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苏沿江经济发达地区已实现了小康,现正向农业现代化迈进。本文论述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对教育资源和人才需求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民知识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民知识化进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本文从现实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民知识化水平低下带来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农民知识化和农业知识化是农村信息化过程中的两大知识化问题。只有实现农民知识化,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信息化;只有实现农业知识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全面小康建设关键在农村,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对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思维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经营意识、发展意识、身体素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农民素质不高是不争的现实,它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康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5.
根据《江西统计年鉴》及相关课题调查数据,从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人口素质、农民生活质量、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了2014年江西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收入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障低,农民文化娱乐活动缺乏;农村人口素质不高,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农民生活质量需要改善;民主法制推广面较广,但实施中面临困难。提出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江西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议: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基层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农村民主法制。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指出实现小康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突出了农民增收的主题。从目前情况看,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刘继钧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302-304,312
回顾了阜阳市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分析了农村住房变化对小康的影响.对农村小康现状的分析表明:到2000年,阜阳市农村已达小康建设初级目标的有人均纯收入600元以下的农户比重等9项指标,距小康目标还有差距的指标有5项,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二三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学完成率、农村五保户集体供养率、计划生育率,这是当前农村小康建设的难点.分析了阜阳市农村小康建设的潜力和有利条件,提出了搞好农村小康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小康建设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在农民培训方面有系统化的培训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小康是社会全面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经验,对于中国培养新型农民,建设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美国、日本、韩国农民培训的做法,并得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外乡村人力资源开发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重视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既是对国际乡村改造经验的总结,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营造农村良好文化氛围、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客观要求。德、英、美、日、韩等国家在乡村改造中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加强农民组织建设、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等措施,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我国应在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营造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等方面,创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机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了100%通硬化路的目标,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亟需加快补齐。文章系统研究我国农村道路建设现状,梳理现阶段农村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快补齐农村道路短板的思路和对策。我国农村道路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村内道路无人管无人建、建设标准缺失、资金缺口巨大,农村道路管理养护滞后,技术等级不高,配套设施不健全,交通隐患较多,等等,亟待转变建设思路,加强对策研究,加快补齐短板,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加快补齐农村道路建设短板,应从六个方面精准施策,实现农村道路建设“六大转变”,才能更好地为农民群众便捷出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解决新农民问题,高等教育应该成为培养新农民的重要途径。从高等教育供求等角度,剖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相适应的诸种表现。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1个重要因素。研究影响理性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因素,对于加快基层民主建设,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学角度看,农村居民通过投票选举这一政治参与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通过农村居民特征、村集体特征、候选人特征和社会资本4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而改变理性村民参与意愿的约束条件,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民幸福指数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晓萍  冯焱 《农学学报》2014,4(1):120-124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民群体的生活状况,测知农村社会是否良性运行,并衡量农村政策的社会效果,运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及SPSS 15.0统计软件,对山西省太谷县300名农民幸福指数进行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目前的幸福感并不高,这与收入水平、年龄、婚姻状况等密切相关,而与性别、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因素等相关性不强。通过分析旨在为提高农民幸福感,进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对土地转出的影响,基于云南省的调研数据,利用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兼业对土地转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以村级平均受教育水平作为工具变量,通过IVProbit模型和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单一的认为农户兼业促进或抑制土地流转是欠妥的,事实是农户流转土地与其兼业程度有关;不同兼业类型的农户选择转出土地的概率存在显著差异,Ⅰ兼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显著低于纯农户,而Ⅱ兼农户与非农户选择转出土地的概率更高;农户转出土地面积比重与农户兼业程度呈现U型曲线关系。基于此,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时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引导性政策,充分发挥兼业农户内在土地转出需求的作用,促使欠发达地区广泛且分散的兼业小农自发的转出手中的土地。  相似文献   

16.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相当的优越性,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论文结合湖南农村会计调查数据从人员机构设置、账务与审批处理规范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检验。研究表明,委托代理模式下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及学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财务和审批处理更加规范,会计信息可靠性和质量得以更好的保障和提高,财务监督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扩展性支出系统对中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整体上尚未摆脱以生存性为主的消费模式;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食品、教育和居住方面。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必须发展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快改革,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8.
程宏如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117-118,121
阐述了苏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从教育因素分析了受教育程度低和观念落后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重要原因。提出了加大苏北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缩小苏北地区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从立足战略高度关注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注重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中资金的规范使用、提高农民群众建设农村基础水利设施的主动性等3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刘珍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942-1944
新农村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教育观念的提升,反映在农民教育支出比重增加、男女教育均等化、教育期望值提升等方面.但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教育观念尚需进一步更新,这需要国家从财政投入和教育政策等多方面入手,促使农村和城市在教育硬件和教育观念上对接,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