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振动使父本平均花时显著提前,大约在盛花前1h,花丝开始伸长,对振动最敏感。振动后15min内开花量激增。振动破坏了开花频率的正态分布。不育系对振动的反应不如常规稻敏感。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短青春期”品种对播季反应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出苗至开花数与开花至成熟天数对短日处理的反应,以进一步明确夏大豆型“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敏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开花前短光照处理,“短青春期”品种中豆24和巨丰出苗至开花天数仅缩短2-14d,敏感度较小,与春大豆型品种相似,而与典型夏大豆品种,秋大豆品种和“长青春期”品种明显不同,中豆24和巨丰的出苗至开花天数对短光照不敏感。同为“短青春期”品种的中豆24和巨丰,其开花至成熟天数对短日处理的反应有明显差异,并者与春大豆相似,而后者的开花至成熟天数的短日照敏感不仅大于复大豆,而且也大于秋大豆。生育前期对短日照不敏感的品种,其短日处理效应在生育后期表现更加明显。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品种短日处理后效应的传递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包括“短青春期”在内的8个大豆品种类型,通过分期播种观察大豆出苗至开花天数与开花至成熟天数对不同光(温)条件的反应,以进一步明确大豆“短青春期”品种生育期性状的光(温)敏感性特征。结果表明:“短青春期”品种中豆24和巨丰出苗至开花天数播季敏感性与春大豆泰兴黑豆和矮脚早相似,出苗至开花天数短,对播季不敏感;但开花至成熟天数长,对播季敏感,与春大豆品种明显不同。秋大豆丽秋2号出苗至开花天数很长,对  相似文献   

4.
大豆"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反应研究Ⅲ.对长日照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短青春期”品种对播季和短日照反应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品种出苗至开花天数与开花成熟天数对长日处理的反应,以进一步明确夏大豆型“短青春期”品种的光(温)敏感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开花前16小时长光照使“短青春期”品种中豆24种丰的出苗至开花天数分别延长19天和30天,是供试品种类型中对长日照最敏感的类型;开花前长日照处理,开花至成熟天数两个“短青春期”品种间表现差异较大,中豆24有所延长,而巨丰则有所缩短,开花前短日 开花后长日处理,中豆24和巨丰的开花至成熟天数均较春大豆明显延长,但小于秋大豆,通过30天和60天的长日照处理可以发现,长日处理结束后,中豆24和巨丰植株需分别接受7-9天和15-18天的短光照,才能开花和进入结实期,中豆24出苗至开花天数在长日下的温度敏感度高于春大豆品种,而巨丰出苗至开花天数的温度敏感度极小。  相似文献   

5.
选用中国大豆主要生态区的代表品种12个,在南京(32°N)春播,通过人工光照处理,比较了各类型品种开花前和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2h短光照处理使所有品种的开花期显著提前(P<0.01);开花后进行短日照处理,使除早熟品种东农36和泰兴黑豆以外的其它品种成熟期显著提前(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南方夏大豆品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比开花前更加敏感,其它类型品种开花前光周期反应比开花后敏感或前、后期敏感性接近。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开花前和开花后的光周期反应敏感性,与自然光照下相应发育时期的长度正相关。较长的前期有利于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提高,较长的后期对提高百粒重有利。文中讨论了大豆品种开花前、开花后光周期反应敏感性与原产地日照长度及其它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短日照处理大豇营养期各阶段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存  张性坦 《大豆科学》1997,16(1):66-70
选用光钝感品种科丰6号和光敏感品种耐阴黑豆,研究了短日照处理V1-V12不同发育阶段所产生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V1开始处理对花期影响最大,随着处理时间的推移,对开花的作用逐渐7为小,对促熟作用逐渐增大而各有减小。  相似文献   

7.
籼粳稻开花习性与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季高温天气条件下,籼稻开花高峰期比粳稻早2小时97分。秋季仅早半小时,而。且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遗传分析初步认为花时较早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花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适温、高湿则开花推迟,籼稻对气候因素化的反应较粳稻敏感。籼粳稻实际界交率测定结果:籼/粳为14.8%,粳/籼为10.9%。  相似文献   

8.
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进行温度试验,研究温度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40℃高温处理后籽粒结实率显著降低,粒重下降,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差。不同水稻品种对灌浆结实期温度的响应表现不一致。在试验条件下,华粳1号开花受精的敏感温度为35℃,而特优559开花、灌浆结实的最适温度为30℃,该温度处理结实率、粒重较高,外观品质以及食味品质较优。此外,灌浆结实期不同时段的高温对水稻结实与稻米品质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结实率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5 d,粒重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是开花后11~20 d;而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最大的时期主要在花后16~20 d,25 d后温度处理影响较小。因此,灌浆前期适宜的温度条件对水稻优质栽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以Suwan种质代表性自交系T32(光敏感)和QR273(光钝感)为材料,利用实时qRT-PCR方法研究10个光反应相关基因在长日照条件下(16 h光照/8 h黑暗)的差异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长日照条件下,不同光反应相关基因在不同自交系间表现出震荡表达模式,其中,开花促进基因ZmCOL、ZmELF4、ZmGI、ZmHd1、ZmHd6、ZCN8在光钝感系QR273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光敏感系T32;开花抑制基因ZmCCT9、ZmCCT10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低于T32。此外,ZmTFL1ZmCCT虽为开花抑制基因,但其在光钝感自交系QR273中显著高表达,而在光敏感自交系T32中则低表达。  相似文献   

10.
选用光钝感品种科丰6号和光敏感品种耐阴黑豆,研究了短日照处理V1-V12不同发育阶段所产生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V1开始处理对花期影响最大,随着处理时间的推移,对促进开花的作用逐渐变小,对促熟作用逐渐增大而后略有减小。V8-V10开始处理对花后促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刘楚和 《杂交水稻》2002,17(4):19-20
丝优63母本丝苗A具有柱头小、生命力弱、抗高温能力差、对氮肥敏感、开花早且集中等特性,在丝优63制种中成为高产障碍因子。针对丝苗A的特性,通过几年摸索,提出了相应的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新育成籼型三系不育系祥A的生育特性及开花习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祥A比对照Ⅱ-32A(CK)株高略矮,单穗颖花数少,而单株穗数多;生育期对光温反应较敏感,播始历期(70~101 d)随播种期的推迟而缩短。祥A单丛日开花动态和花时分布情况与Ⅱ-32A(CK)相似,表现为开花高峰期不明显,花时欠集中,但开花历期较长,达12 d,其中午前花率高达71.2%,总柱头外露率为68.71%。  相似文献   

13.
以耐热水稻品系996和热敏感水稻品系4628为材料,抽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37℃(09:00—17:00)/30℃(17:00—09:00)]和适温[30℃(09:00—17:00)/25℃(17:00—09:00)]处理,研究高温对水稻开花历期、开花动态、柱头活力、花粉活力、花药开裂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两品系均表现为开花历期缩短、日开花时间延长、峰值降低、颖花开颖时间延长、开颖角度增大、花药开裂受阻、花粉活力下降和柱头活力降低,最终导致结实率显著下降。但是,与热敏感品系4628相比,高温下,耐热品系996具有较大的开颖角度和花药开裂系数,较强的花粉活力和柱头活力,较高的结实率和较低的热害指数,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人工控制的五种昼夜温度下,对中国北纬25—52°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22份,中间型大豆11份和栽培大豆(G.max)15份进行了昼夜温度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类型大豆均表现在低于30/20℃的昼夜温度范围内,随着昼夜温度的升高,发育加速;而当昼夜温度升高到35/25℃时,对大部分野生大豆和部分低纬度的中间型,栽培大豆具有延迟作用。2.昼夜温度对不同类型大豆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出苗到开花这一发育阶段,对开花到成熟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3.以20/20℃为对照,不同纬度的大豆表现随着纬度的升高,对昼高温(30/20℃)反应敏感,促进开花明显;对夜低温反应(20/10℃)迟钝,延迟开花较少;对大的昼夜温差(30/10℃)适应性增强。在所有温度处理下,均表现随着纬度的升高,生育期缩短,生育前期(出苗到开花)与整个生育期的比值降低。4.同纬度不同海拔的材料表现,高海拔的材料对昼夜温度的反应类似较高纬度的平地材料。5.通过温度反应的分析,说明野生大豆具有比较敏感的温度生态反应,随着进化程度的提高,对温度适应性增强。中间型大豆对昼夜温度反应的敏感程度介于野生与栽培大豆之间。本结果为大豆的进化提供了生态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豆开花后阶段对开花前不同光照处理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韩天富  陈霞 《大豆科学》1995,14(4):283-289
试验研究了开花前不同光照处理对大豆开花后的发育、产是必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供试的早熟品种来说,开花前短日处理促进成熟的作用远大于对开花的促进,地农艺性状的影响大于对发育进程的促进。前期短日处理使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和油酸的比例上升,而使亚油酸的比例下降。文中讨论了开花前光照后效应的作用方式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珍珠豆型花生开花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通过对花生高产品品种和低产农家产品种开花量及其结英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产花生开花较集中,花量适中;低产花生开花过量,分散,空针多,饱果少。初步认为,选育和栽培高产花生时,开花量应以75-100朵/株为宜。  相似文献   

17.
田佩占  尹腾蛟 《大豆科学》1989,8(3):276-282
采用模拟自然光照的动态光照处理,对不同纬度不同类型大豆品种,进行了光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除湖南春大豆,在增加20%长光照处理,结荚至鼓粒期延迟日数,较出苗至开花期延迟日数多外,其余品种及处理的出苗至开花日数的变动最大,说明出苗至开花期,对日照反应最敏感。根据这个阶段的变化,确定吉林野生豆属短日照敏感型,湖南秋大豆、河南夏大豆属长日照敏感型,湖南春大豆属双迟钝型,河南野生豆、湖南野生豆及湖南夏大豆属双敏感型,吉林春大豆为双较迟钝型。品种对特定的光照最敏感。对日照的敏感程度不完全与纬度有关。讨论了光照反应特性与起源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詹有俊 《江西棉花》2009,31(2):30-33
有关温度对棉花生长发育的研究很多,棉花铃重与开花至吐絮期间热量条件密切相关,花铃期热量条件影响铃重的关键时期为开花后5—20d。开花后棉铃急剧生长,体积增大,大约经过20-30d,棉铃可以长到最大体积。受精后棉子和棉铃同时发育,开花后约经20~30d种子就长到最大。  相似文献   

19.
粤丰A在汉中种植,表现出对温度敏感、生育期长、抽穗后开花迟、花期较长、对"九二○"钝感及柱头生活力弱等特性,提出了适宜本地的制种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南方春大豆新育成材料的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1个新选育,原产不同地理纬度的南方春大豆晚熟品种,经过7个试点的春播试验,以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在各试点间的变异方差为指标,研究这些新品种对光温综合反尖的敏感程度,结果提示,朱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全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尖特性远较原产纬度偏高地区的品种迟钝,在供试品种中,滇86-4,蒲豆8008和桂早一号的全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最为迟钝,滇86-5和贡豆94-3较为敏感;出苗~开花时期光温综合反应以黔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