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世界云杉无性系林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概述了世界上采用无性系选择和大量生产扦插苗方法来推行云杉无性系林业,以及加速实现云杉集约人工林良种化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一些国家文学推行无性系林业的策略,并希望我国在吸收国外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能多快多省地开展我国云杉良种化事业,满足营造去杉集约人工林对良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历时9年,开展了枣树无性系测定和选育,经优株资源调查选择,优株苗的嫁接繁殖和田间试验3个阶段,选出义24、义35、淳8共3个优良无性系,这将为我省发展枣树生产,大力推广枣树良种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永琼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Z1):104-107
无性系育种是实现林木栽培良种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介绍了板栗无性育种程序,并分别对育种材料的获取、繁殖技术、无性系测定及优良无性系的区域化栽培试验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无性系测定是表型测定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樟子松无性系主要生长性状的重复力的测试与估算,以评定优良的无性系。此研究可为营建种子园或林业生产提供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我省推广四个乌桕高产无性系,已在生产上获得大幅度的增产,为实现乌桕良种化,提高乌桕产量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然而,我省乌桕良种资源十分丰富,优株选择的潜力还相当大。为进一步提高乌桕良种化水平,自一九七九年起,我们在省乌桕科研协作组  相似文献   

6.
杉木无性系测定与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第一代杉木种子园优良家系中,单系选择优株,繁殖成无性系,进行无性系测定探讨选择效果。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间差异明显,只有通过无性系测定选择,才能获得良好选育效果,缩短选育时间。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代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因子代中,单系选择优株,繁殖成无性系,进行无性系测定以探讨选择效果.结果表明:6年生马尾松无性系林分生长良好,大大高于福建省马尾松丰产林标准.马尾松不同无性系生长差异明显,达到统计学上的极显著水平.所选择的9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可达0.0124m3,遗传增益为16.6%.通过无性系测定再筛选,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刚果12号桉扦插育苗技术试验取得成功与优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无性系造林测定,实现优良无性系的复选。结果表明生长居前的大坡69、3、103和32号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极显著地大于对照,69号还极显著大于其他参试无性系。从生长过程和径级分布分析,这四个无性系植株均衡林相整齐,长势稳定良好,建议试种推广。同时进行简单的经济效益比较,表明利用优良无性系造株每公顷平均年增加产值3300元以上,推广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9.
对苗期表现优良的杂种无性系在叶片解剖构造、叶片失水率、枝条电导率和盆栽控水条件下的生长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毛新×银灰双杂种无性系具有抗寒和抗旱特性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在生产上可以依据苗期生理指标综合进行早期预测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从1988年起,对甘肃历年选择及引进的毛泡桐优树进行了无性系测定,初步选出一批生长快、干形较好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云南板栗良种化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板栗因长期实生繁殖,良莠不齐,至今尚无主栽品种。良种问题已成为限制云南发展板栗生产的主要因素。实现板栗良种化的主要途径是以实生选种为主,引种为辅;建立高接采穗圃,大力推广优良无性系品种。  相似文献   

12.
利用湿地松改良种子园的建园无性系生产的8个全同胞家系和20个自由授粉家系苗木共营建测定林3块。3-4年生的测定林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自由授粉家系作全同胞家系的平均生长量显著地大于台山湿地松初级种子园的,2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增益分别为5.54%,7.77%和23.41%,初步实现了建园目标;同一无性系的不同采种年份的自由授粉子代生长存在着差异,有随着种子园母树年龄的增大而表现渐佳的趋势;改良园中还存在着少量的误选无性系,需要继续作测定和淘汰。从无性系亲子的生长量相关分析中发现,生长较差的自由授粉家系,较大部分产自生长量缩小的母本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选择生长、结实、子代因子,采用q检验和多性状综合评定方法对34年红松无性系分别进行无性系测定,结果表明:按无性系生长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29%;按生长、结实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22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7. 8%;按生长、结实、子代因子为标准,综合选择出16个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占参试无性系的48. 5%。  相似文献   

14.
16年生无性系测定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早期子代测定林中家系的优、中、劣单株并不能完全决定其无性系的后期表现;优良家系中选择出的优良单株(无性系)经过无性系评价。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居多。但家系问树高差异显著、胸径差异不显著;无性系问树高差异显著、胸径差异不显著;8805组入选的12个无性系树高均值大于组内均值的12.5%。8806组入选的7个无性系树高均值大于组内均值的13.5%。  相似文献   

15.
杉木无性系引种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16个杉木无性系及杂交组合无性苗,进行遗传测定。经过8a多的生长观测,不同无性系差异显著,无性系生长快、抗逆性强的优良特性日益明显。根据遗传增益选择效果,确定立1-165、新6、立1-8、立1-3为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良杉木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杉木无性系育种子代测定初报骆科林(叙永县大安林场)我场杉木无性系育种,从1987年开始,在场内速生丰产用材林、初级种子园子代林中,选择优良单株,采集基部萌条繁殖和在初级种子园种子育苗的苗圃地中,选超级苗定植等方法.先后建起分家系的无性系采条圃近5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经过表型选择选优树嫁后的生长状况,进行了红松、红皮云杉种子园当代无性系比较试验。通过测定,从中初步评选出优良无性系。为种子园的去劣疏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池杉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性状差异,在无性繁殖中表现出遗传上的稳定性。这为我们开展定向选择提供了依据。为了使我省农田林网、四旁绿化林木良种化,实现速生丰产,林带生长整齐平衡,尽快发挥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从1977年以来连续三年进行了池杉无性系选择和早期测定试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生产杉木改良苗木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明鹤  杨昌岩 《林业科学》1990,26(4):363-367
1986年李明鹤把林木改良区分为个体改良与群体改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无性系选择法,分两步迅速实现杉木良种化的方案。从1986年起,经三年的实验,现已完成了第一步,并研究出了建立采穗圃的新技术,它有助于使我国杉木造林迅速实现良种化。现将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泡桐无性系的测定与选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泡桐31个无性系的生长、抗性和保存率的测定,分析表明不同无性系间的生长、抗性和保存率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据此选择出毛白33、毛白23、毛白08、和7401-3(3-1)四种优良无性系,为泡桐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