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魁蚶俗名赤贝、大毛蛤,是一种大型、深水终济贝类。在我国自然海区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魁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魁蚶人工养殖发展迅猛,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优势水产品之一。为探索南方地区海水围塘养殖魁蚶的技术,福建等地近年从辽宁丹东引进苗种进行魁蚶全人工试养,积累了一些技术与经验,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毛蚶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毛蚶人工育苗的技术要点,包括育苗用水的处理、微藻培养、亲蚶的选择和培育、人工催产与孵化、幼虫培育、附着基的投放和稚贝培育等生产环节,以为毛蚶人工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泥蚶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蚶是我省四大养殖贝类之一,营养价值极高,有"血蚶"之美称,近年来由于酷采滥捕造成野生资源几近枯竭,人工养殖已有一定规模.我区适宜泥蚶养殖的沿海滩涂资源丰富,现有泥蚶养殖面积200多hm2,居全市首位、全省前列.现将几年来泥蚶养殖成功的技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泥蚶人工育苗及中间暂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进行了泥蚶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和室外蚶苗的中间培育.室内育苗池11口,面积263m^2,共育出稚贝2.15亿粒,平均壳长0.76mm,出苗量81.6万粒/m^2.蚶苗中间暂养面积6667m^2,投放稚贝苗2.0万粒,培育42d后,培育出蚶苗总量为1.35亿粒,平均体长3.54mm,每平方米出苗量2.028万粒,,成活率达67.5%。  相似文献   

5.
我院王子臣教授研究成功的“魁蚶人工育苗与增养殖的研究”被评为农业部1990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199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 王子臣教授是我院海水贝类养殖学方面的专家。三十多年来,他所研究的大连湾牡蛎、紫贻贝、扇贝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扇贝研究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近年来他  相似文献   

6.
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是一种热带海参,不仅是珍贵食品,也是名贵药材,综述了糙海参的繁育生物学特征和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南方糙海参人工育苗和养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海参育苗、养殖及科研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鲮鲆原产于欧洲,栖息于大西洋北部海域,是一种底栖性大型名贵比目鱼类。我国于1992年引进大鲮鲆进行人工养殖,1999年取得了全人工育苗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大批量生产性育苗的成功,使大鲮鲆成为我国一个新的水产养殖良种。大鲮鲆饵料转换量高,生长迅速,耗氧量低,非常适合高密度养  相似文献   

8.
乌鳢养殖及人工育苗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几年乌鳢养殖、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我国乌鳢养殖和育苗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就我国乌鳢人工养殖及育苗的研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于太平洋西岸至墨西哥湾中部。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该虾1988年从美国引进.1994年人工育苗批量生产获得成功。由于具有生长快、适应力强、对饵料要求低、可高密度养殖等特点.1999年在龙海市东泗乡推广养殖,开始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的大规模生产。其育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28日,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大连水产学院与庄河市海洋贝类养殖场合作完成的“美国硬壳蛤的引种、人工育苗及养殖”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硬壳蛤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等方面具有创新,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魁蚶养殖规模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以脏器为主的副产物,为综合利用这些加工副产物,以魁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乙醇回流法提取牛磺酸的工艺条件,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含量。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 g∶12 m L,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50 min,温度70℃,牛磺酸的提取量为5.36mg/g,牛磺酸在5.0~20.0μg/m 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9 7,回收率为89.27%~97.27%,相对标准偏差1.83%,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牛磺酸含量准确性高、重现性好。魁蚶内脏中牛磺酸提取量最高,为6.29 mg/g,斧足次之,血水最少,表明魁蚶中牛磺酸含量丰富,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为魁蚶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pH和氨氮对毛蚶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蚶稚贝生存的适宜pH范围为7.5--8.5,pH为8.0时生长及存活最好;氨氮浓度越高,毛蚶存活率越低;毛蚶稚贝对氨氮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实验条件下,毛蚶稚贝对氨氮24,48,72,96h的TLm分别为96.33,74.16,43.63,20.36mg/L,安全浓度为2.04mg/L。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毛蚶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20只毛蚶,测量其壳长、壳宽、壳高和活体重。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毛蚶3个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蚶壳长、壳宽和壳高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作用和综合决定系数最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毛蚶壳长、壳宽、壳高对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壳高是影响活体重的主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毛蚶的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XRD)对香螺壳和毛蚶壳由表至里逐层进行相分析,同时用扫描电镜(SEM)对两种壳体横断面各层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香螺壳的外层(角质层)和中层(棱柱层)的相组成为斜方六面体(ohcdral)结构的方解石(bonate)型碳酸钙,而内层(珍珠层)则是由方解石和文石(aragonitc)两种晶体结构的碳酸钙共同组成的。而毛蚶壳各层均由方解石型碳酸钙组成。香螺壳各层的组织较毛蚶壳致密且生长取向各异。  相似文献   

15.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种类、分布及其与环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发现4 种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 maxima)、番红砗磲(T. croce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分别占总数的71.9%、15.6%、9.4%和3.1%。西沙不同岛礁海域砗磲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砗磲平均密度为0.026个·m?2。砗磲密度与珊瑚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R2=0.7065),表明珊瑚覆盖率是影响砗磲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波纹巴非蛤活性肽的酶法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丽云  孙恢礼  肖婉娜  周春梅  程素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01-10902,10909
[目的]为波纹巴非蛤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波纹巴非蛤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法制备波纹巴非蛤活性肽复合物,并对所制备的活性肽复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铁氰化钾法测定不同分子量区间的波纹巴非蛤活性肽复合物的抗氧化性。[结果]波纹巴非蛤活性肽复合物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经2步葡聚糖凝胶色谱法结合双缩脲法和茚三酮法定性鉴定所得到的波纹巴非蛤活性肽的分子量多集中在2000~10000U之间,洗脱体积为30~50ml;波纹巴非蛤活性肽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分子量大小有关,分子量为2065.4U的活性肽复合物抗氧化性最强。[结论]确定了抗氧化能力最强的波纹巴非蛤可溶性活性肽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17.
Australia antigen: de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in shellfis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ustralia antigen was found in clams contaminated by drainage of untreated sewage from a coastal hospital. In closed-system aquariums, the antigen was ingested by clams and transmitted to previously uninfected clams. In opensystem aquariums, the titer of Australia antigen decreased with time, suggesting viral concentration rather than rep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菲律宾蛤仔在盐度骤降条件下的生理学反应及组织结构变化。本研究以盐度35‰培育的蛤仔为对照,研究了盐度骤降至25‰和15‰条件下2、6、12、24、36、48、60 h时蛤仔血淋巴中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在60 h内,对照组蛤仔3种抗氧化酶活力均呈现出较稳定的状态。相对来说,盐度25‰和15‰组蛤仔SOD和GSH-PX呈现出“显著升高-显著下降-逐步恢复”的趋势。其中盐度为25‰时,蛤仔SOD酶活力在48 h内持续显著升高,之后下降;盐度15‰时蛤仔在最初的12 h内SOD酶活力显著升高,之后显著下降;GSH-PX酶活力在2个低盐度组蛤仔中升高和降低持续的时间相当;2个低盐组蛤仔CAT酶活力在6 h时出现小幅升高后呈现整体下降趋势。3种抗氧化酶活力在实验结束时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说明3种抗氧化酶在盐度变化条件下会呈现规律性变化,但蛤仔适应和调整能力较强。对各盐度处理组蛤仔每天取样进行组织切片观察,仅盐度15‰组蛤仔在处理6天时出现较明显变化,体现在:鳃丝排列不规则、鳃丝间连接被破坏、鳃表面无法形成褶皱;肝胰腺细胞细胞质不饱满、腺泡腔扩大出现了部分细胞解体的现象;水管和外套膜的主要变化体现在褶皱降低或减少、上皮细胞高度降低、黏液细胞增多。该研究结果为蛤仔适应盐度骤变的生理生态学机理研究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滩涂养殖和运输过程中,菲律宾蛤仔经常处于干露状态。笔者研究了蛤仔在干露胁迫和随后的恢复过程中酶活力和免疫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初步揭示了滩涂贝类耐干露的生理学机制。在蛤仔干露12、24、48 h,以及恢复培养2、6、12、24 h时分别取蛤仔鳃和内脏团,测定酶活力及免疫相关物质含量,设持续海水养殖的蛤仔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蛤仔在干露胁迫12 h和24 h时,内脏团AKP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T活性在整个实验中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鳃中AKP和CAT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大;内脏团SOD活力在干露12 h时显著升高,而鳃中SOD活力在恢复期显著升高(P<0.05);内脏团中MDA含量在干露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鳃中MDA含量在干露12 h和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内脏团NO含量在恢复海水后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鳃在干露48 h时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干露过程中,蛤仔呼吸代谢减慢,鳃的生理机能维持平稳或受到抑制,代谢和免疫保护作用主要由内脏团来完成。恢复培养时,随着呼吸作用和血液循环的恢复,鳃逐渐承担起部分抗氧化功能,使机体迅速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环境污染能够影响养殖贝类的免疫能力,是导致贝类大规模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探讨了大连周边4个海区污染物对采集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免疫毒性影响。结果发现:污染物浓度和种类对蛤仔的免疫和生理指标具有重要影响,在重金属和石油污染物浓度较低的皮口海区,血细胞总数、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和血淋巴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海区(P<0.05),而蛤仔的脂质氧化水平则较低;在重金属和石油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黑石礁海区,蛤仔血淋巴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个海区(P<0.05);在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庄河海区,蛤仔表现出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