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培养学生参与英语交际的兴趣南京林业大学查国荣现代英语交际教学法认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主张教学过程交际化,让学生在大量接触和使用真实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从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来...  相似文献   

2.
该文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分析了文化差异对语言运用的影响。该研究认为,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该研究重点探讨了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它凝聚了千百万人民生活经验的智慧。本文论述了英语谚语的语言特点,英语谚语的翻译技巧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瑞琳 《林产工业》2019,46(4):I0005-I0005
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大学生适应这一时代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跨文化英语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为此,由赵艳编著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思维教学研究》一书,系统讨论了跨文化英语交际和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将跨文化交际理论引入高校英语课堂等一系列问题,旨在结合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着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有效实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相似文献   

5.
口语教学是中专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该文提出中专英语口语教学必须在加强语言基础训练的同时,采取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扩展式的词汇教学;使用目标语言作为课堂交流的工具;模拟社交场所,变机械性句型操练为实际交际练习;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促进语言的运用;运用正确的纠错策略;借助多媒体,创设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等措施,以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规定,中专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语音、语调,巩固、扩大语法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英语(ESP)阅读与翻译的初步训练,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而根据大纲要求编写的《中专英语综合教程》则更明确地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英语委婉表达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言失误现象,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委婉表达中语用失误的原因:语境差异、语体差异、词汇感情色彩差异、文化习惯差异以及对语用原则遵守与取舍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论述了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改革了过去以教授语言和语法知识为主的传统做法,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交际能力方面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拟对词汇和语境的分析及文化因素的探讨,得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其意义深深植根于千百年历史创造的文化之中。它是民族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和文化传播媒介,是文化客观存在的主要形式。语言反映文化,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作法和信念。语言中词语的使用习惯则反映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性格特点。而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社会之中,服务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业教育》2001年第5期我国对英语极为重视。不论是作为学校开设的一门课,还是作为社会评价人才的一种评价工具,英语的地位都是极为独特的。鉴于英语的重要作用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观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不同层面来理解、对待“英语”问题,以走出认识误区。第一,英语是当今世界众多语言中影响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语言。每一个想直接跟外国人或外国的科技、文化等进行交流的中国人都应该学好英语,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交流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只掌握关于这门语言的一些知识。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在认识上已…  相似文献   

11.
杨帆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3):339-342
中国与法国的古典园林作为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经历了各自的发展阶段,并最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哲学理念和设计手法造就了两种风格不同的艺术。而在后来两国频繁的文化交流中,两个国家又同时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园林艺术珍品。从古至今,在中法两国文化的交流中,园林艺术的交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杨欣宇 《广东园林》2021,43(3):20-25
位于日本冲绳的首里城,是古代琉球王国的王宫,其建筑深受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对中国建筑文化海外传播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以琉球王国历史与首里城营建历史为背景,从建筑整体的布局、功能,到单体外形、样式,再到细部的彩绘、装饰,系统探究了中国建筑文化在意识、制度、物质3个层面琉球建筑的影响,总结了首里城在建筑文化研究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园林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网络传播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园林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传播给中国园林发展造成的传统园林的中断、外来园林的冲击以及对园林市场的影响等方面的困境,但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碰撞促进新思潮的交流、公众参与使得园林品位的提升、先进技术带来设计语言的创新等机遇。阐述了网络传播下中国园林发展的主体方向应该是园林传统的继承、融入外来文化以及积极创新。提出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参与世界范围的园林交流活动、开展国内相关学科技术交流、建立网络评论平台,加大群众监督反应的影响力、推广应用电子商务,促进园林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刘涛 《广东园林》2012,34(5):24-27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半官半商组织。行商们借助垄断地位获得巨额财富,营建了许多大型私家园林。行商园林里发生了许多涉外活动:政府对外交涉;定期供外商人员散心游赏;平时接待应酬外国要员及其家属;西方先进器物在此试用或展示等等。行商园林成了中西文化、科技和国务商务交流、碰撞的前沿地,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某种划时代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山水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古典艺术的许多方面,还从深层次渗透到了我国历代造园活动中。从中国山水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入手,通过实例探讨分析山水文化在古代传统山水园和现代园林中的作用和体现,并展望中国山水园林艺术传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竹文化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竹文化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竹景文化艺术、工艺文化、饮食文化等旅游开发价值。中国竹文化使新兴的竹文化旅游业充满发展活力,也存在竹文化旅游的特色项目发展迟缓和脱节等问题。要实现竹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中国竹文化研究的力度,重视竹文化建设和加强竹文化旅游发展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宗桦  张楠 《广东园林》2013,(5):58-62
中国古典园林特色和意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独特的植物景观。在园林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植物作为造园的四大要素之一,积淀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了我国现有的有关园林植物文化内涵研究的文献,分析归纳出其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热点和薄弱点,最后对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王玮璐 《林产工业》2020,57(3):68-70
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和合文化”内涵,分析了仿古家具设计要素,详细阐述了仿古家具设计中“和合文化”的融合,为仿古家具更好传承“和合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北欧回来之后,通过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切身感受,他认为中华文化现在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要么在当今世界潮流中消亡,可者说也退隐为一种考古意义的文化;要么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和吸纳西方的积极成果,使之成为生命力更旺盛的文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司书娟  蔡晨瑞 《绿色科技》2011,(11):183-185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茶文化,探究了茶文化中的“和解”心理元素。从“茶之源”中阴与阳、刚与柔、热与寒的和解,“荼之器具”中的天人合一等方面阐述了“和解”心理。分析了“茶之为饮”中的水的阴阳急缓和解,“茶道”的中正平和,“酒文化与茶文化”的互补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