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水质调控是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按照或参考已然成熟了的,可以量化进行的水质调节技术标准来进行水质调控,使之尽可能地满足鱼类在生长过程中所需满足之各类理化因子,将会大幅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实现养殖生产的丰收。本文基于多年养殖经验,对池塘鱼类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做了简要介绍,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是鱼类生存、繁衍的必要条件,水体条件的优劣决定着鱼的生存和正常生长发育。“肥、活、嫩、爽”是池塘养殖理想的水质。经多年来的新技术推广结合生产经验,对池塘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和改善,主要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养鱼先养水",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水质可促进鱼类生长发育,不良水质则会影响其生长,乃至带来各种疫病。一般来说,良好水质可以概括为"肥、活、嫩、爽"。良好的水质必须定期调控池水的理化因子,加强管理养殖投入品。池水的理化因子是水质变化的内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温、溶氧、二氧化碳、硫化氢、营养盐类、透明度及水色等,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控以实现水质的优化。养殖投入品则是影响水  相似文献   

4.
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 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  相似文献   

5.
<正>现将健康养殖鱼池中主要水质条件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和调控技术作初步简述:健康养殖鱼池的水环境与养殖鱼类的关系及调控措施。一、底泥底泥对水质的影响:(1)增加耗氧量。底泥中包含多种有机物质,当其产生化学分解,加上池水中耗氧生物的呼吸作用,就会大大增加底泥耗氧量,没有养过鱼的底泥耗氧量比未养过鱼的底泥高出三倍。(2)产生有毒物质。在底泥的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会产  相似文献   

6.
康哲 《农家顾问》2008,(10):51-51
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鱼类最适pH范围应为弱碱性的水环境,淡水养殖一般要求pH在6.5~8.5之间,最适pH范围以7~8.5为宜。养殖池水中pH过高或过低均对鱼类生长不利,pH低于4.4则养殖鱼类死亡率达7%-20%,pH低于4则养殖鱼类全部死亡;pH高于10.4则养殖鱼类死亡率达20%~89%,pH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7.
水质调控是夏季鲟鱼流水养殖的重要环节,夏季首先要控制好流水的温度,在加强水温调控的同时,还要要保持水质的清新.如何保持水质的清新? 流水养殖主要靠水体的流动,为鱼类的生长提供充足溶氧,并将养殖废物带走.水质调控的一般方法,一是做好沉淀与过滤.根据水源情况,做好入池水的沉淀与过滤,防止杂物进入养殖池;二是提高水体交换量.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8,(6):83-84
鱼腥草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早已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或预防鱼类的一些常见疾病,且近几年来被广泛用于增强鱼类免疫力和调控池塘水质。为鱼腥草与其他物质结合建立新型池塘养殖系统提供参考,综述了鱼腥草作为浮床载体对养殖水体水质的净化,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和调节养殖系统中微生物菌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 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有机质污染加剧,养殖水体缺氧而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鱼类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滑.  相似文献   

10.
梁久梅 《农家顾问》2008,(10):50-51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般可先通过观察水色来判断。  相似文献   

11.
三角鲂是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的重要土著经济鱼类,养殖规模及效益日益增长。水质是限制三角鲂养殖的制约因素,基于生物絮团原理的水质调控技术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在三角鲂保种池塘水质引入以生物絮团为核心的水质调控技术,通过在养殖系统中添加有机碳源,平衡水体中的碳氮比例,结合充足的增氧曝气,促进养殖系统中异养菌群形成,转化水体中的无机氮,并合成自身蛋白质供养殖动物使用,达到净化水质、提供饲料来源的调控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甘肃地处内陆,夏季短促,池塘养殖鱼类生长期短的问题,就如何充分利用鱼类最佳生长期,作者结合实践,从调控水质、科学投喂、鱼病防治、加强管理和浮头的预防等方面提出了夏季池塘养殖管理技术措施,以期达到池塘养殖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有机质污染加剧,养殖水体缺氧而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鱼类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仍用肥水养鱼的方法来调控水质,大量使用有机粪肥,加  相似文献   

14.
<正>水质是水产养殖的重要部分,其要求非常高。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产养殖水质面临着很大的污染影响,必须深化调控技术的应用,净化水产养殖的水质,为水产养殖提供优质的条件。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解决水质对水产养殖造成的影响,满足水产养殖的需求。文章以水产养殖为背景,分析了水质调控技术的应用。一、水产养殖水质调控的关键因素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水产养殖的优质性。水质调控中,需要考虑三项关键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这三项因素决定了水质调控技术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冷长宽 《当代农业》2010,(24):47-47
鱼病防治提倡“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大部分养殖户会把以防为主理解为药物预防。笔者认为,在鱼病防治过程中.除做好药物防治外,还必须做好水质调控.为鱼类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减少病害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养殖中水质管理成为罗非鱼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五月渔事     
一、池塘常规养殖鱼类的管理 水温回升后.多数鱼摄食量逐渐增加.达20℃以上时已进入生长旺季,因此投饵应尽量满足需求,日投饵次数应达2次,上、下午各1次。养殖的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应适当增加施肥量.以施有机肥为好。塘内架设好增氧机,每天要视天气、水质等情况及时开增氧机增氧。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水环境是健康养鱼的重要环节,养好一池水,才能养好一池鱼。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方式由粗养转为集约化养殖,但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水质严重污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鱼类健康、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文章从底泥、氨氮、亚硝基态氮(NO2-N)、硫化氢、溶解氧、酸碱度(pH)六个方面阐述了健康养殖池塘水质调控的措施与方法,并提出展望,使渔农增产、增效、增收。  相似文献   

19.
洪学 《吉林农业》2006,(5):26-26
进入春季后,天气转暖,鱼类生长加快,摄食量也大大增加,因此,对水温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所以,要加强池水水质调控,以给鱼类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便加速鱼类生长,提高养殖效益。给鱼池注水,是调节鱼池水质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为达到鱼池理想环境条件效果,在注  相似文献   

20.
正1.秋季鱼病偏多的原因(1)养殖密度大。鱼类经过春、夏季节的生长,进入秋季个体渐渐长大,随着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会出现不稳定或变坏,导致鱼病增多。(2)水质条件差。在持续高温的秋季,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池底总处于缺氧状态,导致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质调控困难,极易暴发各种鱼病。(3)投入品增多。进入夏秋季节,鱼用饲料、肥料及鱼药等投入品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