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沼液对植物病菌作用的研究,采用11种常见植物病菌,用实验室杯碟法进行抑菌试验。发现不管正在产气或已停止产气的沼液对大部分植病菌都有抑制作用,但其抑茵效果有差异:对小麦根腐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效果较明显,稀释成10%浓度的沼液也有明显的抑菌圈;对玉米大斑、玉米小斑病菌、小球菌核病菌、棉花炭疽病菌等效果差些;对蚕豆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等更羞些,浓度在50%以上才看到有抑菌现象;而沼液对苹果褐腐病菌、镰刀菌不仅没有抑菌作用,而且还有刺激生长现象。实验还证明了pH6.4的沼液抑菌效果不如pH7.2的;除去菌体和日光下曝晒6小时以上的沼液仍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沼液,沼液成分复杂,已成为限制厌氧消化工程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之一,其处理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试验采用H_2O_2作为氧化剂,研究H_2O_2对餐厨垃圾沼液COD的氧化去除效果及预处理后对厌氧消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过氧化氢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的影响。之后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沼液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程度为:初始pH值过氧化氢投加量氧化时间。当过氧化氢投加量为60.00 g·L-1,初始pH值为3.5,氧化时间为50 min时,COD去除效果最佳,达到48.37%。沼液经H_2O_2预处理后回用于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未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3.
建立沼液安全施用研究方法,探究沼液在不同酸度的土壤中对小麦作物的安全施用阈值,为沼液安全利用提供依据。分析沼液成分,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确定对小麦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的组分,进而确定各成分最高浓度。结果说明:1)挥发性脂肪酸(VFAs)在酸性土壤、无机离子在碱性土壤对小麦生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2)VFAs主要以分子形式抑制小麦生长,VFAs在小麦分蘖期比越冬期更明显抑制小麦生长,温度高促进VFAs水解为分子;3)由于碱性土具有更强的保盐能力,小麦生长易受无机离子影响;4)无机离子主要成分为氮、磷、钾,按照测土配方施用不影响小麦生长。沼液施用至酸性土壤需控制VFAs浓度,pH值7.5的土壤沼液播后底肥、分蘖期至苗期、分蘖后期、越冬期、返青拔节期追肥的VFAs浓度分别不超过45 mmol·L-1、11 mmol·L-1、23 mmol·L-1、30 mmol·L-1、18 mmol·L-1,且土壤pH值越低,VFAs安全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   

4.
沼液用于无土栽培的营养机理与技术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氨氮、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富含多种酶类、维生素等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成分,还有大量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蔬菜无土栽培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为此,对沼液用于无土栽培的营养机理与技术进行了优化.应用沼液无土栽培时,严格控制条件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升:EC值应控制在2.0~4.0ms/cm之间,pH值在5.8 ~6.5之间,沼液提前沤肥30天,并加入鳌合态铁可以增产3.4%~8.8%.  相似文献   

5.
藻类生物絮凝剂对沼液的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正军  王新志  杨一盈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5):290-295,303
选择4种代表性藻种(小球藻、莱茵衣藻、紫球藻、斜生栅藻)在培养基中培养15 d,每天提取其培养液作为絮凝剂絮凝沼液,研究了不同藻种产出的絮凝活性物质对沼液的絮凝效果,选出能够高效絮凝沼液的藻种。经筛选试验,发现紫球藻所产出的絮凝活性物质能够最高效地絮凝沼液,沼液絮凝率可达到39.01%;利用最适培养条件下提取的紫球藻培养液,以絮凝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探究了pH值、絮凝温度、絮凝剂投放量、絮凝时间4个条件及其交互作用对沼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响应面模型,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pH值、絮凝温度、絮凝剂投放量、絮凝时间都会对技术指标产生较大影响,而助凝剂添加量所产生的影响较小;最优工艺参数为:pH值7.69、絮凝温度26.78℃、絮凝剂投放量47.70 mL、絮凝时间20.39 min,验证后测得絮凝率为76.09%;总氮去除率达51.30%、总磷去除率达57.00%、氨氮去除率达54.67%、化学需氧量去除率达43.16%、总固体去除率达54.11%、挥发性固体去除率达57.80%、固体悬浮物去除率达53.71%。  相似文献   

6.
沼液对黄瓜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不同浓度的沼液浸种及喷施对黄瓜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低浓度沼液的浸种能促进黄瓜的发芽,高浓度的沼液抑制黄瓜种子的发芽,最适的浸种浓度在0.5%~2.5%之间。沼液经过不同的处理后抑制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消除,较高浓度沼液经高温灭菌、离心或调节pH值后种子的发芽率均比相应浓度的原沼液高,但抑制效果还不能完全消除。利用沼液进行苗期喷施,以浓度为20%的沼液对黄瓜苗期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促进作用最好,研究结果还发现喷施适合浓度的沼液对抗性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表明沼液除了具有促进种子发芽、苗期生长的作用外,还具有提高黄瓜系统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沼气发酵液及其处理液对乌塌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浓度沼液能促进乌塌菜种子的发芽,高浓度的沼液抑制乌塌菜种子的发芽。沼液经过不同的处理后抑制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消除,经较高浓度的高温灭菌沼液和pH值为6.3的沼液处理过的乌塌菜种子的发芽率均比相应浓度的原沼液高。将沼液分离成水溶性、中性脂溶性、酸性脂溶性三部分,通过发芽实验结果表明,抑制种子发芽的因素主要存在于沼液的水溶性部分,脂溶性部分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石墨为电极,研究了电化学法对沼液预处理效果,考察了极电压、反应时间、极板间距、初始pH值及不同电化学反应条件对沼液中COD和TP的去除率影响,确定了电化学法处理沼液的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极电压15 V,反应时间3.0 h,极板间距20 mm,初始pH值为5.0,在改变电化学反应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提高出水COD和TP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沼气工程沼液中微生物的细菌种群分析与功能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集了现代牧业集团各地区大型沼气工程的沼液,分析了不同沼液样品中全N,P,K等养分的含量和理化性质,并利用传统微生物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探究了样品中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及种群组成情况,根据BLAST的比对结果,选取并纯化到32株细菌,测定了它们对四种不同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各地区沼液样品的pH为6.1~8.7,总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的为来自通山的样品,达15.4%,含量最低的为马鞍山沼液样品仅为0.94.不同沼液样品中的细菌的数量介于105~106 CFU·mL-1之间,且种群丰富,组成差别较大,芽孢杆菌为各地区沼液样品中的主要优势微生物.拮抗实验的结果表明Paenibacillus peoriae对菌棉花枯萎病、菌尖刀镰刀型黄瓜枯萎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四种病源真均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具有作为生防应用菌株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厌氧发酵工艺条件的不同会造成沼液有机质降解不完全,如将这种沼液直接施用到农田里会对植物产生一定损害,因此该研究考察了抗生素菌渣厌氧发酵沼液贮存过程的理化性质变化,探究了贮存时间和稀释倍数对种植白三叶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沼液的农田安全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选取白三叶作为供试植物,进一步研究不同贮存时间沼液对作物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贮存时间的延长,pH值和电导率呈上升趋势,氨氮浓度相对比较稳定,VFA,SCOD和TP显著下降,TIC显著上升;贮存时间为1个月时在稀释400倍时各项指标效果最好,活力指数、芽长和鲜重分别提高10.9%,10.7%和10.6%,贮存时间为6个月时在稀释100倍时植物各项指标效果最好,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和鲜重分别提高37.4%,16.4%,9.3%,14.9%;进一步说明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沼液对植物解除抑制的稀释倍数降低。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不同浓度的沼液对番茄进行叶面喷施,其中以50倍稀释液的喷施效果最好,可以促进番茄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改善番茄果实品质、提高营养价值、增加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浓度沼液喷施对葡萄叶蝉及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和温室试验各设6个处理,从葡萄展叶期开始定期喷施不同浓度沼液,开展霜霉病病原菌接种试验和叶蝉危害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沼液喷施对葡萄叶蝉危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与未喷施沼液的T0相比,露地栽培叶蝉危害显著降低,且随着喷施沼液浓度的提高而逐步下降,喷施沼液原液叶蝉危害率为17.40%,防治效果达49.12%;不同浓度的沼液喷施葡萄叶片对不同栽培环境下(露地和温室)葡萄霜霉病均具有防治效果,且喷施80%浓度沼液效果最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58.54%和50.56%。研究结果揭示了沼液在葡萄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沼液可在葡萄栽培中得到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施用沼肥对保护地蔬菜栽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以等有机质含量的猪粪、沼渣为基肥,追肥(化肥与沼液)以等N、等P、等K进行施用,采用二裂式区组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沼肥、猪粪、化肥等不同施肥组合对保护地土壤pH值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收获期,各处理土壤pH有下降的趋势,但没有酸化现象发生;施用沼渣在防止土壤pH值下降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施用沼渣、沼液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的效果分别优于施用猪粪、化肥,沼渣与沼液配合施用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及碱解N含量方面效果显著,猪粪与化肥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速效P和速效K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沼肥用于辣椒种植对产量和品质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法,选择湘研二号辣椒进行露地栽培对比试验。试验中设6个处理,各处理在等氮水平下施肥,采用对辣椒施基肥和多次追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案,主要进行了沼肥用于辣椒种植对株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株高、产量和品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辣椒在生产中施沼肥比施化肥效果好,这为沼肥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施灌沼肥对土壤氨挥发和氮素下渗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施灌沼肥对土壤氨挥发和氮素下渗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土柱模拟试验,系统研究沼肥不同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深度对土壤表面的NH3挥发及土壤垂直剖面上的总氮、NH+4-N、NO-3-N下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施沼肥时,土壤表面的NH3挥发累积量和挥发的延续时间均随沼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含水率、总氮和NH+4-N均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而NO-3-N可迁移至较深层土壤。底施沼肥时,NH3挥发累积量随着沼肥施用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施用深度为10 cm时便可有效减少沼肥的NH3挥发损失;同时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含水率和总氮、NH+4-N、NO-3-N质量比的最高点均与沼肥施用深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吸附剂对于沼液中重金属的去除能力,实验首先比较D401树脂对模拟沼液和实际沼液中Cu 2+,Zn 2+,Pb 2+,Cd 2+4种重金属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D401树脂对模拟沼液中4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实际沼液。其次,选取D401树脂、LSC-500树脂及沸石3种吸附剂,比较3种吸附剂对实际沼液中Cu 2+,Zn 2+,Pb 2+,Cd 2+4种重金属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沸石对实际沼液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最差,LSC-500树脂的吸附能力略优于D401树脂。以期该实验结果为今后更高效地处理沼液中的重金属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效稳定沼液营养液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返青期施用稳定沼液营养液对冬小麦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用尿素相比,稳定沼液营养液可以明显促进冬小麦株高的增长和干物质的积累,并显著提高产量,增产可达23.3%;与施用原沼液相比,施加稳定沼液营养液对冬小麦增产可达10.3%。施用稳定沼液营养液与施用尿素及原沼液相比,冬小麦籽粒中粗纤维含量分别下降20.9%和1.4%,淀粉含量分别上升4.8%和4.0%。同时对土壤养分的测定结果表明,施加稳定沼液营养液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49.1%,24.5%和18.7%。因此,稳定沼液营养液的使用可以更为有效的促进冬小麦产量的增加,同时改变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8.
沼肥对水稻增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本所4年沼肥肥效定位试验结果,证实沼气发酵剩余物是一种缓速兼性的优质有机肥料。不仅沼液、浮渣、沉渣单独施用对水稻有较为显著的增产作用,而且沼液、浮渣、沉渣合并施用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必须纠正某些地方“弃渣用液”或“弃液用渣”的片面施用沼肥的现象,大力提倡全沼肥的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19.
沼液对水培生菜生长、养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深液流水培法,对生菜在不同沼液替换比例配制有机无机复合营养液条件下的生理生长、产量及其对营养液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沼液对生菜叶面积、产量,养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在沼液替换比例为10%、20%、40%的条件下,生菜的叶面积、产量、养分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沼液替换比例的提高而增加。在60%和80%的沼液替换比例条件下,生菜的产量和植株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利用率都有所下降,过高沼液替换营养液比例不利于生菜的生长。在这种复合营养液条件下,生菜对于氮、磷及镁元素的吸收利用率较高,对于钾和钙的需求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