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翠冠"梨为试材,研究了12个不同梨花粉授粉后对"翠冠"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冠"梨具有较为明显的花粉直感现象,其中"脆绿"、"清香"、黄花等3个梨品种为"翠冠"梨的优良授粉品种,在生产上可作为"翠冠"梨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2.
选择12个梨品种分别对鸭梨进行人工授粉试验,研究鸭梨的花朵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筛选鸭梨适宜授粉品种。结果表明,12个梨品种对鸭梨授粉单果重、果形指数等外观品质影响较小,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等内在品质影响显著。综合坐果率及各项品质指标认为,砀山酥梨、翠冠、早美酥和雪花是鸭梨较为适宜的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早熟梨新品种‘早伏酥’为试材,采用人工点授和梨幼果期药剂涂抹果柄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授粉品种对‘早伏酥’坐果率和果实品质及GA3对果实增大和提早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子绿"和"翠冠"等5个授粉品种对其花序与花朵坐果率均达到了70%以上,综合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确定"中梨1号"和"翠冠"为最佳授粉品种;经赤霉酸处理的果实,与对照相比,单果重增加9.2%,成熟期提前10~15d,果实其它经济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不同授粉方式和品种对大棚翠冠梨着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大棚栽培环境下不同授粉方式和品种对翠冠梨着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授粉方式以人工点授效果最好,着果率达到96%,果形大,果实内饱满种子多;100倍和250倍花粉悬浮液液体授粉的着果率分别为69.2%和50.1%,除250倍花粉悬浮液液体授粉的单果重显著下降外,其他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也能满足大棚梨生产上的需要。雪花梨是翠冠梨大棚栽培优良的授粉品种,表现为着果率高、果形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用‘西子绿’、‘翠冠’、‘黄冠’等11个梨品种与‘圆黄’梨进行授粉试验,研究花粉直感对‘圆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圆黄’果实在坐果率、单果重、种子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现象,而在果形指数、肉质、汁液等方面表现不明显.因此, ‘圆黄’梨最适宜的授粉品种是‘翠冠’、‘新酥’、‘金晶’和‘丰水’.  相似文献   

6.
《山西果树》2011,(6):56-56
选择黄冠、丰水、翠冠、华酥、雪青、幸水、黄花、雪花、早美酥、砀山酥梨、中梨1号和鄂梨2号等12个梨品种分别对鸭梨进行人工授粉试验,研究鸭梨的花朵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筛选鸭梨适宜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7.
以5个蜜梨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并分析了其叶形和果实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新世纪"、"圆黄"、"翠玉"、"翠冠"和"清香"5个品种叶形差异不显著。单果重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圆黄"、"清香"、"翠冠"、"翠玉"和"新世纪"。从果形指数来看,"圆黄"、"清香"接近正圆形,"翠冠"、"翠玉"、"新世纪"扁圆形。单果重与果实横径、单果重与果实纵径都表现为正相关。形成了以横径和纵径为变量的单果重直线回归方程,其中横径与单果重的直线回归关系更紧密。各品种以"翠冠"和"清香"肉质较硬,其次为"圆黄"和"新世纪","翠玉"肉质最嫩。各品种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翠冠’等6个优质梨在苏北地区的植株长势、果实经济性状和叶片抗病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翠冠’、‘若光’梨生长势和抗病性强,且果实经济综合性状优良,可以作为苏北地区早熟梨品种进行适量发展;‘园黄’和‘秋月’树势开张,果实品质优良,可以作为苏北地区中熟和晚熟梨品种进行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早优宝是新研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成分为赤霉素S复合植物内源生长调节剂。翠冠是江苏省南部地区主栽的梨早熟品种,该品种果肉细嫩、酥脆,汁液多,风味甜,品质上乘。翠冠在南京市8月初上市,此时正值水果上市淡季,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售价高,但该品种果实发育期短,果实发育期正值梅雨季节,日照不足,使得单果重偏小,商品性降低,这已经成为翠冠梨产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就早优宝对梨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已有一些报道,笔者在研究早优宝对早熟梨果实品质及货架期影响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了早优宝对翠冠梨果实外观和食用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早优宝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作授粉树对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中常见的13个梨品种对砀山酥梨进行人工授粉,检测杂交果实的品质。结果表明:没有哪一个品种作为砀山酥梨的授粉树可使杂交果实在品质的各方面均显优势。富源黄梨、金水1号、金水3号、鸭梨、秦酥、贵妃梨较宜作炎滇中砀山梨的授粉树。  相似文献   

11.
新疆梨系统品种花粉直感对香梨果萼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4个新疆梨品种花粉和1个花粉组合分别为香梨授粉,研究花粉直感效应对香梨果实萼片发育、萼片状态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授粉品种和组合对香梨萼片脱落产生明显影响,脱萼率较高的授粉组合和品种分别是新梨2号+句句梨、沙01号、新梨2号和新梨5号;授粉后香梨果实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石细胞含量也因授粉品种不同而差异明显。综合果实萼片脱落情况及品质指标,新梨2号+句句梨、沙01号、新梨2号和新梨5号是香梨较理想的授粉品种和组合品种。  相似文献   

12.
翠冠梨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杭州市果树研究所合作,用幸水×(杭青×新世纪)杂交选育而成,1998年通过新品种审定。与丰香、清香、黄花梨等品种相比,翠冠梨果肉质细腻松脆、味甜、汁液多,对梨黑星病、梨锈病、梨黑斑病抗性强,抗裂果,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江苏省宜兴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与上海、宁波、杭州、苏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相邻,对优质水果的需求量大,而当地水果生产规模小。宜兴市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发展翠冠梨,且翠冠梨在宜兴7月下旬成熟,而7、8月是苏南地区水果淡季,发展翠冠梨能起到填补市场果品供应的空档。1999年…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果袋套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及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翠冠梨是南方早熟梨主栽品种之一,属砂梨系统。果实套袋可有效防止农药污染,提高果实品质(特别是外观品质),是日前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一条有效途径。本试验试图通过对翠冠梨套袋果和未套袋果氨基酸含量及果实品质变化的测定、分析,探讨套袋果实外观品质提高和某些内在品质下降的原因及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梨树坐果率和果实品质,以"翠冠梨"为材料,采用人工授粉方法分别对梨花柱头可授性、授粉温度、授粉花朵序位以及授粉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低温和霜冻天气的上午8时至下午3时,采用授粉枪对梨树开花后3d内外围3个花序授粉,此时坐果率最高,果实综合品质最好,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品种花粉对新梨7号进行人工授粉,结果表明:人工授粉能显著提高坐果率,使果个增大,突顶果率减少。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果实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所不同,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果形也存在一定影响。新梨7号本身是杂交品种,果实性状受多种因素影响,果形与不同品种花粉、激素、营养、着生部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翠冠’梨是目前上海郊区和南方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早熟梨品种,在成熟期、果实大小和内在品质方面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然而,‘翠冠’梨成熟时覆盖果面的锈斑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和商品性。如何消除或减轻‘翠冠’梨果锈斑是上海郊区乃至整个南方产区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7.
在浙江温岭大棚栽培条件下,以不透光的普通双层袋(外黄内黑)和透光率18.2%的小林1-KK双层袋(外黄内黄)对翠冠、雪青、秋荣和圆黄等4个梨品种进行果实套袋试验.结果表明:秋荣和圆黄两个褐皮品种套袋后,果实外观得到改善,内在品质影响不大,果实商品性提高,且以普通双层袋效果更好;翠冠和雪青两个绿皮品种套袋后,内在品质变化不大,但果锈增多,尤其普通双层袋最显著,商品性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在重庆地区进行早熟梨品种的引种试验,通过观测其物候期、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经济性状等内容。结果表明,翠冠和雪青表现为成熟期早、生理落果少、果实大、风味佳和内在品质优良;虽然新杭1号坐果率较低,但成熟期、果实大小、风味等内在品质较理想,在重庆地区早熟梨的发展以翠冠、雪青和新杭1号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2007—2009年在上海市松江区和青浦区进行了梨树授粉试验,并调查了气候异常的2009年自然授粉梨园的坐果情况。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梨树较理想的授粉组合有圆黄×翠冠、翠冠×沪1号、圆黄×丰水、翠冠×清香、翠冠×圆黄、丰水×清香、丰水×新雅、丰水×圆黄、幸水×沪1号;相同授粉组合不同年份的坐果率差异较大,且无明显规律;在花期异常低温的2009年坐果率明显低于2007、2008年,人工杂交授粉的坐果率低于自然授粉坐果率。  相似文献   

20.
套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普通双层袋和小林1-KK双层袋对翠冠梨果实品质和矿质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套袋均能改善翠冠梨果实外观,提高果实综合品质和商品性,以小林1-KK双层袋效果最为明显;套袋后,果实氮、钙、镁含量有一定程度下降,尤以小林袋套袋最为突出;套袋后矿质营养的下降并不直接影响翠冠梨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