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曾是我国海洋四大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但由于过度捕捞,大黄鱼资源严重衰退。从1985年开始,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及闽东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研究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于1990年实现了大黄鱼全人工批量育苗。宁德市作为全国大黄鱼产业发源地,目前全国大黄鱼育苗主要集中在宁德市及周边沿海地区,其中宁德市大黄鱼育苗场达100多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2005,26(6):44-45
提起闽东,人们就会想到美味可口的大黄鱼。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人工养殖大黄鱼成功后,它就成了闽东人民致富的希望。如今,经过多年的耕海牧渔。宁德市大黄鱼人工养殖已发展到了26万箱。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黄鱼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产值达20多亿元。带动了饲料加工、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帮助30多万沿海农民实现了小康梦。从“资源衰竭”到“生财之道”,大黄鱼寄托了闽东沿海人对未来的许多梦想。  相似文献   

3.
<正>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隶属于鲑形目香鱼科,福建闽东区域俗称"时鱼",当地溪河均有分布。1998~2001年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突破香鱼全人工批量育苗技术后,促进了宁德市香鱼养殖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香鱼养殖面积近7.0hm2,产量650t,2011年~2013年全市每年均投苗900×104~1100×104尾,年产香鱼700t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动态     
《水产养殖》2005,26(6)
海上养殖需走新路提起闽东,人们就会想到美味可口的大黄鱼。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人工养殖大黄鱼成功后,它就成了闽东人民致富的希望。如今,经过多年的耕海牧渔,宁德市大黄鱼人工养殖已发展到了26万箱,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黄鱼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 产值达20多亿元,带动了饲料加工、交通、运输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帮助30多万沿海农民实现了小康梦。从“资源衰竭”到“生财之道”,大黄鱼寄托了闽东沿海人对未来的许多梦想。  相似文献   

5.
科技动态     
福建省闽东水产研究所大黄鱼课题组,在省科委、省水产厅有关部门、专家的支持帮助下,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科研人员共同合作,在完成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全体课题组同志的日夜奋战,努力探索,终于完成了大黄鱼全人工育苗的技术研究,课题组于1989年4月对由1985、1986二年育出的苗饲养成的成鱼进行人工催产,获卵20.4万  相似文献   

6.
1985~1986年采用海区大黄鱼临产亲鱼采卵,同时利用海区保活鱼及人工苗,通过网箱常温培育或室内越冬强化培育与促熟,培育成熟亲鱼。1987年首获大黄鱼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1989~1990年进行了批量催产。四年中共获受精卵591.32万粒,孵出仔鱼455.53万尾。以二次强化轮虫、乳化鱼油强化卤虫幼体、桡足类、鱼虾贝肉糜等为饵料系列。经室内、外人工培育,计育出幼鱼125.05万尾,获得大黄鱼人工繁殖与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人工育苗自1985年福建闽东水产研究所利用海区亲鱼采卵育苗首获成功,及1987年利用人工培育的亲鱼首获人工催产成功以来,育苗技术日臻成熟,育苗量逐年增加。1996年春季,仅闽东地区就有育苗场近20家开展大黄鱼人工育苗,共育出幼鱼500多万尾。 我们于1996年4月初至7月初在宁德三商水产育苗场进行大黄鱼人工育苗。培育鱼苗6池次,除1池次因人为因素满池外,全部获得成功。共育出3cm以上的幼鱼50多万尾,鱼苗健康、整齐、生长迅速,23日龄平均全长2.0cm,32日龄平均全长3cm。现将育苗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去年6月开始我们承担了福建省科委下达的“大黄鱼人工养殖”课题,研究探索大黄鱼网箱养成技术。网箱设置地点为宁德市三都海域一个半堤式池塘,6月底人工苗种2万多尾入箱饲养,并同期放养  相似文献   

9.
岱衢族大黄鱼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美芬 《河北渔业》2006,(10):40-42
介绍了大黄鱼亲鱼室内常温越冬、提温培育促熟、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获得受精卵320万粒。优质受精卵在控温、增氧、控光照等条件下,孵出仔鱼288万尾,孵化率90%。仔鱼在室内水泥池培育,通过投喂强化的轮虫、卤虫幼体等活生物饵料;控制水温、水质等人工育苗条件,培育出体长2.1~2.6cm大黄鱼苗77.7万尾,育苗成活率达27.5%。并对大黄鱼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工海水在罗氏沼虾育苗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元素及配比,提出了一个具广泛实用性的罗氏沼虾育苗的人工海水配方,本试验共育苗455.3万尾,平均每立方人工海水育苗7.944万尾。  相似文献   

11.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的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在“七五”期间福建省首次获得成功,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6年育苗量达6000万尾,网箱养殖大黄鱼2万箱,取得很好的成绩。作者就大黄鱼网箱育种技术作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85-1986年采用海区大黄鱼临产亲鱼采卵,同时利用海区保活鱼及人工苗,通过网箱常温培育或室内越冬强化培育与促熟,培育成熟亲鱼。1987年首获大黄鱼人工催产与自然产卵成功,1980-1990年进行了批量众说 。四年中共获受精卵591.32万粒,孵出仔鱼455.53万尾。以二次强化轮虫、乳化鱼油强化卤虫幼体、桡足类、鱼虾贝肉糜等为饵料系列,经室内、外人工培育,计算出幼鱼125.05万尾,获得大黄  相似文献   

13.
杜涛  罗杰  林向阳 《水产养殖》2004,25(3):34-36
进行了红鳍笛鲷、紫红笛鲷、斜带髭鲷、美国红鱼、尖吻鲈、卵形鲳堃等10种海水鱼人工育苗的研究,试验共计32次,培育出了一定数量的鱼苗,其中尖吻鲈鱼苗391万尾,布氏鲳堃鱼苗88万尾,卵形鲳鱼堃苗23万尾,红鳍笛鲷鱼苗0.5万尾,花尾胡椒鲷鱼苗10.7万尾,斜带髭鲷鱼苗20.1万尾,大黄鱼鱼苗56万尾,美国红鱼鱼苗234万尾,其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3%、49%、58%、0.1%、14%、6%、42%、48%。对各种鱼类的人工育苗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海水鱼类人工育苗的方法及目前育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试验表明:海水鱼类的人工育苗与藻类、海水比重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Pseudosciaene crocea (Richardson)的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在“七五”期间福建省首次获得成功,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6年育苗量达6000万尾,网箱养殖大黄鱼2万箱,取得很好的成绩,作者就大黄鱼网箱育种技术作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乌塘鳢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系闽东水产研究所1991年利用现有鱼虾基地开展的新品种繁殖试验项目,并获得首次人工育苗成功。8月6日,省水产厅邀请省内外专家和省、地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11人,在宁德大黄鱼育苗基地室内池进行现场验收表明:全部点收幼鱼10037尾,平均全长2.78公分、体重0.28克/尾,育苗成活率达57.7%。其受精率、孵化率及稚鱼成活率均较高,取得了人工育苗成功经验。摸索掌握了人工催产、采卵、孵化及苗种培育等育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大黄鱼是宁德市支柱产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为闽东大黄鱼走向全国作出巨大贡献。但因缺少有效的行业自律,在销售中存有恶性竞争、掺杂造假现象,影响了大黄鱼整体形象。为此,日前宁德市大黄鱼协会与宁德渔业商会联合发出倡议,要求该市广大大黄鱼加工、销售企  相似文献   

17.
一.主导品种 1.品种名称:大黄鱼 2.品种来源:野生亲本和养殖优选亲本 3.审定情况: 1990年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取得突破后,大黄鱼从野生鱼类驯化成为一个新的养殖品种,目前已形成年育苗量10亿尾、年产量7万吨、产值30亿元的大黄鱼产业,并初步构建了包括原良种繁育在内的大黄鱼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宁德市大黄鱼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升级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黄鱼是我国海水鱼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石首鱼类中珍贵的种质资源。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浙江和山东也有少量养殖。2014年我国大黄鱼养殖产量12.79万吨,其中福建11.45万吨,占89.5%,而福建大黄鱼养殖主要集中在宁德市。本文依据实地调研宁德市大黄鱼产业获得的一手材料和前人的资料,对宁德市大黄鱼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为大黄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大黄鱼主要产于福建、浙江海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水鱼类。在大黄鱼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累代繁殖,生长率、个体大小、抗病性等经济性状退化的现象。因而进行海捕野生大黄鱼的人工育苗,对大黄鱼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设施育苗地点与框架:2013年2-4月在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育苗室进行,育苗室屋顶采用有机绿色塑料框架结构,四周用黑布掩盖窗户,以遮  相似文献   

20.
据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消息,备受国内水产界、科技界关注的舟山岱衢族大黄鱼人工育苗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岙山试验基地,2000年10月28日、29日连续两个晚上,大黄鱼亲鱼经人工促熟催产等技术措施,顺利收获受精卵30万多粒,并育成两毫米、细如发丝的大黄鱼苗约30万尾。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养殖的大黄鱼均为福建鱼种,其性状、品质不如岱衢族大黄鱼。且从80年代中期至今,福建大黄鱼经10多代繁殖,性状退化,品质下降。 岱衢族大黄鱼人工育苗,是国家科技部、省科委联合下达的重点攻关课题,由舟山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