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鉴定植物基因组多态性的DNA标记技术之比较:中国高粱的变异性WenpengYang,AntonioC.deOliveira,IanGodwin等RFLP技术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和植物育种学应用DNA标记之先河。对染色体的结构、分类特性以及遗传多态性做鉴定...  相似文献   

2.
用穗茎注射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光宇先生创立的水稻“分子育种”是建立在只有部分外源DAN片断与受体基因组“杂交”的基础上,相对地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矛盾,且能在早世代(3~4代)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新品系。朴亨茂与富威力等用菰(Zizaina)作供体,栽培种为受体育成了抗病水稻品种;李道远等用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Gx1686为供体,中铁31为受体,育成了桂D1号;万文举等用玉米作供体,湘早籼8号作受体育成了多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的玉米稻GER系列。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途径,多是运用“花粉管通道法”,以及种苗“浸泡法”,前种方法结实率低,籽粒易产生霉变,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3.
穗茎注射法导入反义PLDγ基因小麦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穗茎注射法将反义PLDγ(Antisense phospholipase Dγ)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兰考906,并用特异PCR标记和PCR-southern杂交技术对所获得的变异系进行了分子检测,旨在探讨该基因在小麦中的整合效果。结果表明:(1) 经反义PLDγ基因的特异PCR标记,变异系03039、03048和03050扩增出与阳性质粒大小相同的400 bp的目的片断,PCR-southern杂交结果与其一致。说明该基因已整合到小麦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转反义PLDγ基因的小麦。(2) 转基因株系的成熟期比对照提前4~8 d,后代中易产生雄性不育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高粱BTAM428I、CS-12B、124B的叶片为材料,应用RAPD筛选技术对高粱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用CTAB法对高粱BTAM428I、CS-12B、124B的叶片DNA提取纯化。初步建立了高粱BTAM428I、CS-12B、124B的RAPD反应体系。在此实验条件下确定了RAPD反应体系中最佳的随机引物种类,共筛选了41个RAPD随机引物,获得了较稳定的RAPD扩增结果及多态性较好的DNA。其中有11个引物能对DNA扩增,产生差异谱带。  相似文献   

5.
一种叶片直接作用PCR扩增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为模式植物研究了利用碱处理叶片直接用作PCR扩增的模板,并应用于水稻品种种性和纯度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田间育种材料的选择中。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结果可信度高,重复性好,对待测植株的损伤小等特点,它无需高速冷冻离心机及相应的提取DNA的试剂,故试验成本低,检测所需的时间短。尤其是群体较大时,此种方法更是显得经济有效,利用此种方法在1d内可检测300份样品。  相似文献   

6.
遗传标记的类型、作用与水稻遗传标记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标记的发展经历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的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标记类型,并由此产生的功能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的育种改良。本文对遗传标记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水稻功能分子标记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水稻杂种优势表现与双亲遗传差异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广亲和恢复系中413与“Lemont × 特青”重组自交系群体(RIL)杂交,构建中413测交F1群体(ZTP)和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研究了中413基因组组成、F1杂种产量性状优势表现以及杂种优势表现与亲本间遗传差异的关系。双亲性状优良往往能获得好的F1代,但并非所有组合都是如此。低值亲本与中413杂交亦可产生高值后代,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双亲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表现呈正相关,当母本(RILs)的粳型成分(Lemont 基因组含量)达到80%左右时,杂种的籽粒产量最大,优势最强。杂种的生物学产量亦表现随母本的粳型成分增加而继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粱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粱2381、矮四、7050B、TX622B为试材,通过实验对先进的分子标记技术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单序列重复)的电泳时间、胶的浓度、不同来源Na2CO3、银染温度和显色温度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各因子对电泳体系的影响,建立了一个高粱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电泳时间1 h 32 min~1 h 45 min;胶的浓度为29∶1;进口的Na2CO3;银染温度27~29.0℃;显色温度32℃左右。  相似文献   

9.
水稻穗型的遗传和育种改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穗型是与水稻株型和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大穗型理想株型的创新已经成为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重要内容。简要介绍了水稻穗型的“穗直立程度、单穗粒数、单穗重和着粒密度”等六大类和19个亚类的分类;至少200多种水稻穗型突变体被创制、1386个水稻穗部QTL(涉及穗长、穗数、穗重、粒宽、每穗粒数、每穗结实率等多个性状)被定位,Dep1、Ghd7、Gn1a、Ipa1和GW2等16个穗型QTL已被成功克隆;综合评述了直立穗型、大穗型、重穗型和后期功能型的四个水稻穗型育种改良方向,及利用新克隆的穗型基因进行Gn1/sd1或Gn1/DEP1双基因聚合的分子育种策略。穗型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今后大穗型的理想株型水稻、直立大穗型超级稻的高产分子育种提供更多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种叶片直接用作PCR扩增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以水稻为模式植物研究了利用碱处理叶片直接用作PCR扩增的模板,并应用于水稻品种种性和纯度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田间育种材料的选择中。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结果可信度高,重复性好,对待测植株的损伤小等特点,它无需高速冷冻离心机及相应的提取DNA的试剂,故试验成本低,检测所需的时间短。尤其是群体较大时,此种方法更是显得经济有效,利用此种方法在1 d内可检测300份样品。  相似文献   

11.
利用RM190和484/W2R ACCⅠ标记分析了50个水稻非糯品种的Wx基因的等位性变异。其中,RM190揭示出7种(CT)n纯合变异类型和1种杂合类型,分别为 (CT)20、(CT)19、(CT)18、(CT)17、(CT)14、(CT)11、(CT)10和(CT)11/(CT)18,并以(CT)11和(CT)18两种类型为主;484/W2R ACCⅠ共揭示出2种纯合类型和1 种杂合类型,分别为G/G型、T/T型及G/T型;(CT)11大多为G/G型,(CT)18大多为T/T型,这两个标记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10种等位基因变异类型。进一步分析表明,RM190揭示的Wx基因多态性可以解释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的59.3 %;484/W2R ACCⅠ揭示的Wx基因多态性可以分别解释直链淀粉含量及胶稠度变异的56.1%和24.6%;而两标记共同可解释直链淀粉含量变异的72.4%。还对这两个标记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The allelic variation of the Wx gene in 50 non-glutinous rice varieties (lines) wa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icrosatellite marker RM190 [for (CT)n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an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CAPS) marker 484/W2R-ACCⅠ[for G/T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Six homozygous (CT)n types, namely (CT)20, (CT)19, (CT)18, (CT)17, (CT)16, (CT)14, (CT)11 and (CT)10, and a heterozygous genotype (CT)11/(CT)18 were detected for RM190, of which (CT)11 and (CT)18 were predominant. Two homozygous Wx genotypes (G/G and T/T) and one heterozygous (G/T) were detected using 484/W2R-ACCⅠ . Most of the materials with a RM190 of (CT)11 were G/G for SNP of 484/W2R-ACC I, while T/T for SNP was predominantly appeared in materials with (CT)18. The materials tested could be grouped into 10 categories using the two markers togeth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59.3% variance of amylose content was attributed to the polymorphism of Wx gene revealed by RM190, while 56.1% and 24.6% of the variances in amylose content and gel consistency were respectively to the polymorphism of Wx gene revealed by 484/W2R-ACC I. Furthermore, with both SSR and CAPS markers, 72.4% of the variance in amylose content could be explained.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the two markers in breeding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玉米自交系B73基因组中的全部GLR家族基因,共有16个成员,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多重序列对比结果表明,玉米GLR家族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包含两个谷氨酸受体结合区(GlnH1和GlnH2)和4个跨膜区域(M1、M2、M3、M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玉米GLR家族可分为两大类ZmGLRⅡ和ZmG...  相似文献   

14.
M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卫星锚锭片段长度多态性(MFLP)是建立在PCR技术基础上、结合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微卫星锚锭引物技术(SSR-anchor primer)双重原理的新一代分子标记技术。与其他标记技术相比,MFLP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多态性强等优点。本文介绍了MFLP的原理、特点、技术流程,并阐述和讨论了其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目的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研究、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将拟南芥茉莉素受体基因COI1在水稻中的同源基因OsCOI1a构建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MYC2,导入拟南芥茉莉素受体突变体coi1-1中,采用Western blot检测OsCOI1a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观察突变体花粉的活性和果荚的育性,检测OsCOI1a对coi1-1突变体的互补情况,研究OsCOI1a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OsCOI1a基因能够在拟南芥coi1-1突变体中正确表达,并能部分互补雄性不育的表型,表明OsCOI1a基因在水稻茉莉素信号通路中可能起茉莉素受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总DNA导入杂交水稻保持系V20B获得变异系,经RAPD分析找到了受体中不存在而变异系及供体中存在的特异常。将自变异系与供体扩增出的长均为975bp的特异DNA片段分别回收、克隆、测序,发现两者核苷酸序列极为相似,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远缘资源特异DNA片段向水稻的转移;同时发现两者间存在29个碱在差异(包括转换、颠换、插入及缺失4种类型),表明供体特异DNA片段的导入不仅可能使供体特异性状在变异系中表达,也可能由于个别碱基的突变而使受体产生新性状。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6,(3):20-22
荃9311A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2011年通过由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根据荃9311A的特征特性和繁殖实践,探讨了其高产、优质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香蕉乙烯受体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取香蕉果实总RNA,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的乙烯受体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其开放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结果同时扩增出2个长短不同的特异cDNA序列。测序结果表明:其中较长的cDNA序列与该报道的香蕉乙烯受体cDNA序列的对应区段(ORF)长度一致,同源性为99.1%;另一较短cDNA序列为新序列,其与该报道序列的同源性达97.2%,但缺少该报道序列中的19和1036 bp的区段。RT-PCR扩增结果显示,报道的cDNA序列在香蕉果实的几个成熟阶段均有表达,而在根和叶片等组织中检测不到其表达,说明其表达具有果实组织特异性。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该报道基因序列在香蕉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存在。因此,推测新克隆的缺失cDNA序列可能来自同一基因的转录后剪辑,其可能为1个新的香蕉乙烯受体基因。  相似文献   

19.
K17eA是由江西省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高秆隐性长穗颈不育系,2003年通过江西省审定,K17eA系列组合选育与应用2007年通过江西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通过对长穗颈不育系K17eA和K17A主要性状的比较发现,K17eA不仅继承了K17A粳质籼核“三高一低”的优良特性和配合力强的优点,也完全解决了不育系的包颈问题,其制种过程中可以不用或少用“九二○”。用K17eA和K17A与不同生态型的恢复系配组。至今已育成K17eA系列组合8个,这8个组合目前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收集19个省(市、区)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开花期、成熟期等数据,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生育期性状的异同,分析二者生长发育的同步性.结果表明,以北纬40°为界,以南地区野生大豆的生育期长于栽培大豆,以北地区则略短;由南向北,野生大豆营养生长期(V)缩短、开花提前,生殖生长期(R)延长,生育期结构比值(R/V)提高.与同纬度地区野生大豆相比,栽培大豆的营养生长期(V)短,R/V比值高.在北纬25°~ 30°区域,野生大豆与春播类型栽培大豆花期不遇,而在北纬35°及以北地区,二者的开花持续期基本重合.鉴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在进化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对独立的遗传结构,作者认为对栽培大豆“污染”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的“风险”不应高估.研究结果可为野生大豆的原位保护及在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