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玉龙雪山土壤发生特性及其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为指南,对位于滇西北地区玉龙雪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典型土壤剖面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玉龙雪山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粘土为主,海拔由低至高,土壤质地由粘土、壤质粘土逐步过渡到砂粘土、砂壤、壤土;土壤CEC值在1.96~69.59cmol·kg^-1之间,且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其中以腐殖质层最明显;土壤游离铁含量为2.17~31.15g·kg^-1,活性铁含量为0.15~6.35g·kg^-1,铁游离度为19.89%~59.48%,铁活化度为5.02%~62.20%。由于受母质类型的影响,土壤铁游离度和活化度均随海拔升高无明显变化规律。参考玉龙雪山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土壤发生特性,将其土壤垂直带谱结构划分为:常湿雏形土(海拔3400~4200m)、湿润铁铝土(海拔2700—3400m)、湿润雏形土(海拔2500~2700m)、湿润铁铝土(海拔2500m以下)。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儋州市砖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归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海南省儋州市典型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该市砖红壤地区4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进行成土条件调查,并分层取样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4个土壤剖面归属于铁铝土、富铁土和淋溶土3个土纲、湿润铁铝土、湿润富铁土和湿润淋溶土3个亚纲4个土类4个亚类,并分别对应到相应的4个土系;儋州市砖红壤在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体系中并不呈简单的对应关系,系统分类的划分指标要求更严格,分类更标准。  相似文献   

3.
陈政  张辉  孙庆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65-868,879
[目的]对铜尾矿废弃地中的氧化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类型氧化铁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方法]以铜陵2处不同时间弃置的铜尾矿废弃地为对象,采用化学分析法研究了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3类铁氧化物(无定形氧化铁、游离氧化铁和络合态氧化铁)的含量。[结果1尾矿废弃物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为(1.73±0.77)~(9.68±2.94)g/kg,氧化铁活化度为(4.80±3.85)%-(91.94±4.34)%;游离氧化铁、晶质态氧化铁含量和游离度分别为(9.10±1.57)~(42.77±12.69)、(2.50±0.57)~(42.05±13.46)g/kg和(8.17±1.77)%~(20.02.±5.38)%;成土时间较短的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不同发育层尾矿中3种氧化铁含量差异较小,而弃置时间较长的铜官山尾矿废弃地随深度增加无定形氧化铁逐渐降低,游离氧化铁和络合态氧化铁逐渐增加。相关分析表明:2处尾矿废弃地pH值与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及氧化铁活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游离氧化铁含量、铁游离度、晶质态氧化铁含量和络合态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和氧化铁活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游离氧化铁含量、游离度及晶质态氧化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目前,铜陵铜尾矿废弃地尚处于成土过程的初期阶段,大量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探索了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尾矿废弃地中铁氧化物的形态、含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揭示铜尾矿及类似尾矿废弃物的成土过程、成土机制等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西南地区变性土、铁铝土及水稻土7个剖面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的结果表明:铁铝土在元素地球化学分类上可划为铝质富铝化类型,变性土也表现了一定的富铝化趋势,而水稻土最明显的特征是Fe、Mn及Ca均相对富集。变性土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铁铝土则以高岭石占优势,水稻土矿物组成取决于母质来源。根据主组元分析结果,可以探讨成土过程中不同剖面的元素分异和相关性,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棕壤各形态氧化铁的存在形态和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开垦使棕壤表层游离态、无定形态和结晶态氧化铁的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表层铁的游离度和活化度显示开垦促进表层游离铁形成并抑制其向晶质铁转化。(3)在土体剖面0~60cm范围内,各形态氧化铁均表现出向下聚集的规律,但它们在不同利用方式棕壤中的活动情况各不相同。它们的分布和转化与有机质和颗粒组成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广西土壤成土条件与铁铝土成土过程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1971~1980年广西气象、地质资料,从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5个方面对广西土壤成土条件进行分析,并对铁铝土52个土壤剖面的B层52个土样进行土壤pH值和交换性铝、钾、钠、钙、镁、土壤全铁和全硅、游离氧化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雨林气候区,高温多雨,湿、热同步,化学风化、淋溶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母岩多样,地形复杂,由此形成了广西土壤类型以酸性富铝化土壤为主的多样性;广西铁铝土在成土过程中盐基被强烈淋溶,土壤多为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低,阳离子交换量很小,脱硅富铁铝化明显,游离氧化铁含量和交换性铝饱和度高。研究广西土壤成土条件与铁铝土成土过程特征,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广西土壤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稻土离铁作用明显,并以耕层最为强烈.耕层中的晶质铁和非游离铁被活化、淋溶,使耕层的全铁、游离铁、晶质铁及非游离铁量均随发育度的提高而渐减.耕层下淋的活性铁在心土层氧化淀积,导致心土层的全铁.游离铁和晶质铁量随发育度的提高而渐增.氧化铁的晶胶率和晶化度在剖面中有显著的分异,其变化趋势可确切地反映出不同水型下的成土特点。  相似文献   

8.
三江并流区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云南省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区8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土壤氧化铁及其发生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第三纪古红土和玄武岩母质上的土壤全铁含量较高,铁游离度较低,活性铁和铁活化度也较低。不同类型土壤全铁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高山草甸土〈紫色土〈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棕壤〈红壤〈石灰土〈暗棕壤。棕壤、石灰土的土壤铁富集明显,处于富铁化阶段;红壤、紫色土、黄棕壤的土壤铝富集超过铁,铁的游离度很高,已进入富铝化阶段;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的土壤风化发育尚停留在脱盐基的硅铝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几种土壤中不同形态铁及无定形硅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白浆土、黑土和草甸土三类土壤不同形态铁和无定形硅铝表明,游离氧化铁的量在各类土中均为表层大于底层;铁的活化度白浆土高于黑土,而白浆土的白浆层又高于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无定形硅、铝在白装土中层次之间分异明显,说明有淋淀现象发生,在黑土和草甸土中差异不大;新鲜有机质对铁的活化有显著作用,络合态铁和土壤腐殖质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分布在福建南亚、中亚热带不同比高河成阶地面上由第4纪红色粘土母质发育的赤红壤、红壤19个剖面铁的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离态氧化铁、氧化铁游离度,晶胶比随地质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活化度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较好地将中更新世(Q_2)和晚更新世(Q_3)2个地质年代的产物区分开来.充分显示出古气候影响占优势,并不受近代气候带划分的限制.认为它们均属于古土壤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以莫莫格芦苇沼泽、芦苇—羊草草甸和羊草草甸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游离铁和无定形铁的质量分数以及铁活化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游离铁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为春季最明显,其次为夏季,秋季最弱;而无定形铁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则表现为夏季明显,秋季次之,春季最弱。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游离铁质量分数逐渐降低,至60~90 cm处略有升高;而无定形铁质量分数则表现为自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规律。3种类型湿地土壤游离铁质量分数比较,羊草草甸最高、芦苇沼泽次之、芦苇—羊草草甸最低;无定形铁质量分数则表现为芦苇沼泽最高、羊草草甸次之、芦苇—羊草草甸最低。湿地土壤铁的活化度夏、秋季节高,春季低;土壤表层铁活化度高于底层。  相似文献   

12.
连续四年在水泥模拟池内进行了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地下水位和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处理,水田土壤有机质均有所增加,不同耕作制度,以冬泡区土壤的有机质增加最多,但只施化肥进行冬泡的有机质量增加极少,并且第四年开始降低。施用常量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高水位区>低水位区;而不同地下水位对施用高量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各处理土壤中的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及其活化度均逐年有所增加。无定形氧化铁的含量一般是:耕层>下层,冬泡区>冬作区,高量区>常量区>化肥区。耕层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主要决定于水分和有机质含量,下层则主要受地下水位高低的影响。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活化度及其变化规律与无定形氧化铁的状况相似。  相似文献   

13.
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海城市设施农业主产区32个代表性土壤样品盐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盐与其他盐分指标的关联度大小为: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钾离子>硝酸根离子>1/pH>钠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主成分分析过程中,全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钾离子、1/pH及硫酸根离子对第一主成因起到主要正效应。盐分指标综合得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东四镇设施土壤盐分程度差异明显,大部分地区土壤盐分程度区域间相异而区域内相近。  相似文献   

14.
对于m个非独立随机变量,在一定的近似程度下,利用主成份求出它的独立因子数,称为这m个非独立随机变量的近似自由度,并把它应用于方差分析中的F检验,并给出了一个误差的概率估计值。  相似文献   

15.
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旱土为供试土壤,淹水种稻,进行水田耕作制模拟试验,研究对土壤有机质、氧化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增加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但只施化肥的冬泡区有机质增加量少;无定形铁的含量及氧化铁的活化度均逐年增加,其增加速度是冬泡区>冬绿区>冬油区:无定形铁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主成分分析在大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成分分析法(PCA)以少数的综合变量取代原有的多维变量,在原始数据信息丢失最小的情况下,使数据结构得以简化。作者分析了合肥市新站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空气质量污染特征因子与污染物之间的数学模型,再用该模型计算出各点位相对污染程度,并对监测布点进行分类。以此选出最佳监测点位,可为大气质量监测优化布点提供方法,为合肥市新站区环境质量的分区和分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