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比较4种方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幼虫的防治效果的基础上,应用生命表方法系统评价了用喷淋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注射法、缓释法使用斯氏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防治效果好。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斯氏线虫喷淋法处理成长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控制作用。所试验的组合中大部分可以将香蕉假茎象甲种群趋势指数降到1以下,同样使用浓度下,线虫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随使用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即控制作用增大;在同样使用次数下,干抗作用控制指数随使用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绿僵菌防治香蕉假茎象甲的使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以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绿僵菌不同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组合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使用浓度(XA)、使用次数(XB)和干扰控制作用指数(Y)之间的回归模型:Y=1.349 9-0.101 8 XA-0.090 3 XB.并以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I)小于1为标准,明确了8×107 mL-1使用3次、8×108 mL-1使用2次和8×108 mL-1使用3次,香蕉假茎象甲种群数量将持续降低,其中以8×108 mL-1使用3次的干扰控制作用指数值最小,为0.173 3,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田间布施绿僵菌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接种式放菌后3个月寄生率达到高峰,未清理蕉园、清理蕉园和对照蕉园象甲成虫寄生率分别为18 60%、14 29%和4 0%.其后未清理蕉园寄生率为8%~16%,清理蕉园寄生率为5%~9%.淹没式放菌处理不同类型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均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且处理留头蕉茎的控制作用强于处理成长蕉株.当绿僵菌孢子浓度为8×108mL-1时,成长蕉株、秋季留头蕉茎和冬后留头蕉茎上假茎象甲被绿僵菌寄生所对应的存活率分别为0 3215、0 1286和0 1062,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 3568、0 1415和0 1222.  相似文献   

4.
春季香蕉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研究,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春季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er)自然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春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4.3481,留头蕉茎上平均为3.6628;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为1.9256。留头蕉茎上为2.357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成长蕉株为1.3607,留头蕉茎上为1.3554;寄生或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成长蕉株为1.1988。留头蕉茎上为1.1668。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巴西蕉假茎对香蕉假茎象甲和香蕉球茎象甲的诱捕效果,为利用巴西蕉假茎防治香蕉象甲这一农业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假茎田间诱捕试验及室内选择反应试验,研究了巴西蕉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的诱捕效果。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巴西蕉假茎对2种香蕉象甲具有有效的诱捕作用,其5d和10d的诱捕量分别达8.3~11.3和14.7~18.0头/诱捕器;室内选择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2种香蕉象甲对巴西蕉假茎均表现出显著的选择趋性。因此,巴西蕉假茎可用于蕉园香蕉象甲的诱捕防治。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留头蕉茎是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重要虫源地;各季节自然条件下雌虫产卵量以春秋季较大,冬夏季较小。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夏季自然种群生命表,并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夏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1.9974,留头蕉茎上平均为1.5237。“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上为1.8443,留头蕉茎上为2.6446;“自然死亡”作用次之,“疾病”因子作用最小。“捕食及其他”是该虫种群增长的重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斯氏线虫对亚洲玉米螟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设计和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研究了斯氏线虫Steinemema feltiae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控制作用.通过试验得出了应用斯氏线虫在甜玉米地控制亚洲玉米螟的最佳施用剂量和施用次数组合,即施用剂量为1.0万条/株,施用次数为2次(心叶中期喷第1次,5d后喷第2次).  相似文献   

8.
组建了斯氏线虫不同施用方法的亚洲玉米螟自然种群生命表.得出撒施线虫颗粒剂的种群趋势指数为0.4303,喷施线虫悬浮液的种群趋势指数为0.9778。撒施线虫颗粒剂优于喷施线虫悬浮液。撒施线虫颗粒剂是组建亚洲玉米螟生态控制系统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了10个香蕉品种上香蕉假茎象甲的发生指数和危害率。结果表明,6-8月所有品种上香蕉假茎象甲发生指数、危害率较高,12月至次年2月较低。其中,抗枯5号上香蕉假茎象甲发生指数和危害率最高,分别为0.374和70.0%;孟加拉菜蕉最低,分别为0.034和4.3%。综合分析认为5类香蕉对香蕉假茎象甲的抗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野生蕉、大蕉、龙牙蕉、粉蕉、香牙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香蕉各品种单宁含量差异较大,为7.21~16.60 mg/g,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田间施放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以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绿僵菌不同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组合对椰心叶甲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使用浓度(XA)、使用次数(XB)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Y)之间的回归模型:Y=0.5081-0.0501XA-0.0555XB。并以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I)小于1为标准,明确了3.16×106/mL使用3次,1.0×107/mL使用2次,这2个组合均可使椰心叶甲自然种群数量持续降低。组建了各处理下的椰心叶甲自然种群生命表。  相似文献   

12.
几种常用杀虫药剂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黄瓜大田内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扑虱灵均是防治烟粉虱较好的杀虫剂,其中以吡虫啉效果最佳,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472,表明吡虫啉施用区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只相当于对照区的4.72%,其次为阿维菌素和扑虱灵,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019和0.1551.由于烟粉虱对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较强的抗性以及乐果对天敌的杀伤,乐果施用区内烟粉虱出现大量发生和猖獗危害现象,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达到1.0762,即烟粉虱种群数量为对照区的1.0762倍,因此应该停止使用这类杀虫剂来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系统调查的方法,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评价了机油乳剂对垫囊绿绵蜡蚧Chloropuicinaria psidii Mask.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垫囊绿绵蜡蚧的种群趋势指数(I)为7.96;在机油乳剂处理区中,I为0.237,IIPC为0.030,表明机油乳剂对垫囊绿绵蜡蚧的自然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7%。  相似文献   

14.
应用杀虫剂防治白背飞虱对褐稻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探讨噻嗪酮(扑虱灵)、叶蝉散、喹硫磷三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种群的控制作用以及及防治白背飞虱对随后发生的褐稻虱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主要作用于同翅目昆虫而不杀伤在敌的噻嗪酮,对两种飞虱的效果明显, 对害虫及天敌同样起作用的喹硫磷,反而引起这两种害虫种群数量上升,广谱性的杀虫剂不宜在稻地早期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杀虫剂对褐稻虱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褐稻虱的作用.褐稻虱繁殖力强,天敌作用明显,试验结果说明,广谱性杀虫剂喹硫磷,由于对天敌作用的明显干扰,干扰作用控制指效值达2.69倍。即其下代数量将为对照的2.69倍;特异性杀虫剂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明显,对其天敌比较安全,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值为0.37。即其下代数量明显下降,收到良好效果,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表达了杀虫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包括对天敌干扰作用的总体效果。特异性杀虫剂在解决有害生物协调管理将会起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的联合作用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适应于种群动态控制的状态空间分析法,通过生命表参数模拟小菜蛾种群数量动态,通过输入不同的生物因子对小菜蛾种群动态控制的作用,研究这些生物因子的组合对小菜蛾种群动态的控制。模拟结果表明,施用小菜蛾颗粒体病毒与散放赤眼蜂和施用苏云金杆菌组合应用,在种群趋势比较高的情况下也可能控制小菜蛾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香蕉根结线虫田间防治示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防治香蕉根结线虫,更好地指导生产,选择10%丙线磷颗粒剂、10%噻唑膦颗粒剂和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3种药剂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评价其对香蕉根结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噻唑膦颗粒剂对香蕉根结线虫防治效果最佳,为82.50%,其次为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和10%丙线磷颗粒剂。3个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达到70%以上,对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治效果,且对香蕉生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香蕉根结线虫的防治药剂在香蕉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土壤处理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控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烟草处理土壤后可使菜田黄曲条跳甲幼虫密度明显减少,对其成虫的拒避率高达79.79%,种群趋势指数(Ⅰ)降至1.882以下,干扰作用控制指数(ⅡPC)为0.1243;保苗、保产效果分别为86.91%和77.13%,且其主要的控制机理是对成虫的显著拒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