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修正的Feenstra方法度量1993~2009年E7国家相对于美国的出口产品多样化样本期间中国出口多样化在波动中略有上升,而俄罗斯的多样化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他五国出口多样化呈总体上升趋势。进一步探讨出口产品多样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E7国家出口多样化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中、低技术制成品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大于高技术产品多样化的作用;出口多样化与出口技术溢出之间存在互补性,出口多样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出口溢出。  相似文献   

2.
采用Theil指数量化了我国地区工资差距,并将其分解为沿海和内陆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工资差距;分析FDI、出口溢出、劳动力转移等影响沿海一内陆工资差距的机制,建立实证模型,采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FDI的地区分布差距对于工资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机制,地区间的出口溢出和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扩大了沿海一内陆工资差距,教育投入、技术进步等也是影响地区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我国1992~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我国商品市场分割和省际贸易合作来度量地区分割,发现我国地区分割程度不断下降;进一步分析地区分割、经济开放影响地区技术差距的机制,建立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分割妨碍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加剧了我国地区间的技术差距;扩大出口贸易,提高引资份额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落后地区的技术收敛;研发、市场化改革对技术差距的缩小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改进技术复杂度测算指数,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等相关信息,对中国不同技术复杂度农产品出口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农产品出口以中等偏下技术复杂度为主,且出口结构由低技术复杂度向中等偏下及以上技术复杂度产品优化;(2)技术复杂度越高的农产品受国际宏观经济条件影响程度越大,且低技术复杂度农产品更易受到区域经济条件影响;(3)农产品技术复杂度越高,则贸易集中程度越高,同时贸易集中程度下降趋势越明显,则越有利于市场结构优化和风险分散。  相似文献   

5.
首先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我国省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省际差异进行了空间探索性分析,结论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区收入差距最小,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最大。随后根据2000~2012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滞后模型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经济开放程度、财政支出与金融发展以及教育等方面分析了省际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取Lall(2000)按技术水平分组的产品分类标准,分析中国-东盟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化;采用出口技术水平指数衡量了我国与东盟出口品的技术变迁。研究发现,随着自贸区的建设,双边贸易增长迅速,电子电力产品成为主要的贸易产品,呈水平产业内贸易形式;双方贸易品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技术高度迅速上升,与日韩美等国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政策方面,应该重视差异性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开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贸易品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用联立方程模型、面板分析技术及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房价波动、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分区域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房价的上涨与金融支持有关,过度的金融支持使东中部地区的房价偏离了经济基本面;中西部地区房价的上涨对银行信贷的扩张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增长是各地区促进银行信贷扩张的共同因素.此外,房价的上涨与银行信贷的扩张共同促进了我国各区域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的增长,但区域间农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基于1978—2017年31个省区市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和经济产出数据,利用泰尔指数从南北方、东中西部2个维度测度中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差距及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区域间发展差距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南北方农业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现阶段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从区域内部看,南方地区内部省际农业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内部省际发展差距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粮食农业生态价值(ESV)和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阐释了2011—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生产率增长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黄河流域的粮食生态价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省际之间农业碳排放差异显著;(3)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不同区域的差异明显,其中内蒙古的农业生态效率最高,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的农业生态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地区;(4)黄河流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大于1,整体的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技术转化效率不足、管理效率水平较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建设新型农业体系、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2年考虑碳排放因素下中国除了香港、澳门、台湾、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结果表明,是否考虑碳排放因素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无论是否考虑碳排放因素,我国东部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省(市、区)在推动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部省(市、区)则面临粮食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1.
采用Fre-Primont指数方法(FP指数),对1985—2013年我国28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及分解。通过方差分解法从构成角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3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与农业技术进步及剩余混合效率的波动趋势相吻合;2)从省际差距看,剩余混合效率差距在整体地区差距中的贡献率逐渐降低,技术效率差距逐渐占主导地位,其中东部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剩余混合效率,而中西部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3)基于投入产出数据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技术效率和剩余混合效率是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排他性特征更明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引起中国高技术产业密集的省份技术进步速度优于其他省份。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经验研究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在短期内帮助扩大了区域之间的技术差距。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1—2020年新疆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分析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虽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距,但样本期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1—2020年新疆昌吉、博阿塔拉、巴音郭楞、阿勒泰的GEC指数保持在1以下,而其GTC指数则保持在1以上。可见2011—2020年新疆地区GTFP负增长是相对效率的倒退,相反,技术改进则>1,这意味着新疆各地州及兵团的G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因此,健全对农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强对绿色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是推动新疆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提出四参量经济发展协调性构性,用于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模型中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程度、区域之间经济增速差距、区域之间经济质量差距、区域之间经济效率差距4个因素的影响,并为其配置相应权重.根据西安市13个区县2010-2018年的相关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西安市整体区域经济协调性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尚可,协调性达到了0.532;未央区的协调性近几年增幅最为明显,从0.6快速增长到0.8的水平;周至县的经济协调性最差,还需要更大程度地予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理论界的许多实证分析表明,文化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不可否认,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们要正确理解文化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使其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1995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总体上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但不同公共投资项目的拉动效应在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模型,对相关面板数据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估计。在此基础上就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相关要素贡献率的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农业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猛,但存在省内不同区域明显的发展差异。面临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预期愈加强烈,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亟需向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挖掘出口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变。对加入WTO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并利用区位熵指数、修正的泰尔指数等测度区域贸易差异的指标分析发现,安徽出口贸易额在全国处于中游,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较少,整体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弱。建议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构建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路径等促进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