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保山潞江镇百花村知青农场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胡椒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胡椒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胡椒与咖啡套种栽培模式及胡椒与包谷套种栽培模式下农艺性状表现较胡椒纯种模式好,胡椒与咖啡套种栽培模式下农艺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并在海南胡椒优势种植区调研,比较复合栽培和传统单作死支柱栽培模式的优劣势,分析外界因素(国家政策和科学研究)给胡椒复合栽培模式带来的机会和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胡椒复合栽培模式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3.
橡胶与胡椒复合种植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橡胶与胡椒间作栽培模式对于推动我国热区橡胶和胡椒2大产业的发展,以及改善长期单作对土壤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综述橡胶和胡椒2种间作物的生物学和养分吸收特性,评价2种作物间作的空间资源利用、小气候环境条件和土壤资源利用的适宜性和生产效率,并对橡胶与胡椒间作栽培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深入剖析.提出...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世界胡椒产销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椒原产印度西高止山脉的热带雨林。早在2000年前已有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胡椒科、胡椒属,多年生、常绿热带藤本植物。主要胡椒生产国为越南、印度尼西亚、巴西、印度和中国。现将2005年世界胡椒产销概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阐述卡瓦胡椒的植物形态、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种质资源情况和分子标记研究、栽培方法研究及加工方法研究,提出我国卡瓦胡椒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今后卡瓦胡椒的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海南胡椒产业历经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受栽培技术、生产管理和土肥水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与世界主要胡椒种植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其中,作为海南胡椒主产区之一的琼海,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本文针对琼海胡椒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并提出了胡椒低产园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7.
云南德宏地区胡椒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云南省德宏地区胡椒(Piper nigrum L.)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包括园地规划、栽培模式、种植方法、建园与定植、土壤管理、水分管理、营养管理、整形与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加工等,可作为云南省德宏地区胡椒栽培技术依托,也可供云南省其他市县胡椒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胡椒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总结了胡椒菠萝蜜间种模式配套技术,以期探索适合小户分散种植的胡椒新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胡椒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胡椒自1947年引入中国,主要种植在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省(区),随着胡椒生产的发展,对胡椒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笔者从种质资源、繁殖技术、生理特性、根际微生物特性、耕作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产品的综合利用和产业战略等方面对中国胡椒自引种以来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中国胡椒今后研究的方向,为从事胡椒科研、生产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胡椒野生近缘种蒌叶Piper betle L.作砧木、胡椒Piper nigrum L.栽培种Kuching作接穗的嫁接技术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胡椒栽培种与胡椒野生近缘种嫁接亲和力强,嫁接成活率高,嫁接植株主蔓粗壮,生长迅速,生态适应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长子县是我国青椒的主要产区之一,该文在详细论述长子青椒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地青椒生产中存在的品种选择、栽培技术以及市场、加工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选用专用品种,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扩大销售渠道,发展大、中、小型加工企业。建议科研部门进行青椒不同茬口专用品种的选育,适宜当地栽培技术的攻关,借鉴各地市场销售经验扩大销售渠道,鼓励劳动者进行小型农机具的发明创造;提倡政府惠农政策实施,在大力扶持合作社、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在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户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当前海南胡椒主要真菌病害及对应病原菌种类。[方法]对海南13个胡椒主要种植区域的胡椒园进行系统调查,对所得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共调查到真菌病害7种,分别为胡椒瘟病、炭疽病、枯萎病、慢蔫病、根腐病、基腐病、菌核病。目前,危害胡椒最严重的为胡椒瘟病、胡椒炭疽病、慢蔫病和枯萎病。[结论]研究结果为胡椒病害的综合防治和科研工作者掌握其最新动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丘北辣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业化、栽培技术及育种现状3个方面对丘北辣椒的发展和研究进行了综述。产业化方面,丘北辣椒产业已经是文山州第二大生物产业,已有一些专门从事辣椒产品开发和加工的企业,市场化平台已经初步形成,但是标准化程度低、大型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发展合力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应该从加强研发平台、加大产业信息化进程、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进行改进。栽培技术方面,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研究较多,但各学者研究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且研究的系统性不足,对丘北辣椒的栽培指导作用不强。育种方面,有部分新品种被选育出来,但得到审定命名并在文山州推广种植的品种少,品种混杂度还很高,急需培育真正能在文山州推广种植并满足丘北辣椒品质需要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才惠文 《北京农业》2011,(18):24-25
依据多年对于辣椒栽培的研究,从育苗、栽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无公害辣椒栽培技术,为辣椒高产提供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14~2015年对吉首地区矮板村辣椒病虫害的调查,发现吉首地区辣椒的主要病害是:疫病、炭疽病、灰霉病和青枯病,主要虫害是:烟粉虱和斜纹夜蛾。分析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包括:当地气候、辣椒品种、土壤基质、栽培方式、施药种类和方法。针对这些主要病虫害,提出了健身栽培、及时病虫测报和合理用药为一体的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未 《北京农业》2012,(24):19-20
阐述了辣椒种植的主要条件,如何栽培辣椒以及后期的科学管理,做到了无公害栽培。  相似文献   

17.
介绍海南农垦胡椒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海南农垦胡椒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与辣椒间作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与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选择玉米密度、辣椒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采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设计方法,开展了主要栽培措施对玉米和辣椒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建立并解析了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了优化的栽培方案,即A1B3C2D2[玉米密度1 600(60 cm×35 cm...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新型栽培方式下甜椒苗期N2O的排放量和排放昼夜变化规律,明确新型栽培方式下最佳的蔬菜减排栽培模式,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对土垄栽培、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SC)标准垄、SSC矮垄3种栽培模式的内嵌区和整个垄部连续取气测定N2O排放量。结果表明,测定时间段内,设施甜椒苗期的N2O排放通量出现两个排放峰值,呈现昼高夜低的现象。在白天(8:00-16:00),SSC矮垄的垄部N2O的平均排放通量最大,为0.180 mg·m-2·h-1,土垄的垄部N2O的平均排放通量最低,为0.112 mg·m-2·h-1;在夜间(17:00-22:00),SSC标准垄的垄部N2O的平均排放通量最大,为0.113 mg·m-2·h-1,土垄的垄部N2O的平均排放通量最小,为0.064 mg·m-2·h-1。3种栽培模式的N2O的昼夜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与土垄栽培相比,SSC矮垄栽培更有利于甜椒的生长。综上,SSC矮垄栽培有利于设施蔬菜的生长,为设施蔬菜减排增效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辣椒不同基因型品种长季节栽培,研究高温胁迫对辣椒产量影响,为辣椒专用育种和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通过辣椒早、中、晚熟不同基因型4个品种4次重复露地长季节栽培,整个生育期各温度阶段产量研究适温和高温及对辣椒结果和产量影响.[结果]辣椒结果最适宜的时间短,6月16日~7月15日和8月16日~9月15日,适温范围在20.70~30.74℃.日最高平均气温30.74℃以上高温1个月的7月16日至8月15日,辣椒1号和辣椒1-1号产量是日最高平均气温30.74℃以下适温1个月产量最高峰段的38.21%和51.74%,早熟1号和晚熟1号辣椒分别为48.1%和72.38%,产量显著和极显著受到抑制.供试品种夏季高温胁迫后夏秋季产量,辣椒1号、 辣椒1-1号和晚熟1号辣椒较早熟1号辣椒增产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辣椒1号和辣椒1-1号7月15日高温前(1个半月)的前期产量与高温至10月15日(3个月)后期产量的百分比分别为42.34:57.66和39.50:60.50,,早熟1号辣椒相应为47.99:52.21,晚熟1号辣椒相应为20.25:79.75.[结论]辣椒不同栽培方式适宜选育专用品种.辣椒栽培应提前育苗,带花蕾壮苗定植,早管早发,把辣椒开花结果的盛期安排在适温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