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实验室静水养殖方法研究不同浓度Cu^2+胁迫对西施舌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3种酶活性以及成活率的影响。并研究最佳Cu^2+浓度0.06mg·L^-1。条件下Cu^2+对ACP和AKP活性影响随时间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除Cu^2+在0.03mg·L^-1外,实验组CA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Cu^2+在0.03、0.06mg·L^-1浓度条件下,西施舌体内ACP和AK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而Cu^2+浓度在0.06mg·L^-1时ACP和AKP活性均最高。当Cu^2+浓度大于0.06mg·^-1后,随着Cu^2+增加,ACP和AKP酶活性都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的方法,采用6个不同Mn2+浓度(0、10、100、1000、10000、30000nmol/L)的培养处理,对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的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培养基中Ca2+、Mg2+离子的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Mn2+浓度对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P<0.01);低Mn2+浓度(0~1000nmol/L)促进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和叶绿素a的合成,而高浓度Mn2+(30000nmol/L以上)抑制四尾栅藻细胞生长,导致生物量下降;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P<0.05);四尾栅藻细胞吸收的Ca2+、Mg2+与其生物量成正比。在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Mn2+并未表现出与Ca2+、Mg2+之间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Zn~(2+)、Cd~(2+)对青蛤幼贝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96h内海水中重金属离子Zn2+、Cd2+的不同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青蛤幼贝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和Cd2+对青蛤幼贝的96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160mg/L、14mg/L和1.60mg/L、0.14mg/L;而二种离子的交互作用表现为二者间存在拮抗作用,其中,Zn2+的毒性略大于Cd2+。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铜离子浓度对鳗鱼土池中两种优势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质量浓度为80μg/L~640μg/L时,能促进四尾栅藻的生长,其中160μg/L组的四尾栅藻比增长率达到最大值1.599,当Cu^2+质量浓度为1280μg/L~2560μg/L时对四尾栅藻细胞的增殖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水华微囊藻对铜离子更加敏感,Cu^2+质量浓度在40μg/L~640μg/L范围内,对水华微囊藻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640μg/L抑制最为明显,其比增长率为最小值-1.425。  相似文献   

5.
Zn2+和Cd2+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单一与联合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重金属Zn2+和Cd2+对斑马鱼(Danio rerio)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Zn2+和Cd2+对受精后24 h(24 hpf)的受精卵进行染毒实验,统计了斑马鱼胚胎48 hpf的卵凝结和心律,72hpf的卵凝结、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结果显示,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各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不同,镉的毒性比锌大。斑马鱼胚胎对Zn2+和Cd2+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均为72 hpf。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72 hpf的发育毒性比48 hpf的发育毒性大。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1︰1时,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趋向于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1:2时,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由48 hpf的协同作用转为72 hpf的拮抗作用。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2︰1时,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在凝结时为协同作用,在孵化时为拮抗作用。结果表明,Zn2+和Cd2+在不同毒性单位配比下,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毒性单位配比下,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不同毒理学终点的联合毒性也不完全相同。此外还发现,联合作用不仅与化合物的剂量有关,还与染毒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取L49(78)安排7水平Ca2+、Mg2+、盐度正交试验,开展60d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通过比较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日均增长值、日均增重量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分析养殖水体中Ca2+、Mg2+、盐度三因子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虾体风味的影响;采取L8(27)安排2水平Ca2+、Mg2+、盐度正交试验,分析养殖水体中Ca2+、Mg2+、盐度三因子间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虾体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Ca2+、Mg2+、盐度对成活率和虾体鲜味氨基酸都有显著影响(P<0.05),Ca2+、Mg2+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Mg2+对成活率影响最大,Ca2+对生长影响最大,而鲜味氨基酸受盐度影响最大。Ca2+浓度为100mg/L和400mg/L,Mg2+为1200mg/L,盐度为10时,成活率最高;Ca2+≥200mg/L与Mg2+≥300mg/L时,生长速度无明显变化,Ca2+浓度为100mg/L,Mg2+浓度为150mg/L,盐度为10~20时,体长和体质量增加最快;Ca2+、Mg2+含量与盐度越高,鲜味氨基酸含量越高,Ca2+浓度为400mg/L,Mg2+浓度为750mg/L,盐度为35和20时,风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低盐、低钙、低镁水体显著降低了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存活;Ca2+与Mg2+对成活率及体质量日均增长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影响,Ca2+与盐度对成活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影响,Mg2+与盐度对各试验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u^2+、Cd^2+(Megalobrarn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Zu^2+、Cd^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mg/L、0.38mg/L、0.27mg/L、0.23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mg/L、8.34mg/L、6.36mg/L、4.44mg/L;Zn^2+对厚颌鲂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1.95mg/L、17.56mg/L、15.33mg/L、14.62mg/L。Cu^2+、Cd^2+、Zn^2+对厚颌鲂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6mg/L、0.849mg/L、3.372mg/L。Cu^2+、Cd^2+、Zn^2+两两共存时对厚颌鲂幼鱼96h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重金属离子Cu~(2+)、Cd~(2+)对光裸方格星虫的急性毒性效应,设置了6个浓度梯度和3个处理时间,观察记录方格星虫死亡情况及组织形态图检。结果表明:1)在具有一定Cu~(2+)和Cd~(2+)浓度处理中的光裸方格星虫均呈现中毒现象,光裸方格星虫的死亡率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具有明显的剂量与时间效应。2)Cu~(2+)对光裸方格星虫的毒性大于Cd~(2+),Cu~(2+)对光裸星虫的48 h LC_(50)和72 h LC_(50)值分别为10.60mg/L和4.36 mg/L,Cd~(2+)的48 h LC50和72 h LC_(50)分别为11.95 mg/L和5.76 mg/L。3)光裸方格星虫的食道及胃肠道是重金属离子的主要侵害部位,也是较先受到毒性作用的部位。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12、18、24、30和36℃条件下,找出文昌鱼在Cd2+水体中的24hLC50分别为4.32、4.57、4.51、4.29和4.09mg/L,比较相同Cd2+浓度时文昌鱼存活率以及24hLC50和出砂率情况,找到文昌鱼比较适合生活的水温为18℃。水温和水体中Cd2+浓度对文昌鱼的出砂和存活状况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海水,在保持海水盐度为30的条件下,设置了8个处理,R1,R2,R3,R4,R5,R6,R7和R8,其Mg2+/Ca2+比值(mg/mg)和Mg2+、Ca2+实测含量(mg/L)分别为0.11(35,330),0.53(175,330),1.59(525,330),2.42(800,330),3.36(1110,330),4.78(1110,232),7.87(1110,141),11.81(1110,94),研究了水环境Mg2+、Ca2+含量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持续40d(其中R8处理因为实验虾死亡率高而只进行了30d)。实验结果:对虾的生长、蜕皮、食物转化效率和能量收支受水环境Mg2+和Ca2+含量的影响均很显著(P<0.05);其摄食量受水体Ca2+浓度的影响明显(P<0.05),而受Mg2+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对水体低Mg2+含量的耐受能力较强,而对低Ca2+含量的耐受力很弱。在利用内陆低Mg2+或Ca2+含量的天然咸水进行对虾养殖中,通过添加Mg盐或Ca盐,只需将Mg2+浓度调节到该盐度下正常含量的15%以上,保证Ca2+浓度...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中Ca^2+,Mg^2+对中国对虾生存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法,研究水环境中Ca^2+、Mg^2+、Ca^2+、Mg^2+总量及Ca^2+/Mg^2+比值对中国对虾生存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对虾在水环境中能够生存的Ca^2+、Mg^2+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4.92 ̄280.66mg/L、34.5 ̄344.9mg/L;(2)Ca^2+/Mg^2+比值为1:10,对中国对虾的生存没有影响;(3)中国对虾的生长与C  相似文献   

12.
Ca^2+、Mg^2+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4,28(4):413-418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法,研究水环境中Ca~(2 )、Mg~(2 )、Ca~(2 ) Mg~(2 )总量及Ca~(2 )/Mg~(2 )比值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凡纳滨对虾48h的Ca~(2 )的LC_50为407.38mg·L~(-1)、Mg~(2 )的LC_(50)为741.31mg·L~(-1)。(2)在Ca~(2 )/Mg~(2 )比值为1:10时,对凡纳滨对虾生存没有影响;(3)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Ca~(2 )浓度有密切关系,其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在Ca~(2 )/Mg~(2 )比值为1:3时,凡纳滨对虾生长和存活率随着Ca~(2 ) Mg~(2 )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但达到一定质量浓度后,又随着Ca~(2 ) Mg~(2 )质量浓度的继续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血鹦鹉(Amphilophus citrinellus)俗称红财神、财神鱼,因体色红艳,体型短圆,嘴呈心形且无法合拢,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淡水经济观赏鱼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是测定高浓度受试化合物在短时期内对水生生物所产生的明显毒害作用,用以评价受试化合物毒性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铜、锌对鲤鱼抗氧化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鲤鱼置于不同浓度的Cu2 、Zn2 溶液中96 h,测定其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随Gu2 浓度的增加,SOD的活性为先升后降,CAT的活性为持续下降;随Zn2 浓度的增加,SOD的活性为持续上升,CAT的活性则先升后降.Cu2 、Zn2 胁迫下,鲤鱼肝组织CAT的抗氧化能力弱于SOD.  相似文献   

15.
以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幼孢子体为材料,研究了Cu2+对不同生长时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不同生长时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对微量Cu2+都是敏感的。对于早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5μg/L以上浓度的Cu2+对其正常生长不利;当Cu2+浓度达到或超过250μg/L时,该时期幼孢子体基本停止生长。对于后期的鼠尾藻幼孢子体,10μg/L以上浓度的Cu2+对其正常生长不利;1μg/L浓度的Cu2+对其生长有促进作用;当Cu2+浓度达到或超过50μg/L时,该时期幼孢子体增长缓慢或基本停止生长。鼠尾藻幼孢子体的假根由于结构和功能特性,对Cu2+的敏感程度不大,Cu2+处理初期依然表现出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几种盐碱因子对青蛤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碱水具有缓冲性能差、主要离子比例不稳定、碳酸盐碱度(Carbonate Alkalinity,CA)和pH高等特点。青蛤(Cyclina sinensis)生长快、抗逆性强、耐盐范围广,是一种在盐碱水中颇具养殖前景的品种。寄予为今后在盐碱水中开展青蛤养殖提供数据的目的,本文应用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96 h内水体中不同K+、Ca2+、Mg2+浓度及CA和pH对青蛤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K+浓度低于11.3 mg.L-1(对照水平的1/22)和高于838.7 mg.L-1(对照水平的3.34倍)时,青蛤的死亡率均超过了90%;其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0.8 mg.L-1和541.2 mg.L-1。当Ca2+浓度为4.5 mg.L-1(对照水平的1/64)和4 600 mg.L-1(对照水平的16倍)时,其死亡率均为34%左右。当Mg2+浓度为0和3078 mg.L-1(对照水平的3.38倍)时,其死亡率均仅为8.5%左右。CA方面,其值低于40 mmol.L-1时,青蛤的死亡率不超过5%,其值为80 mmol.L-1时,青蛤的死亡率也仅为20%。而pH方面,其值超过9.5时,青蛤开始急剧死亡。研究认为:影响青蛤存活的主要限制因子为K+和pH。此外,青蛤对CA的耐受性较强,表明其确实具有在盐碱水中开展养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Cu~(2+)、Zn~(2+)、Cd~(2+)对厚颌鲂幼鱼的联合致毒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n2+、Cd2+对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Cd2+、Zn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 mg/L、0.38 mg/L、0.27 mg/L、0.23 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 mg/L、8.34 mg/L、6.36 mg/L、4.44 mg/L;Zn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1.95 mg/L、17.56 mg/L、15.33 mg/L、14.62 mg/L。Cu2+、Cd2+、Zn2+对厚颌鲂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6 mg/L、0.849 mg/L、3.372 mg/L。Cu2+、Cd2+、Zn2+两两共存时对厚颌鲂幼鱼96 h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重金属暴露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Cd2+(0.005、0.025、0.05、0.1 mg/L)在168 h内对缢蛏消化腺和鳃组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d2+对两种组织GST活性均有激活作用,且高浓度比低浓度更易快速诱导其活性,但在暴露的后期(>96 h),两个较高浓度组(0.05、0.1 mg/L)GST活性均出现下降;两种组织的ACP活性(鳃组织0.005 mg/L组除外)在暴露的6h即被显著诱导,并表现出剂效关系,但高浓度组更快达到峰值后就持续下降,于暴露中后期(>72 h)被不同程度抑制;消化腺(0.005 mg/L浓度组除外)和鳃AKP活性在暴露168 h内均表现出“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并且较高浓度组活性反而比低浓度组更易被激活,各组AKP活性被诱导达到最高值后就持续下降直至被再次抑制。Cd2+在低浓度水平下即能引起缢蛏两种组织的GST、ACP、AKP活性变化,表明Cd2+的胁迫可对缢蛏机体的解毒体系和新陈代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铜、锌离子对尾草履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志崇  刘云  孙平跃 《水产科学》2005,24(10):19-21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浓度增高,Cu2 、Zn2 对尾草履虫的毒性增大,且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两种离子的概率单位与浓度对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Cu2 、Zn2 的1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32 mg/L、11.48 mg/L,95%置信区间分别为0.29~0.36 mg/L,8.98~14.88 mg/L。Cu2 对尾草履虫的毒性大于Zn2 的毒性;尾草履虫对Cu2 浓度变化比Zn2 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Cd2+对青鱼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Cd2+安全浓度胁迫对青鱼鳃丝、肌肉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金属硫蛋白(MT)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对青鱼的96 h LC50为1.434 mg/L,Cd2+对青鱼的生态毒性为高毒。在0.143 mg/L(安全浓度)Cd2+胁迫下,各组织中SOD活性和MT含量在6 h、12 h内显著上升,呈现出一定时间-效应关系,以暴露6 h时最为显著(P0.05);暴露12 h后,MT的含量基本上趋于平衡,而SOD活性却是快速下降,表明了12 h后该浓度Cd2+污染胁迫对SOD活性的抑制作用。整个试验期间,对照组青鱼各组织中的SOD活性和MT含量大小顺序皆为肝脏鳃丝肌肉,同种组织内相对比较稳定;肌肉中的SOD活性要显著低于鳃丝和肝脏,而肝脏中的MT含量要显著高于肌肉和鳃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