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韩秋菊  鲍亚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65-9567
[目的]研究木立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法提取工艺。[方法]以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木立芦荟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微波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浓度80%,微波功率560 W,微波处理时间为40 s。在此条件下,测得的提取率为5.604%。[结论]与乙醇浸提法相比,微波法具有提取时间短、乙醇用量低、提取效率高的优点,是芦荟黄酮类化合物的理想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龙胆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微波辅助双水相提取龙胆中总黄酮类化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作为对照品,测定其含量。[结果]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在10.4~73.0μg/m L,其吸光度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的RSD值分别为0.30%、1.31%、2.27%。[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以用于测定龙胆中总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醇水提取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在51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并计算其含量。[结果]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在0.02~0.10 mg/m L时,其浓度与对应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精密度试验中,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吸光度为0.420 5,RSD=0.740 7%;在重现性试验中,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质量比为9.091 mg/g,RSD=2.007%;在加样回收率试验中,其平均回收率为97.92%,RSD=1.568%。[结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其精密度、重现性、回收率均良好,可用来测定发酵蜈蚣粉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袁燕  李燕萍  曹智启  高路  罗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847-12848
[目的]提取蒜头果中黄酮类成分,并计算其含量。[方法]采用回流法、微波法和磁力搅拌法从蒜头果种皮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测定其含量。[结果]蒜头果种皮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回流法和磁力搅拌法提取黄酮的含量较高,得率分别为1.764和1.721mg/g;微波法最低,得率为0.810mg/g。[结论]回流法和磁力搅拌法适于蒜头果种皮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确定从青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条件,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用正交试验法确定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方案,测定提取的粗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0%,提取时间3.0 h,固液比为1 g∶40 ml,提取温度为70℃,在此条件下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2.885%。此外,青蒿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随着猪油中黄酮类化合物添加量的增加,其抗氧化作用逐渐增强。[结论]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青蒿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云贞  彭金云  李怡  梁海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64-13066
[目的]确定从木棉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微波辅助提取木棉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木棉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处理时间为100s、微波功率为240W、乙醇的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40,在此条件下测得木棉花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4.79%,常规提取法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4.07%。[结论]微波提取效果优于常规提取法,这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木棉花资源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南瓜瓤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以7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运用索氏提取法对南瓜瓤中总黄酮进行提取,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南瓜瓤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最佳,测定波长为364 nm,南瓜瓤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达到2.365%。[结论]试验所用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平均回收率为97.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从山黄皮[Clausena indica(Datz).Oliv.]果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优化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微波辅助提取山黄皮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溶剂浓度、料液比、微波功率及微波处理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并对微波辅助提取法和常规提取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山黄皮果中黄酮类化合物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50,微波功率240W,微波处理时间60s,在此条件下,提取所得山黄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3.621%,常规提取法提取所得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3.216%。[结论]微波辅助法提取山黄皮果中的黄酮类物质效果优于常规提取法。  相似文献   

9.
卫静莉  张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88-15890
[目的]研究超声波浸取柿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及参数。[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分别以碱水和乙醇作为溶剂提取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优化超声波碱水提法、超声波乙醇提取法的工艺条件。[结果]用超声波碱水提法提取柿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0 min,温度40℃,料液比1:30 g/ml,浸泡时间为6 h,所得黄酮物质含量为5.28%;用超声波乙醇提取法提取柿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超声波功率200 W,提取时间30 min,得到总黄酮物质含量为6.19%。[结论]超声波碱水提法提取柿叶黄酮类化合物经济适用,适合于生产化;超声波乙醇提取法所得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较高,比超声波碱水提法高出约0.8%。  相似文献   

10.
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结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37-5039
[目的]探讨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板栗黄酮的结构。[方法]采用系列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吸光度测定,以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考核指标,对影响提取的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颜色反应和图谱对板栗黄酮的结构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温度60℃,提取时间5h,乙醇浓度80%。最佳提取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可达0.51%。板栗中黄酮类化合物为具有7-OH结构或A环邻位双羟基结构的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醇类、黄烷酮类、查尔酮类。[结论]该研究为板栗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提取和结构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提取芦荟中蒽醌类物质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波辅助法对芦荟中的蒽醌类物质进行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选取对超声波提取效果影响较大的3个重要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设置单因素试验,考察各因素对总蒽醌得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出乙醇浸提法提取芦荟总蒽醌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影响超声波法提取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正交试验筛选出的超声波提取芦荟中蒽醌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30 m in、料液比1∶45,在此条件下做验证试验得到平均提取率为1.42%。[结论]超声波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较高的蒽醌得率,在节约时间和降低能源损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2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最佳提取工艺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波提取与常规的有机溶剂提取2种方法对芦荟进行有效成分提取,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探讨芦荟的微波提取物与葡萄糖,NaCl混合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在萃取剂为乙醇-水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90%,萃取时间为8 min及微波功率为600 W的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芦荟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微波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物成分破坏少、提取率高及溶剂用量少等特点。芦荟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与糖、盐协同作用时,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新的芦荟活性成分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萃取技术对芦荟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对超声波萃取工艺中料液比、萃取温度、超声波萃取时间、超声波功率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结果]得到超声波萃取芦荟活性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1.0,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4 h,超声波功率490 W。[结论]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具有时间短、温度低、节省溶剂、萃取油质量高等优点,用于提取芦荟活性成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_2萃取芦荟多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俊玲  卢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94-5795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芦荟多糖的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芦荟多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动、静萃取时间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萃取釜条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芦荟多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用量2.5 ml/g,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静萃取最佳时间为60 min,动萃取时间为30 min,在最优条件下,芦荟多糖得率为85.10%。[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条件温和、环保、节能,适用于芦荟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王林  何宗琴  郑在  尹若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39-3340,3381
[目的]对酶法提取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用酶法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从虎杖中提取白藜芦醇的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15(V/V),漆酶含量0.30%,纤维素酶含量0.50%,木聚糖酶含量0.40%,β-葡聚糖酶含量0.20%,pH 4.4,在此条件下白藜芦醇的得率达0.592%。[结论]该研究为白藜芦醇的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正交试验提取海娜花和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在510 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计算其含量.结果表明,海娜花和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别是花以65℃时、用浓度为95%的乙醇提取1.5 h,叶以65℃时,用浓度为95%的乙醇提取2.5 h最好,得出的海娜花和叶中黄酮含量可分别高迭2.356%和1.569%.  相似文献   

17.
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文洁  李敬华  王建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12-13013,13015
[目的]研究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方法]以安徽大山村野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与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野茶茶多酚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浓度60%乙醇,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超声波功率320W。该条件下,野茶茶多酚提取得率为11.28%,含量为89.81%。[结论]该研究为大山村野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查培  刘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67-8968,8976
[目的]确定沙枣中多酚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利用超声提取法对沙枣中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甲醇、乙醇和丙酮3种溶剂对沙枣多酚的提取性能。[结果]丙酮对沙枣多酚具有较好的提取性能,料液比1∶12 g/ml,丙酮浓度50%,超声提取3次,每次3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液中沙枣多酚含量为9.35%,提取率达95.70%。[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所提取的沙枣多酚含量最高,此最佳工艺条件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9.
青稞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稞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青稞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确定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青稞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35℃,乙醇体积分数为50%。[结论]该研究可为青稞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淡竹叶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仙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83-4983
[目的]比较淡竹叶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方法]用75%的乙醇回流浸提2 h,用NaNO2-A l(NO3)3作显色剂,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求出黄酮含量。[结果]淡竹叶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为:茎叶1.13%、须根0.51%、花序0.36%、块根0.21%。[结论]淡竹叶总黄酮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占植株总黄酮量5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