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切割叶轮技术在双喜泵站节能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双喜泵站水泵扬程与泵站实际扬程不符,造成泵站效率低等问题,以泵站常年工作效率最高和电机最大负荷满额、泵站输水量最大为目标,分别对其叶轮切割量及工作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改造后,该站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姚福来 《排灌机械》2004,22(6):37-40
对泵站的电耗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富裕扬程和效率偏差是泵站浪费的主要原因。富裕扬程可以用调速手段解决:效率偏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该文的重点是讨论泵站节能的判别准则,并对泵站节能标准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轴流泵站经济运行方案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轴流泵站建成后,灌排区域内作物组成、水文、气象等因素将发生变化,引起泵站进出水池水位、泵站扬程和流量发生变化,致使泵站运行效率低,能源消耗高.为保证泵站在原有设备的条件下经济合理地运行,达到提高泵站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行费用的目的,提供了根据泵站的提水流量、进出水池水位和泵站扬程的变化。通过调节轴流泵的叶片安装角度,来提高泵站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的技术措施,给出了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确定轴流泵经济运行方案的数学模型、约束条件和求解方法.通过多座泵站的应用,并经泵站测试,泵站效率已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泵站的经济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前言根据水电部《泵站技术改造通则》SD141-85规定:特低扬程(H_净<3m)泵站站效率η_站≥50%。由于扬程低,管路短,管路效率低,使站效率指标在实践中难以达到。经过反复实践,如优化水泵装置,调速减损和改造进出水池等措施,已使扬程在2~3m范围内的泵站效率可以达到部颁标准,而对于扬程在2m以下的泵站仍难以达标,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5.
低扬程泵的研究和生产问题是我国几十年来致力于解决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南方地区排灌泵站的建设和设备更新,缺少0.5~5.0m的低扬程轴流泵产品。不少泵站选用中高扬程轴流泵代替低扬程泵,用立式轴流泵代替卧式或斜式轴流泵。导致相当数量的低扬程泵站的水泵,实际使用扬程远远低于设计扬程,机组长期运行在非高效区范围,装置效率低,能源消耗大,提水成本高群众负担重,经济效益低。江苏、广东等省兴建的污工泵、水泥泵等效率低的泵站,至今尚在使用,急需更新改造。为满足农田排灌低扬程泵站的建设与技术改造的需要,水利部科技教育司,在调查研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我省机电排灌站大都分布在珠江三角洲、沿江滨海地区,排涝扬程一般在三米以下,有的地方仅几十公分。在五六十年代建设的泵站,即使是七八十年代初期兴建的泵站,都同样存在着实际扬程低于水泵的最佳性能扬程,使抽水装置长期偏离最优工况运行,泵站效率低,能源消耗大。经实地测试调查,规划设计较好的泵站,其效率不过是35—50%,许多泵站低于20%影响泵站效率  相似文献   

7.
低扬程泵站是平原地区灌溉、调水和补源的重要水利设施,量大面广。由于建站时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较普遍的存在着耗高、效率低的问题。就低扬程泵站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管路、水泵和机泵配套方面的技术改造措施批在典型泵站的改造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轴流泵水力模型同台测试结果及选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同台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可为泵站设计中的水泵选型提供参考.根据叶轮主要几何尺寸和扬程流量性能曲线的斜率来划分轴流泵水力模型的扬程范围。能简化水力模型的比较方案.为了兼顾各种特征扬程工况下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在水力模型初选阶段提出了选型名义扬程的概念.针对选型名义扬程。采用等扬程和加大流量的方法,并参照南水北调东线泵站工程规划和初步设计成果进行水力模型的选择,能确保泵装置获得更高的加权平均效率、分析了模型泵装置安装精度、叶轮叶片厚度,以及叶轮叶片叶尖径向间隙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分析试验数据可比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方案比较时应注意的问题.随着水泵CAD和CFD技术的发展。不同泵站水泵水力模型应更多地考虑进行针对性设计.  相似文献   

9.
根据扬程计算、扬程颁布时段和分布比例的统计分析,以及泵站所处位置及运行特点,经论证论为,二级坝泵站水泵调速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调速后,可以显著提高水泵运行效率,改善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气蚀性能,9年左右即可收回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10.
对于已建成的泵站,在运行过程中,可采用变速调节的简便计算方法。在不同的净扬程时,可求得最佳转速,使泵站在最优工况下运行,泵站装置效率提高,对设计中的泵站也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水泵的选择在水泵选型时,不能单纯考虑其流量大小,而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水泵扬程。因为水泵的扬程大于实际排灌需要时,将会造成电能浪费。水泵扬程的计算与选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实际排灌需要的扬程数值;二是损失扬程数值。水泵的扬程数必须满足二者数值之和,否则水泵扬程不够用,影响排灌效率。在水泵流量的选择上,应当与灌溉面积需要的水量和水源条件等相配套,尽量减少装机台数,以达节约电能的目的。二、老泵站的调整对于使用多年的老泵站,应认真检测配套水泵的扬程。一是对于扬程高严重不配套的水泵应予更换。二是采取降…  相似文献   

12.
我县地处里下河下游,地势低洼,易涝易溃。70年代和80年代初兴建的500多座轴流泵站,基本上都是用的20ZLB-70型泵,由于扬程低(都在2.0以下),泵站装置效率普遍不高,一般在35%~40%左右。新建时,最高的也只有42%。离水电部颁标准净扬程在3.0米以下特低扬程泵站,站效率达50%以上的要求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面广量大的中小型排灌泵站,能源消耗约占农业总能耗三分之一以上,而泵站效率一般仅百分之三、四十,低扬程泵站效率更低,节能潜力很大。本文拟结合溧阳县泵站节能技术改造试点试验资料,分析探讨提高中小型泵站效率的途径和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这里介绍一种泵站装置效率的简易测定方法.在农村泵站缺乏测试仪器仪表情况下,能很方便地测出泵站装置效率,而且有一定的测试精度. 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泵站的几何扬程(从进水池水面至出水池水面的垂直高度).然后按表一给出的K值算出泵的扬程.其公式为H=KH几何.  相似文献   

15.
大型泵站改造中的水泵选型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似理论,分析和表达了模型泵及泵装置扬程特性曲线和效率特性曲线,提出了预测原型泵及泵装置扬程特性和效率特性的数学模型,作为泵站技术改造水泵选型预测的理论依据;应用该数学模型对安徽上桥泵站技术改造中适宜的泵水力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预测了原型泵装置性能;以效率最优为准则,优选了适合于上桥泵站特征水位组合、流量的水力模型.优选结果为采用350ZMB-3.8模型;更换新泵后,在功率未增大的情况下,单泵流量加大5—8m^3/s.  相似文献   

16.
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是保证北京市区供水安全的一项关键工程,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北京市水资源供需紧平衡状态。为实现工程的经济运行,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后三级泵站(郭家坞、雁栖、溪翁庄)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力学模型建立梯级泵站扬程优化分配模型,采用IAPSO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对于管渠结合的梯级泵站输水系统,在不同输水流量下,梯级泵站的扬程优化方案较实际运行方案相比效率可提高5.2%;梯级间水力损失和泵站转速会对优化结果有较大的影响。该研究可为梯级泵站经济运行提供行之有效的运行方案,保证梯级泵站输水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验特低扬程大流量泵站中竖井贯流泵装置的水力性能,了解泵站的真实运行情况。【方法】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慎江泵站竖井贯流泵装置的外特性,并分析数据提出了改进方案。【结果】泵装置的最高效率出现在叶片角0°工况,可达77.57%,此时泵装置流量为220.5 L/s,扬程为1.95 m。在试验扬程范围内,慎江泵站的装置汽蚀余量充裕,不会产生汽蚀危害。在叶片角为0°时,最大扬程为2.93 m时,飞逸转速相当于额定转速的1.80倍。原方案设计扬程工况下,泵装置的流量偏小,而且在最大扬程工况下的飞逸转速偏大,对泵站安全运行不利。提出提高泵装置额定转速的优化方案,验证得在新转速下泵装置设计扬程对应的能量特性、汽蚀特性以及飞逸转速特性均满足要求。【结论】竖井贯流泵装置水力性能优异,装置效率高,在特低扬程泵站中前景良好,建议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8.
在低扬程地区的小型泵站改造中,由于实际排灌扬程较低,要提高装置效率,是有较大难度的。要想泵站的装置效率,就是要把动力机、水泵、传动、管路、进出水池五个方面都控制在最佳工况下运行,发挥最高效率。一般情况下,当电动机运行负荷为额  相似文献   

19.
轴流泵     
五、泵的装置扬程和泵站效率是什么含义? 前面已经向大家介绍了轴流泵的工作原理及与其有关的基本概念,它对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轴流泵是必要的基础知识,但是,如何评价一台轴流泵是使用得好还是不好呢?这时常常要用到泵站效率和泵的装置扬程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低扬程泵站的节能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聊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康营电灌站及万丰渠机灌站的测试及改造,找出了低扬程泵站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的原因,总结了一套适用于低扬程泵节能技术改造的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