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红提’葡萄又名‘红地球’,原产于美国,我国于1987年开始引种。周口市于1999年开始引种。该品种在周口市栽培表现极好,果实品质优、晚熟、耐贮运、丰产,是发展葡萄的首选品种。2003年3月我们在周口市川汇区园艺场建立‘红提’葡萄优质高效丰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15—2018年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鲜食葡萄品种和价格变化信息,指出我国鲜食葡萄市场批发价格的年周期变化特点,主要大宗葡萄品种的上市期和价格等年度波动特性,主要促早类葡萄品种在优势档期的年度变化特点等市场信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或发展趋势:‘红地球’‘巨峰’‘玫瑰香’‘夏黑’‘维多利亚’‘红宝石无核’‘藤稔’‘新疆无籽露’8大葡萄品种的市场主导地位基本稳定;市场价格年周期波动规律基本稳定,4—6月的价格优势明显;促早类葡萄品种市场竞争激烈,促早栽培将长期存在,并成为各产区优先发展的主要栽培方式之一。其中,‘夏黑’‘维多利亚’和‘藤稔’3大葡萄品种目前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着色香’(茉莉香、郁金香)等新品种增长较快;‘克瑞森无核’‘着色香’和‘阳光玫瑰’上升为大宗品种,并且发展势头迅猛;以云南为代表的新兴优势产区将持续高速发展,并发挥全面引领作用;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备受青睐,消费理念迅速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3.
肖宏伟 《中国园艺文摘》2014,(2):188-188,190
在调查金塔县‘红地球’葡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下降的原因,探讨提高果实品质的技术措施,以期对金塔县‘红地球’葡萄提质增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套袋对红地球葡萄浆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地球葡萄是粒大、色艳、肉厚、含糖高、风味好的优良晚熟品种.但在温暖湿润的豫南地区存在果实病害严重、品质较差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红地球葡萄在我区的发展.为此,于1999~2000年进行了套袋试验,从而为红地球葡萄优质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宁夏地区设施葡萄品种的需冷量、需热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筛选出适合估算该地区设施栽培葡萄需冷量、需热量的估算模型,为设施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宁夏地区设施栽培常用的8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利用3种需冷量估算模型(≤7.2℃模型、0~7.2℃模型和犹他模型)和6种需热量估算模型(生长度小时模型、有效积温模型、最大积温模型、温度最大值累计模型、平均温度累计模型和热量模型)估算3 a(年)内各品种休眠期需冷量和萌芽期需热量;比较不同估算模型对估算结果的年际间变异系数,探究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宁夏地区设施栽培葡萄需冷量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其中‘汤姆逊’品种需冷量最高,‘白宝石’品种需冷量最低,3 a内8个葡萄品种需冷量依次为‘汤姆逊’‘6-12’‘红地球’‘维多利亚’‘红十月’‘贵妃玫瑰’‘奥古斯特’‘白宝石’;品种间需热量差异较小,其中‘白宝石’品种需热量最高,‘红地球’品种需热量最低,3 a内8个葡萄品种需热量依次为‘白宝石’‘贵妃玫瑰’‘维多利亚’‘6-12’‘奥古斯特’‘红十月’‘汤姆逊’‘红地球’。对于供试葡萄品种需冷量的估算,犹他模型效果最好,3 a内的变异系数为5.66%;对于需热量的估算,以生长度小时模型最为稳定,3 a内的变异系数为3.83%。尽管葡萄需冷量和需热量均与其浆果成熟期无必然联系,但无论以何种模型估算需冷量与需热量,二者之间都呈负相关。【结论】宁夏地区以犹他模型估算品种需冷量、生长度小时模型估算品种需热量最适宜;需冷量与需热量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帕米尔高原非耕地设施延晚栽培葡萄的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葡萄在帕米尔高原非耕地设施延晚栽培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适应性,探讨光合作用光响应特征。【方法】在帕米尔高原戈壁温室延晚栽培条件下,以3 a生‘红地球’、‘克瑞森’、‘木纳格’、‘秋黑’和‘里扎马特’葡萄为试材,测定并研究了开花期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光响应情况,首次将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模型引入光合作用研究。【结果】光照强度在95~543μmol·m-2·s-1时,各品种光能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克瑞森’、‘木纳格’的暗呼吸速率较高;‘红地球’净光合速率在光照强度大于光饱和点(2 287μmol·m-2·s-1)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木纳格’光能利用率最高;‘克瑞森’和‘木纳格’光合产物的夜间消耗较大;‘红地球’存在光抑制现象,当光强超过其饱和点时,适当遮阴将有利于‘红地球’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设施葡萄品种连年丰产能力与光合生理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设施葡萄品种连年丰产能力与光合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20个设施葡萄品种为试材,连续3年调查不同品种的结果系数和大小年结果指数,同时测定其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指标。【结果】结果表明,(1)‘红旗特早玫瑰’、‘紫珍香’、‘无核白鸡心’、‘无核早红(8611)’、‘红标无核(8612)’、‘87-1’、‘乍娜’、‘莎巴珍珠’、‘香妃和‘红香妃’10个品种的结果系数年际间差异不显著,且大小年结果指数(B<3%)明显低于其他品种(B>5%);(2)光补偿点(LCP)、叶绿素a含量(Chla)和叶绿素总含量(Chl(a+b))与设施葡萄品种的大小年结果指数呈极显著相关;(3)在设施光合有效辐射较低的环境下,连年丰产能力强的葡萄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明显高于连年丰产能力弱的葡萄品种。【结论】(1)‘红旗特早玫瑰’、‘紫珍香’、‘无核白鸡心’、‘无核早红(8611)’、‘红标无核(8612)’、‘87-1’、‘乍娜’、‘莎巴珍珠’、‘香妃和‘红香妃’10个品种具有较强的连年丰产能力;(2)LCP、Chla和Chl(a+b)是检验设施葡萄品种连年丰产能力的直观性指标;(3)设施栽培条件下,耐弱光能力强的葡萄品种其连年丰产能力也强。  相似文献   

8.
正‘红地球’葡萄粒大、色艳、果肉硬脆,含糖量高,品质极佳,并且丰产、耐贮运,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市场潜力巨大。但‘红地球’葡萄对土壤、气候及栽培技术要求较高。为探索‘红地球’葡萄大面积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我们于2008—2010年进行了试验,现总结如下。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在葫芦岛市南票区暖池塘镇北边村、暖西村和团山子村进行。当地年平均气温8.9℃,1月份平均气  相似文献   

9.
对前庙‘红地球’葡萄试验园采用早期追施有机肥和沼液肥的方式,测定两种有机肥料对‘红地球’葡萄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有机肥料的施用对‘红地球’葡萄的枝条、叶片和果实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光质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转熟时对果穗进行红、橙、绿、蓝、白滤光膜与避光套袋处理,测定分析了转熟至采收期间套袋对果实单果质量、糖酸积累、着色与花色素苷合成等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蓝色滤光膜套袋‘红地球’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与总糖含量增加,葡萄糖、果糖、蔗糖3种糖分含量相比白膜分别提高了7.2%、13.7%、17.2%,糖酸比提高,显著促进了花色素苷的合成,色度角h最小,果皮中主要花色素苷组分芍药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较白膜显著增加,分别提高18.4%与12.5%,PAL活性增强,促进了葡萄积累花色素苷;而避光处理的‘红地球’果实糖酸比小,花色素苷合成显著受到抑制。【结论】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果实部位光环境对设施葡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蓝色滤光膜套袋可以增加蓝紫光的比例,调控葡萄光合产物分配,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促进欧亚种‘红地球’葡萄果实糖的积累和着色,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葡萄生产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三次发展高峰。业内专家分析,这次葡萄大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品质优良的欧亚种为主,代表品种为红地球。其最大优点就是品质优、耐拉力、储运性能好,和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玫瑰香、80年代的“巨峰”一样,解决了不同阶段葡萄生产的主要问题,从而成为划时代的优良品种。 然而,这次葡萄大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区的葡萄生产的大发展。 一是品种名称混乱。像红地球这个品种,原名就叫红地球,但是有人把它叫做红提,有人叫它红将军,有人叫它晚红。类似的…  相似文献   

12.
‘北红’和‘北玫’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选育的高抗寒、抗病酿酒品种,2019年引种于广西南宁种植。文章介绍了南宁明阳双季葡萄示范园种植的‘北红’和‘北玫’果实发育及品质表现,为广西发展高抗逆的特色酿酒葡萄新品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微型节能冷库贮藏‘红地球’葡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庆县地处北京市西北部的延怀盆地,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4大优质葡萄产区之一,栽培葡萄历史久远,产品质量优良.1992年本县从辽宁省锦州市引进‘红地球’品种,目前已成为本县的主栽品种.‘红地球’葡萄成熟期晚,硬度大,味甜,是耐贮运的品种之一.为满足"延庆县冬雪艺术节"旅游市场需求,缓解采收季节的销售压力,调节产销矛盾,近些年来本县建造了微型节能冷库贮藏葡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严格控制产量、多施有机肥、合理整形修剪、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套袋、适时采收等栽培技术,生产出优质的‘红地球’葡萄,利用微型节能冷库贮藏,应用保鲜剂,以及严格的预冷、码垛和温度湿度管理,可以将‘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到"五·一",售价可达20.00元/kg,明显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2013年新疆地区8个主要酿酒葡萄产地的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美乐"(‘Merlot’)和"霞多丽"(‘Chardonnay’)等果实品质进行了分析测定,比较不同地域生态条件下葡萄品质的差异以及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果实还原糖含量一般为200~250g/L,总酸含量一般都在5g/L以下,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的品质指标表现出显著差异,各地区都有表现出相对适宜特性的酿酒葡萄品种;如北疆地区(玛纳斯、五家渠、石河子、伊宁)试验地栽培的2个红色品种"赤霞珠"和"美乐"的总酚和单宁含量皆高于南疆地区,白色品种"霞多丽"总酚含量也表现出"北高南低"趋势,但其单宁含量的"南北差异"与红色品种结论相反。  相似文献   

15.
于2011~2013年,在贵州省遵义地区,以‘腾稔’、‘美人指’、‘红高’、‘水晶’、‘温克’、‘摩尔多瓦’、‘红富士’、‘巴拉迪’、‘红玫瑰’、‘维多利亚’葡萄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中短修剪措施对各葡萄品种结实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当地葡萄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冬季中短剪结果母枝后(以剪留4~8芽为主,剪留1~3芽为辅),各葡萄品种结实特性间存在差异,结果枝总数、新梢结果枝率、果穗数均存在显著差异;中短修剪方式适宜‘腾稔’、‘红高’、‘水晶’、‘温克’、‘摩尔多瓦’、‘红富士’、‘红玫瑰’、‘维多利亚’葡萄品种,但不适宜‘美人指’、‘巴拉迪’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氯吡脲在‘红地球’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残留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氯吡脲残留量,并分析残留量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实发育90 d后,20、40、80 mg/L氯吡脲3个施药处理的残留量均低于国标限量(0.05 mg/kg),葡萄成熟时不存在膳食摄入过量风险;氯吡脲对葡萄有显著的膨大效应,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80 mg/L氯吡脲处理在葡萄果实发育后期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产生了不利影响;综合考虑品质评价和经济因素,建议‘红地球’花谢后1周施用40 mg/L氯吡脲1次。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褪黑素对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为褪黑素改善果实品质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设施延后栽培模式,在葡萄转色前,采用50、100、200、500μmol/L褪黑素水溶液进行全树喷施2次,以喷清水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葡萄果实形态指标(单粒重、纵横径和果形指数)、果皮色泽(L*、a*、b*)、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以及酚类物质(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间的果实品质各指标(果形指数、果皮色泽除外)与对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褪黑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果实单粒重、纵径,增加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并且有利于果实中酚类物质(总酚、黄酮和花色苷)积累,降低果实横径和可滴定酸含量;尤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与对照间差异最大、效果最明显。综合分析认为,在葡萄转色前喷施褪黑素,可以改善设施延后栽培‘红地球’果实品质,其中以100μmol/L褪黑素处理对改善‘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红地球’葡萄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方法】以‘红地球’为母本的8个杂交组合的384个F_1植株为试材,测定其果皮颜色、果肉香味、质地、果粒质量及种子发育状况等,并进行遗传倾向分析。【结果】红地球与白色和红色品种的杂交组合均出现了白色单株,白色∶红色比为51∶141(白色包括绿色、黄绿色、绿黄色、黄色;红色包括:微红、粉红、红、暗红、紫红、红紫);与香味品种(系)杂交的组合中出现了少量香味单株;与脆肉型或软肉型杂交,组合表现连续分布,软肉型:中等型:脆肉型比约为5.3∶6.0∶1.0;各组合F_1代的平均粒质量大多低于或接近亲中值;与有核品种(系)杂交的组合中出现了无核后代,而在有些与无核品种杂交的组合中却未出现无核后代。【结论】‘红地球’可能携带有微效或隐性香味基因,与香味品种(系)杂交时,表现少量表达;红色性状在F_1表现分离;脆肉和果粒质量性状呈减弱趋势,但也有获得大果粒的可能;无核性状在后代中的遗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9.
<正>河南省荥阳市栽植的葡萄以‘巨峰’‘红地球’等中晚熟品种为主,缺少早熟品种,尤其是有香味或者无核的品种。晚熟品种生长期长,进入雨季病害发生严重。例如‘红地球’病害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早期大量落叶,直接威胁植株正常的营养生长,导致冬季发生冻害,甚至造成死树。目前生产上为了防治葡萄病害,在生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不利于绿色果品生产。为了延长河南中部地区市场的葡萄供应期,为郑州市场提供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植物诱抗剂BTH对葡萄果实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着色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地球’葡萄植株为试材,在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对果穗喷施30~120 mg·L-1的BTH溶液,定期采样测定葡萄果实的形态、色度、花色素苷和糖酸累积等品质特征的变化。【结果】BTH处理‘红地球’葡萄果实的颜色指数CIRG和总花色素苷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处理效果依次为60 mg·L-1120 mg·L-130 mg·L-1;参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PAL、CHS1、CHS2、CHI1、CHI2、F3’H、F3H1、F3H2、DFR、LDOX、UFGT-2和Vvmyby A1等基因和转录因子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表明BTH诱导葡萄花色素苷含量的增加与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有关;F3’5’H基因显著下调表达,且花色素苷单体主要以F3’H支路产物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Pn)为主,F3’5’H支路产物锦葵素-3-O-葡萄糖苷(Mv)、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Pt)和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Dp)含量极少,据此推测BTH处理‘红地球’葡萄可能主要通过F3’H支路合成花色素苷。BTH处理使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固酸比(SSC/TA)显著提高;60 mg·L-1BTH处理还对提高葡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有显著效果;除120mg·L-1BTH处理导致葡萄果实横径变小外,其他浓度处理对葡萄果实形态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红地球’葡萄转色初期喷施一定浓度的BTH溶液可显著促进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的着色和转熟,并提高果实品质,且以60 mg·L-1BTH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