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运用计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78~2015年贵州农业技术进步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户生产投入激励不同,从而对农业技术使用量有较大不同;(2)实施农地经营权自由流转、提高农地使用权稳定性和取消农业税对农业技术进步有正向的促进作用;(3)农地流转促使农户经营达到最优规模,增加农户对机械的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4)稳定的农地使用权、独享农业收益权促进农户对化肥、农药等技术的投入,提高要素生产效率,使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更多的非集体成员可以进入到农业生产行业,农业经营主体正在经历着剧烈的转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表现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三权分置农地制度改革背景,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617个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数据,从农地利用方式、农地投入配置和农地生产率3个方面分析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农地利用行为,探讨其行为特征与逻辑。结果表明,从农地利用方式上来看,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显著扩张,且存在非粮化的趋势;从农地投入来看,生产资料、雇工工资和土地租金已经成了各经营主体最重要的三大成本;从农地产出来看,土地生产率最高的是种田大户、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资本农场,而资本生产率最高的是传统农户。三权分置下各经营主体的农地利用逻辑是传统农户将土地作为生计保障,获得一些安全的农产品供自家消费并实现自我价值;种田大户利用耕作技术、地方性知识不断提高劳动质量,以此提高产出和每个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家庭农场主从追求土地生产率向劳动生产率转变,通过合理利用劳动力达到最佳经营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取得更多收入;资本农场使生产要素聚集产生规模效应以获取更多利润,向生产的上游科技化、下游品牌化方向延伸。因此,未来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应该是依靠广泛的农业技术进步,适度扩大农场规模,稳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了农地流转吗?——来自CLDS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商资本下乡行为异质性的视角,从租赁农地和提供机耕服务两个方面梳理工商资本下乡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4.46%和25.01%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机耕服务;21.17%和72.06%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不止一次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多元化惠农服务。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对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影响不显著;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机耕服务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户主年龄、性别、家庭实际耕地面积和村居劳动力年龄结构等因素也能够促进农地流转。随着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强度的增加,将降低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概率;若工商资本下乡提供多元化惠农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因此,需加强对农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警惕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大量"圈地"导致的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现象,加快建立工商资本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4.
周来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227-233
在中国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利用2015年1月江西省丰城市和遂川县的农户调研数据,基于农地流转的视角,重新审视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农地经营规模可通过土地市场效应、要素配置效应和规模效应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实证结果则验证了理论假说。因此,应继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削弱土地细碎化对技术效率的负向影响;同时,应鼓励农户异地从事非农就业,从而加速农户农地流转的参与,进而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农地流转率一直比较低。如何破解农地流转效率低下成为时下学术界热点讨论问题。基于劳动力流动的新经济学(NELM)理论基础,提出假设"基于要素替代视角下,农户采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生产方法,利用机械替代传统的劳动力,会否诱发农户农地转入交易行为?"。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对规模经营存在正向作用,并且机械化程度越高越容易促进农户对农地的扩大投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农业生产更加便捷,减少了劳动投入,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提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农户对农地的依赖程度;加大对农业机械的基础投入,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结构的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比较成渝地区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地域差异,评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可持续性.选取成都平原区的广汉市和重庆山地丘陵区的江津区为研究样区,基于两个区域的1 102份调查数据,运用能值分析法分析两地农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差异.由于资源禀赋、家庭特征、经营方式、流转市场、流转价格等因素的差异影响,江津区与广汉市农户农地流转呈现区域"悖反"现象;从能值分析来看,广汉市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降低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了良性的农业集约化;而江津区通过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产业模式大幅提升农业产出,但过度追加不可更新要素的投入方式却不可持续,引起了劣质的农业集约化.因此,就转变农地经营方式而言,成都平原区应着眼于"降本增效",发展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的大生产模式;重庆山地区应着眼于"提质增效",以农业科技、装备和设施更新为驱动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503份样本农户数据为例,采用SFA-QR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甘蔗生产技术效率的规模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度规模的农户甘蔗平均技术效率高于非适度规模的农户,2种不同规模的农户甘蔗平均技术效率分别为0.894和0.751,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并非呈典型的线性关系,适度扩大生产规模能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根据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地生产条件及生产机械化对规模较大的农户甘蔗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规模较小的农户,完善的农地设施有利于提高农户甘蔗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503份样本农户数据为例,采用SFA-QR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甘蔗生产技术效率的规模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度规模的农户甘蔗平均技术效率高于非适度规模的农户,2种不同规模的农户甘蔗平均技术效率分别为0.894和0.751,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并非呈典型的线性关系,适度扩大生产规模能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根据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地生产条件及生产机械化对规模较大的农户甘蔗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规模较小的农户,完善的农地设施有利于提高农户甘蔗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农地流转是优化山区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农地流转是否能够提高山区农户农业生产的效率与公平仍缺乏农户案例研究。文章基于重庆市3个典型山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OLS回归模型,分析山区农地流转在效率和公平两方面的作用,并以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时长和劳动力平均年龄为工具变量,通过2SLS模型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在目前山区农地流转现状下,净转入土地面积与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山区农地流转将耕地从人均土地充足的家庭流向人均土地稀缺的家庭,从农业生产效率低的家庭流向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家庭,进而提高了山区土地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同时,本文还发现劳动力占比、牲畜数量、非农收入占比与净转入土地面积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规范山区农地流转市场;鼓励种田能手扩大经营规模;鼓励山区部分农户非农转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2—2016年江苏省物价局微观农户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的抽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规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计算不同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结果表明:(1)样本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均值达到0.907,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处在较高水平。(2)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但这种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上,过小规模以及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都会拉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平均而言,当土地流转规模在0.67~13.33 hm~2之间时,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3)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优化劳动力配置,有效增加劳动力的产出率,且该趋势在流转规模为(0.67,3.33]、(3.33,13.33]hm~2时体现得更明显。另外,普通农户和小规模农户都存在过度使用劳动力的现象,而(13.33,+∞)hm~2的转入户存在过度使用机械的现象,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地经营权稳定能够提高农户农地投入的积极性,对农户投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农户投入结构。基于土地产权理论,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利用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律维度、事实维度、感知维度农地经营权稳定性与劳动力投入、机械投入、技术投入的影响关系,探讨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投入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受访农户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家庭劳动力投入不足;农地经营权较稳定,但农地流转期限较短制约了农户长期投入,农户投入结构仍有可优化的空间。法律、事实和感知三个维度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均显著影响农户投入,进而影响农户投入结构。三个维度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劳动力投入、机械投入、技术投入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劳动力投入>机械投入>技术投入,技术投入>机械投入>劳动力投入,机械投入>劳动力投入>技术投入。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投入结构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感知维度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机械投入的影响最强,农户认知的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影响农户投入预期。因此,为优化农户投入结构,提出健全农地经营权交易市场体系,引导农户适当延长农地流转期限,增强农户续约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郑许佳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252-254+261
农地流转是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收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从主体利益视角考察农地流转的行为决策形成机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农地流转工作。结合实地调研并通过交易费用理论和农户行为决策理论分析得知,理论意义上,农地转出户和转入户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考量做出农地流转行为决策;在实际农村当中,亲戚朋友之间往往是自发流转,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决策的结果不仅考虑经济利益,还需考量人情社会关系;政府介入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农地规模流转并抬高地租。  相似文献   

13.
郭斌  韩璐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213-216
对农地进行内涵式投资可以改善农地土壤自身条件,提高农地产出;对农地进行外延式投资可以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地生产效率.利用有无对比分析法,通过分析内涵式投资和外延式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农户选择内涵式投资时流转期限和流转规模的关系,以期为政府引导农户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地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所在.从农户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建立了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度模型;并利用湖南长沙市2个郊区县14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因素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各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及其市场转移概率;目前,农业生产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地投入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影响最小;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42 hm2,但目前户均农地经营面积仅有0.31 hm2;为了使农户家庭劳力与农地达到最优配置状态,进而使农户家庭收入达到最大,应选择转入农地或转出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地流转效率低的成因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农地流转规模小;以传统流转方式为主,新型流转方式不多;以农户参与的农地流转为主,企业与机构参与较少。农地流转效率低的主要成因有农地流转机制不完善、流转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农民流转意识薄弱。提高湖南农地流转效率应从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中介体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的7个村为决策单元,以该区域农地流转方式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评价单元从内生型流转和外生型流转2个角度进行农地利用效率评价.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堡村和古城村的农地流转,不论是内生型还是外生型流转,其农地利用效率已经达到最佳水平;金山村、天字村和北湾村在不同的流转模式下,其农地利用效率均没有达到最佳水平,其投入和产出有待进一步优化;太安村现阶段在外生型流转模式下其农地利用效率已达到最佳水平,而在内生性流转模式下其投入规模过大而产出效率对太小,有待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内生型和外生型2种农地流转模式的利用效率比较研究发现外生型流转更有助于提高农业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农地确权政策的实施,农户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改变,进而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18年江西省569个水稻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四阶段DEA-Tobit模型分析了社会化服务、农地确权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水稻种植户农业生产效率整体偏低,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较低导致;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农地确权则呈现相反的趋势;此外,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效缓解农地确权对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户主年龄、是否为村干部、拥有农业设施价值以及地块数量对农业生产效率也存在显著影响。基于以上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出应加强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服务广度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继续落实农地产权政策的稳定,降低流转市场交易费用,促进农地流转,减少粗放经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6—2020年湖南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农地流转的制度基础,估计了农地资源配置的效率,评价了农地流转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家庭人口特征与村庄土地资源禀赋是决定农户承包土地规模的主要因素,在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利益联结成为决定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农地产权稳定是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重要根基。本研究利用运城市400户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预测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年限对农业综合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稳定的农地经营权年限从总体上显著提高了综合效率;土地流转年限主要通过土地流转价格和是否购买农机这两个中介变量来影响家庭农场的综合生产效率,即通过降低土地流转价格、减少购买农机服务,购买农机以实现自我服务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农户内部的农机自我服务水平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强于外包农机服务。因此,本研究提出积极建立土地流转收益动态调整机制,激励农户签订长期土地流转合同;继续完善土地承包权转让市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退地农民的风险;加大补贴力度、持续推进农机自我服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基于哈密市伊州区6个乡镇485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农户风险规避态度对其农地转出行为及转出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信息识别能力、非农就业率、周围平级群体数量、转出户对交易对象的了解、家庭特殊事件经历等控制变量也有助于提高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质量和效率;由于拖欠土地租金、分期支付的出现使更多的农户对土地流转交易没有安全感,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增多,其土地转出意愿减弱。因此,加大农产品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力度,规范农地流转双方的保障项目,鼓励农地不集中、规模较小的农户从事非农生产是有效推进农地流转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