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科学养鱼》2003,(8):63-63
孢子虫是水生动物寄生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生虫,目前危害比较严重的有球虫目的艾美虫病;粘孢子虫病中的鲫鱼碘泡虫病、圆形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病和鲫鱼粘体虫病、中华粘体虫病等。 1.艾美虫病:又叫球虫病,主要寄生在多种淡水鱼和海  相似文献   

2.
文衍红 《内陆水产》2005,30(4):40-41
我国淡水鱼孢子虫病主要有球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及单孢子虫四大类。其中以球虫、粘孢子虫种类繁多,鱼病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笔者1997~2004年对广西青狮潭水库灌区鱼苗场鲤鱼出现的肤孢虫病进行了8年的跟综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区及周边地区池塘、网箱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由粘孢子虫、碘孢虫、尾孢虫、单极虫、和肤孢虫引起的鱼病。特别是由碘孢虫、尾孢虫在鲤鱼上引起的鱼病,死亡速度快,死亡量大,1999年5月29日-6月3日,我区致韩镇新阳四社一口池塘首次发生碘孢虫病,  相似文献   

4.
潘树奶 《水利渔业》1999,19(4):36-36
通过对一养殖场的红罗非鱼粘孢子虫病的诊断,采用内服敌孢虫,外洒敌百虫,一疗程后病情迅速好转。  相似文献   

5.
江苏盐城射阳地区主养的淡水鱼类为草鱼和异育银鲫,单个品种精养或者一种为主混养少量另一种品种。草鱼一般不会得孢子虫病,而鲫鱼容易得孢子虫病。鲫鱼的孢子虫病一般指的是粘孢子虫病。寄生于鲫鱼危害较重的黏孢子虫种类主要有五种,分别为鲫鱼碘泡虫、库斑碘泡虫、圆形碘泡虫、银鲫黏体虫、鲮单极虫,它们分别寄生  相似文献   

6.
武汉单极虫生活史中放射孢子虫的发现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丙文  李鹏  陈凯  章晋勇  谢骏 《水产学报》2016,40(4):644-651
鲫养殖中粘孢子虫病非常严重,为掌握其病原的感染传播途径,实验通过粘孢子虫生活调查研究,在底栖寡毛类苏氏尾鳃蚓体内发现了一种放射孢子虫。该放射孢子虫的孢子无孢柄;孢体顶面观和侧面观都呈近卵圆形,长(19.8±1.3)μm,宽(18.2±1.1)μm;3个极囊梨形,呈点状聚集分布在孢体顶端,极囊长(4.53±0.4)μm,宽(3.4±0.4)μm;3个尾柄几乎等长,刺状,从孢体基部向下伸展,尾柄间夹角100°,尾柄长(195.0±15.7)μm,宽(11.5±0.8)μm。根据形态特征将其划归为橘瓣放射孢子虫集合类群。18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该放射孢子虫与鲫体表寄生武汉单极虫为同一物种,序列相似率为99.8%~100%。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发现单极虫类群中多数种类的放射孢子虫阶段主要寄生在苏氏尾鳃蚓体内。本研究首次发现和报道了鲫寄生武汉单极虫生活史中寡毛类宿主及其放射孢子虫的形态特征,为鲫粘孢子虫病生态防控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徐广宏  王军 《淡水渔业》1999,29(5):14-15
粘孢子虫(Myxosporidian)属于孢子纲,粘孢子目,其种类繁多分布广,鱼体的各器官组织都可寄生,且每个种类都有特定的寄生部位,粘孢子虫对鱼类的危害也日趋严重。辽宁地区最常见的种类有:鲤单极虫(Helohaneluscyprini)。鲤碘泡虫(...  相似文献   

8.
葛朋彪 《科学养鱼》2004,(12):75-75
自孢虫杀1号投放市场以来,在预防和治疗孢子虫病特别是鳃孢子虫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们在江苏地区尤其是鲫鱼的主要养殖地区(苏北地区)进行了孢虫杀1号的使用情况调查。调查中发现,合理、正确地使用孢虫杀1号在防治鲫鱼孢子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如何正确使  相似文献   

9.
关于粘孢子虫病对鱼类的危害,已有很多文献记载。但新近培育出的建鲤感染椭圆碘泡虫的病例,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于1993年9月在兰州市青城联营渔场进行鱼病调查中,首次发现一例该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淡水渔业》1975,(5):9-10
鲩鱼幼苗肠道粘孢子虫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它常与车轮虫病同时并发,往往使人误认为是寄生性鳃病,结果不易获得治疗效果,从而导致鱼苗大批死亡。我们鱼苗场近几年来鲩苗培育成活率下降,1973年总成活率仅10%左右,其主要原因就是粘孢子虫病所致。因此,防治粘孢子虫病就成为提高鲩苗培育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粘孢子虫病是鲤鱼的常见疾病之一,近两年来,在我场也发生此病。由于粘孢子虫寄生在鱼体皮肤上形成大小不同的瘤状胞囊,孢壳对孢子虫起保护作用,一般外用药物很难渗入胞囊内杀死虫体。根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治疗本病的药物虽然很多,但尚无特效。我场经过反复试验,用...  相似文献   

12.
黏孢子虫(Myxosporean)属于黏孢子虫门,黏孢子虫纲。目前报道的种类有1200多种,全部营寄生生活,除少数寄生于蠕虫、两栖类、爬行类外,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寄生于鲫鱼危害较重的黏孢子虫种类主要有五种,分别为鲫鱼碘泡虫、库斑碘泡虫、圆形碘泡虫、银鲫黏体虫、鲮单极虫,它们分  相似文献   

13.
粘孢子虫病是严重危害异育银鲫的一种疾病。江苏省作为重要的异育银鲫商品鱼供应基地,继2006年大面积暴发孢了虫病以后,2007年虽然引起了重视,做了很多的预防工作,但仍有很多池塘发病,造成了严重损失。现就我们发现的问题、建议和防治措施叙述如下,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异育银鲫粘孢子虫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对江苏省大丰市和射阳县异育银鲫精养塘发生的粘孢子虫病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5种典型症状,粘孢子虫病全年发病率达到64.4%,是异育银鲫养殖中影响严重的病害之一.其中以寄生于咽腔的碘泡虫病对异育银鲫成鱼和鱼种影响最大,死亡率可达30%以上,给养殖者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5.
鱼粘孢子虫病是近年来我省流行范围广、危害特别严重的一种鱼病。粘孢子虫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为严重,主要危害鲤、鲫鱼,鲢、鳙、草鱼也时有发生。不论是鱼类苗种阶段,还是成鱼阶段均能发生粘孢子虫病。感染粘孢子虫的病鱼,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身体消瘦,甚至死亡。另外,寄生鱼体表的粘孢子虫,鱼外观丑陋,还影响商品鱼的销售。  相似文献   

16.
<正> 鲢、鳙夏花鳃上较易感染粘孢子虫病,粘孢子虫大量繁殖时,影响鱼种的生长,甚至引起大批鱼种死亡。1979年6~7月份,贵县水产养殖场鲢、鳙鳃感染异型碘孢虫,感染率达100%,感染强度也很大,在10×10视野达36个孢囊。每天均有死鱼现象,因此,着手进行了三种药物治疗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感染率从100%降至6%,基本上控制了鱼种的死亡现象。试验情况简述如下。一、室内外试验选择两口感染严重的鱼塘进行试验,试验塘面积4亩,水深1.3米,透明度30厘米,pH值7.4~7.3。对照塘面积4亩,水深1.2米,透明度25厘米,pH7.3。  相似文献   

17.
鲫鱼黏孢子虫病的主要特征、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孢子虫属于黏孢子虫门,黏孢子虫纲。在我国淡水鱼中发现的种类有500多种,全部营寄生生活。除少数寄生于蠕虫、两栖类、爬行类外,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寄生于鲫鱼危害较重的黏孢子虫种类主要有五种,分别为鲫鱼碘泡虫、库斑碘泡虫、圆形碘泡虫、银鲫黏体虫、鲮单极虫,它们分别寄生于鲫鱼的鳃、头部、鳍、肌肉等不同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18.
林永添 《齐鲁渔业》2002,19(12):41-41
孢子虫属于原生动物,种类很多,个体大小一般在几微米至十几微米之间,形态构造随种类不同而各异。该虫主要寄生在海淡水鱼类体内外,屡见室内水泥池养殖的鳗鱼常发生此病的报导,而海水网箱养殖中粘孢子虫病尚未见到报导。2001年9~11月间,笔者在福建宁德、福州2市网箱分布密集区先后发现几例寄生粘孢子虫的病例,但未造成大的死鱼后果,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1 主要症状 粘孢子虫寄生在鱼体的皮肤、鳃、鳍和体内的各器官组织。早期感染的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在尾部、背鳍基部及体两侧线附近开始出现小瘤状的凸起,大小不一,凸出部位的鳞片稍竖起,无光泽、  相似文献   

19.
对虾匹里虫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亚玲 《齐鲁渔业》2008,25(7):9-10
匹里虫(Pleisotopbora sp)属原生动物门,微孢亚门,微孢子目,单丝亚目,微粒子科。寄生在对虾上的微孢子虫,已报道的有4种,奈氏微粒子虫(Ameson nelsoni)、对虾匹里虫(Pleisotophora penaei)、桃红对虾八孢虫(Agmasoma duorara)、对虾八孢虫(Agmasoma penaei)。微孢子虫病已在我国山东、广东和广西发现,在广东和广西是一种较为常见和危害较大的病,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动手创造一只美丽的水族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原体 粘孢子虫病的病原体为粘孢子虫,隶属于孢子虫纲、粘孢子虫目。粘孢子虫以孢子形式寄生于海、淡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分布世界各地。我国寄生于淡水鱼的有11属100余种。它的主要特征是孢子由原生质转化的两块大小和厚度基本一致的壳片套合而成。两壳连结处叫缝线,缝线由于粗厚或突起呈脊状结构,称作缝脊,有缝脊的面,称缝面,没有缝脊的一面称壳面。缝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