0有较强的抵抗性,此3项指标均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其代谢产物对常见致病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这5株乳杆菌对小白鼠和1日龄雏鸡均无毒性作用。2株鸡源乳杆菌对雏鸡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有良好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沟埂工程及地面覆盖物对棉花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沟埂工程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0~50cm上层的土壤含水量较对照提高2%~5%左右;对棉花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呈正效应,果枝数、现蕾数、有效铃数均比对照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百铃重增加0.05kg,667m ̄2增产皮棉7.9kg,增产率为15.02%;叶片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叶片总含水量与0~15cm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束缚水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比叶重明显增加,叶组织电导率低于对照。地面覆盖物对保持土壤水分有一定效应,保水剂处理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动物源乳杆菌筛选及生物特性参数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益生素选择的关键指标,从健康动物肠道筛选到鸡源乳杆菌2株,猪源乳杆菌3株。其中嗜酸乳杆菌3株、唾液乳杆菌1株、短直菌1株。5株乳相菌均能耐受浓度为0.5%苯酚和0.8-1.0%牛胆盐,对P肯较强的抵抗性,此3项指标均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其代谢产物对常见致病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这5株乳杆菌对小白鼠和1日龄鸡均无生作用。2株鸡鸡源乳杆菌对雏鸡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有良好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7.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森草净1.0g/亩在30天内可有效控制梨园内杂草的危害,防效在89%以上,药后60天,防效下降到55.3%~61.4%,90天时完全失去了土壤效应,2.0~3.0g/亩可在90天内完全控制住杂草的危害,防效都在90%以上,森草净作茎叶处理时,在对草株数无抑制作用,但对株高和鲜重良好的抑制作用1.0g/亩用量下,对杂草株高和鲜重的抑制率在50%以下,一个月后抑制作用消失,2.0~3  相似文献   

8.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甲黄隆用15-30g/hm^2、绿黄隆30g/hm^2在甘蔗苗前作土壤处理对杂草的防效达83-92%,对甘蔗安全;在甘蔗苗后作茎叶处理防效低(61-77%),甘蔗有轻度药害。环嗪酮用562.5-750mL/hm^2在甘蔗前作土壤处理和苗后作茎叶处理防效均达100%,但前处理对甘蔗安全,后处理对甘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绿黄隆15-45g/hm^2在甘蔗苗后作茎叶处  相似文献   

9.
洪湖市土壤中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从湖北省洪湖市土壤中分离纯化了92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用来自8个取样地点的12个快生型典型菌株和1个慢生型菌株的抗血清检测了该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群体的抗原构成。其中65株菌归入15个血清型,20.7%属于USDA205型,15.2%为Ad301(1)型。有27株不与已知抗血清反应,为未知的血清型。对供试菌株质粒进行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各菌株均含有2~6个质粒,其中最大的质粒在500Md左右。含4个质  相似文献   

10.
从福建的古田、沙县和长汀等地采集到的捺细菌性根癌病标样上分离到12株能致癌的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后认为属根癌土壤杆菌生物型Ⅱ,其中有10株菌株对土壤杆菌素84(agrocin84)敏感.用K84菌液浸捺砧木的根部30min后种植在用分离到的致癌病菌接种过的土壤中,株发病率为2.96%;用清水处理的砧木种植在用致癌病菌接种过的土壤中和不接种的土壤中,株发病率分别为19.89%和3.82%,表明K84菌对捺细菌性根癌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吉林省大豆种植区土壤的机械组成、pH值及主要营养元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粘粒、粉粒与大豆产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734,r=0.788)。大豆生长理想的土壤质地条件为粉砂粘壤土和粘壤土,土壤中的粘粒含量为15%~25%、粉砂粒含量为25%~45%有利于大豆的高产;土壤pH值与大豆产量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834),但土壤pH值为5.5~6.5有利于大豆的高产;土壤碱解氮与产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899),碱解氮为80~140mg/kg大豆的产量较高;土壤速效磷和钾与大豆产量无显著相关性;大豆种植区养分有效性的发挥与土壤的pH值、机械组成及氮磷钾的比率等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磷锌配施对夏大豆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锌含量低于临界值时,在亩施2kgN和4kgk20肥的基础上,磷,锌肥配施(亩施P2O54.95kg,ZnSO42kg),对夏大豆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为20.8%,每亩增产大豆29.4kg。  相似文献   

13.
茬口对大豆苗期生物学性状及根部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对大豆正茬土、重茬土、迎茬土及连茬土施入有机肥,测定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对大豆苗期生物学性状及根部病虫害的影响。试验表明,正茬土的土壤环境优于其他3种茬口土壤,重茬土是最不利于大豆生长的土壤环境。施入有机肥后,4种茬口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为14.8%~36.9%,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不大。大豆根部病虫害的发生在正茬土中较轻,在其他3种茬口土壤中发生较重。施有机肥后能加重大豆根部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旱期覆盖的保墒效应及对秋大豆出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后的半个月内,稻草覆盖有效保持了土壤水分,20cm深的土壤含水量比不覆盖自理平均增加2.6%,从插种到出苗的5天中,覆盖土壤的表层含水量保持在24%以上,比不覆盖处理提高6.7%,大豆出苗率达到80%以上,不覆盖处理表土含水量迅速下降,大豆不能出苗,覆盖处理与出苗后不再覆盖的处理相比,成活率提高21.1%,植株高度,产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棉花的黄萎、枯萎、立枯丝核三种病原菌的混合液进行杀菌剂、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抑菌圈试验,并对各种处理的种子进行接菌抗病试验。农药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五种农药均对棉花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敌克松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百菌清和杀毒矾。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抑菌结果表明,81956A的抑菌效果最好,其它各有益菌体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接菌抗病试验结果有两种情况:常温下,各种处理均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减少棉苗发病率以A61种81956A最高,分别比对照少2.5%和2.3%;齐苗后移入高温下,防病效果比较好的是A61和保苗剂2号。81956A的防病效果好于敌克松拌种和对照,发病率比对照减少4.6%。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NaCl进行水稻,大豆土培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NaCl对大稻,大豆的生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超过一定浓度便产生危害,生育受阻,产量降低,当土壤NaCl含量为1500mg/kg时,水稻减产14.6%,为1000mg/kg时,大豆减产17.1%。  相似文献   

17.
大豆应用钾硅钙微孔矿物肥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 《现代化农业》2011,(12):20-21
分析土壤调理剂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硅钙微孔肥可以促进大豆营养生长,使株高、茎粗增加,提高大豆百粒重、实粒数,减少空瘪率,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硅的含量,提高土壤pH值。公顷施钾硅钙微孔矿物肥900kg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3277.5kg/hm2,比对照公顷增产439.5kg,增产率为15.5%。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小粒大豆与大粒大豆某些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吉林省小粒大豆进行了多项生化品质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粒大豆品种在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上均高于大粒大豆品种,平均分别高出2.82%和1.54%;脂肪含量低于大粒大豆各品种,但小粒大豆的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含量较高,比大粒大豆平均高出5.09%,小粒大豆亚油酸与亚麻酸配比合适;2.小粒大豆的总糖含量低于大粒大豆,其还原糖含量却高于大粒大豆,平均高出0.61%;小粒大豆各品种粗纤维一高于大粒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研究了化肥与秸秆配施条件下,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化肥与秸秆配施增加了大豆株高和叶绿素含量,促进了大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秸秆施入量对大豆株高的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苗期秸秆处理能够促进大豆根瘤形成,后期逐渐表现出抑制作用。低量秸秆处理能够促进大豆固氮酶活性,高量秸秆对大豆固氮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化肥与秸秆配合施用能够改善大豆产量性状,低量秸秆处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对四川省389份大豆高蛋白(≥48.0%)品种资源的特征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高蛋白品种资源以黄粒、直立生长、有限结荚、白花、灰毛为主。春大豆生育111.7±20.6天,株高51.1±16.5cm,百粒重15.4±5.0g,蛋白质49.0±0.8%,脂肪16.9±1.0%。夏大豆生育145.5±25.1天,株高74.4±30.3cm,百粒重12.4±4.3g,蛋白质含量49.2±1.0%,脂肪含量16.0±1.0%,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春大豆r=-0.11)或极显著(夏大豆r=-0.52)负相关。筛选出高蛋白,极早熟和特大粒品种资源20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