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西北等地区,皮蝇蛆病是长期影响养牛业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直接影响牛的生产性能和幼牛成活率。为了优化防治给药方法,试验选用具有广谱、高效驱虫、杀虫效能及使用方便的新剂型—伊维菌素浇泼剂,于2007年10月~2008年5月对牦牛皮蝇蛆病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伊维菌素对牦牛皮蝇蛆病防治效果。[方法]采用0.025 g/kg伊维菌素进行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试验,以不给药为对照,每组30头牦牛。[结果]试验组感染0头,感染率为0,驱净率100%;对照组感染30头,感染率为100%。[结论]应用0.025 g/kg伊维菌素防治牦牛皮蝇蛆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多拉菌素浇泼剂对昆明小鼠消化道线虫驱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小鼠自然感染的消化道线虫的驱杀效果。选取140只小鼠分4组按不同剂量给药:多拉菌素浇泼剂低剂量组(2mg·kg-1BW)、中剂量组(5mg·kg-1BW)、高剂量组(15mg·kg-1BW)及空白对照组(不用药组)。通过用药组与对照组虫体感染情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多拉菌素浇泼剂能有效驱除小鼠体内线虫;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药物残效期均在28d以上,二者驱虫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剂量即5mg·kg-1BW为最佳用药量。  相似文献   

4.
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荧光检测器法测定绵羊血浆中的多拉菌素浓度,并对多拉菌素浇泼剂在绵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试验以绵羊6只,按0.5 mg·kg-1·bw-1给药并采血,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并进行衍生化反应,以反相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用3P97程序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血浆中药物添加浓度在0.1~100 n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 ng·mL-1,多拉菌素在绵羊体内的动态规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α为1.89±0.68 d,T1/2kβ为4.95±0.86 d,Tmax为3.18±0.89 d,Cmax为19.93±0.37 ng·mL-1,AUC为144.7±23.36 ng·d·mL-1。结果显示,多拉菌素浇泼剂在绵羊体内血药浓度较高,吸收分布迅速,体内分布容积较大。研究结果对认识多拉菌素浇泼剂在绵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爱比菌素浇泼剂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爱比菌素(abamectin)是一类新型的抗寄生虫药。本文以1,2-丙二醇、乙酸乙酯、乙醇、二甲基亚砜、氮酮和水等按不同比例配制成10个不同的爱比菌素浇泼剂,并用体外透皮率测定法筛选出了爱比菌素浇泼剂之最佳配方。该配方由适量的乙酸乙酯、丙二醇和氮酮组成,含0.5%爱比菌素,其离体小鼠皮肤透皮率为14.09ng·h#+(-1)·mm#+(-2)。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科学》2000,34(6):66-71
研究了爱比菌素浇泼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以 0 .5 mg/ kg爱比菌素浇泼剂涂擦于绵羊的两耳 ,分别于给药后1.5 h、4.0 h、1.0 d、2 .0 d、3.0 d、4.0 d、5 .0 d、7.0 d、14.0 d颈静脉采血 ,测定血液中爱比菌素的浓度。结果表明 ,爱比菌素在绵羊体内的动态规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二室模型关系式为 C=14.77e- 0 .2 76 t+34 .71e- 0 .0 8t- 49.48e- 0 .5 32 t,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为 :t1 / 2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不同剂量福戈水分散颗粒剂(WG)机插秧盘移栽前使用和不同剂量福戈颗粒剂(GR)防治大田钻心虫、稻纵卷叶螟、蓟马等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水稻钻心虫(二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速效性与持效性效果最佳的为福戈40WG10g/666.7㎡叶面喷雾2次处理,药后10d防效96.2-100%,药后30d防效91.3-100%;福戈1.5GR 600g/667㎡撒施处理防效次之,药后11d防效100%,药后31d防效79.4-97.5%;福戈40WG 1.0g/盘浇泼处理防治水稻钻心虫效果较好,药后19d后防效96%,药后29d防效91.1%,药后39d防效87.5%;福戈40WG 1.5g/盘浇泼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较好,药后19d后防效94.6%,药后29d防效92.0%,药后39d防效87.0%。  相似文献   

8.
研究制备伊维菌素含量分别为0.5%、1.0%、1.5%的长效透皮剂,进行3组相同药量不同体积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试验,研究其代谢过程。优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血浆中伊维菌素含量的方法,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对精密度、回收率、检测限和定量限的测定,表明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对家兔外耳廓单次均匀喷洒给药,通过血浆中伊维菌素质量浓度随时间的数据变化表明,药物可快速经皮肤吸收入血,发挥效应。伊维菌素含量为0.5%、1.0%、1.5%的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依次记为1、2、3组,通过PKSolver药动学处理软件对数据分析发现,1、2、3组吸收半衰期分别为0.52、0.35和0.75 d;达峰时间分别为1.47、1.13和1.23 d;峰质量浓度分别为91.09、37.61和69.53μg·L~(-1);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55、4.95和4.61 d;平均滞留时间依次为9.995、11.902和6.995 d。药时曲线面积分别为7 578.33、5 530.75和2 542.20μg·d·L~(-1)。3组药物在家兔血浆内均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且第2组吸收半衰期和达峰时间最短,平均滞留时间最长,效果最好。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在家兔体内的血药质量浓度变化平稳,释药时间较长,在体内维持有效药物质量浓度时间长达35 d,有明显的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新型伊维菌素纳米乳对靶动物牛的安全性。将24 头牛随机分成4 组设空白对照、1 倍推荐剂 量3 倍剂量5 倍剂量处理各处理6 头牛分别按照0,0.2,0.6,1.0 mg/kg 体重给药,二次给药后于颈静脉采集全血和抗凝血进行血液生化和血液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试验牛在给药后的各项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值范 围内各项指标变化差异不显著。各处理试验牛的心、肝、肺、肾等实质器官病理检测结果无明显异常。试验结果表 明,该新型伊维菌素纳米乳制剂对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0.5%毒死蜱药肥混剂对韭菜韭蛆的防治效果。[方法]于2012~2013年,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进行了0.5%毒死蜱药肥混剂防治韭菜韭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0.5%毒死蜱药肥混剂在1875g/hm2施用量下,2012和2013年药后21d的防效分别达77.15%和80.00%,21d虫口防效分别达99.55%和97.30%,增产效果分别为59.06%和30.09%,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毒死蜱颗粒剂。[结论]应用0.5%毒死蜱药肥混剂防治韭蛆,推荐使用剂量为l125~1875g/hm2。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爱比菌素浇泼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以0.5mg/kg爱比菌素浇泼剂涂擦干绵羊的两耳,分别于给药后1.5h、4.0h、1.0d、2.0d、3.0d、4.0d、5.0d、7.0d、14.0d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液中爱比菌素的浓度.结果表明,爱比菌素在绵羊体内的动态规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二室模型关系式为C=14.77e-0276t+34.71e-0.08t-49.48e-0.532t,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1.30d,t1/2(α)=2.50d,t1/2(β)=8.66d,AUC=394.38(d@ng/ml),Tmax=3.8d,Cmax=24.233ng/ml.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与理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相关系数R2=0.8914.  相似文献   

12.
自2016年山西省静乐县首次发现藜麦根蛆危害藜麦以来,藜麦根蛆发生危害日益加重。我国尚未有关于藜麦根蛆防治的研究报道,为了防治藜麦根蛆,试验针对藜麦根蛆的危害选用了17种常见的杀虫剂,并设置清水对照,开展藜麦根蛆幼虫的室内药剂防治试验,调查统计了药剂处理12、24 h以及3、5、7 d后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辛硫磷乳油、40%毒死蜱乳油、50亿个孢子/g白僵菌微粒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在用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5%、92.1%、85.3%、76.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3.2%高氯·甲维盐微乳剂处理后7 d的防治效果达50%以上。其中,40%辛硫磷乳油、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3.2%高氯·甲维盐微乳剂都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且持效期长。药剂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剂对藜麦幼苗生长无负面影响。40%辛硫磷乳油、40%毒死蜱乳油、50亿孢子/g白僵菌微粒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3.2%高氯·甲维盐微乳剂均可有效防治藜麦根蛆幼虫,可在不同时期交替用药、合理用药,其可作为今后田间防治藜麦根蛆选择化学药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的研制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制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吸收剂,依据伊维菌素的理化特性,以高效渗透促进剂氮酮、无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丙二醇、α-吡咯烷酮等为赋型剂进行多种溶剂系统组合与筛选,成功研制出含伊维菌素分别为0.5%、1.0%、1.5%的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20、4、40℃等条件下,以18%无水乙醇、2%氮酮、50%N,N-二甲基甲酰胺、30%α-吡咯烷酮为溶剂制成的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稳定性最好;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0.5%、1.0%、1.5%伊维菌素长效透皮剂的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回收率均在90%左右,3个批次的伊维菌素含量在99.23%~108.02%(1个批次1.5%制剂为122.48%除外),1.0%、1.5%制剂的3次测定和平均含水量均在1%以下。  相似文献   

14.
用相同总剂量的四氧嘧啶1次给药和2次给药及较大剂量链脲佐菌素1次给药3种方法诱导小白鼠糖尿病模型,多次测定血糖,体重等糖尿病相关指标,以确定糖尿病模型建立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四氧嘧啶建模率为91.94%,高于链脲佐菌素建模率(66.7%)(P<0.05);四氧嘧啶建模组的死亡率为15%及体重下降率为 18.1%,均高于链脲佐菌素建模组(死亡率3.3%,体重下降率12.0%)(P<0.05);四氧嘧啶连续2次小剂量给药的建模效果优于1次性大剂量给药。两种药物比较,虽然四氧嘧啶的建模率高于链脲佐菌素,但其对建模小鼠的损害亦明显大于链脲佐菌素,建模时连续小剂量给药,并于4.5~5 h后灌胃质量分数50%葡萄糖,可以降低死亡率, 提高建模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爱比菌素浇泼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以 0 .5 mg/ kg爱比菌素浇泼剂涂擦于绵羊的两耳 ,分别于给药后1.5 h、4.0 h、1.0 d、2 .0 d、3.0 d、4.0 d、5 .0 d、7.0 d、14.0 d颈静脉采血 ,测定血液中爱比菌素的浓度。结果表明 ,爱比菌素在绵羊体内的动态规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二室模型关系式为 C=14.77e- 0 .2 76 t+34 .71e- 0 .0 8t- 49.48e- 0 .5 32 t,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分别为 :t1 / 2 ( Ka) =1.30 d,t1 / 2 (α) =2 .5 0 d,t1 / 2 (β) =8.6 6 d,AU C=394.38(d· ng/ m l) ,Tmax=3.8d,Cmax=2 4.2 33ng/ ml。实测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与理论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的相关系数 R2 =0 .8914。  相似文献   

16.
明确50%霜脲氰水分散粒剂防治甜瓜霜霉病适用剂量及对甜瓜的安全性,为产品登记提供试验依据。供试药剂分别用90克/公顷、157.5克/公顷、225克/公顷3个剂量进行试验,并选用常规药剂60%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剂作为对照,对照药剂使用剂量为180克/公顷。在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并在末次药后7天、14天调查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0%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施用量为225克/公顷时,防治效果最佳,防效在82.84%,防治效果理想,可以有效防治甜瓜霜霉病,可以作为推广药剂。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拉菌素和伊维菌素对猪蛔虫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肌肉注射多拉菌素0.3 mg/kg.体重、多拉菌素0.4 mg/kg.体重、伊维菌素0.3 mg/kg.体重的剂量组,药后21 d的驱除率分别达83%、89%、82%,表明治疗时以多拉菌素0.4 mg/kg.体重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伊犁地区进行迷向丝、微胶囊制剂的性信息素迷向剂防治苹果蠹蛾试验,研究2种不同类型制剂的防治效果。分别设置迷向丝、微胶囊迷向剂处理试验区,并设立常规防治对照区,通过调查成虫诱集数量和蛀果率、分析试验数据,比较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迷向丝试验区平均诱蛾量为1.5头/周,平均蛀果率为0.64%;微胶囊试验区平均诱蛾量为0.98头/周,平均蛀果率为0.30%;常规防治对照区平均诱蛾量为4.4头/周,平均蛀果率为5.81%。迷向剂防治效果优于常规防治,微胶囊迷向剂相对迷向丝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几种低毒杀虫剂防治韭蛆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 2 0 0 2年进行了几种低毒杀虫剂防治韭菜韭蛆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40 %毒死蜱乳油防治韭蛆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3 0 0 0倍液药后 7、14、2 0 d的防效分别达 94.72 %、92 .11%和 89.5 2 %以上 ;40 %辛硫磷乳油防治韭蛆速效性好 ,但持效期较短 ,10 0 0倍液药后 7、14、2 0 d的防效分别为 98.5 3%、94.91%和88.70 %;0 .3%绿灵水剂防治韭蛆速效性较好 ,但持效期短 ,5 0 0倍液药后 7、14、2 0 d对韭蛆的防效分别为90 .5 8%、81.90 %和 73.0 4%;毒死蜱 辛硫磷 (有效成分 1∶ 1) 2 0 0 0倍液的防效与 40 %毒死蜱乳油 2 0 0 0倍液相当 ;辛硫磷 绿灵 ( 2 0∶ 0 .3) 2 0 0 0倍液药的防效则优于 0 .3%绿灵水剂 5 0 0倍液 ,药后 7、14d的防效与 40 %辛硫磷乳油 2 0 0 0倍液相当。这几种低毒杀虫剂防治韭蛆效果优良 ,且残留量低 ,适宜在无公害韭菜生产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0.
5%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药效试验,了解5%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为该产品登记和推广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5%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二代稻纵卷叶螟,300g/hm2、450g/hm2、600g/hm23个处理药后12d调查,平均防效分别为77.4%、91.7%、97.2%,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270g/hm2处理平均防效为89.1%,对照药剂480g/L毒死蜱乳油1 200g/hm2处理平均防效分别是87.0%。供试药剂600g/hm2处理的防效最佳,供试药剂450g/hm2处理与对照药剂处理常规用量的防效相当。该产品可推广使用,推荐使用剂量为450~600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