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死蜱与甲胺磷防治桑虫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为此,桐乡市从2002年4月1日起对农作物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作为桑园治虫长期使用的甲胺磷农药,虽然为桑园治虫、确保夏秋桑叶产质量起过很大作用,但为了全市农产品安全,倡导绿色食品,必须从大局出发,桑园治虫也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因此筛选替换甲胺磷农药已成为当务之急。2002年在浙江省植保总站的统一部署下,我们于夏秋季进行了两次毒死蜱防治桑园主要害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40%乐桑乳油防治桑虫对家蚕毒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世芳 《中国蚕业》2005,26(1):19-20
桑园鳞翅目害虫是危害桑树的主要害虫,多年来对本县的蚕桑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桑园登记使用的农药品种很少,再加上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将被淘汰.为此,我们于2004年对桑保新农药--40%乐桑乳油进行了对比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比较40%乐桑乳油与50%甲胺磷在使用上的差异,探讨40%乐桑乳油对桑园鳞翅目害虫的药效特性.  相似文献   

3.
60%毒死蜱乳油防治鳞翅目害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桑园鳞翅目害虫是为害桑园的主要害虫,已多次对本市蚕桑生产造成严重灾害。由于在桑园登记使用的农药品种很少,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药造成害虫抗药性急剧上升,为此我们于2003年参与进行了桑保新农药——60%毒死蜱乳油(高纯度)的防治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比较毒死蜱与灭多威、甲胺膦在使用上的差异,探讨毒死蜱对各种鳞翅目害虫的药效特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65%毒死蜱乳油对桑园鳞翅目害虫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桑园鳞翅目害虫较难防治及对口农药较少的情况,通过65%毒死蜱等农药的防效试验,证明65%毒死蜱农药是防治桑园桑鳞翅目害虫的一种理想农药,建议在养蚕间隔期较长时使用。  相似文献   

5.
60%毒死蜱EC养蚕安全用叶间隔期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正> 通过两年来毒死蜱农药对桑园治虫多点试验,证明该农药对桑园主要的鳞翅目害虫防效比较理想,可取代被禁用的甲胺磷农药。但是,农药残毒期对养蚕安全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蚕业界重视,已把桑园治虫安全用药放在第一位。因此,为摸清准确的用叶安全间隔期,2003年我市在省植保总站的统  相似文献   

6.
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有机磷高毒农药,从2007年起在全国严禁销售,有机磷农药毒死蜱被“农业部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项目组”推荐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甲胺磷曾是湖州市蚕农防治桑树虫害的首选农药,为寻找甲胺磷的替代农药,经过桑保技术人员的比较试验,2006年毒死蜱农药被湖州市正式推出,用于防治对  相似文献   

7.
通过20%亚胺硫磷(Phosmet)乳油对鳞翅目桑园害虫的防效试验发现,在750~3000倍使用浓度范围内,对桑尺蠖防治效果与65%毒死蜱相当,而对桑尺蠖、桑螟、桑毛虫、野蚕等鳞翅目桑虫总体防效稍差于65%毒死蜱,与40%毒死蜱1200倍相仿。在本地区生产上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建议使用浓度1000倍,并掌握在害虫低龄期防治(特别是桑尺蠖),安全用叶间隔期为8~10d,适宜在养蚕前防治,要与其它农药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徐州蚕种场有桑园30hm2以上,基本集中在场部周围,防治桑园害虫局限于敌敌畏、辛硫磷、甲胺磷等有机磷杀虫剂,长期使用这些药剂,害虫产生了抗药性,2000年春期桑尺蠖等虫量较大,经防治效果不明显.为此,我们引进了桑园专用杀虫剂桑虫清进行了比较试验,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丙溴磷和毒死蜱对桑园鳞翅目害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农业上全面禁用后,各地桑园治虫的农药品种非常匮乏,为寻找适合本地新的桑保药源,我们于2003年夏秋季对丙溴磷和毒死蜱两种农药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来,本市桑园用药以有机磷农药为主,最常用的是甲胺磷、敌敌畏、双效磷、乐果、氧化乐果等.由于长期重复使用品种单一的有机磷农药,桑园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致使用药浓度逐渐增高,使用频次增多,防治效果却反而降低,造成环境污染,蚕儿中毒屡屡发生.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于2000年春引进浙江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生产的桑保专用农药40%桑宝乳油、40%的辛硫磷乳油等,经药剂降解试验和药效试验后在全市全面推广使用,蚕农反映很好.经5年来的使用实践,桑保专用农药具有杀虫谱广、毒杀力强、用药量少、易分解、残留低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由于初次引进,桑虫对此药无抗性,用药量少而杀虫效果好;又由于是玻璃瓶限量包装,用药浓度不易盲目提高,几年来重复使用该药物,桑虫至今尚未见抗药性.为了比较桑保专用农药与桑园常用有机磷农药之间的使用效益的差异,笔者于2004年8~9月间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甲胺磷在防治桑尺蠖等鳞翅目害虫方面,效果不是很好,为此,于去年晚秋,县桑保站在我场进行了速灭杀丁防治越冬桑园害虫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药剂为8000倍20%速灭杀丁(日本产),以800倍50%甲胺磷(湖州菱湖产)与清水喷洒作对照。每处理设五个重复小区。每小区调查10株桑树。二、结果与讨论1.喷药后从三次调查结果来看,防治效果均以速灭杀丁为最高(如表),速灭杀丁区喷后3天调查,桑园鳞翅目害虫死亡率已达93.4%,而甲胺磷仅75.8%,说明速灭杀丁是一种高效快速农药;最后一次调查死亡率达99.9%,也比甲胺磷略高。2.从使用浓度计算农药成本,速灭杀丁一般使用浓度8000—10000倍,每公斤约25元(1987年价),可防治160—200亩桑园,  相似文献   

12.
桑虫净对桑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虫净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桑园治虫新农药,其毒性和对家蚕安全间隔期及桑园部分害虫防效等已有报道,对桑园内鳞翅目害虫的整体防效尚未见报道.作者于2003年秋期用桑虫净对桑园内6种鳞翅目害虫的防效进行了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县桑园在夏、秋季节持续遭受鳞翅目害虫严重为害,其中以桑尺蠖、桑螟、野蚕的为害最严重。造成害虫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单一使用有机磷一类农药品种,造成害虫的抗药性提高,农药的喷施浓度和用量增加,防治效果下降。为筛选新的桑园治虫药剂,扩大桑园农药谱,探讨多种农药的配合使用方法,在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统一部署下,1998年9月进行了以桑尺蠖、桑螟、野蚕等为主要防治对象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与常用有机磷农药防效对比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 供试农药品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24%万灵水剂(美…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8年中秋期对8%残杀威WP、40%保桑灵EC和65%桑用毒死蜱EC的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总体防效以保桑灵为最好,毒死蜱次之,残杀威最差.在生产上建议对桑尺蠖为主要害虫时使用保桑灵1800倍,对桑毛虫为主要害虫时可使用毒死蜱2500倍或保桑灵1800倍,宜掌握在害虫低龄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生产用农药锐劲特和佳通对桑田害虫防治效果及其对家蚕毒性残留的试验效果。试验表明,锐劲特对桑园害虫的防治效果较差,对家蚕的毒性较大,残留期较长,不适合于桑田的害虫防治;佳通农药对桑田鳞翅目害虫与蜗牛的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能达14d,且对家蚕毒性较小,生产上可推荐为甲胺磷替代品,推荐使用浓度为2000倍。本实验为指导蚕农合理正确地使用农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桑园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延  杨燕  袁菊新 《中国蚕业》2003,24(1):48-49
目前农药仍是防治桑园病虫灾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几年来.通过对启东市多种桑树害虫的发生调查和农药防治试验,运用害虫综合治理概念,成功地控制了1994年桑螟、1999年桑毛虫等害虫的暴发性危害,但在暴发性桑树害虫的治理过程中发现,无节制地使用农药会迅速破坏桑园内的自然生态平衡.是造成1994年以来桑树害虫经常性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在桑园害虫防治工作中,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有机磷一类农药品种,造成鳞翅目害虫的抗药性逐年提高,农药的喷施浓度和用量持续增加,防治效果迅速下降。因此筛选新的桑园治虫药剂,扩大桑园治虫农药谱,提高防治效果,是桑保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统一部署,浙江省重点蚕区桐乡市进行了氨基甲酸脂类农药24%万灵水剂和20%灭多威乳剂防治鳞翅目害虫的药效试验及对家蚕的安全饲喂测试。现将试验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春季桑园害虫的初发基数直接影响当年虫害的发生程度,所以每年秋蚕结束后,进行越冬防治(即打"关门虫")是减少害虫越冬基数,降低农药使用水平,控制来年害虫为害的最好技术措施.但是经数年试验,在不同的时间选用不同的农药品种防治不同的桑园害虫,会取得完全不同的防治效果.特别是近年来养蚕布局不断调整,多数蚕农全年养蚕次数由4次改为2~3次,晚秋蚕结束的时间也已提前到9月底.为此我们在不同时间针对桑毛虫、桑尺蠖、桑螟、野蚕等主要桑园鳞翅目害虫进行了越冬防治的适期和杀虫农药的选择试验,简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30%乙酰甲胺磷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对家蚕毒性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甲胺磷防治桑园鳞翅目害虫,是通州市的首选品种,然而,该品种属高毒、高残留农药,极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危及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副产品质量,通州市于2001年7月通政办发[2001]61号文件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农药。本试验的目的是及时了解掌握其替代产品——乙酰甲胺磷的防治效果和对家蚕的毒性情况,正确有效地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0.
韦伟 《广西蚕业》2003,40(3):50-51
甲胺磷是一种杀虫范围广、毒性强、药效持续时间长的有机磷杀虫剂。它具有很强的内吸、触杀、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在桑园中使用,它对螟虫类幼虫的杀虫效果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乐果、敌敌畏等农药,近几年来,我们一直作为夏伐和冬伐前“封园”杀虫的主要农药杀虫品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生产实践中要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保证蚕造的安全,还必须根据甲胺磷的特性,正确地、合理地使用好甲胺磷,不能随意地加大浓度或者增加用药次数,否则容易造成桑叶的农药污染,引起家蚕的中毒。甲胺磷用于桑园治虫,既要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又要保证蚕的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