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贪青迟熟水稻的产量及其茎节间贮藏碳水化合代谢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贪青迟熟显著地降低结实率和粒重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适度土壤水分胁迫抑制了高氮的不良效应,有效地促进了茎贮藏碳水化合物的输出,增加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降低了产量损失。花后的土壤干旱明显诱导α-淀粉酶、蔗糖磷酸合  相似文献   

2.
姜兴余 《作物杂志》2000,16(5):18-19
水稻生育后期应适当加大肥料投入。这一点,学术界早已提出。但多年来水稻生产中穗肥用量一直上不去,主要因为水稻后期贪青迟熟给农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本试验通过粒肥不同用量研究证明,杂交大穗型水稻品种适宜的粒肥用量较大,尿素用量在150kg/hm2 和262.5kg/hm2 以下,不会产生倒伏和贪青迟熟现象。因此水稻穗肥施用要因地制宜,对以杂交大穗型品种为主的地区应提倡适当增加粒肥用量。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两优培九,粒肥为宁产尿素。试验设8个处理,3次重复。尿素用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正>在水稻的高产栽培中,秧苗使用多效唑具有明显的矮化壮秧、早发争穗、增强抗性、防病抑草、增产增收等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不当造成秧苗过于矮化、生长停滞甚至死亡、贪青迟熟等不良后果。为了避免上述弊端给水稻带来的不利后果,必须合理使用多效唑。多效唑在水稻育秧上的作用。用多效唑培育秧苗,可以省种,一般每亩杂交稻节省种子0.3~0.5公斤;常规稻节省种子3~4公斤。秧田使用后可以省工,因它对水稻恶苗病、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稻田杂草牛毛  相似文献   

4.
王维  张建华  杨建昌  朱庆森 《作物学报》2004,30(10):1019-1025
选用春性小麦品种扬麦158和扬麦11为材料,设置出穗后高氮和正常氮两个水平及土壤水分胁迫处理(WS),以正常浇水为对照(WW),研究适度土壤干旱对贪青迟熟小麦籽粒灌浆和茎鞘贮藏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始穗期施用过量氮肥(HN)导致小麦贪青迟熟,主要表现为灌浆速率和产量降低,茎鞘中滞留大量贮藏性糖。在灌浆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缓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几种缓释氮肥在水稻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南中等肥力的土壤上,富岛树脂包膜缓释尿素(CRU5)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但水稻生长后期出现贪青晚熟和倒伏现象,其氮素释放慢,更适合在生育期长的作物上施用。富岛脲甲醛缓释肥料(UF1)和富岛水溶性聚合物包膜缓释尿素(CRU4)比小颗粒尿素增产10.47%,氮肥利用率提高6.67%~15.12%,其成熟期适中,后期叶青杆壮,适合在水稻上施用。大颗粒尿素比小颗粒尿素增产4.58%,氮肥利用率提高6.67%,因其价格较低,可取代小颗粒尿素在水稻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两个灌浆速率差异较大的杂交稻组合(汕优63,Pc311/早献党)为材料,设置出穗后高氮(HN)和正常氮(NN)两个水平,以正常灌水为对照(WW),研究适度水分胁迫(WS)对水稻籽粒灌浆速率与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HN导致水稻贪青迟熟,主要表现为淀粉积累速率和积累量显著下降,造成粒重和产量降低。适度水分胁迫处理能有效改善贪青稻株的籽粒充实状况。施高氮导致水稻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uSy)、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降低,是贪青稻株籽粒淀粉积累速率下降和充实不良的内在生理原因。适度水分胁迫处理能诱导籽粒中SuSy、ADP-Gppase、SSS和SBE活性上升,进而增加籽粒淀粉积累和粒重。而正常施氮下,水分胁迫导致稻株籽粒灌浆后期同化物供应不足和淀粉合成代谢酶活性下降过快,是其籽粒淀粉积累总量减少、粒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武运粳24号(原名泰粳394)是由我国著名的水稻育种专家钮中一先生以"农垦57×桂花黄//9746"(早熟株)育成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2006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品种预备试验,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2009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2010年通过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009。  相似文献   

8.
春季是油菜生长最旺盛季节.也是油菜一生中可塑性较大的时期.更是油菜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此阶段若管理得当,对油菜增加有效分枝、有效角果数、减轻病害、延缓衰老、提高千粒重、提高产量均有显著作用;但若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油菜枝少、角果稀、花而不实、贪青迟熟、后期翻花、倒伏减产。油菜春季田间管理.应掌握以下技巧。  相似文献   

9.
不同秧龄对双季机插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机插晚稻移栽秧龄过长的问题,选取温光特性及熟期各不相同的4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秧龄移栽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秧龄的增大,感温性水稻穂、成熟期均明显推迟,而感光型水稻生育期受影响较小;感温性迟熟品种25 天、30 天移栽产量显著下降,而感温性中早熟及感光性迟熟品种至30 天移栽产量才发生显著下降。最佳移栽秧龄为感温性晚稻15 天左右,感光性晚稻20 天左右。感温性品种作双季晚稻种植时应选用中早熟品种,而感光性品种可选用高产的中迟熟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中籼迟熟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14个中籼迟熟水稻品种的7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籼迟熟水稻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生育期、结实率、株高、穗长、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因此,在中籼迟熟水稻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中,应当侧重千粒重、生育期和结实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徐小冰 《耕作与栽培》2014,(2):18+22-18
为探讨水稻丢秧栽培施氮技术,以杂交水稻中迟熟品种准两优527为材料,采用旱育小苗丢秧栽培技术,在N素施用量相同情况下,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试验.结果表明:N素分配以70%作基肥、20%作穗肥,10%作粒肥,水稻生长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
沿海棉区早春气温回升慢,秋季降温快,年度间种子产量质量波幅极大。实践表明:越是多雨迟发年份,施用花铃肥越重越迟,棉株后期就越贪青迟熟,嫩子增多,成苗率下降,亩产种量降低。反之,在少雨早发年份,施用花铃肥过轻过早,棉株后期易早衰,秕子增多,产种量也不高。适期、适时、适量施用花铃  相似文献   

13.
任颐  夏长令 《种子》1992,(6):40-41
沿海地区大面积棉种繁殖过程中常常出现几种不同的成铃情况:1.株型松散的品种如移裁后密度偏密、施肥量偏重、蕾期雨水偏多、化控塑型偏迟的中期旺长脱落严重,后期又贪青迟熟,结果是“两头大、中间小”,上部和下部伏前桃、晚秋桃结得多,中部和中上部伏桃、早秋桃结得  相似文献   

14.
中迟熟水稻杂交种选育一直是贵州省水稻育种工作的重点,生产上中迟熟生态区应用的品种也较多。以代表贵州省最新育种水平的2007~2008两年区试迟熟组各育种单位选育参试新品种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1.0和高稳系数(HSC)分析法对产量和主要性状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并对参试品种水平予以分析评价,提供迟熟水稻新品种市场信息,推荐未来生产主导品种或接替品种,并对其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杂交水稻的发展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历华  周介雄 《种子》1999,(6):60-62
通过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近年杂交水稻的发展,阐明了迟熟杂稻组合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水稻单产的作用。分析了由于中高海拔地区气温偏低,种植迟熟杂稻组合存在一定的风险,1999年的异常低温,部分地区种植的迟熟杂稻组合由于耐寒性差,造成了较大面积减产的严酷现实。为了实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性增产,保证稻农年年稳产,提出了中高海拔地区适宜熟期杂稻组合的合理布局和采用抗寒性杂稻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1现状1.1区域试验根据2014年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实施方案,目前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试包括华南早籼组(区试点11个,下同)、华南感光晚籼组(12个)、早籼早中熟组(17个)、早籼迟熟组(15个)、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18个)、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15个)、晚籼早熟组(15个)、晚籼中迟熟组(17个)、单季晚粳组(11个)和武陵山区中籼组(11个)10种类型,区试点142个,特性鉴定单位23个。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早衰是水稻生育后期(抽穗到成熟)根、茎、叶机能过早衰退的一种现象。早衰的水稻后期呈现茎叶枯萎、未老先衰,导致子粒充实不良、瘪谷增多而减产。永丰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属双季稻主产区,由于早稻生长后期高温热风频繁,晚稻生长后期寒露风时常出现,部分土壤通气条件差,水稻根系生长衰弱,一旦品种抗性低,施肥不当,后期的缺肥等,最容易引发早衰。因此,必须采取前防后治措施,加强水稻早衰的防治,以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占水稻面积15%左右的秧田,产量一直偏低。特别是晚稻秧田单产约低50公斤左右。所谓扯秧留苗是在水稻移栽时,按一定规格留下部分秧田秧苗,培育成水稻的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这是一项使水稻秧田由迟熟变早熟,低产变高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一、稻曲病该病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花期侵染,病菌借气流传播,侵染正在扬花的水稻花器和幼颖,水稻扬花闭颖后,病菌一般不能再侵入,水稻扬花灌浆期开始见病症。幼穗形成至孕穗期如遇天气温暖多湿、日夜温差小的气侯条件,偏施氮肥,后期稻株"贪青",密穗型的品种皆有利发病。  相似文献   

20.
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盐碱化程度向来都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盐碱胁迫对于水稻的危害已经成为全球水稻生产核心问题。脱落酸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必要生长素,具有抑制与促进生长,维持植物幼芽与种子休眠的作用。此外,对于果实与叶的脱落和植物叶片气孔关闭等现象,脱落酸都有一定影响,对盐碱胁迫下的水稻生长发育更是有着重要影响。本综述着重介绍脱落酸对水稻盐碱胁迫下的水稻表观形态、生理生化、分子机制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