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棉花营养钵育苗是栽培技术上的改革,是夺取棉花高产的有效途径。我们从1970年推广育苗移栽以来,面积逐渐扩大,1978年全社6500亩棉花,育苗移栽5500亩,占棉田面积84%,一般亩产皮棉150斤以上。河(?)大队769亩棉花,全部育苗移栽,单产皮棉200.7斤。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比直抪好处多。主要是:1.早种、早发、早结桃。一般3月15日抪种,比直抪棉花早一个多月,可以抓住伏前桃。据1976—1978三年调查,育苗移栽的  相似文献   

2.
<正> 我所从1982年开始试验示范麦茬棉花大苗移栽,与早熟棉花比较,第一年试验0.3亩,单产皮棉86.1公斤,比中棉所十号增产69%;1983年在所内试验0.5亩平均单产皮棉97公斤,比直播中棉所十号增产34.7%.亩增经济效益百元以上.在水肥条件效好的生产队可推广应用.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棉花育苗移栽技术是我场推广试验的一项新型栽培技术,通过育苗栽培可延长棉花的生育期,提早加快棉花的生育进程,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今年我场棉花育苗移栽面积41亩,单产378公斤。  相似文献   

4.
<正> 我区于1983年开始进行棉花双膜(地膜加营养钵育苗)栽培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至1986年全区已发展到25万多亩,使我区棉花生产又迈向一个新阶段。一、双膜栽培的优点 1 增产显著据1983—1986年全区34点次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双膜栽培亩产皮棉88.6—120.5公斤,平均98.2公斤;直播地膜覆盖亩产皮棉80.7—105.5公斤,平均88.7公斤;营养钵育苗移栽亩产皮棉76.8—92.5公斤,平均84.6公斤;直播亩产皮棉52.6—89.4公斤。平均75.2公斤。双膜栽培平均比直播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移栽和直播分别增产10.7%、16.1%和30.6%。 2.皮棉品质好双膜栽培棉花烂桃  相似文献   

5.
棉花育苗移栽技术体系及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5年原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对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开始进行研究,经过多年初步总结了棉花育苗移栽的综合栽培技术,肯定其早熟增产作用.自此,棉花由直播逐步改为育苗移栽,使棉花生产技术有了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6.
<正> 1981年我区棉花生产,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全区棉田面积l48万亩,单产皮棉117斤.我们获得棉花丰产的原因是:找到了一套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的技术措施,这套措施概括起来就是:麦棉套、营养钵、优良品种三结合,施肥、治虫讲科学.并在大面积上迅速传播推广这些技术,从而收到较好的增产效果.一、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花育苗移栽,在淤地、肥地、盐碱地增产效果都很显著.1981年全区棉花育苗移栽面积达66万亩,比1980年增加26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4.59%.在前旱后涝的情况下,营养钵育苗移栽充分发挥了保全苗、防晚熟的作用.1981年棉花播后干旱50多天,  相似文献   

7.
彭延  苏鑫  张德江 《农村科技》2009,(12):15-16
棉花育苗移栽是我国棉花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2008年农3师农科所研究了不同苗龄的棉苗移栽技术及棉苗不同药剂处理效果,为棉花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棉花育苗移栽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高效集成与示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 棉花是湖北农垦的重要经济作物。从1992年以来,我们应用现代科学原理,示蒗、推广了移栽地膜棉新技术。现将该技术的增产效果、增产机理和栽培技术要点浅述如下: 1 增产增收效果 1.1 增产效果显著 1992年人民大垸农场农科所试种移栽地膜棉(棉花实行农膜育苗、栽入大田地膜之中,下同)6403.2平方米每667平方米(单产,下同)平均产量132.7千克,比移栽棉(农膜育苗露地移  相似文献   

9.
棉花育苗移栽一般比直播棉花早成熟15~20d,提高单产20%~30%,尤其以油麦茬、育苗移栽增产显著.棉花育苗移栽方法很多,现介绍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高产综合配套技术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各自优势,不失时机地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通过引进棉花育苗新技术,开展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在全市示范推广。该技术打破了我国棉花几十年来营养钵育苗移栽传统的栽培体系,减少了做苗床、制钵、播种、苗床管理等农活,使棉花育苗移栽成为棉农一项简单、快捷、省时、省工、省力、省心、节本增效的轻简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棉花工厂化育苗技术及其高产高效技术规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棉花工厂化育苗由于技术的可控性和规模性 ,既可实现棉花的规模化和区域化种植 ,极大地提高皮棉的均一性和一致性 ,又可解决棉花的一播全苗等技术难题 ,极大地减轻棉花生产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强度 ,从而使棉花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升。然而 ,棉花工厂化育苗的关键技术“棉苗的无土移栽”存在着成活率低、缓苗期长等问题。1992年 ,笔者开始从事棉苗无土移栽技术的研究 ,通过如下技术途径 :(1)采用在营养液中添加单宁和有机酸的螯合剂 ,减少植株中影响棉苗快速生根的单宁和有机酸的含量 ;(2 )通过育苗期间施用生根激素 ,提高植株中生根…  相似文献   

12.
棉花育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丰 《农村科技》2009,(4):22-23
棉花育苗移栽能够提早和延长棉花有效生育期,充分利用光热等气候资源,增加棉花有效结铃数,提高产量。2007年我团采用育苗移栽14.3公顷,667米。单产达到533.6千克。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植棉是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分析目前江苏省棉纺织工业发展对原棉总量需求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棉花生产走过的历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植棉面积不断萎缩,目前全省棉花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6.67万hm^2左右。从育苗移栽棉花栽培措施繁杂程度、国家棉花收购价格波动情况以及入世后我国原棉进口动态变化等3个方面,对现阶段江苏省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结论认为:当前棉花生产农艺措施繁杂,劳动力成本高,植棉利润低;籽棉收购价格无序波动,植棉比较效益持续下降;近6年来我国原棉进口量持续增长,美国棉花补贴政策导致国际棉价持续走低,江苏省棉花育苗移栽种植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发展方针,分别提出江苏省棉花生产发展的近期、中长期发展对策;未来10年内以扩大盐碱地植棉为重点,通过示范推广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等简化栽培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总产,逐步实现原棉自给;10年之后通过棉花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广适宜密植的半矮秆、早熟新品种,以机械直播棉取代育苗移栽棉,走机械化植棉之路,使植棉业融入现代农业,推动江苏省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还就美国政府棉花生产补贴政策、国家征收进口棉花的滑准税对我国植棉业和棉纺织工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大兴公社金星大队广大干群,破常规,创新路,从1973年开始,大搞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夺得了粮棉双高产.粮食亩产1973年为1325斤,1974、1975年过双纲;皮棉亩产1973年为186.2斤,1974年为202.5斤,1975年达到232斤.三年的实践证明,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三麦高产.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麦田不留空幅,全部种散播麦,每亩可增加30—40%的麦子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探索棉区发展高效高效农业的新途径,1999-2003年我们开展了洋葱、棉花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开发研究。经过5年努力,研究制定了洋葱、棉花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创建了新技术示范区。经同行专家测产验收,2003年667hm2示范区套作棉花单产皮棉1734-2322kg/hm2,加权平均2185kg/hm2;套作洋葱获单产葱头67197-89864kg/hm2,加权平均单产葱头83268kg/hm2。现将该技术规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来,随着皮棉价格的增长,农民种棉花的积极性提高了。种植棉花,要想取得高产丰收,棉花育苗移栽可以延长棉花有效生育期,充分利用光能,易保苗全、保密度,解决了套种共生期争地矛盾,利于实现优质高产。一、育苗移栽棉花的生育特点(一)发育早,有效结铃期长育苗移栽,早种早发,延长有效生育期,促使早现蕾,多结铃,伏前  相似文献   

17.
2011-2014年,新疆轮台县轮台镇连续4 a棉花皮棉单产2 250.0 kg/hm2以上,比2010年增加了30.0 kg/hm2。基于此,论述了轮台镇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正> 棉花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1992年全省棉花总产15亿斤的计划,除了调整政策、保证面积之外,很重要的是靠科技兴棉,提高单产。为此,省农业厅提出了双二工程(200万亩棉花亩产皮棉200斤)。现将亩产200斤皮棉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棉花无土育苗栽培可节约资源,有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对保证棉花的优质高产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育苗、移栽、移栽后管理等3个方面总结棉花无土育苗栽培技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棉花低耗高效栽培的限制因子;介绍了湖北省棉花低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包括基质育苗移栽、抗虫棉栽培、叶枝利用和油茬棉地膜移栽等;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