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麦类土传性病毒病有3种:大麦黄花叶病发生在二棱大麦、六棱大麦及裸麦等大麦上.其中啤酒大麦(二棱)受害严重,有时甚至颗粒无收.小麦红花叶病仅在小麦上发生,危害较轻,减产2-3成;麦类土传花叶病在小麦、大麦和黑麦上均能发生.虽然3种病毒都靠多粘菌传播,但病原互不相同,土传黄花叶病毒为线状粒子,而土传花叶病毒则为棒状粒  相似文献   

2.
前言大麦黄花叶病、小麦黄花叶病及土传小麦花叶病都是土传病毒病,广泛分布在除北海道以外的日本各地,发生在秋播麦上、且为害严重。大麦黄花叶病毒(BYMV)只感染大麦、不感染其它麦类作物。受该病毒感染了的啤酒大麦呈现枯斑、黄化、萎缩症状,严重者全株枯  相似文献   

3.
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从1979年起从事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与球茎大麦(Hordeum BuIbosum)属间杂交的科研工作,经过6年时间,利用远缘杂交、组织培养和染色体工程技术和病毒鉴定,将球茎大麦抗黄花叶病基因导入母本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球茎大麦是麦类抗毒素病抗源,经浙江农科院植保所病毒研究室多年研究鉴定,证明球茎大麦对小麦黄花叶病(WyMV)、  相似文献   

4.
1970年前后,日本的麦类种植面积减少到15万公顷,后来由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78年以后再次增长,现已恢复到53万公顷。但在种植面积增加的同时,大麦黄花叶病在全国普遍发生。该病防治困难,成了麦类生产的重大障碍。黄花叶病是从大正年间开始发生的,近年来,由于利用大型机械进行病土的耕翻以及连续种植加工部门指定生产的感病品种等原因,危害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5.
大麦黄花叶病是严重威胁冬大麦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为促进抗黄花叶病基因在大麦育种中的应用,利用插入或缺失(inserticon-deletion,InDel)标记JSB056和JSB060对180份啤酒大麦资源进行基因型检测,结合病圃黄花叶病表型鉴定,并评价标记在育种中应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聚合2个InDel标记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检测准确率高达91.9%,是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中鉴定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的较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6.
小麦上的大麦黄矮病是由大麦黄矮病毒(BYDV)引起的。大麦黄矮病不仅侵染小麦和大麦,还能侵染燕麦、玉米等谷类作物,是世界上谷类作物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大麦黄矮病对小麦的危害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日趋严重。这种现象引起了小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大麦黄矮病毒是由蚜虫传播的。根据蚜虫的种类,大麦黄矮病毒至少有5种类型。由麦长管蚜(Macrosikphum avenae)传播的黄矮病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黄矮病是中国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由麦蚜持久性传播大麦黄矮病毒引起,具有间歇式流行的特点.为了综合运用小麦黄矮病各种防控措施.本文综述了小麦黄矮病在中国的发生及流行因素、蚜虫及小麦黄矮病的预测预报、抗病品种培育、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和防治策略,即寻找和利用多种抗黄矮病(BYDV)基因,培育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多聚品种;综合运用各种防控措施进行蚜虫防治,切断BYDV的传播;筛选和研发病毒抑制剂,特别是对环境无污染的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病毒抑制荆,减轻BYDV对小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病原病毒的种类日本的麦类土传病毒病有大麦黄花叶病(BYMV)、小麦黄花叶病(WYMV)和麦类黄花叶病(SBWMV).BYMV开始在茎叶上产生黄绿相间的细长斑点.发病盛期,植株萎缩,叶身全面出现镶嵌花样,严重黄化.WYMV的病症没有BYMV明显.SBWMV与前二者比较,萎缩程度严重,黄绿相间的斑条较长,绿的部分稍浓.SBWMV和BYMV或WYMV的复合感  相似文献   

9.
以抗病品种泰兴9425与感病品种NasoNijo杂种F_1花药培养构建的188个加倍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及其亲本为材料,在拔节期进行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在大麦成熟后考查株高、主穗长、穗下节间长、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及千粒质量共7个农艺性状,并对群体的黄花叶病抗性及其对大麦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试材料间黄花叶病抗性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以病害流行梯度下面积(AUDPS)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分为抗病、中抗、中感和感病4个类群。研究发现AUDPS与大麦株高、单株穗数、千粒质量及单株产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0.38、-0.62和-0.65,表明黄花叶病对参试材料的株高、单株穗数、千粒质量和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大麦黄花叶病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县历史上种植多棱大麦,自七十年代初引种二棱大麦"早熟三号"后,随着种植年代的增长、大麦黄花叶病、发病面积逐年增加,病情不断加重.据1983、1984年统计,全县80余万亩大麦面积中已有30万亩以上发病.轻则减产,重的基本失收,严重威协二棱大麦生产.因此,选育抗黄花叶病二棱大麦品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为全国大麦的主要产区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在400万亩左右,最高的1984年高达447.4万亩。由于复种指数较高,给轮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大麦黄花叶病发病面积有所增加据省农业厅植保站统计,1984——1987年,全省平均发病面积约3.8%,年度间的幅度为2.3——5.8%,一般病田亩减50公斤左右,重则减产100公斤以上,仅黄花叶病一项,全省四年大麦损失达2000万公斤左右。嘉善县于1983年开始进行耐“黄”大麦品种(系)引种、鉴定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从87个新品种(系)中,筛选出耐“黄”能力强,综合性状好的沪麦10号新品种。1988年浙江省种子公司已确认沪麦10号适宜于全省黄花叶病地区种植,并通过了加兴市农作物品种审  相似文献   

12.
清明时节闽南的田野上大麦金黄。省农科院稻麦所研究员沙征贵同志陪同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麦类室陆炜、江苏农学院黄志仁、叶信璋等同志深入到惠安县农科所田间,仔细考察了在这里种植的全国大麦生态适当性鉴定圃和省(市)大麦品种试验田。他们对啤酒大麦品种的引进、试验很重视,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对泉州市啤酒大麦研究会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
大麦黄花叶病是大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除选育抗病品种外,尚无防治良策。(木厉)木县农试场以抗黄花叶病为大麦育种主要目标,早在1955年即筛选、确认从中国引入的六棱皮大麦木石港3号对黄花叶病有高度抗性。进而在1965年将木石港3号和当地的大麦品种(系)关东二条2号、3号、药系51杂交,并用木石港3号回交,在其后代中选育了若干二棱大麦抗病品系。并从酿造用品质考虑,继续反复进行杂交选育,终于育成“美里黄金”。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14.
啤酒大麦新品种单二的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单二”啤酒大麦新品种是我国应用花药培养单倍体技术在大麦上育成并通过审定的第一个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茎杆粗壮,耐肥抗倒,高抗大麦黄花叶病,高产稳产,皮薄色淡,籽粒饱满,制麦品质好,是优质啤酒大麦,已于1997年由江苏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80万亩,为江苏大麦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5.
“冈二”(84—3)系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局、连云港市农科所和啤酒大麦改良中心,于1984年从日本引进的优质二棱啤酒大麦新品系。1987—1988年参加并通过江苏省大麦品种区域试验,比对照增产5.21%,达极显著水准。我市1988年引进示范种植,表现出适应性强、抗黄花叶病、品质优、产量高等特点,并被确认为我市推广品种。为充分发挥该品种的  相似文献   

16.
“单二”啤酒大麦新品种是我国应用花药培养单倍体技术在大麦上育成并通过审定的第一个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茎杆粗壮,耐肥抗倒,高抗大麦黄花叶病,高产稳产,皮薄色淡,籽粒饱满,制麦品质好,是优质啤酒大麦,已于1997年由江苏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180万亩,为江苏大麦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7.
大麦黄矮病     
大麦黄矮病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和广为传播的大麦病毒病害。对其他禾谷类作物特别是燕麦和小麦来说,黄矮病也是一个主要问题,它能侵染100多种单子叶植物。自1951年 Osmdld 和 Houston 在加利福尼亚发现黄矮病以来,这种病害就已鉴别为一种病毒病害。据估计1951年因黄矮病危害加利福尼亚大麦生产损失10%,自那时起世界上种植大麦的其他所有地区,都已发现黄矮病的危害,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地有关黄矮病严重流行也有报导。大麦黄矮病也是当前南美的主要问题。除加利福尼亚,密苏里和英国外,当前种植的绝大多数商用品种,都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啤酒工业在2 0世纪80年代的崛起,带动了全国大麦科研与生产的兴旺与发展。多年来大麦生产与科研的实践表明,通过遗传改良,啤酒大麦众多的品质指标均可以达到,但啤酒大麦的重要品质指标“种子的外观品质”和“发芽率”主要为环境生态条件制约,因而大麦灌浆收获期间多雨的江汉平原麦区原则上难于建立稳定的优质啤酒大麦生产基地。江汉平原以至湖北麦区大麦生产何处去?是大麦科技工作者面临的课题。1 饲料大麦生产将崛起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综观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麦类(大、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饲料作物作为人类能量及蛋白质主要…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中国大麦种质资源有13237份.其中栽培大麦11791份、野生大麦1446份(含多年生野大麦121份).国家组织了大麦种质资源的综合鉴定,包括农艺性状 ,抗三病一黄花叶病、黄矮病、赤霉病,抗三这一早、湿、盐,以及品质鉴定.有些单位还开展了其它签定,如耐酸铝等.初步筛选出一批具有抗性强、质佳、农艺性状好的优异种质资源.为促进种质资源的交流,益于在种和遗传等研究,特将鉴定结果整理综述如下.大麦种质资设抗病性往走一、抗大£黄花叶病鉴定大麦黄花叶病是由病毒诱发、病土传染、禾谷多粘菌为传天介体、主要危害各大麦区大麦…  相似文献   

20.
新消息          下载免费PDF全文
0084 啤洒大麦(二棱)新品种——金色村庄——由土壤传染的病毒性大麦条纹萎缩病,是大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对二棱大麦危害最重.于1980、1981、1983、1985年就曾连续发生.枥木县农业试验场枥木分场的前身药师寺分场时期,就把抗大麦条纹萎缩病作为育种的重要目标.1974年4月,以抗大麦条纹萎缩病的南系B4641〔(关东二棱3号×木石港3号)F_1×关东二棱3号〕为母本与父本新田二棱1号进行杂交.于1979年选育成该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