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以早籼杂交稻金优433、T优535和中熟晚籼杂交稻金优207为材料,进行直播栽培和育苗移植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优433的产量,比对照高1.4%,T优535的产量比对照低5.9%.同时,分析了直播栽培省工省力、产量较高的原因,得出选用分蘖力较强、株高较矮、穗较短和结实率高的优质早籼杂交稻品种做晚稻直播栽培适宜在丘陵地区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选用早熟玉米品种登海618、伟科711、郑单958(CK),青贮玉米品种雅青贮8号,鲜食玉米品种粤甜16、京科糯2000、粤甜28、渝糯7号作春播,与晚粳稻品种铁粳17、早翻秋品种两优287直播配茬,实现了水旱轮作,一年两熟双丰收。春播早熟玉米子粒高产可达8 820.0 kg/hm~2,晚粳稻直播的高产可达7722.0 kg/hm~2,两季最低子粒产量达15 165.0 kg/hm~2。提出早春玉米的全生育期须在120 d以内,活动积温在2 600℃左右,3月20日前后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晚粳稻品种直播的生育期在100 d左右,活动积温在2 360℃左右,7月20日直播,9月17日前后能安全齐穗,10月底以前成熟。  相似文献   

3.
播种期对直播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种期是影响直播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探索适合江阴市的直播最佳播种期,2013年以早熟晚粳"南粳44"为试材,进行了直播稻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生育进程明显推迟,干物质积累少,个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产量趋减。因此,早熟晚粳"南粳44"在江阴市作直播稻的最适宜播期为6月8日之前。  相似文献   

4.
优质晚籼早熟组合“T优968”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优968”是利用优质不育系“T98A”与本所自育的强恢复系“R968”配组而成的晚籼早熟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效穗多、结实率高、米质优、抗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特点,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晚稻早熟品种种植,在华南地区可作早稻栽插。  相似文献   

5.
在常规大田条件下,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银肥比例对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探索直播水稻高产、高效、品质调优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降低,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在施纯氮0~450 kg· hm 2范围内,随施氮量以及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直播水稻...  相似文献   

6.
康平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6):495-495
T优259是由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T98A与新恢复系R25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灵川县于2004年开始引进试种,至2005年晚造全县累计推广种植2667hm^2。生产实践表明,T优259具有熟期适宜、丰产性好、米质较优、抗性好等特点,适宜作双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7.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高产栽培条件下手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差异,并对米质性状与灌浆结实期的温光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糙米率在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早熟晚粳手栽>机插>直播,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2)垩白率手栽>机插>直播,垩白大小机插>手栽>直播,垩白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3)直链淀粉含量直播>机插>手栽,胶稠度手栽>机插>直播;(4)蛋白质含量手栽与机插基本相当,直播略低,且除中熟中粳外与手栽和机插的差异不显著;(5)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手栽>机插>直播,回复值直播>机插>手栽,峰值时间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最终黏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糊化温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结论】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外观品质略优,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变劣;手栽与机插间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优劣因品种类型而异,蒸煮食味品质手栽优于机插,营养品质大体相当。因此,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水稻品种类型,有利于获得优良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01,(2):21-21
<正> (一)两优363的产量和生育期表现 1998年两优363(见中心彩页)在贵阳产量试验(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每亩产量518.0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0.6%。增产显著:比对照汕优63减产1.9%,差异不显著。生育期158天,比汕优64晚熟2天,比汕优63早熟10天。 1999年两优363参加贵州省杂稻早熟组区域试验,在凯里、德江、遵义、贵定、  相似文献   

9.
选用浙油50、浙油51和越优1401 3个品种在宁波市鄞州区进行油菜晚直播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油菜品种越优1401苗期抗寒性好,春发能力强,生育期短,迟播情况下产量稳定,可以作为晚直播油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对攸县目前已大量栽培或正在大力推广的18个品种进行稻曲病田间抗性鉴定试验。结果有6个品种自然发病,接种处理后发病更重,它们分别是两优培九、红莲优6号、汕优63、丰优191、E32、V46;有6个品种只是在接种处理后发病,分别是金优207、两优0293、V111、11优416、培两优559、新香优207;有6个品种自然状态和接种处理后都未发病,分别是T优111、五丰优998、T优259、湘晚籼12号、新香优80、T优706。本研究还筛选了30%苯醚甲·丙环唑EC,好力克,洁苗,真彩,应得24%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较理想。防效为73.2%-82.2%。  相似文献   

11.
2007~2008年在湖南的攸县、怀化市、桃江县和湘阴县采用自然诱发与人工辅助接种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18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病性。结果表明,抗病的品种有T优259、培两优559、新香优80和T优706;感病的品种有两优培九、红莲优6号和Ⅱ优416;其他新香优207、E32、汕优63、T优111、两优029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明确机插和机直播下优质双季晚籼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差异,以及两种方式下适宜品种类型的选择标准。【方法】 本试验以早熟晚籼、中熟晚籼、偏迟熟晚籼、迟熟晚籼和过迟熟晚籼5种不同类型优质晚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机插和机直播两种种植方式,对各类型优质晚籼稻产量和品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与机直播相比,优质晚籼稻在机插条件下结实率和群体颖花数显著提高,千粒重也有所提高,最终产量显著提高。机插条件下中熟晚籼产量最高,偏迟熟晚籼其次,而机直播条件下早熟晚籼产量最高,中熟晚籼其次。(2)对于稻米品质,与机直播相比,机插条件下各类型优质晚籼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与整精米率均显著提高,加工品质改善,但垩白粒率、垩白度增加,外观有所变劣。机插优质晚籼稻胶稠度、崩解值与食味值显著提高,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蒸煮食味品质提高。两种方式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以中熟晚籼最高,其加工品质最优;垩白粒率、垩白度在品种类型间表现为过迟熟晚籼<迟熟晚籼<偏迟熟晚籼<中熟晚籼<早熟晚籼;对于机插优质晚籼稻,偏迟熟晚籼的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最优,其次是中熟晚籼。对于机直播晚籼稻,中熟晚籼的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最优,早熟晚籼也有较高的食味值。(3)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齐穗后20 d的日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均值显著正相关,食味值与齐穗后20 d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均值显著正相关。【结论】 对于双季稻区优质晚稻品种的选择,综合稻米产量和品质来看,机插宜选择中熟晚籼和偏迟熟晚籼,从注重食味角度,重点考虑偏迟熟晚籼品种;机直播宜选择早熟晚籼,也可适当考虑中熟晚籼获得最佳品质。  相似文献   

13.
兴国县2006年水稻杂交组合品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引进江西省兴国县的17个早杂组合和11个晚杂组合的品种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较适合当地种植的早(晚)杂组合:科丰优兴龙2号、金优赣3号、神农101、田两优4号、先农3号、华两优103、淦鑫202、陆两优28、蓉优3号、汕优998、先农18、中优9059、淦鑫699。  相似文献   

14.
北方露地栽培黄瓜一般分春夏季栽培(早熟栽培)与秋季栽培,春夏季栽培需要在保护地育苗,秋季栽培露地直播或育苗定植。一、春、夏黄瓜栽培技术(一)品种选用早熟抗病高产优质品种。如津研4号、津春4号、津杂1号、津杂2号、夏丰1号、吉杂3号、叶三等。  相似文献   

15.
特早熟晚粳品种免耕直播分期播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嘉兴市农科院5个特早熟晚粳新品种进行免耕直播分期试验,结果丙08-519、丙08-508为适合平湖市作迟栽大豆茬口、瓜翻稻茬口及救灾储备品种直播应用的品种。  相似文献   

16.
杂交晚粳秀优169作单季直播稻不同用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用种量对产量影响极为明显。用种量增加,基本苗、有效穗随着增加,但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先增加后减少。杂交晚粳秀优169作单晚直播,以用种量18.75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早熟油菜青海131的6个不同播种量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早熟油菜青海131在南昌地区二晚田免耕直播,11月9日左右播种,最适播种量为6.75 kg/h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桑杂优2号、顺科1号、丰驰桑、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等5个杂交桑品种的发育期、叶质性状、枝条性状、产叶量等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丰驰桑属早生偏早熟类型,桑杂优2号、顺科1号、桂桑优12、桂桑优62属早生早熟类型。全年产叶量桂桑优62>桂桑优12>桑杂优2号>顺科1号>丰驰桑。因此,在贵州适宜推广杂交桑的地区,以桂桑优62、桂桑优12为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开始于1965年,当时蔡旭教授从匈牙利引进美国的 T型不育系,掀起了全国性小麦杂优热潮,但由于 T 型恢复源窄、籽粒不饱满等原因,研究进展缓慢。K、Ven 等一些新型不育系的育成,又把该项研究从低谷推上了高潮。目前全国不少单位加入了小麦杂优利用的行例,其中大多致力于冬小麦杂优利用研究,但春小麦上进行杂  相似文献   

20.
优Ⅰ259是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优ⅠA与恢复系南恢259配组育成的中稻杂优新组合。该组合在品比试验、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示范中,表现群体整齐,分蘖较强,穗大粒多,熟期转色好,产量较高,稳产性较好,在深、冷烂、锈水田增产潜力大等特性。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闽审稻20060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