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大麻资4号是吉林四环澳康药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低毒、高CBD工业大麻杂交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四氢大麻酚(THC)平均含量为0.20%,大麻二酚(CBD)平均含量为5.04%,花叶平均产量2666.7 kg/hm2.该品种生长期内未见明显叶斑病、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发生,抗旱性中等...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发展大麻的优势与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大麻产业的现状和发展优势:率先采用平播密植,机械加工.大麻生产主要采用温水沤麻和雨露工艺进行生物脱胶,利用亚麻剥麻机制麻.2007年我省大麻种植面积9300hm2,2009年仍有4200hm2,种植面积占全国大麻种植面积的38.9%.黑龙江种植大麻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有悠久的种麻历史、规模加工条件;有全程的机械化栽培生产条件.同时,结合黑龙江生产实际提出了大麻主要栽培技术:播前种子药剂处理,选择适宜的地块种植,伏、秋翻地,精细整地,合理施肥,适时播种,适时进行化学除草、灌溉、防病治虫,适期收获,妥善保管,机械脱粒.  相似文献   

3.
工业大麻纤维特性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大麻和它的纤维特性及其利用.工业用大麻与毒品大麻为不同的品种,工业用大麻品种中四氢大麻酚(THC)含量<0.3%,不具备制毒的条件.工业大麻纤维具有吸湿透气、坚牢耐用、抗静电、防紫外线等优良的特性,被广泛用于服装、汽车、建筑等行业中,因此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天然纤维之一.  相似文献   

4.
云麻8号是云南省目前工业大麻主栽品种,种植面积覆盖云南省90%以上。云麻8号是集叶用、纤维用、籽糠兼用多用途工业大麻新品种。该品种雌雄异株,雌雄比例约为1∶1;工艺成熟期103~118 d,全生育期173~192 d;平均株高360 cm,茎粗1.5~2.0 cm;脱胶麻纤维强度10.03厘牛/分特,籽粒含油量30.6%,蛋白质含量23.6%。四氢大麻酚(THC)平均含量为0.07%,大麻二酚(CBD)平均含量为1.33%。该品种生长势强、适应性广,耐密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旱性和抗倒伏性。在云南海拔1400~2300 m的坝区、山区均能种植并获得高产,是符合高产优质及多用途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工业大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以紫米稻品种粮田紫1号为材料,在长沙地区比较研究了5个播期条件下紫米稻的产量与稻米品质。结果表明,粮田紫1号全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明显缩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随播栽期推迟而显著提高,5月31日播种处理产量达4 693.0 kg/hm~2;播期对粮田紫1号稻米品质有显著影响,碾米品质以5月11日播种处理最好,5月21日播种处理次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与Se含量以5月21日播种处理最高,稻米Zn含量以5月31日播种处理最高。综合来看,粮田紫1号在长沙地区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为5月21-31日。  相似文献   

6.
大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与开发我国大麻资源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麻是一种多用途的古老栽培作物,其纤维是上等的纺织和造纸原料,其种子中富含矿物质、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但大麻中含有一种致幻化学成分THC,严重影响了大麻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就大麻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及其合成途径与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说明了大麻化学成分,特别是CBD/THC遗传稳定的特性,并就我国大麻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雌雄同株大麻在黑龙江省大有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开发雌雄同株大麻有较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态条件优越;农民具有丰富的植麻经验;具有大规模初加工和深加工条件.种植雌雄大麻,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大麻纤维的增加,可解决亚麻纺织厂原料短缺的问题;大麻与其他作物轮作,可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其他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按麻农常规种植,种大麻的纯利润为收麻田5300-9800元/hm2;收麻收种田8000-10500元/hm2;高倍收种田22700-34700元/hm2.与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如大豆(利润6000元/hm2)、玉米(利润 4800元/hm2)比较,利润大幅度提高.从乌克兰引进的雌雄大麻品种,其THC含量小于0.2%,低于国家低毒大麻标准.  相似文献   

8.
播期和密度对高油高产大豆合丰50脂肪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合丰50为材料,分7个播期、5个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及密度对其品质、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及密度对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合丰50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随播期的延迟和密度的增加,该品种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埘油份含量的影响较大,而且规律性极强,即随播期的延迟各密度处理合丰50的油份含量下降.不同密度处理对油份含量的影响较小,而且规律性也不强.合丰50的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9日左右,而最适密度为25万株·hm~(-2),此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和较高的含油量.  相似文献   

9.
中汉麻1号是云南素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低毒、高CBD工业大麻新品种。该品种四氢大麻酚(THC)平均含量为0.137%,大麻二酚(CBD)平均含量为3.19%,花叶平均产量1606.5 kg/ha。该品种生长期内未见明显叶斑病、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发生,抗旱性中等。该品种于2019年10月26日,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组织专家进行的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弱春性高产小麦新品系J210对早播的适应性以及为早播早熟型超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2006-2007年在四川盆地气候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程度早播(从10月18日到11月5日每2 d一个播期,共10个播期)对J210生育进程、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J210的生育进程随播期的提前而提前,全生育期和灌浆持续期随播期的提前而增长;10月18-30日间播种,单位面积穗数和粒数变化不明显,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差异也很小,但粒重随播期推迟而降低.而10月30日之后播种,单位面积穗数和粒数明显减少,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增高;从产量看,以10月18日播种最高,但在10月28日之前播种减产不显著,在10月28日之后播种显著减产,10月18日播种比11月5日播种增产达29.92%.考虑到试验期间为暖冬年,认为J210在生产上的高产而又安全的播期为10月25日左右.在进行更加高产的早播早熟型小麦品种选育时,可将育种材料的播期提前到10月20日左右,这样有利于育成更加适应早播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花生开花结荚习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本试验设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内,超过一定密度时密度越大,单株花量、果针数、荚果数和饱果数越少,开花天数缩短,但合理密植却有利于单位面积内的开花数、成针数、荚果数、饱果数及果重的增加,有利于有效花率、成针率、成果率、饱果率和出仁率的提高,这是合理密植增产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株行距19.8cm×16.5cm,即每亩种植2.4万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茶黄素类对环氧合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来考察茶黄素类(TFs)及茶黄素(TF)和茶黄素-3`-单没食子酸酯(TF-3`-G)单体对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的影响,结果发现TFs对COX的两种异构酶(COX-1、COX-2)的影响均不显著,但TF和TF-3`-G单体对COX-2的抑制明显,对COX-1没有影响,证明上述单体具有特异性抑制COX-2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辐照对绿茶卫生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卫生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拟应用辐照技术,探索一套快速降解茶叶中农药残留、杀灭有害微生物,从而获得提高茶叶卫生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闷堆对黄茶滋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鹿苑黄茶加工中分别进行 15min ,6h ,9h ,12h闷堆与不闷堆处理的比较 ,分析其主要滋味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 ,闷堆过程中 ,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加剧 ;氨基酸总量在闷堆前期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闷堆 9h后茶多酚和氨基酸均有显著下降 ,并有少量茶黄素和茶红素产生 ;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表明相同条件下 ,闷堆时间是黄茶滋味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黄茶浓醇鲜爽滋味主要是闷堆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协调变化所致。黄茶闷堆时间以 6~ 8h为宜。  相似文献   

15.
采集云南怒江流域海拔784~1 508 m中8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小粒种咖啡品种Catimor CIFC 7963(F6)的咖啡豆进行千粒重、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咖啡因、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小粒种咖啡品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咖啡豆千粒重和总糖含量分别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咖啡因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海拔高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粗蛋白质、粗纤维、水浸出物、灰分与海拔高度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试验表明,适当深耕、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坐水播种等农业措施,均能提高盐碱地甜菜的保苗率,秋耕深度以40cm为好;纸筒育苗移栽或“切块”移栽均能达到抗耐盐目的,以4叶期或6叶期移栽为好。地膜覆盖较非盐碱地露地栽培块根产量平均增产112%。盐碱地坐水播种可提高幼苗耐盐能力,一般应灌水两次。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固定化纤维素酶酶解夏季绿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作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纤维素酶,对夏季绿茶进行酶解。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工艺:在1.0g茶叶中,以茶水比1︰20,加入1.0g固定化纤维素酶,55℃下恒温浸提50min。与传统高温水提法所得茶汤相比,以此工艺条件浸提所得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有所提高,酚氨比有所下降,连续提取7批次茶叶,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相对酶活力仍保持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出高茶黄素含量,同时滋味又相对醇和的高品质红茶,实验采用发酵和渥堆联用新技术来进行加工,发现在红茶制作过程中通过适度短时(2.5 h)发酵后,再在初干后通过汽蒸渥堆处理(20 h),红茶产品中茶黄素含量比传统提高25%以上,滋味也得到明显的醇化。  相似文献   

19.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夫红茶多年来一直沿用重萎凋、重发酵的传统工艺,因而其色素的种类和数量均大大低于CTC红茶,滋味不够浓强.有研究表明,采用冷冻萎凋能缩短萎凋和发酵时间,有利于改善红茶品质;但也有研究显示,冷冻萎凋过程中酶活性较低,限制了必要的物质转化,因而可能对红茶品质有负面影响.本项研究就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品质的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旨在探明利用冷冻萎凋改善红茶品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