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7 ~ 12月,通过水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桐花(Aegiceras corniculatum)、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设置了3个浓度梯度,即N1P1(TN 为3.96 mg• L-1,TP为 0.47 mg• L-1),N2P2(TN为 19.8 mg•L-1,TP 为2.35 mg•L-1)和N3P3(TN为 39.6 mg•L-1,TP为 4.7 mg•L-1)。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培时间的增加,水体盐度、总氮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P <0.001)。桐花、海莲和无瓣海桑对生活污水总氮去除率达74.5% ~ 97.4%,总磷去除率达72.3% ~ 95.7%。栽培有红树植物的系统对氮磷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无植物系统,分别为无植物的1.28倍 ~ 3.2倍和1.24倍 ~ 2.71倍。红树植物氮磷质量分数分别为6.81 mg•g-1±0.85 mg•g-1 和 1.41 mg•g-1±0.46 mg•g-1。当污水浓度低时(N1P1),红树植物主要是通过累积作用去除水体氮磷,占总去除效应的42.2% ~ 63.3%和46.1% ~ 85.8%。当污水浓度高时(N3P3),红树植物氮磷累积量仅占4.5% ~ 10.4%和6.7% ~ 14.9%。  相似文献   

2.
吴凡  蒋明  赵智勇 《水产学报》2008,32(1):65-70
草鱼幼鱼的初始体重为12.43±0.80g,试验分为7组,其饲料中烟酸含量分别为5.1、9.8、16.6、32.2、66.7、130.1、271.5 mg•kg-1,每组设3个重复,每桶30尾鱼,日投喂率2%~3%,饲养试验周期为8周。研究不同含量烟酸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机体营养组分、造血功能及血脂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烟酸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草鱼幼鱼的存活率,对草鱼幼鱼肥满度无显著影响;烟酸含量为32.2 mg•kg-1时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其它各组存在显著差异;2.添加烟酸对草鱼全鱼水分、灰分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全鱼粗脂肪含量,但各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中烟酸含量为66.7mg•kg-1时,粗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及9.8 mg•kg-1组;3.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血液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但对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显著影响,烟酸含量为16.6 mg•kg-1及以上时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和9.8 mg•kg-1组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折线法分析,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的饲料中烟酸最低需求量为25.5 mg•kg-1。 关键词:草鱼;烟酸;生长;需要量  相似文献   

3.
吴红岩 《水产学报》2008,32(4):621-627
试验以硫酸锌为锌源,评价不同锌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体质量为(4.13±0.32)g罗非鱼随机分配在18个水族箱中,每箱20尾,每3个箱为1个处理组,分别以添加锌为0、20、40、80、160和320 mg•kg-1的6种饲料投喂,日投喂率为鱼体重5%~9%。8周的试验结果表明:20mg•kg-1锌饲料组的增重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蛋白质效率、饲料转化率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320mg•kg-1锌饲料组降低;20mg•kg-1锌饲料组,脊椎骨中锌离子浓度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mg•kg-1锌饲料组(P<0.05);20mg•kg-1与40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各添加组(P<0.05),20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血比容显著高于0mg•kg-1组(P<0.05),与其它各组没有显著差异;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Thiobarbituricacid reactive substances)的量,锌为0mg•kg-1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锌添加量为20mg•kg-1饲料促进了罗非鱼生长,使鱼体抗氧化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4.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进行6×2双因素随机设计动物试验,即6个体重阶段(45-550g)和2个密度水平(高密度比正常密度提高20-30%),共形成12个处理,每处理3重复,试验期44天。探寻我国北方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生长、摄食和水质的变化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日增重、日均摄食量、饲料系数等绝对指标与体重阶段呈正相关,对应的相对指标与其呈负相关;氨氮、COD等水生态指标相对浓度与体重阶段呈负相关。(2)常规水质条件下,高密度养殖不利于生长、摄食和降低水体有害物,其副作用起初并不明显,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3)新发现半滑舌鳎的日摄食率为0.43-0.92%,对常规鱼类投饲率推荐范围(2-5%)提出了质疑,为现代海水养殖精准饲喂和清洁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4)本试验条件下,体重45-550g阶段半滑舌鳎的特定生长率为1.42-0.50%•d-1,饲料系数为0.68-0.86,水氨氮为8.45~1.51 mg•kg-1•h-1。  相似文献   

5.
2007年至2009年在龙川江楚雄水文站进行采样分析,对龙川江N、P含量变化及输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氮、总磷的月均含量分别为1.088~3.834mg•L-1和0.091~2.036 mg•L-1,其中,N以NO3- -N为主,约占氮含量的39.4%~93.7%;P输出以PP为主,含量超过TP的93.6%。TN、NH4+-N和NO3- -N的含量随着流量增大而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据此分析流域内主要的N源为农业面源污染;总磷含量随悬浮物含量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相互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判断控制雨季土壤的冲刷侵蚀是有效控制磷径流输出的最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将海洋红藻-绒线藻(Dasya villosa)经磷酸盐缓冲液抽提,20%~75%硫酸铵分级沉淀, 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得到绒线藻凝集素(DVL)。用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测得其分子量为547 ku。该凝集素凝集兔红细胞的作用不被D-果糖、D-半乳糖、葡萄糖、蔗糖、甘露聚糖、γ-球蛋白所抑制,仅被牛甲状腺球蛋白所抑制,最小抑制浓度为96.88 mg•L-1。2价金属离子Ca2+、Mg2+及EDTA对该凝集素凝集活性没有影响。其凝集活性在25~80 ℃保持不变为28,90~100 ℃加热30 min,活力为27,仍保留50%的活性,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耐热性。经t检验,注射腹水型肝癌H22肿瘤细胞小鼠在DVL为低(65 mg• kg-1)、中(130 mg•kg-1)高(260 mg•kg-1)剂量时:肝指数、脾指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均无显著差异;抑瘤率分别为21%、27%、40%,DVL的低、中剂量下抑瘤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均无显著差异;在高剂量下DVL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P<0.05)。图2表5参21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花鲈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组织中维生素E积累量和免疫指标(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5个不同维生素E水平(0.6、24.7、49.0、98.8、198.2 mg•kg-1)的等氮等能饲料,对花鲈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含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0.1g左右的花鲈20尾。饲养试验在海水网箱(1.5×1.0×1.0 m)中进行。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以及存活率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1时,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为60.5 mg•kg-1左右;对鱼体生物学指标的分析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 mg•kg-1时能显著影响鱼体的肝体比指数,鱼体水分、粗脂肪不受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对鱼体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1时,花鲈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显著升高,但当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0 mg•kg-1后,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变化不显著;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98.8 mg•kg-1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E适宜添加量为60.5~98.8 mg•kg-1左右。  相似文献   

8.
真鲷与黑鲷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真鲷黑鲷杂交繁育,培育出一种能结合父母本性状,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杂交子一代。2006年3月从海区选购真鲷(Pagrosomusmajor)、黑鲷(Spraus macrocephalus)亲鱼,通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于4月进行干法人工授精。通过对真鲷♀&#215;黑鲷8及黑鲷♀&#215;真鲷♂获得杂交受精卵,结果真鲷♀&#215;黑鲷♂受精率为87.4%,孵化率为85%,出苗率14.28%;黑鲷♀&#215;真鲷♂受精率为92.1%,孵化率为90%,出苗率7.2%,该批次共获得正交反交杂交鱼苗32000尾。从杂交实际结果看,不管正交还是反交都比自交的结果差,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繁育难度相当大,要达到规模生产。需要继续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9.
以贻贝(Mytilus coruscus)为原料制取降血压肽,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探讨了不同酶解条件对其AC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抑制活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其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并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饲喂试验检测其降血压活性。结果表明,对于P1酶来说, 酶量从25~175 IU• mL-1,酶解时间从2~7 h,随着酶解程度的提高,其ACE抑制率下降;其最高的ACE抑制率为88.08%,对应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量25 IU•mL-1,酶解时间2 h,pH 7.0,酶解温度60 ℃。此外发现降血压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6 ku以下,其中10肽以下的短肽约占50.4%,证实了降血压肽主要以分子量较小的短肽组成。降血压肽游离氨基含量为8.8 g•(100g)-1,水解氨基酸总量为59.6 g•(100g)-1,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为24.86 g•(100g)-1,氨基酸组成比例平衡,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占8.57%。此外以3.0 g•kg-1体重的降血压肽样品剂量饲喂SHR,在饲喂后2~6 h降压效果显著,平均降低幅度为18~28 mmHg(P=0.05)。研究表明以贻贝等水产蛋白为原料可开发具有高ACE抑制活性和显著降血压作用的降血压肽。  相似文献   

10.
太湖贡湖湾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太湖贡湖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整个研究期间,贡湖湾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5种;浮游动物年平均密度为467 ind.•L-1,年平均生物量为1.726 mg•L-1。贡湖湾浮游动物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 (Polyarthra trigla) 和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Calyciflorus),其中针簇多肢轮虫年平均密度为99 ind.•L-1,占浮游动物总数量的22 %,萼花臂尾轮虫年平均密度为49 ind.•L-1,占浮游动物总数量的11%。相关分析表明,轮虫数量与颗粒悬浮物浓度和桡足类生物量显著负相关;枝角类数量与轮虫生物量显著负相关;桡足类数量与水温和总磷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枝角类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