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机耕道建设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整合资金、规划设计、选好施工单位、质量监管、村组维护等措施提升机耕道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建议。农村机耕便民道是农村公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的根本出路在于机耕道,加强机耕便民道建设不仅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要求。江油市2008年以来利用各种涉农项目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及农民自筹资金相结合修建了2847km机耕道路,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机耕道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机耕道路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相关布局。机耕道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农村经济永久性发展,而要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使其适应现代化的机械经营,加强我国机耕道路的建设势在必行。因此本文首要了分析我国机耕退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的探讨了在现代化农业条件下机耕道路建设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按照“政府引导、主体多元、资源互补、便民高效”的原则,积极创新和探索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全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华东权 《农家顾问》2011,(10):39-39
我国农业生产.已由牛耕时代转变为机耕时代.这是农业生产向现代发展的必然进程。养牛再不是为了耕田等劳作,而是要发展肉用或奶用。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生产的规模以及作业的组织模式与农业生产燃油消耗密切相关,作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可以减少机具田间转移,降低机具空转运行的时间,可以有效降低农机作业过程中的油耗。一、作业规模对燃油消耗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的作业条件相对较差,农机作业规模较小也会导致农机油耗的增加。据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手进行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农机作业规模与农机作业油耗密切相关。1.机耕燃油消耗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机耕燃油消耗,除了跟机耕面积显著相关以外,还  相似文献   

6.
农村机耕道建设作为一项加快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各地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切实加强机耕道路的建设和维护。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舟曲县机耕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南方深泥脚水田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机耕船具有特殊的优点,但是它的最佳总体布置和船体形状设计必须对机组动力学进行定量的动态分析才能确定.本文叙述了用电测法分别测定了空行时、旋耕时、犁耕时机耕船船底比压的大小和压力分布规律,为确定机耕船的总体布置和船底形状的设计提供依据. 本文对超低压膜片式比任传感器的设计与标定进行了简单的叙述.这样使我们能对机耕船机组动力学进行定 量分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7,(24)
<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与农业相关的社会经济组织,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而形成的网络体系。随着辽阳市现代农业示范市整体推进的建设,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前中后)、电子商务、品牌打造及各类便民惠民等综合服务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综合农事服务仍然存在着弱、小、散、低、乱等现象,社会化服务功能还不具备,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势在必行。为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秉持大思维、构建大平台、挖掘大数据、提供大服务、发展大农业,实现  相似文献   

9.
以潼南县为例,提出欠发达区县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之路,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以农业产业化牵引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点上抓示范带动、面上抓便民惠民"的立体式新农村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以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出现,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方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2016年农业种植项目补贴大全吧!  相似文献   

11.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都走出山村外出打工,现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大多数是老弱劳动力,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特别是需要强劳动力的生产环节更是矛盾突出;且贵州地区是山区,机耕地少,耕作不易。如何能不误农时,有效地进行操作,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旱耕地的生产效益就成为当前农村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在全国领先,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以山东省安丘模式为例,分析玉米机耕、机播和机收三大技术的发展进程。以机收为重点,提出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朱满德  张梦瑶  刘超 《世界农业》2021,(2):27-34,44
推进全程化机械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率的基本路径,也是近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其"趋粮化"的重要诱因。本文基于1978—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综合机械化率、不同环节农机作业率对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现实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可显著提高粮食种植比例并推动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发展;劳动消耗更多、专用程度更强的播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对于"趋粮化"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而机耕环节影响并不突出。为稳定粮食生产,需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和瓶颈环节的联合攻关,对专用性较强的农机装备购置和环境友好型生产农机服务给予适度补贴,深入推进主粮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同时需完善全程机械化作业所需配套建设,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丘陵山区农地宜机化改造。  相似文献   

14.
2007-2017年安徽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定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作业指标主要包括机耕水平、机播水平、机收水平,本文根据安徽省1995-2005年的历史数据,采取移动平均预测与回归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预测了2007-2017年安徽省机械化耕、播、收作业水平,得出的结论为安徽农业机械化机耕水平很高,但是机播、机收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总耕地面积为5168万亩,其中水田为404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2%,是全国主要产粮省之一。我省人口5160万,其中农业人口为4614万。 1972年桃江县双江公社农机站研制出了四马力机滾船,为我省机耕(滾)船的科研、生产拉开了序幕。接着学习湖北洪湖等地经验,引进了机耕船,并于桃江县双江公  相似文献   

16.
《便民图纂》是一本反映明代苏南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书。全书共十六卷,包括农耕、蚕桑、树艺、医疗保健、气候预测、饮食生产、占卜祈福、畜牧、工具制造等方面。该书既有图片记录,也有书面记录,前两卷为图,后十四卷为文。这部著作对太湖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园田化建设,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农田整治的努力方向。它既不是开荒种地,劈山造田,更不是黄土搬家,而是在祖祖辈辈耕种的熟田好土上,按一定的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田间调节网——渠网、路网、林网。把只适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如田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分散的农田,改造和建成排灌方便,适于机耕,又能保持土壤良好理化性状,以便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提高单产和劳动效率,适于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商品性大生产的  相似文献   

18.
(一)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从一九五三年建立少数国营拖拉机站为集体农业生产单位代耕,到目前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建立农机站或机耕队以来,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础。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力量的培养和人们的思想面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农业机械化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节约了劳动力和役畜。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就多数地区来说,是从米面以及饲料、饲草加工机械化开始,逐步到农田作业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9月,溆浦县以江士祥为代表的9名农机大户,敏锐地捕捉到了农业服务带动规模经营的广阔前景,投资300万元,注册成立了溆浦万友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万友合作社),抱团发展,从事农业生产机耕(播)、机插、机收、机防以及粮食烘干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现拥有农业机械73台(套),其中有联合收割机13台、插秧机12台、中型拖拉机12台、粮食烘干机2台、  相似文献   

20.
糖料蔗生产中土壤劣变原因、机制与治理对策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料蔗生产中易导致土壤劣变的因素有农机具压实、机耕方式、产业特点和化肥滥用等。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在提高糖料蔗生产效益的同时,机械化作业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机具对土壤的压实,导致土壤硬度增加和结构退化等;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糖料蔗长年连作和化肥大量使用等问题,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营养元素循环减少,土壤酸化以及微生物和酶活性降低等,表现为土壤劣变,造成糖料蔗减产和品质下降等。通过对糖料蔗生产中机械化生产、机耕方式、长年连作和化肥滥用现状及其引起土壤劣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土壤劣变的机制,并提出改进农机具及作业技术、改革和创新机耕方式、优化产业规模实行科学轮作和科学施肥并注重培肥土壤等4项针对性治理土壤劣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