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提高人鼻咽癌系在裸鼠特异特肺转移。方法分别将鼻咽癌细胞克隆株F1在体外与鼠肺块共同孵育及胸内移植,然后将带瘤细胞肺块和胸内瘤组织块各行皮下移植,并与瘤细胞悬液皮下移植瘤比较,观察各组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结论鼻咽 体外与肺块共同孵育或胸内移植后均能提高其转移能力,体外民肺块孵育能促进其发生肺转移。  相似文献   

2.
研究鼻咽癌克隆株CNE-2Z-H5高淋巴道转移裸鼠移植瘤离体培养细胞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并探讨这种改变与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染色体G显带后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进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对CNE-2Z裸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NZ-2Z癌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并于原位注射透明质酸(HA)(每次300μg,共1800μg),每周测瘤直径,5周后处死动物并称瘤重。取移植瘤作冰冻切片,并进行VEGF及flk-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癌细胞胞浆内VEGF阳性,癌细胞坏死区阳性,癌间质和癌浸润周边处毛细血管内  相似文献   

4.
将国内自建的未经裸小鼠系统移植研究过的六种人癌细胞系接种于13只裸小鼠,均获成功。行连续鼠间传代,共皮下移植NC系裸小鼠352只。成活率99.7%,建立了六种人癌裸鼠移植瘤。对其自发转移的研究发现,其转移率上有高度(PC-84045 85.2%,CNE-2Z 81.5%),中度(CNE-1 59.3%),低度(宫-743 8.1%)和介于高、中度间(BGc-823 66.7%,MGc-803 62.5%)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NE-2Z、CNE-1及BGc-823等移植瘤的转移均以淋巴结为主,MGc-803以肺转移为主,而PC-84045具有淋巴结及肺均高发转移的特点。六种移植瘤一般均于移植30天后表达出转移表型,并多在2~3个月充分表达。转移率高低与宿主性别无关。采用CNE-2Z裸鼠移植瘤的自发转移瘤组织进行移植并传代,获得了比用原发移植瘤更高的转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低分化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的微血管形态。方法:将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单克隆株(CNE-2Z-H5)接种于裸鼠皮下,然后对荷瘤鼠进行ABS血管灌注,扫描电观察;移植瘤组织用因子Ⅶ相关抗原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血管形态。结果:(1)肿瘤微血和构筑表现为外形不规则,窦状,囊腔状血管形成,血管分级不明显;(2)血管壁薄,血管腔数量少,管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缺乏平滑肌,基底膜薄或缺如,内皮细胞间联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外周血非激活单核细胞可促进人癌细胞株MGC—803裸鼠移植瘤生长,且随E/T比例提高而潜伏期缩短及出瘤率增高。经MAF激活者,经过一段时间后也能促进移植瘤生长。激活组、非激活组及对照组的转移率分别为4/7、3/6及1/9,提示激活或非激活单核细胞均有促进转移的作用,但激活组发生转移时间较晚,且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
将NC系裸杂鼠(un/+)的自发性乳腺癌移植到同系裸小鼠皮下获成功并连续鼠间传12代,共移植裸小鼠27只,成活率 100%。对该移植瘤的生长及转移特性的研究表明,其移植成功率高、潜伏期较短且相对稳定、生长迅速、间质血管丰富,并有高发的自发性肺转移的特点。该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及肿瘤转移与血管生成等关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裸鼠淋巴结及肺组织石蜡连续切片的制作体会李飞虹,黄剑(广东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湛江524023)近十年来,我室利用裸鼠进行了鼻咽癌转移及致病机制的科研课题研究。裸鼠淋巴结及肺组织石蜡连续切片或半连续切片的制作,对了解裸鼠移植瘤在这两种组织中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对CNE-2Z裸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NE-2Z癌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并于原位注射透明质酸(HA)(每次300μg,共1800μg),每周测瘤直径,5周后处死动物并称瘤重。取移植瘤作冰冻切片,并进行VEGF及flk-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癌细胞胞浆内VEGF阳性,癌细胞坏死区阳性,癌间质和癌浸润周边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阳性,但对照组和实验组VEGF表达未见明显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癌组织内及癌浸润周边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flk-1阳性,但数目及分布不同;实验组第一周瘤体积明显增大。结论:HA对癌细胞表达VEGF无明显影响,但影响毛细血管的flk-1的表达及血管形成,HA能促进移植瘤的早期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nm23-H1基因表达与涎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nm23-H1基因在涎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88.33%,癌旁涎腺组织为37.50%;nm23-H1表达的阳性率与涎腺癌发生的部位、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而nm23-H1高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nm23-H1基因与涎腺癌发生有关;nm23-H1高表达对涎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克隆亚系的分离及生长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有限稀释法,从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中分离出25个克隆亚系。根据细胞电泳率,筛途出3个电泳率差异较大的克隆亚系(H5、F1和F7),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观察,发现细胞电泳率大的克隆亚系较电泳率小的克隆亚系生长能力强,而母系的细胞电泳率及细胞生长能力均居于中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鼻咽癌亚克隆株F1、S1细胞的增殖能力、分化程度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人鼻咽癌亚克隆株F1、S1细胞经培养后移植至裸鼠体内,并以放射处理,观察F1、S1裸鼠移植瘤体积增长倍数及肿瘤细胞形态.结果F1肿瘤体积增长倍数与S1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F1细胞的体积比S1细胞的体积小(P<0.01),但细胞核周长、细胞核直径、核浆比等指标大于S1的同类指标(P<0.01).结论放射敏感性高的F1细胞体积小、核浆比大、分化较低,放射敏感性低的S1细胞体积大、核浆比小、分化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染色法对33例正常大肠粘膜、134例癌旁粘膜及193便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结果:大肠粘膜与癌旁粘膜间nm23-H1表达阳性差异无显著性,但nm23-H1在良、恶性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碾 显著性。nm23-H1表达阳性率仅在正常、良性大肠组织与转移的大肠癌间差异有显著性,但与未  相似文献   

14.
供试材料为无性繁殖第2代的4个甘蔗组培亚无性系群体.仙游79-83组培亚无性系的性状平均表现为茎变细,茎数/丛增加,株高减少,锤度与供体的无显著差异.新台糖10号组培亚无性系的茎变细,茎数/丛无明显变化,株高增加,锤度比对照有所下降.同一供体在MS和N_6培养基培养出来的亚无性系,4个性状变异的平均表现趋剪一致,但变异幅度有所不同.培养基对不同供体及其不同性状变异的影响有一定差异.同工酶分析表明,不同供体及同一供体在不同培养基下培养出来的亚无性系,其POD和Est的变异均有差异.仙游79-83亚无性系的POD变异率较Est的变异率高,但不同培养基培养出来的亚无性系之间差异明显.新台糖10号的亚无性系则表现为POD的变异率比Est的低,而培养基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就供体而言,仙游79-83亚无性系POD的变异率高于新台糖lO号亚无性系的变异率,而Est则因培养基而异.供试亚无性系农艺性状的变异与同工酶的变异有一定的联系,并表明组培对甘蔗无性系变异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CK)免疫组化染色在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HE染色、CK免疫组化染色检测51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51例胃癌中,HE、CK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分别为58.8%、80.3%;在送检的848个淋巴结中,HE、CK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  相似文献   

16.
裸小鼠人结肠癌术后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人结肠腺癌细胞株HCT-116接种于裸小鼠右侧背部近腋部皮下,得到皮下移植瘤,肿瘤在体内适应后用28只裸小鼠采用组织块法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4周后随机挑选15只裸小鼠作为实验组切除肿瘤组织,建立裸小鼠人结肠癌术后转移模型,其余13只裸小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动物生存情况及肿瘤远处转移情况。对照组裸小鼠9周时出现恶病质,解剖检查肺转移率为23%(3/13);实验组裸小鼠术部无肿瘤复发,17周后肺转移率达到100%(15/15),淋巴结转移率100%(15/15),脾脏转移率33.3%(5/15)。本模型模拟了临床肿瘤根除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过程,可为研究结肠癌转移机制和术后抗转移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nm 23-H1基因在舌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舌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6例病理确诊的舌癌石蜡标本中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46例中20例呈nm23-H1阳性表达,阳性产物主要位于细胞浆内。  相似文献   

18.
Survival of mice bearing different transplantable leukemias and treated with 5-fluorouracil was compared with accumulation of drug nucleotides in vitro.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uggesting that cellular capacity for conversion of the drug to nucleotides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inherent drug sensitivity of these leukemias.  相似文献   

19.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冰冻切片,H.E染色,支气管分泌物涂片,Gram染色,对临床自然发病猪的支气管分泌物、肺脏、肝脏、脾脏和淋巴结进行了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在支气管分泌物涂片中含有大量呈革兰氏阴性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肝脏淤血,肺组织坏死、出血、显著纤维化及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脾脏呈坏死性脾炎变化,淋巴结呈出血性淋巴结炎变化。根据细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诊断为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同时筛选出抗菌王为临床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