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玉米自交系资源对大斑病抗病性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了国内外自交系23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大斑病抗病性鉴定。其结果为高抗系、抗病系只占1%-11.7%感病系43.8%,高感系43.5%。  相似文献   

2.
从2014—2016年连续3年对43份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的玉米资源进行了抗大斑病人工接种鉴定, 筛选到高抗玉米大斑病材料7份, 抗病材料1份, 中抗材料6份, 抗性材料占鉴定总材料的比例为32.6%。利用F2群体, 对7份高抗材料进行了大斑病抗性遗传分析, 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 自交系A04、F02、F05和R01对大斑病的抗性可能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抗谱分析表明, 自交系A04、F02、F05和R01携带的抗大斑病基因不同于Ht1Ht2Ht3HtN, 可能是新的抗病基因。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玉米大斑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常用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国内外18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了犬斑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高抗系、抗病系只占5.5%、21.1%,感病系占26.7%,高感系占16.7%。  相似文献   

4.
试验设在黑龙江省农科院试验农场玉米连作10年以上的病圃内,并连年用丝黑穗病菌土盖种和对植株进行人工接种大、小斑病菌。材料和方法以自育稳定自交系和国内外引入的优良稳定系2000余份,作为筛选抗源和高抗玉米大斑病及丝黑穗病的鉴定材料;用自选低代系和引入的非稳定  相似文献   

5.
玉米矮花叶病毒抗性资源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人工接毒方法对 70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两年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鉴定。依据病情指数 ( % )将抗病程度分为高抗、抗、中抗及感病 4个等级。试验筛选出高抗自交系 4份、高抗单交种 3个、抗病毒自交系 10份、抗病单交种 3个 ;中抗自交系 6份、中抗群体 3个。讨论了这些种质资源在我国抗玉米矮花叶病遗传及育种研究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玉米制种田大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河北省沧州市农科院(061001)陈建忠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省玉米制种田时有严重发生,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大斑病的发生和流行程度受自交系的抗病性、轮作制度、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诸多因素的综...  相似文献   

7.
以10份先锋改良父本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以2份先锋骨干母本自交系(PH 6 WC、PHHJC)和2份课题组改良先锋母本系(丹L 658、丹5866)为测验种,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玉米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测定,并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对10份自选系进行了抗3种叶斑病(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病害评价。结果表明,丹Y 6882、丹Y 5327、丹Y 3123等3个自选系产量等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且与多个测验种组配出高产组合,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丹Y 5327和丹Y 3123对3种叶斑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丹Y 6882较感叶斑病。  相似文献   

8.
64份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2年3种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以3种环境的平均病株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2份、抗病系17份、中抗系18份、感病系12份和高感系5份。采用70对SSR引物在64份自交系中检测出27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57,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可将供试系划为6个杂种优势亚群BSSS、PA、Lancaster、旅大红骨、四平头和PB。根据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反应,发现PB和四平头亚群的病株率较低(1.60%和4.95%),为抗玉米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类群。  相似文献   

9.
薛林  张丹  徐亮  金萌萌  彭长俊  徐辰武 《作物学报》2011,37(12):2123-2129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 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 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 按UPGMA方法, 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 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 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相似文献   

10.
“七五”期间,在南京、昆明、太原和丹东等地对我国2028份玉米材料进行大斑病抗性鉴定的结果,高抗材料3份,抗病55份,中抗169份,感病1801份。自交系的中抗以上种质占的比例高于农家品种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朱友林  何嵘 《作物学报》1994,20(6):653-657
本文比较了玉米抗、感大斑病菌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及其在感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未受病菌侵染的情况下,Ht1Ht1、Ht2Ht2和HtNHtN3种抗病系以及htht感病系间丁布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接种大斑病菌后,各种抗病系在病菌侵染初期丁布含量迅速大幅度上升,在整个病程中始终明显高于感病系。感染大斑病菌最终导致罹病植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部分主栽玉米品种对大斑病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完成了辽宁省部分主栽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各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抗品种占17.86%,中抗至抗的品种占53.57%。抗病性鉴定与品种系谱相关性分析表明,品种对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与品种血缘关系相关。另外,气候条件对抗病性鉴定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鉴定和筛选出适于黄淮海地区种植的抗粗缩病的玉米新品种,采用田间自然感病鉴定的方法,对295份玉米自交系和10个用其组配的高产杂交组合进行粗缩病抗性鉴定。鉴定出高抗玉米自交系12份、抗性玉米自交系32份、中抗玉米自交系69份、感病玉米自交系71份和高感玉米自交系115份以及3个抗粗缩病的玉米杂交组合。其中,12份高抗玉米自交系可以直接用于抗粗缩病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在选育抗粗缩病玉米新品种的初期,必须确保玉米杂交组合的母本和父本均达到中抗以上水平,或者其父本或母本之一必须为高抗粗缩病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6年, 对121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茎腐病的鉴定与评价。在1213份玉米种质中, 鉴定出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的材料207份, 占鉴定总数的17.1%, 主要来自中国的内蒙古、河北、山西及美国等地。抗性材料159份, 占鉴定材料数的13.1%, 主要由源自中国的内蒙古、云南、山西和美国等地的种质构成。由此可见, 玉米种质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抗腐霉茎腐病资源, 且抗性水平与地理来源有关。自交系和农家种中对肿囊腐霉茎腐病表现高抗的种质分别占鉴定种质总数的18.7%和10.6%, 表明自交系中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资源较农家种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5.
玉米抗灰斑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灰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的有效途径.1年内在3个灰斑病重发区选取64份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灰斑病鉴定,分别筛选出高抗、抗病和中抗自交系2份、15份和12份.采用集团混合分组分析法,分别以10个抗病和10个感病玉米自交系基因组DNA构建抗病基因池和感病基因池.从10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54对在抗感基因池间呈多态性的引物,进一步在组建抗池和感池的20份自交系之间检测到8个多态性片段.通过片段的回收、克隆和测序,将其中的P51M38-100扩增片段转化为SCAR标记(SCAR-100).利用SCAR-100标记分析64份玉米自交系的基因型,结合田间抗病和感病表型进行相关分析,卡方测验表明SCAR-100标记与抗灰斑病显著相关.采用Mo17×黄早四群体(190个F2单株)和X178×B73群体(181个F8家系),结合已构建的SSR和AFLP标记连锁图谱,均将SCAR-100标记定位于第3染色体上,分别位于SSR标记umc1399-bnlg1754和umc1320-bnlg1754之间.开发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2个抗病自交系(黄早四、Pa405)与2个感病自交系(掖107、Mo17)配制4套杂交组合,通过对双亲、F1、F2及回交群体苗期植株叶片危害度和成株期植株病级的调查分析,研究了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苗期和成株期玉米杂交组合F1的抗感程度与遗传背景有关,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掖107组配的两个组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云南玉米大斑病菌遗传变异情况,为玉米大斑病菌种群致病力分化和病害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采自云南省部分地区的56个大斑病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对供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56个菌株被划分为10个遗传聚类组,RAPD分组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云南省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株整体亲缘关系相近,但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玉米早代自交系田间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998-2000年4月中下旬(春播)和6月上旬(夏播)种植的1607份玉米早代系进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表明:播期对玉米早代系田间抗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玉米早代自交系大斑病和粗缩病以春播发生较重,而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夏播发病较充分。因此,在鉴定玉米早代系田间抗性时应根据鉴定病害对象安排在不同播期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