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地膜覆盖种植甜菜的模式,对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与直播栽培模式进行比较试验和调查表明,地膜甜菜保苗率、产量、含糖率和效益分别比直播提高13%~22%、19.5%~31.5%、0.4~0.7度和5880.0~9600.0元/hm2。对地膜覆盖栽培模式青头率较高、田间地膜残留造成白色污染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1984年我公司以86—1为材料,取其不同代别的原种种子进行对比试验,以研究其增产效应及有关因素。参加试验的有代表全县东、中、西三个棉区的三个试点。试验设原种、原种一代、原种二代和原种多代四个处理。小区面积为4~5厘,随机排列,重复四次。栽培方式有地膜直播和露地直播两  相似文献   

3.
试验使用以苎麻为主要原材料制成的苎麻地膜在桃源县棉区进行了棉花栽培试验,试验安排普通塑料地膜和无地膜覆盖栽培为对照,分析总结了三种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生育进程和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两种地膜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塑料地膜不能降解,苎麻地膜覆盖能降解,两种地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增产效果接近,苎麻地膜增产6.0%、塑料地膜增产6.8%。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出适应当前农业形式发展的新型植棉模式,实现棉花生产技术效率转型升级。通过选用机械高密度直播和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两种种植模式比较,进行大田对比示范试验。系统观察了两种栽培模式的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构建情况。结果表明,机械直播棉比传统植棉具有省工、节本、增效的优势,可在赣北植棉区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建平县是我省甜菜主要产区之一,1985年从日本引进纸筒育苗栽培技术,通过试验证明,此项技术有高产、高糖的效应,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我县是切实可行的。材料与方法试验地设在所内,中等肥力,地力均匀,前茬为红薯,从未种过甜菜。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分设纸筒育苗和直播,不设重复,行株距50×23厘米,亩保苗5700株,每区面积1亩。供试品种,甜研四号;供试纸筒,日本进口,规格为29×130毫米。试验结果纸筒育苗栽培比对照直播栽培明显增产,纸筒育苗栽培亩产块根3915公斤,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6.
以中熟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春马铃薯的地膜覆盖栽培、敞土常规栽培、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稻草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和稻草加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共7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无论是在出苗速率,还是在植株生长势、抗病性以及产量和商品薯率等综合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几种栽培方式,与敞土常规栽培(CK)相比,增产明显,达到了324.2%;其次是稻草加小拱棚覆盖栽培,增产220.3%;而地膜覆盖栽培和稻草覆盖栽培,增产则较小,分别增产42.0%和27.1%。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由于棉盲蝽发生较重,严重地影响了广大棉农植棉积极性。移栽地膜棉、露地移栽棉、直播地膜棉是目前主要栽培方式,其中移栽地膜棉兼有移栽棉和地膜棉的双重优势。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植棉效益,进行了移栽地膜棉优质、高产、简化配套技术探索,经过3年的试验示范认为,该技术省种、省膜、省工,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较常规移栽地膜棉省工30%-40%,增产15%-20%,每公顷产籽棉4900kg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甘蔗地膜双沟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甘蔗工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常规地膜半覆盖为对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膜双沟覆盖栽培与常规半覆盖栽培比较,土壤温度提高1.6℃、土壤含水量提高3.6个百分点、甘蔗出苗率提高11.2个百分点,分蘖率提高21.5个百分点、蔗茎产量增加1180kg/667m2、蔗糖分提高0.41个百分点;甘蔗地膜双沟覆盖除了每667m2增加2.83kg地膜成本外,其它生产成本与常规半覆盖栽培相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马铃薯》2017,(6):331-334
甘肃白银地区早熟马铃薯,因早春低温普遍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成熟时间在7月中下旬,上市晚且效益低,而生产中零星种植的大拱棚地膜覆盖种植和小拱棚单、双垄覆膜种植,因配套大芽移栽技术,上市早且效益较好。为了弄清这几种种植模式的增收优劣,开展了系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种早熟马铃薯种植模式与当地主要栽培地膜直播相比,均有明显的增收效果,不同种植模式间的增收大小顺序为:大拱棚直播大拱棚移栽小拱棚双垄移栽小拱棚单垄移栽地膜覆盖移栽地膜覆盖直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长江流域棉花短季直播栽培与营养钵育苗移栽的生育期、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通过增密迟播、控氮控高、化学催熟等技术措施综合运用,可以实现棉花短季直播栽培.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比较,短季直播栽培棉花全生育期缩短89 d;吐絮集中在9月至10月上旬,吐絮期缩短61d;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成铃数均极显著降低,产量略有减少,未达显著水平;用工减少47.2%,纯收益增加1.45万元·hm-2.  相似文献   

11.
依据昆山市单季晚粳机械直播稻品种(系)比较试验和核心攻关方资料,分析了太湖农区综合应用中熟晚粳杂交稻常优1号、2BD-6D型带式精量直播机、优质高产高效开源拓库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可行性及技术原因,并提出了相配套的机械直播水稻的栽培体系与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农村弱劳户和无牛户的实际情况,探索水稻、油菜的轻型耕作技术,2001~2003年在临湘市白云镇台上村进行了两年的水稻-油菜双季免耕直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栽培与翻耕移栽比较具有明显的节省成本和增长效益的优势。介绍了油菜和水稻免耕直播栽培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徐红兵(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杭州210014)骆来昌(江苏兴化市周庄区农技站2257000)棉花地膜馒盖移栽增产效应十分显著,1955年我们对涵闸3号棉田用地膜覆盖栽培(地膜移栽锦)与常规不覆膜栽培(常规移栽棉)进行对比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4.
以湘晚籼13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稀直播强化栽培、纯有机栽培、强化栽培、垄体环形栽培、常规栽培5种栽培模式进行综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26.7 cm×26.7 cm,每公顷施纯氮165kg,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比40:60,基追肥比5:5,追肥中分蘖肥与穗肥比7:3的稀直播强化栽培,是本次高档优质稻栽培模式中的最佳方案,其在5种栽培模式中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最多,结实率高,产量居第1位.  相似文献   

15.
引言 花生地膜栽培是一项增产十分显著的先进技术。60年代初,日本千叶县试验成功。1978年从日本引入我国,首先在北方试验推广,1982年全国花生地膜栽培面积达30多万亩,增产效果显著。山东省1982年297处次对比试验,平均每亩增产170.9斤,增产27.4%;到1983年出现1000多亩大面积千斤花生高产田,其中最高的亩产达1400多斤,就是由于采用了地膜栽培技术带来的重大突破。近两年来我市各地先  相似文献   

16.
“地膜棉”是一项新的棉花栽培技术,与直播棉相比,地膜棉具育“一播全苗,壮苗早发,高产优质,省工省时”的优点,特别在春季久雨低温年汾,更具有显著优越性。据江西省1982~1983年17个试验示范点的实收产量的综合统计,地膜棉的皮棉单产平均为1576.7 kg/ha(亩产105.11kg),比直播棉(CK)增产20.77%,1987年全省地膜棉面积曾达到1333  相似文献   

17.
玉米地膜与露地栽培的比较研究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义彬 《作物研究》2000,14(4):20-21
根据新化县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成因,从1990年起,结合推广,对杂交玉米地膜栽培与露地栽培进行了连续3年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玫米地膜栽培能大幅度增产,平均比露地栽培增产133.3%,且效益明显,每个工日纯收入增加达7.51元。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摸清甜菜纸筒育苗移栽、地 膜覆盖栽培与直播间的产、质量差异及经济效益,我们于1987年在乾安、镇赉、扶余三地布点,按统一方案进行了上述三种栽培方法的对比试验。采用吉甜1号甜菜品种,地膜为幅宽70cm、厚0.012~0.015mm的高压聚乙烯膜;纸筒为日本进口甜菜育苗专用纸筒。对比法,三次重复。  相似文献   

19.
2017年在顺昌县进行杂交中稻新品种晶两优华占、C两优华占、两优820、嘉中科2号的直播对比试验,筛选适合顺昌县直播栽培的水稻品种。结果表明,晶两优华占、嘉优中科2号生育期适中,直播栽培增产效果明显,适宜在顺昌县作直播稻推广种植。总结了参试品种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  相似文献   

20.
红麻田使用化学除草剂已有研究报道,但红麻地膜栽培使用,国内尚未见报道。近年来地膜栽培不断发展,由于地膜覆盖后无法人工除草,往往造成杂草顶破地膜而影响实效,因而试验研究红麻地膜栽培使用化学除草剂显得十分必要。为此,1984年我们对红麻地膜栽培田除草剂的使用进行了多点试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