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引起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槐为供体,花生栽培品种79266和辐8707为受体,采用花萼管注射法和柱头浸滴法将供体DNA导入受体。D1代变异率33.3%~63.4%,变异的性状包括单株果数、果形、果大小、内种皮颜色、株型、叶形、熟性、育性及产量性状。D2的大部分变异株能稳定遗传,不再分离,稳定株行占D2株行的75%~96%。试验表明,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可以引起后代的变异,变异范围广,稳定快,是花生品种改良和创造新种质的有效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花萼管注射技术,将牛胸腺DNA与酪蛋白基因导入花生品种白少1016与鲁花10号、D1代株形、分枝、果形、热性、育性等性状出现了较大的分离,总变异率为34.1%-94.1%,高于野生种DNA导入后代及诱变处理后代的变异率。表明超远缘物种DNA在促使花生栽培种产生广泛的遗传变异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花生DNA导入大豆育种效果的研究/王丕武,张晓玲,张军…∥林农业科学。一1994,(3).一18~20利用花粉管通道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将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受体中,引起受体的结荚习性、株高、成熟期、主茎节数、分枝数、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对变异株进行选...  相似文献   

4.
外源DNA导入大豆获得一不育材料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获得不育系的途径有许多,如远缘杂交,自然变异,无性系变异等。本试验以吉林20号大豆为受体,采用花偻管通道导入技术,导入远缘材料鹰咀豆总体DNA,于D2代获得一不育变异株D8804-7,通过对该材料雌雄育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初步认为,D8804-7材料为雌雄育性均不正常,自交可结少量种子,不育性可自交保持的不育材料。  相似文献   

5.
玉米总DNA导入水稻后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穗茎注射法将玉米总DNA导入水稻91-524,D1代未发现任何变化,D2代出现大量的变异分离,D3,D4代大多数株系继续严重分离,个别株系的主要性状趋于稳定。对DNA导入对变异率,变异性状分布特点、遗传力、遗传进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总DNA导入,能产生广泛的性状变异,但又有别于有性杂交和突变育种,具有自身的特点。据此,从育种学的角度,对玉米总DNA导入水稻引起的遗传变异及在育种中的利用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供体大豆总DNA 导入受体水稻恢复系R73 引起性状变异,根据育种目标从变异后代选出了一批可遗传株系,与不育系测配鉴定,保留了R73 的恢复度,从中筛选出一些优良株系,其中D9224 株系最为优良,恢复度高(83.4% ~90.4% ),米质等性状优于R73。各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单株谷重竞争优势强于新稻杂3号的组合占42.9% ,平均正向竞争优势为24.2% ,从中选择强于对照的组合机率很高。  相似文献   

7.
外源DNA导入水稻引起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玉米、高梁、稗子作供体。栽培水稻品种为受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DNA导入,其后代在抽穗期、株高、穗长,每穗穗数、着粒密度,芒性、色素、抗性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表明外源DNA已转入水稻,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8.
花生DNA导入大豆变异后代的品质分析/黄承彦(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赵经荣,周同度…∥山东农业科学。-1994,(6).-19~20以大豆品种鲁豆4号为DNA受体,花生品种鲁花4号为DNA供体。用改良苯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花生DNA,大豆自花授粉后3...  相似文献   

9.
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以健壮燕麦(Avena sativa L.)为供体,宁春4号小麦为受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DNA导入。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与受体相比增加或减少,叶绿素含量和瞬间光合速率偏向供体或受体;并筛选到对小麦条锈病免疫或高抗的部分变异株,表明燕麦DNA已导入到小麦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0.
外源DNA导入大豆性状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DNA导入大豆性状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长春13011张君王丕武刘宗昭邬信康本试验将花生和小牛胸腺DNA导入栽培大豆中导入后代在叶型、株高、分枝数、生育期、产量等都发生变异并研究其引起的变异作用,为外源DNA直接导入的理论研究提...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玉米开苞导入技术将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总DNA分别导入不同基因型受体玉米自交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变异。不同基因型供体导入同一基因型受体后,后代大部分性状趋向于受体,而部分性状发生变异;同一基因型供体导入不同基因型受体后,后代大部分性状与供体对照相差显著;后代性状变异频率不同,但不同组合部分性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玉米的开苞导入技术对供体和受体的选择是不严格的。  相似文献   

12.
大豆DNA直接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祁永红 《玉米科学》2000,8(1):034-036
本文报导了大豆DNA直接导入自交授粉后的玉米自交系中的实验结果,通过1994~1998年的5代观察:玉米自交授粉后22 h导入外源DNA所产生的变异率最高,其变异性状较丰富,既具有供体性状的类型,也有新产生的类型,且多数性状在D4代即能稳定,个别性状稳定较慢;实验表明:通过高蛋白材料DNA的导入可以改良受体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外源DNA导入大豆变异后代的S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德璞  袁鹰 《大豆科学》1991,10(3):194-199
以花粉管通道途径向大豆导入外源DNA,变异后代已达D_4代。 受体为栽培品种吉林20号、吉林16号;供体足野生豆、半野生豆和栽培豆。从439个D_1植株中得12株变异株,变异率为3%。变异性状明显表现供体特征,并且是可遗传的。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电泳鉴定,在有的变异株中检测到供体具有的亚基谱带b_1、b_2。结果表明,外源DNA导入技术在大豆育种上是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14.
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法,将外源DNA导入栽培大豆中,供体的一些抗逆性,优质和其他优良性状,在受体的导入后代中得以表达,分析受体遗传变异规律,发现大豆蛋白质这一生化指标独立于其他农艺性状,是由简单基因控制的遗传,并且从变异后代中筛选出有突出优点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5.
早熟大豆外源DNA导入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希臣  谢纬武 《大豆科学》1994,13(2):152-156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直接导入外源总DNA,从而进行农作物品种改良,在国内外许多作物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外源总DNA是否能够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后代的变异是不是由于外源总DNA片段与受体基因组整合,表达所引起的,一直没有得到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利用RAPD这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通过花粉管通导入外源总DNA所获得的大豆早熟后代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在后代基因组中找到了供体具有而受体没有  相似文献   

16.
采用"穗茎注射法"将高粱BTx623基因组DNA导入超级杂交稻亲本9311,获得了高着粒密度的大穗变异系"高粱稻"GLR。用225对In Del分子标记对原始变异株及其自交3代株系与供体和受体进行多态性检测,发现两者与受体9311相比分别有20.4%和10.7%的多态位点,并在原始变异株及其自交3代株系中发现受体9311不存在而与供体高粱同源的片段,从分子水平证明了供体高粱DNA片段向受体水稻基因组的转移。比较分析5个已克隆的穗部性状相关基因在变异系与受体9311中的多态性,发现DEP3、D1和Gnla 3个基因共存在35个SNP和6个In Del,其中9个SNP和2个In Del位于外显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利用外源总DNA导入栽培大豆的变异后代异柠檬酸脱氢酸(IDH)酶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酶谱谱带清晰,呈现A、B、C三种类型。后代与受体及供体间谱带存在差异,有些后代的同工酶谱带中含有供体的特异带,说明供体的DAN片段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8.
外源DNA导入的大豆品种“黑生101”的RAPD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李希臣  雷勃钧 《大豆科学》1999,18(3):230-235
黑生101是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育成的一第一个大豆品种,利用132个随机引物对黑生101及其供体,受体的DNA进行RAPD扩增,其中3个单引物和2个双引物组合起来,均能在后代黑生101中扩增出与供体相同而与受体不同的DNA片段,证明黑生101中确有供体DNA片段的导入。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浸种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自交系,后代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变异性状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片形状与颜色、叶片的长度与宽度、光合叶面积、百粒重和生育期等。这些变异性状有的具有供体性状,有的产生新的性状,并且在D3代趋向稳定。从D0到D3代连续4代田间性状观察发现,变异植株的株高、穗位高均变矮,叶色浓绿。对D3代稳定株系的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都有所提高。该方法为改良玉米品质,创造玉米新种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应用花粉管通道法、种子浸渍法及孕穗期茎注射等方法,将玉米等外源供体DNA直接导入水稻品种中,其后代在生育期、株高、穗数、粒数及粒重等主要性状方面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异。本文初步报道了用普通栽培水稻盐粳10号为受体,玉米黑307为供体将其DNA经孕穗期茎注射法导入后得到的变异株系及花粉管通道法、种子浸渍法后代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