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牛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普遍存在前处理操作繁琐的问题,不适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环保、高效,可用于大量牛奶及其制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采用改进的QuEChERS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以气相色谱-ECD检测器作为检测手段,建立了牛奶中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检测牛奶中8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最低检出限在0.001~0.008mg/kg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5.09%~100.02%,RSD为2.96%~11.64%,符合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本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安全,可用于牛奶样品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的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方三省杨梅农药残留和甜蜜素添加状况,维护杨梅鲜果质量安全,应对舆论关切,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方法 通过线上和线下购买杨梅主要产区浙江、福建、云南的市售新鲜杨梅作为检测样本,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杨梅中甜蜜素进行检测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杨梅中43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对检出农药作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并采用相对强度系数法 (RPF)对检出率较高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累积急性膳食评估。结果 213批次杨梅中,甜蜜素均未检出,171批次样品检出农药残留,样品农药残留检出率为80.3%,其中66.7%样品检出两项及以上农药。检测的43项农药中,9项农药有检出,其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最高值为60%,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最高值为0.02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累积急性膳食评估值为93%。结论 未发现南方三省杨梅违规添加甜蜜素。对成年人而言,农药残留的各项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值均<100%,在安全范围内,风险可接受。  相似文献   

3.
本发明涉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改良农作物品质的应用,属于微生物肥料领域。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菌株LFJS3—9作为菌种生产的菌剂,按照30~75kg/hm^2的用量,稀释15~20倍后,选择天气晴朗的下午,均匀喷洒在作物植株表面或土壤中。一般在作物最后一次使用农药后使用,多次使田或在作物生长旺盛期使用效果更佳。经过研究测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菌菌剂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使用本发明方法,具有生产使用成本低,使用方便,农作物品质改良显著的优点,适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适合在茶叶、蔬菜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等粮食作物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近20年来人工合成的系列类似天然除虫菊素化学结构的合成除虫菊酯。不仅保持了天然除虫菊素杀虫高效强击倒、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而且在杀虫毒力及对日光的稳定性上都优于天然除虫菊。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下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昆虫的毒性具有温度效应。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5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环境温度35、30、25、20℃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随着温度的升高,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降低,在35℃时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家蚕2龄幼虫的LD50值与20℃时的LD50值的比值分别为7.63、12.27、8.49、2.76、1.75。研究结果表明,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表现为负温度效应,其中氰戊菊酯对家蚕的毒性受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溴氰菊酯和联苯菊酯较为明显,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毒性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速灭虫净,又名杀布菊酯,代号s——5602, 是七十年代中期新发展起来的几十种拟除虫菊酯类新农药中的一种。它的杀虫效力高于天然除虫菊素,而对人畜的毒性和残留与天然除虫菊素相似,被称为能被生物降解而无害于环境的第三代农药。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农药市场品种繁多,新药不断推出。随着环保问题日益被重视,用量大、高残留的农药品种已被活性高、效果好、对人畜及环境安全的品种逐步替代。如杀虫剂,70年代以有机氯、有机磷为主;80年代以有机磷为主,稍次为拟除虫菊酯类;预测90年代中后期拟除虫菊类的销售额将占首位。新杀虫剂对人畜低毒安全,但对蚕毒性大、残毒期较长,威协蚕作安全,影响生产效益。为此,我们必须注意和防范。  相似文献   

8.
基于为蚕区桑园及周围农田安全合理选择和使用农药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部分常用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比较了同一类型不同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相同但由不同生产商生产的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并根据其毒性强弱进行分级。结果表明:蛀迪(20%三唑磷EC)等5种有机磷类农药和比奇(4.5%高效氯氰菊酯EC)等16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高毒性(0.1 mg/L≤LC50<10 mg/L),农斯特(48%毒死蜱EC)等5种有机磷类农药和甲功(2.5%高效氯氰菊酯EC)等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中等毒性(10 mg/L≤LC50<1 000 mg/L);同一类型农药不同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相同但由不同生产商生产的农药对家蚕的毒性不同。因此,在桑园及周围农田用药时应仔细分辨药剂生产商和有效成分种类,尽可能避免使用对家蚕高毒性的农药。  相似文献   

9.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在模拟天然除虫菊酯化学结构的基础上由人工合成的一类杀虫剂。该农药具有广谱、高效、对高等动物及鸟类毒性较低、使用比较安全,在自然界容易降解,较少污染等特点。它对抗药性昆虫有效,为近代杀虫剂的发展方向和新途径。本类农药除保留了天然除虫菊素固有低毒、低残留特点外,还具有强大的触杀、杀卵作用,并兼有胃毒作用的神经毒剂,脂溶性大,易于渗透昆虫表皮,对害虫作用快,有强大的杀虫力。它们防治植物害虫的有效成分用量,一般每亩只需几g,有的不到1g,故有“超高杀虫剂”之称。最初此类农药主要用于棉花、…  相似文献   

10.
1蚊应对灭蚊剂的方法 1.1酶升级适应灭蚊药物 蚊体内有一种酶,可以分解灭蚊药物。人类最早用DDT灭蚊,开始效果很好,几年后蚊体内的酶开始抑制DDT的毒素并分解它。人类随后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取代DDT,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多功能氧化酶和胡核基丁醚的混合物,现在的蚊香、灭蚊剂、蚊香片里面90%含的都是这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乳制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已实施的乳制品农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中均采用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safe)前处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并重点介绍QuEChERS前处理技术的原理、优点以及其在乳制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柑桔潜叶蛾是柑桔主要害虫之一 ,为害新梢嫩叶 ,造成的伤口有利于溃疡病菌的侵入。 80年代以来 ,我省推广使用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但是 ,经过多年的使用 ,各地先后发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防治柑桔潜叶蛾药效明显下降 ,甚至无效。因此 ,当前亟须找到新的替代农药来解决柑桔潜叶蛾的防治问题。 1999年笔者对 3%莫比朗乳油和 2 0 %康复多浓可溶剂进行了防治柑桔潜叶蛾药效试验 ,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试材与方法 试验在德庆县悦城林场 5年生沙糖桔园进行。设 3%莫比朗乳油 (日本曹达株式会社产 ) 2 0 0 0倍液、2 0 %康复…  相似文献   

13.
溴氰菊酯又名敌杀死,是近年的新农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它的杀虫活性比二氯笨醚菊酯和杀灭菊酯都强,药效特高,约比二氯笨醚菊酯高一个数量级,是当代最高效的一种农药。由于它具有对光及空气均较稳定、杀虫谱广,高效低毒、低残留、触杀力  相似文献   

14.
植物性杀虫剂,即源自植物,是植物的某一部分(如花、叶、茎、根)或其提取物所组成的各种配方。植物精油往往被用作昆虫引诱剂或驱避剂。植物性杀虫剂,尤其是天然除虫菊酯类对动物和植物的各种害虫具有很好的毒杀作用,而且在环境中残留时间很短,对动物的毒性很低。拟除虫菊酯为人工合成的类似除虫菊样化合物,具有卓越的杀虫活性和击倒能力。现介绍三种植物性杀虫剂:鱼藤酮、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桑园间套种作物和桑园周边大田作物使用农药、农林业使用农药防治害虫、桑园使用成份混杂农药、盲目使用新型农药、土壤中农药残留的污染以及蚕农防毒意识薄弱等造成家蚕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有机磷农药、沙蚕毒素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引起家蚕农药中毒的症状。提出了合理调整桑园布局、设立桑园保护区、普及农药知识、正确使用农药、严防农药二次污染等预防家蚕农药中毒的对策。同时,提出了家蚕农药中毒的防治方法:勤观察、早发现,正确诊断;查明中毒原因,切断毒源;做好中毒后的处理工作,降低因农药中毒造成的损失;增强家蚕体质,提高家蚕对农药的抵抗力。以期确保蚕桑产业生产安全,把家蚕因农药中毒所造成的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化学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由于茶树上使用农药的安全指标较严,能够使用的农药种类有限,农药轮换使用的选择范围小,害虫的抗性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常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使用时需要增加到很高的浓度才有效果,不仅增加了成本,也易造成茶园及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添加农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天然除虫菊及早期合成拟除虫菊酯的基础上,M.Elliott 等氏于1973年首先合成并筛选出性质与活性都较前者有别而药效大大改善的一些拟除虫菊酯。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即是其中之一。这一类新杀虫剂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普遍重视,认为今后很多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品种可能为其所取代。江苏省农药研究所于1975年试制成功二氯苯醚菊酯,简称“除虫精”。1977年该农药试制小组提供我所试验样品。近三年中(1977—1979)我们结合几项试验工作对该农药进行了试验,现将三年来关于该农药的  相似文献   

18.
贵州防治微小牛蜱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牛蜱对牛羊的严重危害性日趋突出。50年代至今应用六六六和敌百虫收到一定灭蜱效果。近年来应用拟除虫菊酯类或拟除虫菊酯类与有机磷类混用杀虫效果理想。目前化防仍然是减少蜱类侵袭唯一实用方法,但必须结合实际做到合理用药,防止人畜中毒,治理对杀虫剂的抗性是不同作用机制的几种药剂合理混用或轮用以及混用与轮用的综合策略。牧地上蜱污染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予以有效清除,土农药的使用仍应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9.
一起山羊溴氰菊酯中毒救治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合湖乡养羊专业户吴某应用氰戊菊酯、溴氰菊酯为羊群治疗羊疥螨,由于使用不当,致使20余头山羊中毒死亡。拟除虫菊酯类是常用农药,中毒救治报道尚不多,且本次救治方法与过程有不当之处,为使同行从中吸取教训,我们对其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乡引进棉田新农药,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如2.5%溴氰菊酯(又名敌杀死)和稻田使用的仿生农药,25%杀虫双.其使用面积不断扩大,鉴于此药对桑蚕毒害情况的不了解,在施药中又没有严格做好防污染等工作,从而导致1984年夏秋季农药大面积污染,蚕儿普遍中毒,仅中秋蚕一期,蚕种损失就达600张,经济损失达6万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